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写景作文的五个要点

2020-05-18 10:27:02
相关推荐

一、目的明确 立意高远

写景同记事、写人一样,也要有明确的中心,既不能随心所欲,也不能为写景而写景,否则,都是不足取的。

写景记叙文表达中心的方式, 一般有两种:

一是借景抒情。比如:《海上的早晨》一文,作者运用手中之笔,描绘了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美丽、壮观的景象,并以那喷薄而出、冉冉上升的江日象征出伟大祖国蒸蒸日上,蓬勃向上的新气象,字里行间充溢着对人、对自然、对祖国热爱之情。

二是以景明理。比如:《朝霞和日出》一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朝霞和日出的绚烂景色和生机蓬勃的气息,展示了晨光世界的多姿多彩,给人以身临其境,自然真切之感。作者由观日出,赏美景而联想到年轻人应该富有朝气、蓬勃向上。以景明理,立意高远,且顺理成章。

确定了文章中心后,我们就应该围绕中心来选景。当然在写景的记叙文中,有时也要写到人的活动,或者交代一下事情的简单经过,这些也都是与中心密切相关的。

二、仔细观察 描写具体

观察,即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

巴甫洛夫曾对学生说:“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鲁迅先生也曾对文学青年说:“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可见,观察对于写作是相当重要的。

你想要把某一景色描绘下来,把某一物体刻画出来,就得首先对自己所描写的景物进行一番观察,就得具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

对于中学生来说,应该学会以下两种观察的方法:

(一)定点观察法。作者以一定的立足点为中心,随着角度的变换(或从东到西,或自上而下,或由远到近,或时间转移……),有秩序地进行观察。

如:朱涛的《夕阳西下》一文,正是运用了这种方法。作者选择“五层楼顶”为观察点,极目眺望,夕阳西下时的光,以及云霞的色彩、形状的变化,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夕阳无限好”的场景。

(二)移步观察法。这是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它根据观察的需要,不断地改变观察的立足点,从而观察沿途的不同景物或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

比如:《春天的北海》一文,由于北海公园范围大,景观多,所以作者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小作者沿着游览的路线,站在不同的位置上,对北海公园作了较全面、细致地观察。作者从门口——小石桥——林阴路——山顶,逐级向上,不知不觉地被大自然秀丽的景观所折服。

观察是写作的第一基本功。观察不限于自然现象,社会上的各种现象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观察,也不局限于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都能帮助我们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三、抓住特点 选好典型

特点,就是一种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地方。可以这样说,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样物体。即使是非常相像的孪生姐妹,别人分辨不出,父母却决不会认错。这是因为旁人没有抓住孪生姐妹各自的特点,而生活在一起的父母对他们的细微差别非常熟悉。这些细微差别就是孪生姐妹的各自特点。世间景物林林总总,千姿百态,各以其独特的面貌相区别。我们用文字写景,就要把景物的特点描述出来,如布局、形态、色彩、声音等,只有抓住景物的特点,才能写得形象、逼真,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逯雨舸的《秋》这篇散文,正是抓住了“秋”的特点和独特之处。从时令上说,它“系在大雁的翅尖”、“袅在野菊花的幽香中”;在四季之中,秋则是“仪态丰满”的“少妇”,洋溢着“成熟和充实”,也是“温柔”、“多情”的“母亲”,它是“收获的季节”,又是“播种的季节”,它“萌发出绿色的希冀”,“结出金色的硕果”……那浓重的秋色,让作者“得以惬意的慰藉”!文章把“秋”写得独具特色,形象鲜明。

那么,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呢?

1、要善于进行比较。特点,是在相互比较中显示出来的。

如:刘松海的《奇异的黄山》一文,正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黄山“云奇山异”的特点。作者在写黄山时与“冰雪覆盖的长白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作比较,来突出黄山“奇”、“高”、“险”的特点;在写黄山的“云”时,作者则和“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积云”、“空中的浮云”作比较,突出黄山的云“白”、“静”、“长”、“妙”的特点。

2、要注意景物的变化。景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的。在不同的时间里,往往有不同的形态。我们注意了景物的变化,就能把握它的特点。如:孙晶晶的《海上的早晨》一文,由于作者把握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光和色的变化,从而把日出的全过程描写得极为生动、壮观:最初,水天相接之处,天是黑黑的;接着,无际的大海与蔚蓝色的天空连成一线,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根红线”,渐渐地“红线”扩展成“火蛇”,海面上洒下了金色的“碎金”;尔后,云霞越来越红,一只红球冉冉升起……整个场景渲染得神奇瑰丽,灿烂生辉。

四、词语精到 余味无穷

文学巨匠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翻开古今中外的文学典籍,哪一位文学大师不是语言大师呢?在诵读完那些脍炙人口的优美篇章之后,人们往往被其中匠心独运的词语所折服,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一字师”,王安石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反复修改,乃至近现代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人的原稿中,都可以凸现出锤炼词句的艰辛和重要。

对于中学生来说,描写景物的文章最要紧的是在动词和形容词上多下功夫。这是因为,动词和形容词(还有恰当的副词),表现力最强。如果运用得好,就能把景物的动态、状况和色彩描绘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人们所熟悉的文坛典故:唐朝著名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北宋工部尚书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的反复斟酌,都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先看动词用得准确生动的。

(1)大海是蔚蓝蔚蓝的,海浪时进时退,时高时低。海浪扑击在石头上,飞花碎玉般地乱溅开去。(龙春惠《请到天涯海角来》)

(2)它那遒劲的枝干上,五片鲜红娇嫩的花瓣,几丝花蕊,凑成的那样小巧玲珑的花朵“拥拥挤挤”,在微风中轻轻地摆动,好像在热情地欢迎我们这些游客。

例① 中在“溅”字,从正面描摹出海浪扑击石头时,水珠四散飞扬之美,意境全出。

例② 中“凑”字,看似不经意的一字,实际上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那树枝干上的花瓣与花蕊,完美和谐地组成一朵梅花,实在是大自然的杰作,而小作者却说是“凑”,其实是明抑暗扬,细细品味,意蕴无穷。

再看形容词用得准确生动的。

(1)春姑娘悄悄地、轻轻地、默默地走进校园,校园里顿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2)凑近来一个深呼吸,啊,一股淡雅的清香扑鼻而来。

例①中的“悄悄地”、“轻轻地”、“默默地”描写出了校园早春的特点,早春的特点是什么呢?无声无息却时时伴随着你的左右。

例②中“淡雅”抓住菊花的气味特点是含而不露,韵味十足而不大肆张扬,芳香袭人,丝丝入扣。

五、线索分明,条理清晰

绚丽壮美的日出,漫天飞舞的大雪,白茫茫的浓雾,祖国秀丽的山河……神奇的大自然常常使我们惊叹,使我们激动,也令我们联想翩翩,更使我们迫切地要求吐情抒怀。写景的训练,既能提高我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又能培养我们语言的表达修养,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有特色的描写自然景观、名胜古迹的佳作呢?我认为很重要的是在描写景物时,要合理地安排顺序,也就是说要确定文章的一条线索,写出景物的特征。这就好比一盘散乱的珍珠只有用线穿在一起,才能成为一条闪光的珠链。具体的做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以观察点为线索,随着观察点的移动、立足点的转换,变化描写的景物。

例如苏哲伦在《秋游公园山》一文中,犹如一位称职的导游,按着游览的线索,有条不紊地一个景点一个景点依次向游客详细地介绍:山坡上——山脚下——树林中——灵山塔顶上,线路叙述清楚。同时在灵山塔顶上举目眺望时,又以视线移动为线索,从南面的横阳支江写到东面的马路,最后写到北面的学校,抓住了景物特点,同时又显得层次十分清晰。

二是以观察时间的推进、变化为线索来描写景物,表现出景物在不同时刻的不同特点。

例如王忍同学在《秋游凤凰山》一文中,按“晨曦初露”、“太阳出来了”、“夜幕降临”时的三个不同时间,细细地描绘了秋天的凤凰山草木繁茂、美丽和生机勃勃。文章线索清楚,结构紧凑,语言优美动人。徐立人同学在《海》中,截取了“早晨”、“中午”、“傍晚”、“入夜”四个不同时间,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四幅不同色彩却同样闪光的海的图画。李松同学在《我爱故乡的海棠》中,则按照“春天”、“五·一”过后、“六月下旬”、“七月中旬”、“中秋节到了”的时间变化,细致入微地写出了海棠一年四季生长的形态特征。文章写得干净利落,把海棠一年四季的色彩写得绚丽多彩。

除了上述两种写作顺序外,我们还可以“以文章中心为线索”、“以景物特点为线索”、“以景物功能为线索”、“以作者游踪为线索”……在写作中,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写作顺序,那么条理分明、层次清晰的佳作就一定能在你的笔下诞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好高兴作文300字 为什么点赞作文600字 感恩母亲作文1000字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作文 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 什么的启示作文500字 成长的味道作文600字 当我面对困难的时候作文 关于国庆的作文450字 我们是一家人600字作文 关于六一的作文三年级 一个什么的人作文400字 里的微感动作文600字 五年级上册英语第三单元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100字 可爱的小兔子作文400字 做一个有准备的人作文 雪中情作文800字 以酷为题的作文 快乐的一件事作文400字 游黄鹤楼作文400字 我眼中的自己作文600 全运会作文800字 一个有趣的人作文600字 我真的很棒作文500字 作文怎样算套作 快乐的一件事作文300字 那次玩得真高兴300字作文 难忘的一个人作文400字 我的梦想作文600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