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作文立意深刻例说

2020-06-23 10:30:02
相关推荐

作文是学生高考的关键,而作文立意的“有无高下”又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 下面我们从思维方法和写作方法的角度提出一些应对之策: 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要求我们要使自己的认识最大限度地接近事物的真相和本质。无论命题人命制的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我们都可从“是什么”的角度对其作一番深入的思考探究,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是什么”的问题直接指向认识对象本身,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而深刻的认知是建构整篇作文思想情感大厦的基石。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事物的本质或富有哲理性的东西,常常掩盖在生活的表象下。在这个审题构思的过程中,我们要运用拨云见日、剥茧抽丝式等层层深入的思维方法,循着“是什么”的线路一步一步追问下去,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深入思考与分析,直至真相浮出水面,本质原形毕露。这里要注意两点,一着眼点要高,二挖掘要深入。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做到“寻常中寻本质”。 如父母吵架,本是生活中烦恼的事儿,可有位同学透过现象发现了其中的本质意义:父母都是因为热心于工作,而疏于家务,于是因“柴米油盐”而“吵架”。这“吵架”的表层现象中却蕴含了父母一心为公的敬业精神。据此立意,写出了一篇既富生活气息,又具现实意义的优秀作文。 二、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 “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则要求我们研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特别是梳理和揭示事物之间的最本质的联系——因果关系。生活中任何事物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们要善于运用联系的观点,从错综复杂的关系里面把握事物的本质,找出互为因果、主次之别、内外结合、局部整体等关系特征。这里要注意两点: ①运用辩证思维法,由个别、细小的现象出发去聚焦文化,关注社会,观照自然。例如,许多话题材料总是涉及近年挖出的腐败高官,如陈希同、成克杰等,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此类话题有不少学生仅停留在个人意志薄弱,晚节不保的分析上;有的学生则将重点放到了官本位制度的分析,呼唤改革干部任用制度,两相比较,孰高孰低,一目了然。有一篇文章叫《黄土》,内容是悼念自己在农村的老父亲。作者像一般的悼念文章一样,回顾了父亲年轻时的苦难艰辛,一生的节俭贫穷,表现了自己无限的哀思与留恋,然而结尾处却笔锋一转:“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我曾经想过,他活了77岁,已很不容易了;而我们周围能活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在太少,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那么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些时间的最为孝道的方法了。哭也徒然,哀也无助。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 作者将文章中心落到了“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让普天下老人安享晚年”这一具有强烈现实性的主题上,使文章主旨顿时增色。 ②把握对立统一的规律,摆脱思维定势,增加思辨的色彩,甚至多逆向思维。 有这样一个题目: 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 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 杜运燮《光和影》有删节 这些诗行引发了你哪些遐想?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 这道作文题充满了思辨的色彩。“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与“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形成鲜明对比,他们的态度不同,采取的行为各异,各自的结果也是迥然不同:前者“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后者“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审查题意,可以确立这样的中心:不同的心态决定了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行为决定了不同的命运,即选择决定命运。 又如有这样一个题目:《我的财富》,一般人都将“财富”理解为“钱”或“财物”,而有一位同学以“家境的贫寒和生活的艰辛”为“财富”,说“家境贫寒使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意义”,“使我不断发奋努力”,“使我懂得了做人要有骨气,有尊严”,让人耳目一新。运用逆向思维可能会有创新的、独到的见解。 但要注意的是运用逆向思维一定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对有些传统的得到公认的说法不要轻易地否认。所谓“反观”,有时不过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而已。而有些“敏感”问题、国家政策等,不可妄言,不要去“反观”。 三、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从方法论的高度要求我们在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因果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事物的发展趋向,提出有前瞻性、预见性的应对之策。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要引导学生善于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积极面对生活,形成正确的观点态度。这里要注意两点:①要用历史观照现实;②要从文化、世界、人类甚至宇宙的角度去认识问题。这是“微尘中见大千””“半粒沙上看世界”。 比如面对着“好奇心”这样一个话题,聪明的考生没有满足于庸常的认知和解释,而是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地探究和追问,提出了“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观察和思考”的深刻论断,从而征服了判卷人。又如话题作文《寂寞》。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可以确立以下主旨:①寂寞是一种异常美丽的境界;②寂寞不是自暴自弃,而是审视自我;③要摆脱寂寞,得先去温暖他人;④在寂寞中要学会慎独;⑤寂寞是一道美丽的忧伤风景;⑥守住寂寞;⑦今夜无月,我心如月。 2009年江苏作文题中的 “品味”和“时尚”是两个重要点,这很显然。“品味”是动词,但是如何品味,可以成为写作的着落点,主要指理解、认识、感受等,这里很能展示考生对人生或社会的体认水平。“时尚”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时尚可以表现为对美、雅、好的方面的追求,也可以表现为对丑、俗和坏的批判。比如对农村老年人健身活动的时尚追求的美赞或对富家子弟都市飙车的批判等等。“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提示比较有实际意义,便于避免学生一时找不到话题。其实,对“时尚”的所指应是很丰富的,可以是社会、生活、人生追求方面,也可以是历史、名人、文化、政治等等。对“时尚”的理解是关键,它有助于立意的深刻和新颖,考生要想赢取高分,应该多在“时尚”上深刻立意,关注与社会热点、人文关怀或历史新潮有关方面的理性思考,要避开衣食住行和大众文化,更不能写对低俗文化或不良现象的的追捧。作文误区主要在学生对“时尚”的准确定位和由此引发的系列思考的深度,不能仅就时尚写时尚,不能缺少个人的深刻、独到的理解。 综上所述,无论是写记叙文,写议论文,还是写散文,我们在立意时为追求深刻起见,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用联系的、变化的、转化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去思考文章所叙写的、议论的对象。而这种思考又有正向与反向两个方面。正向的是对对象作深度的挖掘(哲思化、情感化、品格化等方面)或广度的观照(观念制度性、全球性、历史性等视角);反向的是对对象作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解读(一般与特殊、量变与质变、作用与反作用、发展与异化等方面)如此,我们可以努力使自己的立意深刻起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本领作文 思维导图作文 夕阳作文 勇敢的作文 邻居作文 生日小作文 风 作文 博物馆作文 价值作文 作文帮 科学作文 作文写事 英语作文怎么写 美景作文 大学作文 有关作文 范文作文 这样的人让我感动作文600字 给女朋友写的小作文 家国情怀的作文素材 传统文化类作文 我爱秋 季作文 作文 说明文 我的家庭英语作文50字带翻译 夜空中最亮的星作文600字初中 走过那一个拐角600字作文 彼岸并不遥远作文600字 howtokeephealthy英语作文 一件难忘的事作文300字三年级 黑板上的记忆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