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司马光》教案6

2020-10-18 23:30:01
相关推荐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4.司马光》 人教部编版 24《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一、 教材特点 1.从思想内容上看 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这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孩子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1)全文共两句话。第一句介绍了司马光砸缸这件事发生的原因;第二句介绍了众人的反应和司马光的做法,利用对比,体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2)题目简洁深刻。以故事主人公司马光为题目,目的明确,直指故事人物,简洁明了。 2.从语言表达上看 本课在表达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全文共两句话,共三十个字,内容非常简短,一则广为流传的小故事。 (2)内容简洁,多处运用贴切动词。如“戏”、“登”描写了孩子们尽情游戏,攀爬的样子;“跌”、“没”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跌入水中、瞬间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持”、“击”表现了危急时刻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迸”写出了水一下子从瓮中涌出的状态。 (3)借助与现代汉语意思基本一致的词语方便理解。如“戏”是“游戏”的意思,“登”是“爬”的意思,“击”是“击打”的意思。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同之处,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二 、教材位置 1.人文专题位置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语文要素为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司马光》一课作为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重点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应追求逐字逐句的理解,更不应追求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学时应避免拔高要求。 2.训练重点位置 (1)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作为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在朗读上存在难度,因此在课上需要老师进行范读和领读,注意字的读音和停顿。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生活经验,领会课文大意。文言文中的难理解的生字,可以借助注释进行解释,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因此在授课时,可以结合课文及注释,依托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并结合课本插图,进行故事语言的组织和叙述。 (3)生字识字量较少,灵活识记。本课生字共五个,分别是“司 、跌 、皆 、弃 、持”。在这五个字中,“司”是半包围结构,在本课中以复姓“司马”的形式出现,可以结合一年级下册的《姓氏歌》进行巩固。“跌、持”是左右结构,关注形旁,注意偏旁表义的特点。“皆 、弃”为上下结构的字,单独不好理解,可以借助词语进行理解。如“皆大欢喜”、“放弃”。 (4)熟字结构众多,书写重点突出。在本课需要会写的七个熟字中,既有半包围结构的“司、庭”,左右结构的“跌、持”,上下结构的“登、弃”,还有品字结构的“众”。在书写指导时,重点指导“庭、登、持”三个字。“庭”半包围结构,“广”要舒展,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可稍超出第二笔横。“登”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边部分的笔顺要注意。“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寺”注意横画的长短和多横等距。 (5)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在默读的时候不发出声音,也尽量不指读。同时带着“这个故事的时间是。发生在哪里。都有谁。”这三个问题去默读,边读边思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在默读时将不懂的地方及时做好标记,联系上下文思考或请教他人。 3.课后思考题 (1)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这里向学生提出两项要求,一个是跟读课文,注意停顿,第二是在熟读的前提下背诵课文。因此在课前,教师先进行朗读练习,在授课时先进行范读,给学生提供一个整体完整的阅读成果后,再逐句带领学生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带来学生试着背诵课文,并强调在背诵时也要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不仅要对故事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还要重新组织语言,讲述故事。因此可以借助学生已有阅读经验,将以前读过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进行比较。借助课内注释,对不理解的词语解释后再次进行理解。可以结合课中插图,对“庭、瓮”进行直观理解。结合课文的两句话,先讲解第一句,再讲解第二句,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讲述。 (3)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这一题是个开放性题目,只要找出不同点都值得肯定。在学习完课文后,教师可借助此题引导学生结合之前的朗读、理解词语的体会,将课文和其他课文进行比较,发现语言上的差异。在找出不同后,教师还可以进而引导学生结合本课的学习经验,交流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记叙一件事情的顺序。 教学目标 1. 复习《姓氏歌》引出复姓“司马”,根据课题认识并正确识记“司”,随文识记 “跌、持、皆 、弃” 四个生字。借助小视频学习并正确书写“庭”字。 2. 回顾学过的课文,探讨本课与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3. 通过教师范读、领读及借助停顿符号的方法练习朗读,读准字音并注意词句间的停顿,采用齐读、男女生合作读、合作展示等方法练习朗读,并试着背诵课文。 4. 采用小组交流的方法,利用注释和观察课文插图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开展“讲故事我能行”活动,学生讲故事展示。 5. 利用借助注释、观察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适当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6. 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聪明机智的美好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1.随文正确识记并理解“跌 、皆 、弃 、持”四个生字。正确书写“庭”字。 2.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展示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3.学会查找注释理解文意的方法。 难点:1.借助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讲故事要有开头和结尾。 2.发现文言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的不同。 教学设计 一、导入:走进题目,了解人物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一年级时学过的《姓氏歌》,一起读。后面的这些姓氏都有两个字组成,叫做复姓,课文的主人公便是一位复姓“司马”的人。他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他为人温和谦虚,做事用功刻苦,历来受人景仰。他就是司马光。看老师板书课题:24司马光 师:齐读课题。生:24司马光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2页,观察课本的题目和老师板书的有什么不同。 生1:司有读音 师:这是我们新学习的生字,帮它加上拼音板书加。 生2:光后面有个① 师:这可是个大发现,以前的课题可没有这个标号,它代表什么。 生3: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师:题目中的标号和注释中的序号对应,就知道了课文的出处。这种方法就叫做:借助注释(板书)一起读。生:借助注释。(指板书)它是学习这篇课文的好方法。 二、展示全文,学习朗读 师: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请翻翻课本想一想,它和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生4:很短,只有两句。生5:字的意思不太好理解。生6:有注释 师:(指着图片说)从语言上看,这篇课文很短只有两句话三十个字;有的地方不好理解,课文下面还带有注释。这些都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不一样。因为这篇课文是用文言写的文章,文言是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用它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贴文言文) 师:文言文该怎样读呢。请同学们端好课本,听老师来读。(师范读) 师:同学们,读文言文要注意什么。生:畅谈 师:是啊,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师:下面请同学们端好课本,老师读一句,同学们跟读一句,听清要求的同学请挺直腰杆。师一句,同学们一句(根据情况,再读或男女生带读练习)。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让老师听一听集体的声音,全班一起读。生齐读。 师:团结就是力量,读得声音洪亮。女同学,可以一起读吗。女生读。 师:女同学读得很认真,男同学听得也很专注。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男同学,一起读。男生读。 师:男女同学在朗读上不分伯仲。请同学们轻轻平放课本,看,停顿符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朗读这篇课文,下面请借助停顿符号自己练习。(生自读) 师:谁想展示一下。一生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字正腔圆,文言文朗读大赛开始了,请同桌两人为为单位,选择你喜欢的朗读形式,先练习,再展示。生练读。 师:哪组同桌来展示。一组展示后。师:这组同学采用齐读的方式,还有不同展示方法吗。随机两组展示,从中选择表现最好的一组。 师:有采用背诵方式的吗。可以借助老师给出的提示。生展示。还有哪些同学背过了。请起立。去掉提示,老师起头:24司马光……全班背诵展示。 些三、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师:通过多次朗读同学们已经可以背诵了,这就叫“熟读成诵”。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发生的。都有谁。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默读课文。 生默读。(出示全文) 师:谁来回答。 生:时间是宋朝的某一天。 生:故事发生在一个宋朝的一个庭院里。 师:你怎么知道是一个庭院。 生:我借助注释二知道 “庭”指庭院。 师:同学们看,古代的私家庭院面积很大,里面有花草树木、曲桥假山、亭台楼阁等十分美丽。借助注释我们知道了“庭”的意思,该怎样写好这个字呢。 师:请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庭”,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半包围结构,右边一横略短,二横略长。 师:老师将同学们说的总结为三条书写提示,一起来读。 生读。师: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根据视频进行书空。 生跟随视频书空。 师:请同学们在学习单上认真写一个“庭”字。(提醒写字姿势) 师依据书写提示点评,生自评后再练习一个。写好的同学请将学习单放到右上角,钢笔放入桌洞。 师:故事的时间、地点我们已经找到了,故事中都有谁呢。 生:一群小孩儿。文中用了一个词语就是。生:群儿 师:他们在做什么。生:玩耍。 师:所以“群儿戏于庭”仅仅五个字,就告诉了我们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一生说。 师:这个故事里,主要人物是。 生:司马光和一个小男孩。 师:这个小男孩做了什么。 生:他爬到瓮上脚没踩好一不小心失足掉进瓮里了。 师:文中是怎么说的。生: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瓮,它有怎样的特点。 生:借助注释,我知道了瓮是口小肚大的陶器。它是用来。生:用来盛水的。 师出示:足跌没水中。请你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不仅掉进瓮里了,还被水淹没了。 师:请你读。生读: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就在这个紧急时刻,在庭院里玩耍的小孩子们是怎么做的。 生:众皆弃去。 师:他们为什么离开呢。他们会做什么。 生:叫大人,害怕躲起来。 师出示:他们乱作一团,有的(一生)……有的(一生)……还有的(一生)…… 师:当时庭院里玩耍的孩子最大也不过七八岁,看到有人掉进瓮里,他们因为害怕而慌乱地离开,并不是不去救这个小男孩。但有一个孩子没有慌乱,没有害怕,他就是。 生:司马光。 师:他是怎么做的。 生:光持石击瓮破之。师:谁再来读。生读 师:谁当我们班的司马光,做一下“持石击瓮”。一生做。 师:同学们看一下课文上的插图,文中哪个是司马光。对于一个小孩子,这个瓮实在太大,因此司马光“持石击瓮”时需要很大的力气。我们一起来读。 师:咣当一声,瓮破了,里面的水……生:流出来了师:谁有不同意见。(借助图片和注释)生:水迸。水一下子喷涌而出。一个“迸”字就体现了当时水一下子涌出的画面,文言文用词真是准确啊。瓮里的水涌出来了,最终这个小男孩。生:得救了。生:儿得活。 出示课文。师:同学们,课文讲述了司马光砸瓮救友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聪明、机智等。(板书:机智沉着)。 师:课文学完了,你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篇文言文小故事吗。该怎样讲好这个故事呢。 生1:要有开头和结尾。生2: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师:这两位同学说的很好。在讲故事时,我们要把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介绍清楚,还要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讲明白。下面请先在小组内练习,每组选一位同学展示。 生练习。 师:谁来展示。两组展示。 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借助注释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还用自己的话讲了这个故事。 在《宋史司马光传》中还介绍了司马光七岁时爱读书的故事,课下再一起分享。好,下课。 24 司马光① 文言文 借助注释 时间 地点 庭院 一儿 跌没水中 人物 群儿 司马光 持石击瓮 沉着 机智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八单元24 司马光(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 《司马光》(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摘自《宋史》,讲述了一个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司马光砸缸救同伴,表现了小时候的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课文是文言文,寥寥数语,三十个字,就把一件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写得清清楚楚,为学生这个单元的习作提供了一个范例。 2.课后练习“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既提出了朗读目标,也指出了教学的方式方法。“跟读”是一个比较快而且容易达成目标的教学方法,但也有其缺陷: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初步跟读的基础上,还是需要在借助注释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停顿。 3.课后练习题“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既提出了创造性复述的教学目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又指出了达标的方法兼过程目标“借助注释”了解句意,指明了教学程序的安排。因此,讲故事适宜安排在借助注释了解句子意思知道了解为什么这样停顿的之后。 4.课后练习题3,关键是学生交流后老师的小结,从而使学生初步对文言文的语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情分析: 1.课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是首次接触这种文体的语言。因而,学生对文言文语言是陌生的。但是对于古代书面语学习而言,学生并不是完全没有基础的,他们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古诗以及古代的名人名言,这些古诗、名言,在语言上与文言文是有相同之处的,这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2.借助一定的条件复述课文或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借助注释说说古诗句的意思,这些训练,学生也已有过多次的实践,这同样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司”等5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司”等7个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通过跟读和了解句子意思,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结合生活实际,读懂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司马光的故事,了解完整讲述一件简单的事情的要求。 4.通过和同学交流,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文的不同。(以单音节词为主,有的词的意思与现在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跟读和了解句子意思,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结合生活实际,读懂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司马光的故事,了解完整讲述一件简单的事情的要求。 3.通过和同学交流,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文的不同。(以单音节词为主,有的词的意思与现在的不同) 教学准备: 教师:“司”等5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司”等5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释题 1.导语:通过对第八单元导读的了解,我们知道了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人物美好品质的课文。我们学习的课文《掌声》,谁能记得课文表现了同学们和英子什么样的美好品质呢。(指名回答。)对了。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同学们关爱、尊重他人和英子微笑面对生活的美好品质。那么,谁还记得这个单元的两个主要学习目标呢。(指名回答)是的,这两个主要的学习目标是: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学习写一件简单的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课文,努力达成单元的主要目标。那么,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现了谁的美好品质呢。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24司马光(“司”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 提问:通过课题,你知道课文要表现谁的美好品质呢。(指名回答。预设:通过课题,我知道课文要表现司马光的美好品质。) (二)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要表现司马光的美好品质。司马光是谁呢。(PPT出示司马光的图片,简介复姓司马和司马光。资料见《教师用书》。)那么,课文讲述了司马光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现了他的什么美好品质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进行了有关的练习,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 (一)指导预习 1.导语:课文是一篇文言文,是古人写的文章,在语言上,与我们学习的其他课文有所不同,但与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读到的古人的名人名言是相同的,比如,很多词的意思与我们现在是相同的。我们可以利用读懂古诗和古人的名人名言的方法来读这篇课文。 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借助注释,思考:课文讲了小时候的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情。(提示用“谁干什么”的句式简单说说。)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司”“持”。 (3)“跌、弃、持”口头组词。(注意引导组与课文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的词) (4)PPT出示会写字词“庭院、登山、众多”复习认读。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其中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预习任务3。 4.反馈指导。 指名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二)反馈预习任务3,粗知课文大意(整体感知课文) 1.提问:课文讲了小时候的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情。 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了小时候的司马光砸缸救同伴的事情。 2.小结:这篇文言文课文,寥寥数语,三十个字,就完整清楚地给我们讲述了一件事情,我们要好好学习学习。初读这篇课文,同学们借助注释,就粗知了课文的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并把课文读正确了。 三、学习把课文读通顺 1.导语:但是,这篇课文的朗读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朗读有什么异同。怎样才能把课文读通顺呢。谁还记得朗读除了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外,还要注意什么的停顿吗。(指名回答。预设还要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对了,还要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句子中间以词语或短语停顿,文言文的朗读停顿的要求与我们学过的课文的要求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语言有差异,所以读起来,会感觉又不一样。请听老师朗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感觉。 出示任务:留心听老师朗读课文,在课文停顿的地方画上“/”。 用较慢的速度朗读两次,朗读的停顿如下: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反馈指导。 PPT出示朗读的停顿,订正是否这样画停顿。 3.出示任务:借助PPT的停顿提示,跟老师读课文。 用较慢的速度带读两次,再用正常速度带读一次。 4.出示任务:借助PPT的停顿提示,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个体操作。 5.反馈指导。 指名二、三个朗读后齐读课文一次。 6.出示任务:对比以前课文朗读的句子中间停顿,同桌交流一下,这篇课文朗读的句子中间的停顿有什么不一样。 7.反馈指导。 预设: 以前课文句子中间的停顿是没有一个字就停顿的。 四、了解句子意思,通顺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导语:以前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都是现代的语言。现代的汉语言多是使用双音节词语或多音节词语,即两个字或两个字以上组成的词语,朗读时候,句子中间的以词语或短语为单位停顿。但是这篇课文朗读起来,句子中间的停顿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字就停顿的现象呢。我们把课文的句子变成现代的语言,了解了句子的意思,就能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了。 出示任务: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利用自己原有的语文知识,用现在的语言,说说课文句子的意思。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说一句意思后,PPT出示意思;与课文句子比照着朗读。) 预设: 群儿/戏/于庭:(司马光和)几个同伴在庭院玩游戏。(板书:戏于庭) 一儿/登瓮:有一个同伴爬上大瓮。(板书:登瓮) 足跌/没/水中:失足跌入大瓮沉没在水里。(板书:没水中) 众/皆/弃去:其他的同伴全部不管跑掉了。 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举起石头击打大瓮使大瓮破了一个大洞。(板书:持石破之) 水/迸:(大瓮里的)水涌了出来。 儿/得活:那个同伴得以活命。(板书:得活) 提问:了解了句子的意思,通过比照着朗读,你知道为什么朗读课文会出现一个字就停顿的现象吗。(指名回答。预设:朗读课文会出现一个字就停顿的现象是因为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语。) 3.小结:是的,文言文多是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即很多单音节词,因此朗读文言文,除了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外,还要格外留心句子中间的停顿,以词语或短语做停顿单位,不要读破句子。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你能不看着停顿,能正确通顺流利朗读课文吗。 个体操作,同桌互检。 4.反馈指导。 指名两三个朗读,师生评议。 5.导语:刚才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有些同学好像已经能把课文背诵下来了,大家试一下,看能不能把课文背诵下来。 出示任务:背诵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个体操作,同桌互检。 6.反馈指导。 指名两三个背诵,师生以词句间停顿为重点评议。齐背诵一次。 五、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六、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认字评价(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八单元24 司马光(第2课时) 人教(部编版) 《司马光》(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司”等5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司”等7个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通过跟读和了解句子意思,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结合生活实际,读懂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司马光的故事,了解完整讲述一件简单的事情的要求。 4.通过和同学交流,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文的不同。(以单音节词为主,有的词的意思与现在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跟读和了解句子意思,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结合生活实际,读懂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司马光的故事,了解完整讲述一件简单的事情的要求。 3.通过和同学交流,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文的不同。(以单音节词为主,有的词的意思与现在的不同) 教学准备: 教师:“司”等5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司”等5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背诵课文 指名和齐背诵。 二、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感悟课文主题 (一)复习句子意思 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利用自己原有的语文知识,用现在的语言,说了课文句子的意思,谁能给大家说一说呢。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课文句子的意思。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指名逐句说,PPT逐一出示。 (二)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1.导语: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利用自己原有的语文知识,就能读懂文言文课文的句子意思了。在这个基础上,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出示任务:在读懂课文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做到故事完整,语句通顺连贯。(提示:1.要补上故事发生的时间;2.讲故事时可用动作助说话。) 个体操作。 2.(PPT出示听故事交流要求)四人小组讲故事,互评交流;推选代表在班上讲。 听故事交流要求:(1)留心听,评议标准: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完整;语句通顺连贯。(2)哪些地方可以讲得更好些。 小组代表讲故事,师生评议交流。 (三)感悟课文主题 1.导语:我们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利用自己原有的语文知识,读懂文言文课文的句子意思,用自己的话讲了这个故事。那么,你认为这件事表现了小时候的司马光什么样的美好品质呢。 出示任务:用句子“这件事情表现了司马光……的美好品质。”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体会到的司马光的美好品质,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2.反馈指导。 预设: 这件事情表现了司马光聪明机智、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从“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体会出来的。 3.小结:课文用三十个字,就把司马光砸瓮救人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写完整,写清楚。让我们了解到小时候的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三、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1.导语:三十个字,就把事情讲述完整,那么,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呢。 出示任务:四人小组讨论讨论: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提示:小组长注意小结,并代表发言。) 2.反馈指导: 预设: (1)以单音节词为主;(2)有的词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太一样,如“登”“迸”:(3)有些语序不太一样,如“戏于庭”。 3.小结:文言文,是古人的书面语,在语言上,与我们现在的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大多数词的意思与现在的基本相同。不同的一般有:(1)以单音节词为主;(2)有的词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太一样,如“登”“迸”:(3)有些语序不太一样,如“戏于庭”。 四、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知识能力点见教学过程中的导语和小结) 五、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例:“庭”,里面是建字底,不是走之底;“登”,右上部是撇、撇、捺;“弃”,第一笔是点,不是横。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六、写字练习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给家人讲一讲这个故事。 司马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劳动的作文800字 美丽的校园600字作文 有关文化自信的作文 醒来作文600字 作文题目空几个格 散步作文600字初中 关于扫雪的作文 雅思大作文字数 身边风景也动人作文 一次旅行作文300字 几分甜蜜在心头作文 人与自然作文800字 我的家乡哈尔滨作文 英语四级作文真题范文 关于事的作文300字 有关师生情的作文 抓娃娃作文400字 关于做家务的英语作文 春到校园作文 保护环境作文200字 介绍自己家人的英语作文 吃火锅的作文400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文 高考优秀作文600字 河南省中招作文 父亲节作文300 打屁股沟作文 我最崇拜的人英语作文 打羽毛球作文600字 温暖的阳光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