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散文写作的跨文体探索

2020-11-17 07:55:01
相关推荐

◎最好的散文,就是要捕捉到人的心灵与情感的瞬间的细微变化,越细腻越好,越细腻越接近真实。

◎文体有界限,但应该提倡文体的探索。只有在文体上具有卓越的探索性与开创性的作家,才能在文学史上具有永恒的价值。

近年来,有关散文跨文体写作的讨论越来越多,尤其是关于散文是否可以虚构的讨论不绝于耳,而散文界进行的跨文体探索写作也卓有成效。但即便如此,也仍然存在一个散文跨文体写作的合法性问题。

散文、小说、随笔、杂文、散文诗、诗歌等均各有其严格的文体界限,但不等于不可以相互借鉴。散文的文体,完全可以向小说文体和诗歌文体借鉴,当然这不等于就可以将散文写成小说或诗歌,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历史上很多杰出的名篇,其文体都是模糊的,把它归为哪一类文体似乎都可以。比如西汉贾谊的《过秦论》,可以说是政论文,也可以说是散文。屈原的《离骚》,是骈文与散文的结合,可以说它是诗歌,也可以说是辞赋,也可以说是散文。实际上它更多是散文文体,但在局部的形式上,又掺杂了诸多诗歌的文体。不论进行怎样的划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离骚》所写的花鸟草虫等动植物及各类神仙,几乎都是虚构。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成是散文的想象,但这实质上就是属于虚构。

虚构的含义可以是很宽泛的,可以是广义的,也可以是狭义的。狭义的虚构,只属于小说、戏剧之类文体,虽然可以有原型,但不是写的真人真事。广义的虚构,可以理解为一部分不是真人真事,但也有一部分是真人真事。不论如何界定,我认为都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学的各种文体中,一般而言,小说、戏剧是需要虚构的,诗歌属于情感表达,也离不开虚构,报告文学和散文都要求写真人真事。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共识,本身不需要讨论。但这只是一般而言,实际又不尽如此。事实上,古往今来的很多散文杰作,都不完全是写真人真事,而有大量虚构的成分。如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长门赋》 《美人赋》等,都是杰出的名篇,若以文体而论,则介于散文与骈文之间,谓其为散文未尝不可。但不论归为哪一种文体,其所描写的人、事、物,大多属向壁虚构。欧阳修作主考官时,苏轼有一篇政论散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这篇文章中,苏轼虚构了一个上古的历史人物,竟然瞒过了欧阳修。苏轼在文章中虚构历史事实,按理说是要打板子的,但欧阳修却对这样的文章赏识之极,足证欧阳修是懂文章的文章大家。

那么对于小说而言,又一定全是虚构吗?或者说,只有全是虚构的才叫小说吗?恐怕未必。比如自传体小说和历史小说,就半是事实半是虚构。历史小说,前提是历史,既然是历史,就必然要追求历史的真实。而既然是小说,就不必一定要真实,但既然是历史的小说,也就必然一部分是真实。所以,我以为,历史小说,本身就是介于真实与非真实之间。但这里所说的真实,其实也要严格界定。我这里所说的真实,严格来说,应该理解为事实,而不是真实。历史,追求的是史实,也即历史上的真实。事实,只是真实的一部分。真实,包含事实,也可以不包含事实。事实,更侧重于一个事件的具体细节。真实,更侧重于宏观的事件。比如诸葛亮六出祁山,这个历史事件是真实的,但具体的细节,恐怕只有当事人才知道,这样就只能凭小说家的虚构与想像了。历史小说家只能做到大事件的真实,不可能做到细节的全部事实的还原,即使是任何一个有智慧的亲历者,也无法全部还原历史真相。

这实际涉及到一个重大的文艺理论命题,也即艺术的真实。这是个老话题,但是有新意义。艺术的真实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美学问题。真、善、美是艺术美学三原则,这三原则中,真处于第一位。虽然这三原则各自独立,各自皆有一套完整的美学体系,但总的来说,真决定了善,善决定了美。这是一个大前提。但是,这里所说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而非事实的真实。比如我们在文章中赞扬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精神时,往往会用“愚公移山”精神作比,这体现了一种美学价值,但是“愚公移山”并不是事实,它只不过是个传说而已。如果按照我们一般的分析,它就是不真实的,不是历史事实。但是,它又符合艺术的真实,所以完全可用。再比如一个散文家写一个妈妈哄一个被门槛绊倒的小孩时,她往往会说:这门槛真坏,我们打它。我们都知道,门槛本身无所谓好坏,或者本身不可能会害人,这妈妈说的当然是违心话,如果要去较真的话,我们就会认为她说的不是事实。但事实上,艺术家们谁都不会这样认为。我举这一简单的事实,无非就是为了说明,散文创作中,不符合事实的事例比比皆是,不必过于较真。

任何艺术创作,都不可能追求绝对的事实,但必须要追求艺术的真实。这是一个公认的真理。为什么说要追求艺术的真实?仅仅就散文论散文还不够,这里还有必要延展开去,因为它涉及文艺美学甚至是哲学的根本性问题。

今天的我们是把文学和艺术分开来看待的,也即文学是文学,艺术是艺术。文学是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等等,艺术则包括书法、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等等。可是,在一开始的时候,文学与艺术是合流的,而且,文学要晚于艺术。文学来源于艺术,包含于艺术,原本意义上,文学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文学最初是声音的艺术,它模拟大自然的声音,这就形成了一些最初的拟声词,这样慢慢形成了拟声或拟音的文学,也即声音的文学,其次才由声音转化为符号,再由符号转化为文字的艺术,文字的艺术就是我们现在通称的文学。所以,从广义上说,所有文学都是一种艺术,所有文学手法都是一种艺术手法。如前所述,所有艺术,都应该追求真、善、美。这三者缺一不可,而且真是第一位的。问题的关键是,真是什么?真就是真实吗?真就是事实吗?如果说真就等于事实,那么,所有的艺术(包括文学) ,就都不是写真实的了。因为,艺术的本质,就是把真实的变成不真实的,把实用的变成不实用的。我和贾平凹先生曾有过一个有关文学的对话,题目就叫《文学艺术就是把实用的变成不实用的》 ,这个对话的主旨就是探讨文学艺术的起源及有关艺术真实的问题。文学艺术是一种与人有关的通感性艺术。尤其是诗歌和散文,它必须是写人的通感和情感。人的情感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一片树叶落下来,你有可能会认为它不是落叶,它是代表着没落,你也可能认为它不代表没落,而代表狼藉;你也有可能从心里认为它不该凋落,也有可能认为它该是到了凋零的时候了。不管你怎么认为,这都是一种情感或情绪表达,这是一种瞬间的情绪。从理论上说,这就是一种虚构,因为它不是绝对的事实。鲁迅的散文写“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 。这样的话语是绝对的事实吗?也许是,也许不是。这里的枣树,已经不是事实意义上的枣树了,而是艺术意义上的枣树。这就是一种虚构,但虚构不等于编造,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虚构是出于艺术创作的需要,而编造则性质完全不同。

就我自己的一些写作经验而言,我在写作时,有明确的文体意识,但几乎又很少有严格的文体界限,至少我脑子里,没有严格的虚构与非虚构界限。散文也是如此。一个人的情感变化万千,思绪变化万千,到底什么才是真实的情感,什么才是不真实的情感?这个也很难判断。任何一个人瞬间的情绪变化,都可以是真实的。文学写作,尤其是散文写作,最怕的是没有任何情感,或者是编造出来的情感。但是,要分辨出到底哪种情感真实哪种情感虚假恐怕不那么容易。人的情感非常微妙,没办法用科学分析法去辨别它。如果有一种情感能用科学分析法去辨析它,那它也就不是情感了。所以,我认为最好的散文,就是要捕捉到人的心灵与情感的瞬间的细微变化,越细腻越好,越细腻越接近真实。

有人说,小说、诗歌、戏剧都可以虚构,唯独散文不可以虚构。实际上,文学中的想象与虚构囊括了一切文学文体,散文自然也不例外,也就是说,散文(随笔)也应该允许虚构。如果不允许散文虚构,那就是不允许散文想象。恰恰相反,除了小说、戏剧和诗歌以外,抒情性散文是更需要想象的。抒情性散文本身就不以事实为主体,而是以情感为主体,什么样的情感需要什么样的内容,所以,内容时常会随着情感而随时移动。这其中的虚构成分,甚至比小说还多。你看到一片落叶,引发了你的思绪万千,这就是想象,于是你就把落叶比作了别的事物,与其说你在写落叶,不如说在写其他,于是,你花了很大篇幅去写其他并不存在或你并没有看到的事物,这难道不是经常有的散文写作模式吗?这与小说中的虚构并没有本质不同。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承认。不承认,是因为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常识性问题。其实,这个常识性问题,在很多作家那里,早就习以为常,可是,在理论家或批评家那里,却还是一个需要讨论甚至怀疑的问题。

散文的写法,我以为有写实与写意之分。写实与写意类型的散文,对追求事实的表达是各不相同的。所谓写实,就好比国画中的工笔画,一丝一毫,一笔不苟,讲究笔笔是实,笔笔不虚,写意,就是大线条勾勒;写实讲的是细节的真实,写意讲究的是意境的高远。一般来说,叙事性散文尤其讲究写实的功力,抒情性散文尤其讲究写意的意境。但这只是一般而言。事实上,这二者往往又是交叉的。

前面说的鲁迅的散文“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 ,这种叙事手法其实也可以说是小说手法,把它用在小说中一点也不奇怪。周作人写散文,有时也喜故弄玄虚,比如以书信体的形式写散文。他有一篇散文是以书信体的形式写给好友孙伏园的,看题目《济南道中》好像不是书信,但看文体形式又是书信,文章开头便是伏园兄如何如何,通篇都是以对孙伏园讲述的形式行文。这种文章,当然是散文,形式是书信,可是真的是书信吗?他其实未必就真给孙伏园写了这封信,书信不过是他写作的一个策略罢了。信中所说都是事实,但整个书信却是虚构的。只不过他虚构得太真实太平静了,真实得让你觉得,他好像就是平平淡淡地在给孙伏园交代自己吃的东西。

艺术创作不是科学研究,它不需要讲究实证。下笔的情感所触,即是艺术。任何艺术都有一个核心灵魂,那就是情感。情感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这是判断一篇散文艺术真实的要素之一。但仍然要说,艺术情感的真实并不等于事实本身。

任何一个作家,都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文体家。任何一个优秀的文体家,都必定是一个优秀的文体探索家。文体有界限,但应该提倡文体的探索。只有在文体上具有卓越的探索性与开创性的作家,才能在文学史上具有永恒的价值。(作者:朱中原)

(来源:中国艺术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亲情作文600 灯笼的作文 晴天作文 榴莲作文 温暖作文开头 考研小作文 三年级想象作文 作文题纲 英语招聘作文 泪的作文 家乡的作文600字 英语作文我的家乡 初中300字作文 我渴望作文 家规作文 成长作文400 熊猫英语作文 初中400字作文 背后的故事作文 300字作文小学生 火锅的作文 耐心作文 热点作文素材 生活作文300字 开心的事作文 可爱的人作文 遇见600字作文 作文摘抄大全 感谢你 作文 300个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