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国民间故事600字大全三篇

2020-11-01 12:00:01
相关推荐

导语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下面是无忧考网整理分享的中国民间故事600字大全,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在福建武夷山顶上,有一块很高很大的岩石,叫望女石。在台湾阿里山中,有一棵很高的红桧树,叫思母树。关于它们,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东南沿海高大的武夷山,是和台湾的阿里山紧紧连在一起的。那时山上山下,一年四季树木长青,漫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各种果子,果树下是一丛丛盛开的鲜花。山间,还有一条条瀑布和无数的小溪,山下是一片肥沃的土地。这里的人民过着安乐的幸福生活,到处响着笑语、歌声。

可是有一年,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个妖魔,占据了整个大山。这个妖魔到底是什么样,谁也说不上。只是听说它的身子趴在山顶上,头可以伸到东海里去喝水;它打一个喷嚏,周围很大的一片地方就要下一场大雨。

自从妖魔来到以后,山上的树木枯死了,鲜花凋谢了,山间的瀑布断水了,小溪干涸了,肥沃的土地干裂得张开了嘴巴。

这个妖魔脾气特别狂暴,它一发起脾气来,天上黑云翻滚,狂风怒号,飞沙走石,无数的房屋被砸坏,许多人和牲畜被砸死砸伤,连在东海上打鱼的渔船也有不少被打翻。

人们受尽了妖魔的祸害,实在恨透了它。山村里有几个勇敢的年轻人,自动拿起弓箭、大刀、长矛,上山去找妖魔报仇。可是一去再也没有回来。从此,很多人拖儿带女,离开了世世代代生活的故乡,到别处逃生云了,整个山区显得十分荒凉。

在大山的西麓,有一间用青石砌成的小屋,里面住着母女二人。母亲叫花霞,是个勤劳善良的妇女;女儿叫花珊,十九岁,是个美丽、聪明而又勇敢的姑娘。花珊姑娘看到人民被妖魔害得不能生活下去,心里像刀割一样的难过。因此,她下决心要除掉这个妖魔。

聪明的姑娘心里明白,要消灭这样的敌人,没有很高的武艺,单凭勇敢是不行的。于是,她开始苦练各种本领。

她先在村头的一块大岩石下练习射箭,每天迎着朝霞离开家门,顶着满天的星星才回到家中。她练啊练啊,手臂练痛了,练肿了,手上起了一颗颗血泡,血泡消下去后,又结起一层厚厚的老茧,强劲的弓,也不知道拉断了多少把。她一连练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出一手高超的射箭本领。她的箭射得又准又狠:要说准,天上高高飞行的雁群,她要射哪一只,就能弓响雁落;要说狠,箭头能从石头的另一边钻出来。

紧接着她又练习使用大刀的武艺,又是一连九九八十一天,练成了一手好刀法。村头有一棵两臂合抱粗的大树,她一刀砍去,就断成了两截。

一天晚上,花珊姑娘告别妈妈,要上山去斩除妖魔了。妈妈含着热泪,紧紧地拉着她的手,说:“女儿啊,你去为民除害,妈不拦你,可是要千万当心啊!你除掉了妖魔,就赶快回家,以免妈妈挂念。”

花珊姑娘也含着热泪,说:“妈妈放心,我斩除了妖魔,马上就回来,永远和妈妈生活在一起。”

花珊姑娘在妈妈千叮咛万嘱咐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家门,背着弓箭、大刀,上山去了。

这天晚上,乌云遮住了星星,花珊姑娘紧握弓箭,搜索着慢慢向山上走去。突然她发现不远的山顶上,有两道灯笼般的绿光,由小到大,由远到近,渐渐向她靠来。两道绿光的后面,是一个庞然大物在慢慢移动。

花珊姑娘断定这就是妖魔,两道绿光是它的眼睛射出来的,于是搭上利箭,拉满弓弦,用尽力气,朝绿光“嗖 嗖”射去。两道绿光顿时不见。妖魔被射瞎了眼睛,痛得直翻滚。花珊姑娘敏捷地跳到妖魔身上,抡起大刀,朝妖魔的脖子使劲砍去,一刀,二刀,三刀,……一刀比一刀有劲,直砍得妖魔乱蹦乱跳。渐渐地,她觉得妖魔在向地下陷去。不一会儿,只听一声山崩地裂的巨响,高大的武夷山断裂为两半,中间出来一条很深很深的鸿沟,妖魔“轰”的一声,沉到鸿沟里去了。就在这一刹那间,花珊姑娘一个健步跃到了武夷山的东麓。这时,奔腾的东海之水涌进了鸿沟,形成了现在的台湾海峡。那断裂的武夷山西麓,就是现在的武夷山,那断裂的东麓,就是现在台湾的阿里山。

东西山麓的树木、鲜花、瀑布、山溪、良田又苏醒了,人民重新过上了安乐幸福的生活。可是波涛汹涌的东海水,却把花珊姑娘和妈妈隔开了。

妈妈爬上高大的武夷山顶,隔海眺望女儿。每天盼啊盼啊,盼望女儿早一天回到母亲的身边。她每天呼唤着女儿的名字。据说那呼啸的海涛,就是妈妈呼唤女儿的声音。

然而,一天天过去了,女儿还是没有回来。妈妈渐渐地变成了一块巨大的岩石,高高地立在武夷山顶上。

女儿被隔到山的东麓,也时时想念着母亲。她站在阿里山顶上,望啊望啊,可是大海隔断了她的视线,望不到妈妈。于是,她变成了一棵红桧树,每天、每月、每年,都在不停地向上长着。至今,已经长到五十多米高了,成了很高很高的树木,现在还在不停地长着。因此,它被叫做阿里神木的思母树。据说,日月潭水就是女儿想念母亲流下的眼泪哩!

篇二

四川省奉节县原名鱼复县,为什么要改名为奉节县呢?这得从刘备墓说起。

传说刘备墓就在当时鱼复县城底下,诸葛亮怕后人盗墓,把坟墓的进口掩蔽起来了,和一般地面没有两样,谁也没法知道。但是有一年,却被一个县官发现了。这人叫许友,是一个怕死的贪官。

一天晚上,许友酒醉饭饱,独自琢磨起来:白帝城自古以来是名城重镇,既是西汉公孙述称帝的都邑,又是三国刘备托孤的地方,说不定地下埋有金银宝物,要是我许友能弄到一点,就不愁后半辈子的吃喝享福了。许友总想着得宝,便经常溜着一双贼眼,在四下寻来找去。他的眼光突然停留在厅堂内一块石板上,觉得这块石板平滑油亮,有点异样。许友环顾四下无人,便悄悄取来一把锄镐撬起石板查看。这一看更使他大吃一惊,原来石板下空空的,一条长长的地下通道伸向远处。许友不禁大喜,心想:对了,这里面说不定是金银宝库呢。

许友没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一天夜里,他提着一盏灯笼下地道去寻宝,只见这地道很深很长,七拐八弯,走了好一阵子还没有到头。他走着走着,迎面刮来一股冷飕飕的寒风,把他手中的灯笼吹灭了。他怕得手脚发软,打了几个寒战。但他爱财如命,仍然壮着胆子继续向地道深处走去……

忽然,他发现前面透出一点灯光,忽明忽暗的。许友走近一看,那是一间空旷的地下室,靠墙壁有个神龛,神龛下点着一盏万年灯,一口大缸盛着灯油,油快点干了。许友心中凉了半截。他再细看那盏万年灯,觉得灯柱发出黄灿灿的光亮,原来这灯柱是黄金铸成的。许友心想这灯柱能值钱,为了不白跑这一趟,便伸手去取灯柱。

说来也怪,当许友伸手去取灯柱的时候,只见灯下放着一张纸条,拿来一看,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四行字:

友不像友?

无怨寻仇!

打开此墓,

罚你上油。

诸葛亮

许友一看,吓得浑身发抖,连忙跪下磕头:“请丞相饶恕,请丞相饶恕!”转身连滚带爬地跑出了地道。

许友吓得魂不附体,回到家中便一病不起,请了好多名医,治了好些日子也没治好。他琢磨,一定是触犯了丞相,闯下弥天大祸。他取出墓中拿来的四句偈语又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吓糊涂了,没有照丞相要求的给万年灯上油。于是他便乖乖地给万年灯上油赎罪。这油缸很大,许友卖光了自己的全部家财,还卖了老婆的私房首饰去买油,才把万年灯油缸盛满了。这样,许友的病才好了。

从此以后,许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他怕丢脸,也不敢把这件不光彩的事让别人知道。但由于这事伤透了他老婆的心,她抱怨丈夫不长眼睛,偷到刘备头上,弄得倾家荡产。今天抱怨,明天抱怨,无意中把这件事泄露给了旁人。新鲜事不胫而走,很快被人们传开了,直到现在奉节县人们都知道许友被罚上油的事。

由于有许友这事的教训,以后来这里做官的县太爷,都不敢胡作非为、贪赃枉法了。人们为了提醒县官们要奉公守法,节俭爱民,便把鱼复县改名为奉节县。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 民间传说

唐伯虎,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世人素闻其玩世不恭、才华横溢,对唐伯虎点秋香的风流韵事耳熟能详,却不知其一生坎坷,仕途失意,曾写“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抒发愤懑,更不知其晚年凄凉,最终客死他乡。从出生到死亡,唐伯虎历经54年的传奇一生,且让我们慢慢道来。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称桃花居士。据说唐伯虎出生的时间正好是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因此取名唐寅。唐伯虎素有“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称号,又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篇三

相对于诗文而言,唐伯虎的画更着名。唐伯虎的绘画才能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他很小的时候就在绘画方面显露出惊人的天赋。教唐伯虎画画的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画家——沈石田。

话说唐伯虎能拜于沈石田门下,与祝枝山有着不小的关系。据说唐伯虎小时候住在苏州,家境贫寒,父亲靠开酒馆为生。小店虽然装修简朴但十分干净,客人不多,环境足够安静,因此时不时会有文人墨客来喝上一杯。唐寅从小就喜欢画画,十三岁那年,为了帮父亲照顾酒馆,唐伯虎辍学在家,再也没去过学堂。他总是忙里偷闲地画两张,如果画出满意的作品就把它贴在酒馆的墙上。祝枝山是远近闻名的才子,一日,他来到店中喝酒,看见了墙上的画,很是喜欢,就问店家讨要,还要付给银两,谁知老板推辞道:“这是犬子的戏作,客官要是喜欢尽管拿去,不必付什么银两。”祝枝山一听这画竟然是个孩子画的,于是好奇心大发,就问店家:“我能否见一见这作画的孩子呢?”

父亲把唐伯虎带到祝枝山面前,经过一番攀谈,祝枝山了解到,唐伯虎完全是自学成才,看到他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才华,祝枝山生了爱才之心,打算好好培养他,于是,决定帮他找一位老师,这老师便是沈石田。

祝枝山带着画师沈石田来到了酒馆。沈石田看过唐伯虎的画后,赞不绝口,但是要想在绘画的道路上走得远,光有技巧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才气,于是沈石田出了一个字谜,只要唐伯虎答得出,就免费教他画画。字谜是这样的:“去掉左边是树,去掉右边是树,去掉中间是树,去掉两边是树,这是什么字?”唐寅略一思考就说出了谜底:“是个‘彬’字。”沈石田很高兴,就收下了唐寅。

起初,唐伯虎学习刻苦勤奋,很快就能掌握绘画技艺,因此受到沈石田的称赞。不料,由于沈石田的称赞,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石田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时,沈石田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石田的一幅画,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唐伯虎的画,题材广泛,涉及各个方面。他的画风独具一格,挥笔自然,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知道有个画家唐伯虎。这些画,在唐伯虎穷困潦倒的时候也帮了不少忙,下面就有一个伯虎卖扇的趣闻。

话说这唐伯虎向来喜欢游山玩水,这一日,恰好来到西湖,正走着,忽然看见一群人在凉亭里喝酒,被勾起了酒兴,于是也进入凉亭,向酒家讨了几杯酒来。他一边喝酒一边观赏美景,好不惬意。喝完酒,唐伯虎起身结账,一掏口袋才发现忘了带钱,于是跟酒家说道:“我今天走得匆忙,忘了带钱,不知可否赊账?”没想到被酒家一口回绝。这下该如何是好?唐伯虎想了一会儿,忽然灵机一动,甩开手中扇,摇之,问道:“能不能用我手中的扇子来抵酒钱啊?”谁知酒家还是不答应。唐伯虎低头想了一会儿,心生一计,大声吆喝:“卖扇子啦,卖扇子啦!”这时走过来一个富豪,问道:“你这一把小小的扇子能卖多少钱?”唐伯虎递过扇子说:“您看看就知道了。”谁知这富豪根本就是个门外汉,拿过扇子看了看说:“这扇子上的画,一看就是信手涂鸦,随意画画敷衍人的,根本不值钱。”说完还把扇子扔在了地上。

唐伯虎听他这么说,很是气愤。不一会儿,又走过来一个人,只见这人穿着一身布衣,书生模样的打扮,他看到扇上的画,拍着手连连称赞,一眼就看出了是出自名家之手。这书生看完扇子,又转过来看唐伯虎,见他气宇轩昂,风流倜傥,一表人才,就试探地问道:“阁下可是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是也?”唐伯虎笑着点了点头。

周围的人一听卖扇之人竟是唐伯虎,纷纷出高价要买那把扇子,但是唐伯虎谁也没给,唯独递给了刚才那个书生,并说:“你慧眼识人,这把扇子应该归你。”书生感激地说道:“可是我身上只带了十两银子,买不起您的画呀。”“不妨,你给我五两即可,够我的酒钱就行了。”书生收下扇子,对着唐伯虎拱手拜谢。

一旁的富豪看到此景,才知道刚才自己有眼不识泰山,错失了大师的佳作,于是赶忙邀请唐伯虎入席,同饮美酒。喝了一会儿后,富豪对唐伯虎说:“先生能将刚才那把扇子卖给我吗?我愿出千两黄金。”唐伯虎摇摇头,起身欲走。谁知那富豪竟耍起赖来:“你刚喝了我的酒,没给钱就想走吗?”唐伯虎哪里会上他的当,说道:“是你自己叫我喝酒的,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免费酒我哪有不喝的道理?”说完,周围的人都笑了。富豪胡搅蛮缠,非要唐伯虎留下画作才能离开,唐伯虎碍不过,只得让人准备笔墨纸砚,挥笔作画一幅,赶紧闪人。这富豪拿起画作一看,顿时气得两眼冒火。原来唐伯虎给他画的是一只千年王八,还在旁边题了一行字: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敬人者,人亦敬之;不敬人者,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唐伯虎不仅画画得好,诗也写得不错。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的诗作在他晚年的时候几乎都失传了。明万历年间,有个叫何君立的书商,很喜欢唐伯虎的诗词歌赋,为了收集唐伯虎的诗词,不惜花掉了万两银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之后,他将唐伯虎生前失传的近百篇诗文收集成册,编成书出售于市,导致一时洛阳纸贵。无独有偶,江南着名的出版收藏家毛晋也是唐伯虎的诗迷,由他编录的《明诗纪事》和《海虞古今文苑》就详细收录了唐寅生前诗文和逸事,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关于唐伯虎的风流韵事,流传最广的便是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无锡望族华学士的夫人带着奴仆到吴中上香,正好遇见唐伯虎,当时唐伯虎受文征明和祝枝山邀请到虎丘游玩。这时,华府中的一位婢女吸引了唐伯虎的目光。只见这女子虽身处众人之间,却透出一股与众不同的气质,唐伯虎心有所动,便跟在华府众人之后一直来到一座寺庙。只见华夫人带着众人走进殿堂,施礼拜佛,唐伯虎走进去,假装拜佛的样子,在那位婢女身边跪下。这时,那婢女不小心将随身携带的手绢掉到了地上,唐伯虎趁其不备连忙捡起揣在怀中。上完香拜完佛,华府众人又到虎丘游玩,这时唐伯虎看准时机,跟着那位婢女一直走到一处僻静的山石旁,才掏出手绢归还与她。婢女接了手绢,没有说话,只是对着唐伯虎嫣然一笑。

游玩途中,唐伯虎丢下文、祝二人,雇了一条小船尾随在华府的大船后面,他中意的那位婢女,名叫秋香,是华夫人最宠爱的丫鬟。船走到一半,秋香端着一盆水从船舱里出来倒水,不偏不倚,这盆水正好倒在唐伯虎身上,这唐伯虎不仅不躲不闪,反而对着秋香一个劲儿地傻笑,秋香看他那憨厚的样子,也笑出声来。船到了无锡,华府的人都上了岸,唐伯虎连忙命船家停好船,然后追了上去,一路追到华府。眼看秋香就要进门了,唐伯虎心里正着急,忽见秋香回头,看着气喘吁吁的他,对着他嫣然一笑进门去了。这便是唐伯虎喜获美人三笑的故事。

华府老爷华学士有两个儿子,蠢笨至极,华学士贴出告示,要招一位学识渊博的先生教儿子读书写字。为了得到秋香的心,唐伯虎改名华安,到华府应聘教书先生。唐伯虎生性顽劣,有心戏弄华府的两个蠢少爷,便画了一幅“一对蠢材”的画像,不想被前来送茶的秋香看见,交给了夫人。华夫人见唐伯虎竟敢嘲笑自己的儿子,十分生气,可她转念一想,这画的内容着实气人,可这画功也的确了得,笔法精妙,惟妙惟肖。华府的二儿媳妇恰好是唐伯虎的表妹,趁机站出来帮他解围,并说:“夫人,华安画得这么好,何不让他给您画一幅画像呢?”华夫人这才转怒为喜。这时,唐伯虎便借机提出要秋香帮着磨墨的要求,唐、秋二人有了进一步的接触。后来,唐伯虎向秋香提出好几次约会的请求,秋香虽然口头上答应,但一次也没有赴约。

文、祝二人许久不见唐伯虎,后来得知他在华府做事,便相伴来到无锡,亲自到华府拜见。祝枝山要带唐伯虎回家去,谁知唐伯虎百般不愿,文、祝二人只好放弃。几天后,唐伯虎找了个机会,溜出华府,找到祝枝山和文征明,向二人说明缘由。这时文、祝二人才恍然大悟。唐伯虎觉得一直在华府待下去也不是办法,便找二人商量,最后商量了一个对策,请求华学士答应他在所有的婢女中任意挑选一人为妻。这天,华夫人将华府所有的婢女都集合起来,让她们站在大厅里供唐伯虎挑选。然而,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就是不见秋香的身影,唐伯虎仍不放弃,对华夫人说:“既承恩典,我想看到全部婢女。”这时,站在身旁的儿媳妇提醒华夫人:“秋香被您差去后花园了。”华夫人这才明白过来,叫人把秋香唤到大厅,秋香出现,唐伯虎这才满意。当天夜里就带着秋香私奔到了祝家。

第二天,秋香与华安私奔的消息就传遍了华府,华学士赶忙派人去祝家询问,谁知华安说秋香不在自己府内,在唐伯虎家呢。此时华学士才恍然大悟,原来华安就是唐伯虎,这才亲自到唐府拜访,从此两家结为亲家,往来不断。

然而,历真的有此事吗?查询史料可知,明代历的确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一位书生,可这位书生名叫陈立超,与唐伯虎没有半点关联,只是好事者把它附会到唐伯虎名下罢了。另有史料表明,秋香其实是明朝成化年间南京的一名*女,本名林奴儿,但是她的年龄比唐伯虎大了足足20岁,而华学士则比唐伯虎小了27岁,三人本不在一个年代,更别说凑在一起演这么一出好戏了。

民间一些戏曲当中,唐伯虎被描写成一个色鬼,娶了八 九个老婆还不知足,日日到*院寻欢作乐,还擅长玩弄骗术。但这与历史并不符合。唐伯虎是个穷文人,《与文征明书》中这样写道:“反视室中,瓶瓯破缺,衣履之外,靡有长物。”他依靠卖画为生,养活自己尚且困难,还哪儿来的闲钱娶八 九个老婆啊?实际上,唐伯虎不仅没有纳小妾,原配夫人还因病去世,虽然后来续弦了一位,但这任夫人看不起唐伯虎,觉得和他在一起没有任何前途可言,一两年后就离他而去了。倒是一位叫沈九娘的女子,与他成了知己。人们之所以对唐伯虎有误解,怕就是那风流才子中的“风流”二字惹的祸吧。

而事实上恰恰相反,唐伯虎的性格疾恶如仇,充满了正义感。他愤世嫉俗,又在政治斗争中屡次惨败,看透官 场的黑暗后,他特为自己刻下一枚印章,印章上把唐寅改成了“柏虎”,用来表示对恶势力的抗争。“柏虎”一典出自唐代封演的《闻见录》,书中有“魍魉精怪畏惧虎与柏”之说。此印章将唐伯虎性格里的刚直和骨气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此,《论印绝句》还特别写诗对其进行了赞扬:“六如居士最清狂,两字曾传‘柏虎’章。想见罔良通魍魉遮白日,疾邪聊示铁肝肠。”

只可惜这么一个才子,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却不被这个社会所容,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中国民间故事600字大全三篇.doc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7890字]编辑推荐:Word文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4)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3-04-09 17:23由家.刚哥[上海市网友]IP:3408022773
    这些精选的民间故事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想象力。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老文化的魅力所在。希望更多人能接触到这些鲜为人知的民间宝藏。
    顶6踩0
  2. 2022-03-04 05:43封卅[安徽省网友]IP:737381264
    虽然只有600字,但已经让人对这些有趣的民间传说有了基本的了解。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值得一读。
    顶5踩0
  3. 2021-01-26 18:03飞花接玉[湖北省网友]IP:837504900
    这些传统民间故事涵盖面广,充分展现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底蕴。希望这些经典故事能够被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下去。
    顶0踩0
  4. 2019-12-22 06:24欧阳轩妍[江苏省网友]IP:3407871446
    以下是3条简短的评论:
    顶5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学溜冰作文 端午情作文 什么真好的作文 敦煌莫高窟作文 月亮作文800字 打屁股作文狠 高考作文600字 福建土楼作文 健康的饮食英语作文 最好的选择作文 四年级英语小作文 关于冬的作文 我不再什么作文 以青春为题的作文 日语作文万能模板 密室逃脱作文 假期的一件事作文 400字的说明文作文 中秋节作文小学生 重拾信心作文 梦想与现实作文 雅思小作文范文 寒假作文大全 茶文化英语作文 与人相处的作文 搬新家作文 优秀作文八百字 四年级第二单元作文 摩天轮作文 写景作文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