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和深圳

2020-05-26 09:30:01
相关推荐

我和深圳 的细节 4篇时间:2018 06 25 20:25:25作者:来源:查看:38017次我和深圳相遇的细节

万晓怡我出生在深圳。深圳是改革开放的代名词,也是面向国际、开放包容的经济特区,有深圳湾公园的亮丽风景,也有城中村的一街灯火、万千故事。它是我平静生活的水面下复杂而多元的一切。人们为什么选择一座城市,又是受什么吸引而在那里生活下去?1998年,当那首《相约九八》响彻大街小巷时,我的父母举行了婚礼。那一年,距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20年。那一年,离今年也正好20年。40年前,外公为了不让自行车摔坏,急忙伸手一扶,在他的手掌上便留下了一条将近10厘米的伤疤;20年前,为了不让自行车被人偷走,瘦弱的妈妈每天把单车从窄小的楼道里扛上4楼。而如今,各色各样的共享单车遍布街头巷尾,车辆间的开启和关闭只在举手之间。深圳有林立的高楼,是钢筋水泥的堡垒,是现代化的都市,是飞驰的车流,是没有喘息与停歇的奔跑,更是机遇与挑战。人们从五湖四海而来,跨过千山万水相聚,在这里寻求一处扎根之地。20年前,爸爸妈妈如是;20年后,深大学子也如是。1983年,深圳大学的所在地还是一个满目荒芜的渔村,市政府下定决心要建立大学,发展教育。市长梁湘曾说:“卖掉裤子也要把大学建起来!我们拿出钱,拨出地,请你们给我们生产人才,人才!”35年来,深大由二本学校升为一本,教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成为了一个真正有实力与吸引力的高端院校。而如今,市长梁湘曾的心愿仍继续前行。我家楼下就是滨海大道,不到两公里外就是新建成的深圳人才公园,它是全国第一座以“人才”命名的公园。其中有一处桥梁上设立着数十根“人才柱”,纪念那些由深圳走出、或是在深圳成长起来的突出人物。夜幕降临之时,“人才柱”点起光亮,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星星点点、熠熠生辉,仿佛照亮了这座城市未来的期望。再向前行进一段路程,就到了大沙河公园,我曾在海的这边见证了香港回归20周年。犹记得海面上的日出与椰林间的日落,白日里飘然傲立的候鸟与夜晚华灯谢尽的昏黄,那种叫做“深圳蓝”的颜色渐渐被斑斓的霓虹灯取代。那一刻我忽然想起海子的诗——晨光中,她突然发现我,她眺起眼睛,她看得我浑身美丽。滨海大道向北不远处,是平行于它的另一条主干道——深南大道。道路两侧高楼林立,中央繁花似锦,而它曾经只是一条几米宽的土路,旁边是空阔的荒地。深南大道边的白石洲,是一个深圳人皆知的特殊存在。它交通便利、餐饮密布、握手楼众多,总显得很拥挤。白石洲早已被人们自然地划归为“城中村”的典型代表,即使它实质上并不属于“城中村”的概念。这里是外来打工者的落脚点,也是毕业生进入社会的中转站;这里面对世界之窗,紧挨高科园,距人才公园很近,离欢乐海岸也不远。从这里走出去并不难,但走出去需要依靠的并不是一双脚,而是能真正融入深圳主流生活的能力。当初的树苗已遮荫蔽日,而今的街道人声喧嚷,在这个大型的村落里,永恒不变的主题是改变。我们的路注定走不完,也停不下。但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像主人一样活着。

我和深圳成长的细节

李丝林这是一个关于深圳的记忆,在平常的某天,忽然出现在我梦境的深处。其实说“记忆”并不是特别准确,因为我一直身在深圳,不曾离开。可它却又是过于真实,也离我过于遥远,一直埋藏在我记忆的深处,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隐淡了身姿。这份记忆随着我的成长,在我的脑海中藏得越来越深,久远得像是前世记忆般,仿佛一不留神就会丢失了它的脉搏。记忆中的深圳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那时,我年纪尚小,透过房间窗户的那一片空间,就好像是我的全世界。我整日地坐在窗前,懵懂地看着对面那发出嘈杂声响的建筑工地。日复一日,一栋栋高楼被建起,把我与远处遥遥能望到一点儿的大海隔开。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充斥着我的大脑。几个零星的片段划过,我敏捷地将它们抓住。那是一个午后,外公牵着小小的我去湿地公园看白鹭。天是湛蓝湛蓝的,象征着隔绝的铁丝网还未建起,需要买票才能进去参观的“湿地公园”,对我来说还仅仅是个陌生的名词。那时候的深圳,水泥铸成的森林才刚刚发芽,走在大街小巷上,还能偶尔发现几个小小的弄堂,便欢呼着冲进去“探险”。那时的生活远没有现在便捷,但对于小小的我来说,便已是足够了。挣扎着从梦境中脱离,发觉自己惊醒在床上,从窗户向外望去,深圳变了个模样。窄窄的巷道如今再难寻找,而我也不用再为迷路而烦恼;小区中的低层小楼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周围的环境显得更加和谐;一条条通达的马路仿佛要蜿蜒到天边,我再也不用考虑太多出行方面的问题。深圳不再是我记忆中的样子,它宛如新生,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有时也在问自己:“你怀念过去的日子吗?”每每这时,我总被问得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回答。应该是怀念的吧?没有谁不怀念自己的童年时光,不怀念那段无比纯真的岁月。“那么,你想回到过去吗?”我不放过自己,接着追问。“是想的吧?”我不确定地回答。“哦?那你是觉得现在的生活不好咯?”另一个自己挑着眉,戏谑地问。不好吗?怎么会不好呢?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居住的这个城市发展得如此迅速,让我迷恋,让我不舍,怎么会不喜欢呢?怎么会不好呢?想回到过去,仅仅是对往昔时光的怀念罢了,现在的深圳,才更是美得让我心醉。其实,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深圳早已转变了传统的发展方式。它没有为了经济的发展而舍弃人文氛围,相反,它建立起了大学城、世界之窗等等这些让人汲取精神养料的地方。记忆深处的深圳是个青涩的小姑娘,简简单单,朴朴素素,十分单纯,却又宛如与世隔绝,守着自己的一方小小的天地。而如今,这个小姑娘成长了,她走向全国,走向国际,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没了最初的简单,却拥有了更多元的发展。我何其幸,同她一起成长。曾经的深圳将永远是我记忆中的星辰,陪伴着我儿时的岁月。而如今的深圳,则和我一起成长,走向更加灿烂的未来。

我和深圳难忘的细节

朱筱颖

转眼间,楼下街道栽的木棉已经一片嫩绿。6月,深圳的夏天已然来临。走进家乐福,舒爽的冷气来袭,我的精神为之一振。我拉着爷爷走进人潮涌动的水果区,想买几个刚上市的桃子。“我家小家伙说天气热,非嚷嚷着我来给他买桃子吃。”刚挤进人堆,就听一位老太太在念叨,“现在的孩子还真是幸福,要是搁我们那阵儿,这么早哪能吃到桃子啊!”“为什么吃不到呢?北京已经上市啦。”我满脸疑惑地问爷爷。“那阵还没改革开放呢,属于计划经济,买东西哪有这么容易。”爷爷付过钱,拎着桃子、拉着我挤出了人群,“可不像你们一样,出门就有地方买东西。”“我还记得,你爸小时候,我们家还在西安,家里比较穷,住的地方也比较偏远,要坐好久的公交车才看到一个商店。你爸爸想要吃桃子,我还得坐很久车才能到市中心的大商店给他买,哪像你们,现在想吃啥吃啥。”爷爷又买了一袋泰国香米,看着这袋米,爷爷感慨良多,打开了话匣子:“刚把你奶奶从上海接来西安的时候,我们家的大米吃完了,可是那时的大米白面都是按人头分配的,每人发几张粮票,吃多少粮食都有规定的数量,吃完了就没了,有钱都没处买去。可是你奶奶是南方人,从小吃大米长大,所以到了西安,粗粮、面食什么的都吃不惯,怎么办呢?我就拿面粉票子换了两袋面粉,然后向隔壁邻家借了一辆自行车,把面粉放到自行车后座上,载着面粉骑着自行车“嘎吱嘎吱”地爬了两个多小时山路,找到了一家农民,跟那家农民拿面粉换了大米票子,这才让你奶奶吃上大米。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还真是苦啊。”“以前给我们配备的粮食都是粗细粮混合,你大伯那时候小啊,吃不惯粗粮做的东西,每次都是硬着头皮把粗粮吞下去,再去村后的排水沟里吐掉,我还为此打了他好几次。现在好了,什么都有的吃了,你大伯也不用受苦了。”“那还是现在好。”我虽然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之前的生活,但是听爷爷的叙述,莫名觉得自己太幸福了。曾经贪玩的我还觉得,从前多好啊,到处有鸡、鸭、鹅,可好玩了。现在想想,真是太幼稚了。“说起来,深圳在改革开放之前其实也还是个破旧的小渔村哩。”爷爷补充说。“完全看不出来啊。”我环顾四周,都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周围是川流不息的人群,脚下是四通八达的地铁,没有一丝一毫小渔村的痕迹。“这才改革开放多少年啊,深圳就变化这么大了!”“可不是吗?深圳现在可是中国大陆经济实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呢。”爷爷说着,从袋子里分了一半桃子递给我,“拿几个回去给你妈妈吃。”“嗯。”我一边说着,一边拿出手机,打算骑共享单车回家。“现在科技还真是发达,”爷爷看着我摆弄共享单车,感叹道:“我们那时候连自行车都还很难买呢。要是那时候也有这些东西就好咯,我给你奶奶换大米也不会那么麻烦了。”骑出一段距离后,突然想起忘了告诉爷爷,明天大伯会从西安过来。我骑回去,却发现爷爷也正摆弄着手机,准备骑共享单车呢。只见他嘴里嘀咕着:“哎,赶上好时候啦……”是啊,这难道不是最好的时代吗?

我和深圳回忆的细节

陈琳

1979年,邓小平在南中国海边画下“一个圈”,深圳便作为四大特区之一开始了发展之路。40年弹指一挥间,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变为一座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大城市,成为我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影响最大、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今天,我想讲讲爸爸的故事,他是一位地道的“老深圳”。赛格:梦开始的地方爸爸当时在赛格街头的留影爸爸是1988年来的深圳,第一份工作是在赛格集团做后勤。据他所说,现在的赛格大厦在当时,还是一个只有一层的大食堂,满足周边工厂工人的吃饭需要。“当时的华强北并不繁华,只有一片又一片的工厂,食堂大概是在97还是98年拆的吧,建了赛格大厦。”爸爸陷入了回忆,“赛格往东一片有比较成熟的城市概貌,往西,比如从上海宾馆一直到南头,都是一路的泥地、菜园以及荒凉的开发工地……当时怎么能想到,现在的华强北已经不仅仅只有赛格大厦一个地标,而且变成了时尚的电子世界商业街,往西也有香蜜湖、深圳湾了。”我知道,时至今日,爸爸还是对华强北、对赛格有别样的感情,因为那是他梦开始的地方。二十多年前,他兴许还在赛格的某处仰头望天,畅想着自己的未来。关内关外:这边是城市,那边是农村爸爸初次踏进深圳,就面临着一道“关卡”——那时候的深圳有很多关口,如布吉关、梅林关、南头关……如果想过关,就必须要有边防证。爸爸当时一穷二白,并不知道原来进个深圳都那么麻烦,便掏了70元请人办了证,从南头关进了来。“当时的深圳分为关内和关外,关内这边是城市,而关外那边则是农村,两边相差悬殊。进出关都要查验,仿佛过一个关,人都被分为三六九等了。”爸爸露出了一丝苦笑。“可是现在完全就没有关内关外之分啦,交通也便捷许多,代表深圳发展好了,也更开放了。”我在一旁接话,又抛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让您留在深圳?”“大概是深圳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吧,当时建国贸大厦是‘三天一层楼’,这样的‘深圳速度’令人惊叹。照这样发展下去,深圳的未来绝对不可限量。”事实证明,爸爸的猜想是正确的。莲花山:每周末锻炼必去的公园现在的爸爸算是一位成功者,他给了我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使我吃穿无忧、快乐幸福地长大。但当时的他似乎并没有想到自己以后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在赛格的工资是三五百块,当时我觉得已经非常非常多了,没想到现在的工资跟当时相比翻了好几番。”“对了,”爸爸突然想起了一件印象深刻的往事:“当时梅林又偏僻又乱,的士司机都不愿意来。有一次你妈妈就骑着单车在那里路过,还被抢了项链!现在我就在梅林上班,这里发展得不错,治安又好。”近几年,爸妈越发注重身体的锻炼,每逢周日去莲花山公园爬山便成为了他们风雨无阻的习惯。“那里离家近,每周都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活动一下手脚,有助身体健康。爬完山,我在湖边听‘莲花山放歌’,你妈妈就去跳广场舞。”除了莲花山公园,深圳现在还有许多可供市民节假日消遣的好去处,确系是座宜居的城市。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山茶花的作文 写黄山的作文 假期感受作文 我的妈妈600字作文 有关学习的作文 端午节作文开头 我的英雄英语作文 开心的一件事作文 小学生获奖作文 什么的爱作文 桂花糕作文 春天的植物作文 五年级作文200字 英语作文假期生活 五百字优秀作文 描写龙的作文 学校的操场作文 六年级写事作文 题目自拟作文 潮汕美食作文 想象作文六年级 印象深刻的事作文 读书的作文400字 三年级过年的作文 太阳花的作文 游上海作文 发现春天作文 四级作文结尾 周末作文600字 有趣的一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