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考场作文的读题

2020-11-04 18:45:01
相关推荐

考场作文要学会读题 徐飞

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你问我高考作文最应该注意什么。

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你,精准读题。因为,审题是考场写作的第一能力。

为什么说是第一能力?

因为作文题既有规定性,又有开放性。规定性是防止套作,你必须依题写作,而不能自说自话;开放性是为你的写作才情提供空间,你可以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尽情发挥。所以,考场写作的前提是“写对”,只有在“写对”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写好”。

我想结合同学们在审题中易犯的错误,给你稍作提醒,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误区一:剥离语境,泛泛而谈。

同学们在审题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将材料作文当作话题作文来写。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从材料中直接提炼出关键词,然后以此为话题进行写作。殊不知,水草一旦离开了水就不再是水草。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作文题材料如下: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面对这道作文题,有同学就从船主或修船工的角度提炼出“学会感恩”或“拥有职业操守”,以此为话题来写,而脱离了材料语境。在那年的阅卷报告中,明确写道:“若考生只是在文中泛泛而谈‘感恩’‘责任’‘职业操守’‘细节决定成败’等,则均应视作偏离题意。比如,谈‘感恩’,考生只能谈对关心、爱、帮助自己的人的‘感恩’,而不能泛泛地去谈对自然、社会、祖国、挫折等的‘感恩’。”因此,你要避免从材料中抽取话题泛泛而谈,而要将水草放还水中,在材料语境中把握关键词的语义。如果写“拥有职业操守”,不能写成商人不缺斤短两、不掺假货等。在这则材料中,修船工的职业操守体现出主动而为、行善而不宣扬的特点。

还有一种情况是,将阅读材料的结论当作话题。

有一道作文题材料是:“删除我所经历过的任何一个瞬间,我都不会成为今天的自己。”有一篇作文题为“正视过去”,应该说单从题目看还是符合题意的,——过去的经历会对今天的自己构成影响,因此我们要正视过去。但这篇作文并没有分析“过去的经历”与“今天的自己”的关系(即“正视过去”的立论基础),而是以“正视过去”为话题,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不能正视过去会导致后果、正视过去能带来成功。对材料不作任何分析,而直接将阅读材料的结论拿来作为行文话题,这样的失误令人可惜。

误区二:勉强沾边,若即若离。

审题时完全跑题的情况毕竟很少,很多情况下是勉强沾边,与题意若即若离,就像射靶一样,不能击中九环、十环,往往射在三环、四环的区域。以下面这道作文题的审题。

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

在阅卷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同学写“笑对人生”“用诗意行走人生”“心态决定人生”等。你不能说这些立意不对,但又确实与材料的核心意蕴有距离,不够精准。材料中众人面对的境况是“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如果延展到人生,应该是人生中的逆境、困境,因此上面所列的立意不如“笑对苦难”“以诗意化解困境”“改变心态,化苦为乐”来得精准。

我建议你学会运用“复眼”审题法。复眼是相对于单眼而言的,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复眼由多个小眼组成,众多小眼形成的像点会拼合成一幅图像。“复眼”审题,就不会只抓一点,不及其余,而能够整体把握,抓取多个要素作精准表述。

误区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材料作文可以选取一个角度来写,于是有些同学容易忽视材料整体,而只就局部进行立意。且看下面这道作文题材料:

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的文学演讲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同学们在审题立意中常犯的错误有:由老人不满意得到的是半碗红薯干而立论“知足才能常乐”“感恩心理不可缺”。由莫言对老人的气急败坏让老人滚而立论“冷漠是可耻的”“给别人一个微小的帮助”。由莫言母亲把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而立论“愿温情常在”“生活有爱才美好”。

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同学们缺乏对材料的整体观照,所抓取的材料枝节处与材料整体意蕴毫无关联。因此,我建议你审读材料时,先整体观照,再选取角度。上面这则材料从整体思考,我们会发现材料的核心范畴是“行善”:富贵中行善值得肯定,困境中行善更值得尊敬;有人格的尊敬,行善弥足珍贵。在此基础上,再从莫言的角度思考,可以立论“行善更该尽善”“行善不该盛气凌人”等。从莫言母亲的角度思考,可以立论“施舍首先是一种尊重”“助人应发自内心的真诚”等。

抓住材料的核心范畴,执大御小,选取合适的角度,就不易犯盲人摸象类的低级错误了。

误区四:近义混淆,概念偷换。

读题时,有些同学容易将相近的概念混淆,以致于偷梁换柱,另起炉灶。这是考场作文的大忌,可怕的是写作者全不知晓。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生活中处处有“未完成状态”:赛跑未到终点,大楼尚未竣工,学习没有结业……有人认为未完成状态使人疲惫、焦虑,难以接受。人人认为未完成状态使人激昂、奋进,充满期待。

这道作文题的关键词很明显——“未完成状态”,但不少学生在作文中大谈残缺美,举维纳斯、史铁生为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不妨还原这些学生的思维链条:未完成——完不成——不完满——残缺——残缺美。表面看来滴水不漏,毫无破绽,但问题恰恰隐藏其中。“未完成”不等于“完不成”,“未完成”只是过程和状态,有完成的可能性,而“完不成”却是结果,已然成为现实。两者虽有相近处,却有明显不同,而某些同学混为一谈,致使偏离题意。

因此,我建议你在审题立意时,能借用材料关键词表述的就尽量用材料原词,如果需要你进行转述的,也尽可能要符合材料原意。

误区五:随意添加,无中生有。

我发现,审题最怕“想法多”。“想法多”,指的是对材料进行随意衍生,不在“根目录”层面思考,而是延伸到“一级目录”甚至“二级目录”层面去思考。这时候,想法越多,离题就越远。

比如下面这道作文题材料:

生活中,人们大多相信自己的判断。其实每个人的认识不过是全景图中的一块碎片,只有承认这一局限,才可能有接近真相的判断。

这道作文题的审题难度并不太大,但有些同学容易“多想”。他想要“有接近真相的判断”,仅仅“承认这一局限”还不够,还应该“学会合作”、“善于凭借”,于是就将全文的立论定为“学会合作”或“善于凭借”。你看,真理往前多走了一步就成了谬误。这些同学明明读懂了材料内涵,却在材料的衍伸处另辟了一条只有自己能辨识的小路,岂不可惜?

我建议你,立意应建立在材料本体上,而不能建立在材料的衍伸处。否则,有垮塌的危险。

误区六:先入为主,经验误导。

讲一个故事给你听:有一条鱼,他很想了解陆地上的事,却因为只能在水中呼吸而无法实现。他与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青蛙后,便跳上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鱼汇报了他所看见的。青蛙描述了陆地上的鸟、牛和人。鱼根据青蛙对每一样东西的描述做了想象——人被想象成用鱼尾巴走路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经验是把双刃剑,经验能促进学习,也能阻碍学习。经验对人的影响不可避免。在作文审题时,你也不可能摆脱经验所带来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有一年南京市高三模考作文题是:

诗人北岛曾痛心的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从人们生活中删除细节。

不少同学看到熟悉的关键词“细节”,立刻产生经验式的条件反射,迅速联想到“重视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而忽视了这道作文题中“细节”的特有内涵:人们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细致的生活方式、细心的处世态度、细腻的感情交流、细小的审美情趣等。

此细节非彼细节!而犯这类错误的同学,显然是受到经验的误导。针对这种情况,我有十二个字提醒你:“熟悉题陌生化,陌生题熟悉化。”遇到熟悉题,要格外谨慎冷静,当做陌生题来处理;遇到陌生题也不要心慌,而要耐心寻找与熟题的关联。

误区七:投机取巧,生搬硬套。

我最后提醒你在审题时易犯的错误是——投机取巧,生搬硬套。

如果说上一种错误你可能是无意中犯下的,那么这一种错误大都是你有意犯下的。你更要提高警惕,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

我们刚刚结束的二模作文题是:

一位小女孩骑单车违规逆行,剐蹭了一辆奔驰车。司机让她给家长打电话来处理问题。女孩紧张得哭了起来,路人纷纷过来围观。有人觉得司机不近人情,劝他不要为难孩子。司机说,赔偿事小,但要让女孩知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批阅中,我发现有一篇作文题为“拯救熊孩子”。我猜想这位同学可能是受了一篇学生佳作《熊孩子,谁之过?》的影响,于是化用到这次作文中。其实,材料中的“小女孩”完全没有表现出“熊孩子”的特征,而该生硬将其贴上“熊孩子”的标签,岂不谬哉?

当然,各人的审题问题各各不同,不同作文题所暴露的审题问题也各各不同,我只是罗列了一些常见问题,希望你能在高考中避免这些常见问题,精准吃透题意,稳稳当当地发挥!祝你好运!

拓展阅读

徐飞:再谈高考作文的读题要领

前些天,我写了篇文章《读题,是考场写作的第一能力》。你读了后,给我留言:“徐老师,我还是有一点困惑。缺少正确观点做对比,虽然知道这样写不合理,但我并不知道怎么写更合理、最合理。”

好的,就在你进高考考场前,我给你写一封回信,希望对你高考审题有所帮助。

高三这一年你碰到的作文题目应该有不少了,我们不妨将它们进行归类,进而找到不同类型作文题的读题规律。我搜集了一些典型的作文题,试作简单归类和分析,供你参考。

一、议论型与叙述型

就表达方式而言,作文题材料一般分为议论型和叙述型两类。

议论型材料或引用或改用名言,表达精辟,蕴含丰厚。审读议论型材料时,应圈划关键词,抓住概念内涵和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如下面这则材料:

我想当一个诗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诗;我想当一个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我自己。在你什么也不想要的时候,一切如期而来。 ——顾城

这则材料选自顾城《执者失之》,关键词有“想当”“失去”“什么也不想要”“一切如期而来”。材料一共两句,前一句写不要过分追求,否则会迷失自我,对过于执着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后一句强调妙手偶得,拒绝功利的价值观。材料的主要矛盾是“动机”与“结果”,整体是在强调寻找与追求中的“度”的把握与调控。

与议论型材料相比,叙述型材料在题旨把握上难度要大些。叙述型材料在审题时,我们可以运用列表法,从对象、行为、态度三个方面进行整体思考。以下题为例。

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格拉祖诺夫听两个年轻人弹奏勃拉姆斯《第二交响乐》。他们弹得很糟。格拉祖诺夫问他们过去听过没有,他们老实回答说:“没有,没听过。”格拉祖诺夫叹了口气说:“你们真幸运,年轻人,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等着你们去发现,而我呢,什么都已经涉猎了,不幸啊。”

这段材料涉及的对象有两个:一是作曲家格拉祖诺夫,二是两个年轻人。行为:年轻人弹得很糟,没有听过该曲;格拉祖诺夫为年轻人有美好的事物在等待而庆幸。态度,指的是我们要对两个对象的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并说清理由。我们可以肯定格拉祖诺夫的观点,从而得出立意:“已有认识和经验对探究未知事物会有所妨碍,甚至会成为障碍。”“对未知世界陌生新鲜并保持惊奇,能不断发现美好事物。”也可以肯定格拉祖诺夫的交流方式,肯定他对年轻人的宽容、激励。当然,如果你想否定格拉祖诺夫的观点,谈经验的意义、价值,也是可以的。不过,一般而言,另辟蹊径要慎重。有些材料有明显的情感倾向,不适宜反弹琵琶。

叙述型材料读题时应强调整体把握,切忌只盯着材料中的某一点“说开去”,自说自话。你如只看到材料中“他们老实回答说:‘没有,没听过。”肯定两位年轻人诚实的品质。再如,只抓“而我呢,什么都已经涉猎了,不幸啊。”写格拉祖诺夫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这些偏离题意的立意都是由于缺乏对材料的整体观览,没有把握材料的意义指向。

二、形象型与抽象型

就表达风格而言,作文题材料可分为形象型与抽象型。

审读形象型作文题,我们需要化象为意,对语境作整体考虑,尽可能用精准的语言表述题旨。如下面材料:

小花对牡丹说/我开故我在/待到百花齐放时/也就不再有我在

星星对星座说/我亮故我在/待到星斗满天时/也就不再有我在

溪水对江河说/我流故我在/待到百川归海时/也就不再有我在

本材料是九叶派诗人辛迪的诗作,诗题叫《有和无》。三节诗构成三组意象,通过小花与牡丹、星星与星座、溪水与江河的对话,阐述了小与大、个体与群体、小我与大我的存在的辩证关系。但有些同学的立意是关于“部分与整体”“存在与消亡”,这就不符合题意。“部分与整体”不等于“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不再有我在”不是“消亡”,而是含有在群体中隐退、安心成为一分子的意思,它们仍然是“有”和“在”的,只不过这时的“有”和“在”己融入更大的“有”和“在”了。因此,读题时不可望文生义,而要结合具体语境具体分析。

读题精准,既要“准确”,还要“全面”。再看一则形象型材料:

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钻石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

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

有些同学的立意是“学会向别人学习”、“善于吸收他人的长处”,这样的立意不够精准。从钻石的角度,借助星光来使自己发光,不能算“向别人学习”或“吸收他人的长处”;从石头的角度,尽管石头“愤愤不平”,瞧不起钻石,但石头是不可能发光的,让它吸收钻石的长处则违背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当然,读题精准除了“准确”外,还要“全面”。这道题是南通市的一道模考作文题,《作文评分细则》上明确说:

考生的立意只要是“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别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君子善假于物也”之类的,均视为切题,如果表述为“正确认识自我并善于借助外力以成就自我(彰显自身价值)”或“吸收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以成就自我(彰显自身价值)”,视为最佳立意。

审读形象型材料,需要抓准形象的本质内涵,化象为意;而审读抽象型材料,需要抓准核心词语,具体辨析。如下则材料:

当今世界,“富有”成为成功的代名词。有人说:“能决定我们是否富有的,不是我们已经得到的,而是我们尚未拥有的;关键在于你的眼光和态度。”

此则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富有”“眼光和态度”,这两个关键词之间构成结果与条件关系。材料中的“富有”包含物质富有和精神富有两个层面,而从精神富有这个层面切入,不仅符合题旨,而且更能写出深意。

三、单一型与关系型

单一型材料是指材料由单一话题构成,有“话题作文”的特征;关系型材料是指材料包含两个及两个以上重要语词,它们之间构成种种关系。

人们常说,学习的意义是提升自我。而也有人说,博学者未必有见识,读书多也不一定使人更高尚,学那么多有何意义呢?

这则材料的核心话题是“学习的意义”,抓住这一话题方可探骊得珠。但要警惕写成以“学习的意义”为话题的作文。提炼出关键词之后还必须放还语境,在语境背景下思考。这则材料谈的是学习之于学习主体的意义,而不是谈学习之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如果你不小心写成了后一种,就有偏题的危险。

关系型作文题包含一组及多组关系,在读题时需要立足整体,抓住主要矛盾进行辨析,体现思辨性。看下则材料:

人世纷繁复杂,当你以“信”的态度面对时,它就简单;当你以“思”的态度面对时,它就丰富……

这则材料可以概括为“信则简,思则丰”。只抓住“信则简”或“思则丰”来写,自然算切题,但如果能在写某一方的时候兼顾另一方,则更能彰显思辨性。如果你只扣住“信”“简”“思”或“丰”中的一个字来写,就偏离题意了。

四、阐释型与驱动型

阐释型与驱动型有明显的区别。阐释型作文题要求阐释、印证材料的内容或含意;而在驱动型作文题中,命题者一般不提供明确的结论,需要写作者自我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式。

阐释型作文题目给写作者留下的立意空间不大,如下面这则材料:

生活中,人们大多相信自己的判断。其实每个人的认识不过是全景图中的一块碎片,只有承认这一局限,才可能有接近真相的判断。

这则材料由两句话构成,表达重心是后一句。后一句的关键词是“承认局限”“接近真相的判断”。立意时应抓住这两者,“承认局限,方可接近真相的判断”。立意已然明显,你不需要另起炉灶。但这道作文题在切题程度上还是有高下之分的。如果只抓一点,比如写“人要善于承认自己的局限”或“如何判断真相”,只能算勉强符合题意。如果你将“接近真相的判断”理解为“成功”,写“承认局限,善于合作,方可成功”,就偏离题意了。遇到阐释型作文题目,你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词,不可随意漏选或偷换。

完成驱动型作文题,需要就事论事,不可随意引申。看下面这则材料:

青海某学生以某省理科前五名的成绩考入北大就读,他在北大学习感到“痛不欲生”,后来退学转入自己喜欢的北京某技师学院。从人人羡慕的高等学府退学转到名不见经传的技校,这件事引起广泛的争论。

完成这道作文题,需要你对这位学生退学事件作出自己的评价。你可以写“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也可以写“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还可以写“人生之路我作主”,等等。当然,如果你写“不畏惧困难”“青春当立志”等,就不能完成命题者隐含的驱动任务了。

五、关于多则材料

此外,多则材料也需要我们关注。作文题可以由一则材料组成,也可以由两则以其更多材料组成。审读多则材料时,我们既要辨析每则材料内部的关系,还要梳理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之间的关系一般有并列、对立、转折、补充、递进等关系,需要我们具体辨析。你可以抓住其中一则来写,但应有整体意识,在行文中最好联系其他材料来分析。

我们来看一道材料。

林清玄去访问三位画家。

第一位画家,一向以“难产”著名。告诉林清玄:“我作画的态度是很严肃的,因为我觉得我诞生在这个世界是有使命的,我的存在是为了艺术。”

第二位画家,一向以“快手”著称。告诉林清玄:“我觉得艺术是一种生命的游戏,是为人而存在的,是为了使人喜悦、使人放松、使人感受心灵之美。没有人,艺术就毫无价值。”

第三位画家,则对林清玄说:“我想画就画,不为什么。艺术就像偶然的散步。”

三位画家构成了平行关系,提供了三种选择,你可任选其中一种来写,用精准的语言提炼出三位画家的艺术观或人生观:第一种是严肃认真的、带有使命感的;第二种是以艺术来追求快乐;第三种是随性而为。你可写其中一位画家,但最好联系其他两位画家来补充分析。

作文题目千姿百态——有些还是综合型的,加之以上分类未必科学全面,因此,你所要做的就是,具体题目具体分析,立足材料整体,抓住主要矛盾,揣摩命题意图,然后精准表达。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一幅漫画的启示作文 写事情的作文300字 打女生的屁股作文 人物传记作文800字 全国一卷高考语文作文 我梦想的工作英语作文 我心中最美的风景作文 我眼中的父亲作文 我爱家乡河作文 写景物的作文400字 放鞭炮作文600字 高考语文万能作文素材 关于自强不息的作文 就这样被感动 作文 回老家作文300字 钓鱼的作文500字 赶集作文300字 新年计划的英语作文 童年的回忆作文600字 关于青春梦想的作文 小学六年级作文500字 这是我的舞台作文 关于人的作文300字 海伦凯勒作文素材 描写海棠花的作文 别样的幸福作文 真了不起作文600字 关于工匠精神的作文 我家的端午节作文 我家的老物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