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作文1000字素材四篇

2020-05-31 17:36:01
相关推荐

导语不管是中考语文还是高考语文,作文都是人关注的,同时也是试卷中分值的一个项目。无忧考网整理了高考作文素材四篇供大家鉴赏。

中国节:我们内心深处的幸福密码

只要是真正的美,一定会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而这分喜爱会变成一份巨大的文化创造的动力。

中秋节期间,受文明对话论坛的邀请,我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持了一场主题为“传统节日与当代价值”的国际学术对话。来自巴基斯坦的年轻外交官马里亚姆·萨伊德女士,对传统节日给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定义。她说,节日不仅是传承文化,而是人类追求艺术的极致表达。

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让我眼前一亮。余音绕梁,几天来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头脑里。

我们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这批人,成长在革命的岁月。在童年时代,日历牌上标为红色的节日除了春节,都是和革命相关的。即便是春节,那个时代也主张“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我至今记得,大年初一早上,父亲背着工具兜去单位上班的样子。

那是物质非常匮乏的年代,中秋节时,家里几个孩子各自分得了一块月饼。孩子们舍不得马上吃,要等到晚上和伙伴们一起看月亮时才吃。月饼的馅大都是五仁的。邻居的婶婶会烘月饼。一块块面团装进那刻着纹样的木头模子,倒出来就是一簇簇美丽的忍冬花纹。民间木工的工艺之美,在满街的*和口号式的旋律中,深深地浸染了我的内心。

年年中秋,年年月圆。中秋这个日子,和月饼和团圆一起,拼合成了记忆中一道深深的褶印。上世纪90年代,我在日本京都大学留学。说起来,中国重要的节日如新年、端午、七夕、重阳,在唐代大都传入了日本。但中秋节很特殊,尽管在唐代已有很多人在八月十五赏月玩月,但中秋节真正成为一个大节,却在五代至宋期间。所以,日本不仅宫廷节日中没有中秋,而且绝大多数日本人也不过中秋节,市面上也就没有月饼。

有一年中秋,我特别想吃上一块月饼。忽然听人说,神户的中华街有月饼可买。于是我从京都到大阪,由大阪到神户,千辛万苦总算买到了一盒月饼。那时京都大学的留学生不少。这一盒月饼东家一块,西家一块,最后只剩下一块。当我们一家人站在楼上把月饼切成几块分着吃一起看月亮时,心中涌起的乡情,我这一生都不能忘记。圆圆的放在盘子上的月饼,饼面上是朴素的万福图案。

什么是节日?汉字里面节日的“节”,思想含义很深。“节”本意取自竹节。我们生活在时间流中,从纯粹物理学意义上,每一天、每一小时长短是一样的。然而我们的生活需要对这时间之流做出切割。这切割的点就是节。节就是为无穷无尽的时间之流安排出刻度,而不同的民族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赋予这刻度以意义。八月十五这一天,本就是每年十二个圆月中的一个。但就是因为有了裹着五仁或枣泥,刻忍冬花纹或万福图案的月饼,因为有了“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丽诗句,有了从儿时到长大一次次亲人们欢会的记忆,它变得充满温馨,充满祥和气息,成了我们中国人内心深处与幸福紧密相连的时间密码。

2008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被编入了国家法定节假日,这是顺应民心的适时之举。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社会整体在不断发展与进步。这是一个将我们投身于世界的时代,也是整个民族面对世界重新自我定位的时代。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这一在共和国日历上出现的巨大变化,是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它标志着生长于中国农业文明基础上古老的传统节日,被重新纳入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领域,标志着中国文化发展走上重新自我认识之路。

转眼10年过去了,回头看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如何呢?一方面,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到节日互相问候,主流媒体和商业、旅游业都努力围绕着传统节日做文章;另一方面,伴随城市化发展进程,传统节日最为依托的农村一天天在萎缩。由于与城市实际生活关联度小,节日传统存在空洞化的风险。如何维系节日民俗?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提高民众的参与程度,在路径上,一定要以艺术为核心。

《孝经》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终极表达。只要是真正的美,一定会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而这分喜爱会变成文化创造的巨大动力。中华民族是富有艺术创造力的民族。小小一团面,被造出形状五花八门、图案千变万化的月饼;薄薄的一张纸,会被剪成种类纷繁的美丽窗花。面对时代变化,只有发挥这份创造力,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前提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利用包括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赋予传统节日艺术的多重表达,才可能创造出为人民喜闻乐见、有强烈感染力的新的节俗文化产品——那应该是闻声而令人心从、润物细无声的产品,能够唤起民众对于节庆活动自发、自觉、自愿参与的产品。

开贞起元,推陈出新,此其时也!

爸妈,就送到这儿吧

慈母手中的针线,老父怀里的橘子。送子之情,古今皆然。

这个月,高校纷纷开学了,好些新生家长送孩子报到,把最重的行囊揽在自己身上。一组现场抓拍照里,有家长肩扛编织袋,脸上涨得通红;有家长单手骑自行车,腾出一只手拎箱子,堪比杂技;还有家长左提右拽,前胸后背都贴着大包小裹。这种阵仗,难免给网友们造成第一印象:可怜天下父母心,爹娘这一身重荷,都是沉甸甸的爱啊!

然而,也有人质疑:家长这么“俯首甘为孺子牛”,会不会是溺爱啊?子女快成年了,咋还不让他们学着自立?

开学报到,多是子女第一次离家远行。家长觉得孩子还稚嫩,或者不舍得分离,或者为增强仪式感,想多陪几天、再送一程,这种心情可以体谅。慈母手中的针线,老父怀里的橘子,送子之情,古今皆然。

上大学往往不是简单的离别,而是亲子关系的重要节点。有一个段子说,上了大学的子女,就像发射到太空的卫星,让它回趟地面,太难了,只能通过信号联络;而它传回的信号,通常很简单——“爸,妈,该打生活费了。”还有就是父母踏上归途之前常讲的:“孩子,以后只能寒暑假才见了。”可见,上大学这件事,确实影响很大。父母借这个当口,用负重来表达心意,也合乎常情。

但是,子女心里也要有数:爹娘这回替我负重,应该是最后的“成人礼”;从今天起,得学着自己背负人生的重担了。学习上,爸妈当然辅导不了,必须自己用功,对得起学费;生活上,切忌沾染恶习,也别大手大脚,如有余力勤工俭学,那是;至于将来找工作,更不能指望“拼爹”,而是得脚踏实地,凭真本事较量。还有各种大事小情,即便父母愿意搭把手,也应当尽可能谢绝:总给爹娘添麻烦,算啥英雄好汉?

所谓成长,是积蓄能力、涵养志气的过程,让自身具备过硬的素质,去应对人生的历练。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路自己走,惟其如此,才是一个独立的、合格的、大写的人。学子们,别忘了曾经替你负重的人。请用学习和奋斗,让自己变得强大,尽早接过父母的行李,陪着他们向幸福前行。

当中秋的味道越来越浓

天悬银盘,月洒清辉。每逢中秋佳节,团圆与相思总能触碰你我心尖。天涯共此时,你在做什么?

“和家人在阳台赏月,边吃月饼边体会‘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恬静”“跟亲人约好,中秋夜各拍一张月亮照发到微信群里”“加班间隙,用视频通话给老婆唱《十五的月亮》”……中秋之夜,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大江南北的人们都会仰望这一袭月光。在这样的节日,平时忙于“在路上”的人们实现了“在一起”,于“每圆处即良宵”的团聚中品悟亲情与温暖。而祭月赏月仪式、经典诗文咏诵会、专场花灯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则让人们在“且喜人间好时节”的氛围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在中国人的精神星空中,始终高悬着一轮亘古不变的中秋圆月,并化为一种厚重的精神寄托。近年来,中秋的节日味道渐浓。人们发现,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有机耦合,不仅给漂泊的人们提供了团聚的契机和理由,更映照着大家对佳节所深蕴的文化价值的认同。这是心的回归,也是心的自信。它重千钧、值千金,擦亮的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寄托的是我们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培植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沃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统节日文化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节日,特别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性。中秋等传统节日,堪称民族文化记忆“活的灵魂”,可说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更是文化中国的代表性“表情”。立足这样的时间节点,金樽对月、抚今追昔、共享盛景,给人的记忆最深刻、最鲜活,最能促人在思考中品味传统节日的价值意义,并使之成为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文化基因。正是这样的记忆与基因,悄然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影响着一代代人朴素的道德认知与精神追求。

中秋不是孤寂的狂欢,而是思接千载的心灵约定;节日不是简单的聚会,而是品味传统的文化盛宴。如何赋予传统节假日更加丰富的意义、更加淳厚的内涵,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节日不仅仅意味着假日,只有激活共同记忆、引起精神共鸣,过节才更有韵味、更值得铭记。各地开展的多项中秋文化活动也启示我们,在增进传统节日仪式感的同时,努力让过节模式有新的呈现,传统文化才能澎湃起时代的浪花。如此,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自然就能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中播撒传承、赓续绵延。

魅力中秋,我们望天上月圆、盼人间梦圆,在沉静与思考中书写着文化自信。

学生官僚化现象值得警醒

有媒体记者采访发现,部分高校学生组织就像“小*”,“抱大腿”“混圈子”“打招呼”等不正之风盛行。这些学生组织的成员,有种种心得体会:“那套话术和玩法,跟*陋习没啥区别。”“我是靠学长‘打招呼’进的社团,所以一进去就有靠山。”“在校园里碰上了,不能喊师兄师姐,要大声喊‘主席好’。”……

学生官僚化,如今并不罕见。就在上个月,中山大学发布的标注有“正部长级”“副部长级”的《中山大学学生会2018—2019学年度干部选拔公告》,就曾遭遇过舆论的批评。这样的问题恐怕也不是哪一个学校的问题,而是有着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学生官僚化,在舆论场总能收获相当大的共鸣,这本身也说明了部分“学生官”传递出的总体观感。

而近日的另一则,则仿佛提供了对学生官僚化的某种警示:*年轻化。据媒体报道,日前,贵州90后女干部张艺涉嫌*被提起公诉,据检察机关指控,张艺工作不到一年即开始实施贪腐行为,案发时她不过25岁,却已经涉嫌*了40余万元民生领域资金。就在今年3月,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一份受贿一审刑事判决书,被告人罗覃柱受贿27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他是1992年出生的,仅比张艺年长1岁。

当然,并不是说学生官僚化与*年轻化之间存在着严密的因果关系,但背后的逻辑却有着某种程度的共性:年轻人提早被不正之风同化,呈现了与其不相符的圆滑、世故、钻营。校园里学生组织的异化,也提供了某种示范与“实习”机会,可以让学生提早掌握一套潜规则。歪风邪气,非但没有被年轻人廓清,反而将其裹挟,年轻人这样的成长路径,无疑是不正常的。

在追问“年轻人怎么了”的同时,要明白症结不仅仅在年轻人一端。年轻人就如同镜面,他们的面貌往往是社会某些面相的折射。在中山大学的学生干部公示引发舆论关注之后,曾有学生鸣不平,他们不少人确实抱着为学生服务的初衷。倘若追根究底,学生组织异化本身就是高校去行政化的子命题,*年轻化也未脱离“扎紧制度笼子”的大语境。年轻人是什么样的,未必全是自己的选择,也是局部环境雕刻的结果。

面对一些不正常现象,当然需要年轻人振作,保持超越性的认识,而非随波逐流,甚至乐在其中。同时,年轻人的问题,也理当成为全社会的问题,当他们的老化、异化逐渐提速,也是在传递某种信号,不正之风的蔓延存在下沉的可能。我们在期待年轻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同时,社会机制也当留好第一个扣眼,塑造正向的激励机制。就以学生组织为例,是否可以将其与加分、评优、推免等机制脱钩,保持其服务学生、锻炼能力的基础意义?对年轻人的培养方向,不能只有迎合世俗成功的实用主义标准,应当多一些理想主义的鼓舞,后者埋下的潜移默化的种子,有一天是有凝聚成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力的。

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向上”有很多种,鲁迅先生的意思当然不是学生组织里逐级提拔的“向上”,而是道德、人格、理想不断向上的攀登。

高考作文1000字素材四篇.doc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5166字]编辑推荐:Word文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语文作文批改神器 元宵节的作文450字 剪纸作文800字 写人记事作文300字 漫画老师作文200字 我的世界也精彩作文 纽带作文600字 六一儿童节美食作文 有梦想真好作文 我思故我在作文 我真高兴作文300字 庆祝春节的英语作文 写人的优秀作文500字 我为什么喝彩作文 爱的味道作文600字 论文和作文的区别 青春需要雕琢作文 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作文 科学实验作文300字 家庭趣事作文600字 我最喜欢吃的食物作文 美好的相遇作文600字 安徽今年作文题目 冬天的雪作文600字 过春节作文800字 四年级作文六一儿童节 介绍自己的房间英语作文 我的春节300字作文 男生打女生屁股作文 myhobbies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