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名人小时候故事有哪些?

2020-11-05 16:10:01
相关推荐

1.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鸡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里传出了阵阵琅琅的读书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着、读着,周恩来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他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的时候,他望着白花花的大米饭迫不及待的问道:“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 蒋妈妈很喜欢周恩来好问的精神,就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浑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它的一生要经过浸种催芽、田间育秧、移栽锄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脱粒,一直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这碗大米饭,可真不容易啊!”周恩来惊讶地说。 “是呀,这十多道关,也不知道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这香喷喷的大米饭是种田人用血汗浇灌出来的。”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 蒋妈妈一番深刻的教诲,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 有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风尘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 “不,妈妈,当天的事当天了!”周恩来说服了陈妈妈,连忙 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 一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一把夺过恩来的笔说:“这下子行了吧,快睡觉!” “不!”周恩来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个大字,皱着眉头认真地说:“陈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 说着,周恩来白嫩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又写了三遍,直到满意这止。2.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毛泽东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毛泽东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乐意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在上私塾的几年中,毛泽东对同学团结友爱,礼让.为先。放学之后在回家的路上,有些同学总喜欢抢头,他却从容不迫地慢慢走。毛泽东对人很有礼貌,但对于无理取闹的人力主制服。他常常对人说:“逢恶就莫怪,逢善就莫欺。” 一天,毛泽东从韶山到外婆家去。当他走到一个山谷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双手插腰拦住了去路,原来是当地一个姓赵的富豪子弟。毛泽东早就听说,这个人经常在穷人面前舞文弄墨,以富欺贫。赵某横在路上,傲慢地说:“我知道你是文家的外甥,今天要考考你,能答得出,我就放你过去,若答不出,哼!你就别想回去!”赵某接着说:“百家姓里的‘赵钱孙李’分开如何解释,合起来是什么意思?”毛泽东稍加思索便说:“赵公元帅的‘赵’,有钱无钱的‘钱’,有理无理与‘李’同音。大宋天子赵匡胤说过,有钱龟孙不讲理!”赵某听后满脸通红,又恼怒又尴尬,只得让他过去。3.邓小平小时候的故事 1904年8月22日,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牌坊村的一座普通的三合院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邓小平。 1910年,6岁的邓小平进入私塾读书。蒙童时期的功课主要是读《三字经》、《千字文》等。那时,老师讲课只是照本宣科,逐句教读,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可是,聪明伶俐的邓小平却爱动脑筋,敢于不懂就问,一直到弄明白为止,所以他背课文总是理解着背,不仅背得快,而且记得牢,为此,老师也特别喜欢他。 在私塾先生的精心培养下,邓小平学会了用毛笔写字。他对写字特别感兴趣。每天放学后,他从不在路上贪玩,回到家里,读书后便开始反复练习写字。经过私塾写字课的严格训练,邓小平的书法有了良好的基础。 酷爱读书、习字的邓小平并不是个小“书呆子”,他非常活泼顽皮。每天放学回到家中,他总是把姐姐和妹妹叫到一起,让她们坐好,自己则站在她们对面,学着课堂上老师的样子,一只手*在腰部,一只手拿着书,一边摇晃着脑袋,一边背诵着刚学会的诗文,逗得家里人哈哈大笑,都戏称他为“小先生”。 1904年邓小平生于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的一农民家庭。父亲邓文明按照邓家家庭排行的“先”字,为他取名“邓先圣”。 邓先圣5岁时,父亲把他送到村里的私塾读书,老先生看见邓先圣脸圆圆的,还长着个圆圆的鼻头,宽宽的额头下是浓浓的眉毛,皮肤白白的,个子不高,文文静静,挺有精神,看着看着笑了,就喜欢上这个孩子了。老先生觉得孔老夫子才是圣人,先圣这名字要改。邓文明觉得有道理,就请老先生给孩子取个名字。老先生想了想说:我看就叫邓希贤,希望他将来成为贤人。就这样邓希贤这个名字一直用了好多年,直到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的时候,邓希贤受党中央指示到武汉工作后改名邓小平。 在私塾读书时,邓希贤非常聪明,又很用功,老师讲过的功课,他很快就能记住,课文背得非常流利,老先生非常喜欢他。他的毛笔字写得也很好。当时老师对写的好的字就在字上打个“O”,学生们把它叫做“鸡蛋”,邓希贤的毛笔字作业每次都得很多“鸡蛋”。一次回到家里,母亲看到儿子得这么多“鸡蛋”,非常高兴,就到厨房真的给他煮了一个鸡蛋吃,作为鼓励。在当时这是不错的奖励了。 邓希贤在私塾学习了一年多后,父亲又把他送到离本村三里路的北山小学读书,从牌坊村到学校的路是土路,一下雨路就很不好走。可是无论严寒酷署,还是刮风下雨,小希贤都坚持上学,从未误过课。有一天下起了大雨,放学时间过了很久还不见儿子回家。又过了很久才看见浑身是泥的邓希贤,母亲一把拉过儿子,上下打量心疼地说:“孩子,你这是怎么啦?”邓希贤却毫不在意地说:“没什么,雨天,路太滑,我摔了几跤”,“摔坏了吗?”,“没有,你放心!”说着把淋湿的书本掏出来放到灶台上烤。 第二天一早,雨还在不停地下,邓希贤收拾书包又要上学去,母亲拦住他说:“娃儿,下这么大雨,路不好走,今天就别上学了。”邓希贤听了,急忙说:“那可不行,我不能旷课。”说着就要走。母亲拦不住,就掏出两个铜板塞给儿子说:“中午就别回家吃饭了,省着路滑摔跟头。”可是等到下午放学回来,邓希贤从书包里又掏出了那两个铜板交给了母亲,母亲忙问:“你怎么又拿回来了?”他调皮地摸着肚子说:“我一点不饿,中午就没吃。”母亲眼圈红了,她知道,儿子舍不得吃,是在为家里节省啊!后来碰到下雨天,母亲就在家里煮好饭托人带到学校去给儿子吃。 邓希贤不但聪明,而且好学,在班上的学习成绩总是拔尖的,老师和同学都喜欢他。在北山小学他读了4年。 1915年,邓希贤考上了广安县高小。这在当时来讲是很不容易的,广安县只有这么一所高小,每年只招一两个班,能考上的都是优秀的学生。广安离家20多里路,只得住校,每周回一次家。 一天,在邓家老院子里,邓文明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他满脸怒气,大声问道:“你们谁做的好事,快点承认!”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邓文明在查账时,发现丢了5块银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5块银元可买5担谷子。院子里空气有点紧张。这时只见邓希贤站了起来说:“是我拿的!”说着他拿起一根竹片递到父亲手里,转过身去,意思是情愿挨打。邓文明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偷了银元,气得脸都变了色,挥起竹片打了下去,一下,两下、三下……母亲想要拉住,一看邓文明那张铁青的脸,没敢说话。 邓文明打了几下,看到儿子忍着不哭,泪水在眼睛里转来转去,他想到平时这孩子很知道节俭,给他零花钱都舍不得花,怎么偷偷拿这么多钱呢?于是他放下竹片,大声喝问:“你说,这钱你干什么用了?”小希贤忍着疼痛,倔强地站在那一声不吭,母亲着急了,拉着儿子的手说:“好孩子,你快说,让我们都急死了呀!”邓希贤看着母亲眼里的泪珠滚滚落下来,才说出其中的原委。 原来,有一天在放学的路上,他看到一个同学在哭,哭得好伤心。他便走上前问道:“你怎么了?”这个同学说:“我妹妹病了,发高烧,躺在床上快要死了!”“那快去请医生呀!”听了这话,那个同学哭得更伤心了。邓希贤打量了一下这个同学,他身上的衣服补丁摞补丁,心里明白了,没有钱怎么请医生呀!回到家里,一个晚上没睡好觉。第二天早上他悄悄拿了父亲的五块银元来到学校塞给那个同学说:“快去请医生给你妹妹看病!”父亲听了儿子的叙述一下子明白了,呆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他一把抱住儿子说:“你为什么不早说啊!”小希贤回答说:“我偷了钱是该挨打的,有什么好说的!” 邓希贤小时候就不信神不信邪。至今在他家乡还流传着一个神堂不神的故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30 夸夸爸爸作文 成考作文范文600字 马尔代夫之旅作文 医者仁心作文 一个小伙伴作文 我最想说的一件事作文300字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提纲 一次活动作文600字 以守候为话题的作文 猪八戒吃西瓜作文 作文金色的秋天 大树的变化作文 我的小烦恼作文 诗与远方作文 五年级写事作文500字 用第一次写作文 可爱的鹦鹉作文 景物描写的作文300字 二十年后回母校的作文 秋为话题的作文 端午作文300字 游港珠澳大桥作文 自信的我作文400字 游什么公园作文 学自行车作文 啄木鸟的作文 写包粽子的作文 幸福是什么作文600字 英语作文我的老师50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