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作文解析」陕西金太阳:品书香底蕴 做良善之人

2020-11-17 23:10:01
相关推荐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郑晶晶

河南省信阳商城高中语文教师,从教17年,爱好写作,在《作文成功之路》《作文素材快线》《语文课内外》等发表论文多篇。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巩彦芬 / 责编:郑双

审校:孙梦霞 / 美编:杨援戈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梁晓声凭借作品《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人世间》被誉为“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故事的字里行间,处处承载着梁晓声关于生活原点的记忆。谈及创作原因,梁晓声说,诚实、善良、厚道是中国人最为宝贵的价值观,写这本书就是想让年轻人了解中国一路走来经历了什么。“这很重要,希望当代中国青年更多地去了解当代中国。”在互动交流中,梁晓声以自己的经历,来说明读书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因为读书,我在进入复旦大学读书时获得了同学们的特别关照,到了分配工作时,北京电影制片厂的领导说,“这个青年不错”,最终才一步步走到今天。”梁晓声说,读书带给他最大的益处是,对人性有了更多的思考,“生活中要良善,要给人以温暖,不放过任何一次做好事的机会”。

梁晓声的话对青年一代的人有很大的启示。阅读材料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想一想,哪一点使你感受最深?并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

本题来自2020陕西金太阳联考,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新课标大语文” 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情怀、人文积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设定的真实情境来自于梁晓声凭借作品《人间世》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社会热点事件。主体内容为梁晓声对创作原因和其对读书与个人成长关系的言论。“这很重要,希望当代中国青年更多地去了解当代中国。”他“以自己的经历,来说明读书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读书带给梁晓声最大的益处是,对人性有了更多的思考,“生活中要良善,要给人以温暖,不放过任何一次做好事的机会”。这些内容是考生生发议论的方向,脱离材料的议论则会被视为偏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提示语部分限定了考生思考的方向是“梁晓声的话”对青年一代的启示,而不是他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事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暗示考生写作的身份,“哪一点使你感受最深”要求考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一点展开论述,“谈谈自己的看法”限定写作的文体是议论性文体。

3.价值取向的限制。题目借助梁晓声凭借作品《人间世》获茅盾文学奖及他对于作品的受访言论来传达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大主题。文学应实现对读者的精神引领,一方面引导考生培养诚实、善良、厚道的优良品质;另一方面,培养考生家国认同的核心素养,引导其了解和思考中国在发展历程中体现的诚实、善良等价值观;再者,引导考生思考读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尤其是关注读书让人省视人性的善意,培养善良的品质。

开放性

1.写作角度是开放的。作为当代中国青年,考生围绕梁晓声的话,可以写中国人最为宝贵的价值观——诚实、善良、厚道,借以了解“中国一路走来经历了什么”,进而“更多地去了解当代中国”,既可以写普通老百姓身上体现的诚实、善良等品质,也可以从国家角度,写中国秉承优良价值传统,对外所展现的善意等国家层面的举措;或者写读书对青年人成长的重要性,写阅读对人良好品性的塑造,“生活中要良善,要给人以温暖,不放过任何一次做好事的机会”。只要立意是来自梁晓声的话,都可以展开行文,写作角度相对开放。

2.联想素材是开放的。考生在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观点后,可以根据需要选取多种素材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谈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可以谈抗疫期间从医护人员到志愿者表现出来的善良、厚道的牺牲奉献精神,也可以从国家角度写中国对世界各国善良、厚道的援助。还可以写阅读对人良好品性的塑造,传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等。可用素材广泛开放。

解题

这是一道材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意在引导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和家国意识。整则材料基于梁晓声凭借作品荣获茅盾文学奖这一背景,重点介绍了梁晓声关于该作品的创作目的以及他对阅读、创作的看法。提示语部分限定考生思考的切入点应为梁晓声的话,主要为两点:一、展现中国发展过程中体现的诚实、善良、厚道等美好的价值观;二、通过阅读思考人性,通过阅读做有善意和温暖的人。梁晓声所说自己上大学和参加工作的经历,强调了读书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考生应根据任务有放有收,避免内容过散。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问君哪得良善意,但有读书“活水”来。

2.良善花常开,书香沁人心。

3.深入读书屋,品质悄然开。

4.阅享新时代,书香润人心。

5.书卷多情,惠及众生。

6.品书香底蕴,做良善之人。

7.做个太阳,将温暖留给人间。

偏题立意:

1.年少当及时,蹉跎日就老。(没有明确关键词,可以理解为奋斗、拼搏等主题,过于宽泛)

2.笑看历史五十年。(未注意材料中“当代中国”的特定语境)

3.青山一道同风雨,使命在肩莫遗忘。(没有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

范文展示一

怀良善之心,传世间真情

信阳商城高中 吴叶

梁晓声凭借作品《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书中有这么一句话着实惊艳到了我,“生活中要良善,要给人以温暖,不放过任何一次做好事的机会”。

何为良善?这大抵让我想起一句话:“我们来人间一聚,不是气对方的,是来与对方欢乐相识的。”良善确是发自内心传递的善意。

良善如苔米,也学牡丹开。一点点善意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正如《劝学》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所说,也能凝聚如牡丹般雍容华贵的精神风气。无论自己还是他人,不经意间的善意,也能激发出人生的漫天芬芳。梁晓声在进入大学读书时获得了同学们的特别关照,这使他深受影响。怀着感恩,带着良善,他写出了深受大众认同的书,把自己的感喟分享给众人、给社会、给未来,也启发着读者去读而思、思而践,走出更好的人生路。

良善须躬行,不做伪善事。真正的善言能劝人迷途知返,真正的善行质朴而无私。做与不做是个人意愿,不进行道德绑架,不掺杂商业目的。善良和诚实、厚道是一母同胞的美好品质。正如同心抗疫期间,小到志愿者的爱心活动是出于善意,医生护士的舍家逆行是出于善意,大到武汉封城防疫情蔓延的“牺牲”是出于善意,我国深陷困境仍设法“援非”是出于善意。善,是一颗种子,能开出绚烂的春天;善,是朵朵浪花,能奔腾出爱的巨澜。

良善驻心头,温暖在人间。汪曾祺说:“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儿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他的话既是对来访者不遇的心理安慰,又是对他人的善意关怀。刘增盛挂出“无需让座”的灯牌,不苛求他人,不倚老卖老,这是老人对年轻人生活不易的理解,更是质朴善良的人性体现。人之初,性本善。有了善,你才能懂得理解他人,也才能体会暖在心间。

梁晓声先生谈到良善与人性的关系。尊重、友爱、厚道的情感,才能让人们手牵手,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玛丽·奥利弗在《当我置身于树林间》中也说:“我希望自己良善、明察,永远不要仓促经过人间,要常常躬身低首,缓缓而行。”“永远不要仓促经过人间”,也是梁晓声先生想在书中传达的精神之一,而想保持缓行人间的关键就是——保持良善。

愿我们如书中所言:生活中要良善,给人以温暖。怀良善之心,传世间真情!

点评

文章题目采用对仗形式,以措施加结果的组合,写明“良善”的意义,形式美,意蕴深。从提出生活需要良善到何为良善,到怎样保持良善,层层递进,思维严密,行文流畅。主体内容为论证良善的价值和做法,既有对材料的呼应,又有与现实的衔接,收放有度,拓展合理。语言上,或引用、或对仗、或排比,娓娓道来,不急不缓,让读者在轻松愉悦中受到启发。

范文展示二

于读书中追梦

信阳商城高中 何苏文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先生讲到自己的经历时说,因为读书,自己才获得了更多机会,学会了从阅读中思考人性,并走向成功。梁先生的言论,引导着我们重新去认识读书的价值。

于读书中为自己创造机会,实现人生价值。

梁晓声讲道,因为读书,自己才进入复旦大学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照,在参加工作时被人夸赞重用。是读书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础,培养了他把握机会的能力。读书的魔力不仅体现在大师身上,平凡如李明勇也同样证明了读书的重要。他16岁辍学,22岁入高校当保安,41岁博士毕业,现在跻身大学讲堂。是读书给了他逆转人生的机会和能量。我们今日读书,也是在为自己的明天创造机会。

于读书中感悟人性之美,提升个人修养。

人的素养并非生而有之,还需要通过后天学习来获得。我们的气质里藏着我们读过的书。读《论语》,便会感悟到孔子对“仁”的呼唤: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读这样的书,人也会充满善良温暖的光辉。读《平凡的世界》,会感受到普通人的良善和温暖,为孙少平流泪、为孙少平笑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也是孙少平了。读特蕾莎修女,可以感受到一个人对世界的良善和温暖,七十五年的岁月,她都在为受到苦难的人们到处奔波,用博爱平等的精神让遭受苦难的人感受到爱。也许我们都成为不了特蕾莎修女,但是我们却可以开始不鄙视自己的“小”,开始尝试着做一点点。读书,感悟良善,是人生的一种修炼。

于读书中明历史,了解祖国的“前世今生”。

“得之千载上,正赖古人书”,我们从“诸子百家”的学说中传承中华的智慧,从《二十四史》的典籍中看祖国千年的政治更迭,从《新民主主义论》中了解毛主席对中国未来的规划和14年抗战的艰辛历程,从梁晓声先生的《人世间》看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的人生努力……文字是记录历史最好的载体,阅读让我们在平静的文字里看到历史的鲜活、时光的柔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理应多读书、乐读书,去体悟中国价值观里的“真善美”,让人性之美代代相传。

读书的意义之于个人、之于国家都重如泰山,少年强则中国强,今日中国梦的实现也正需要你我这样重读书、乐读书的少年。“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让我们不负梁晓声先生的教诲,不负祖国的召唤,珍惜时间,做新中国新时代的追梦人、读书人。

点评

文章题目简洁明了,道出“读书”于人生的作用,观点鲜明。开头引入材料要点,概括性强。接着过渡到对读书价值的重新审视,自然贴切,思维严密。三个分论点分别从“感悟人性之美”“实现人生价值”“认识历史”三方面展开论述,充分挖掘了内材料的信息,又适当结合外材料,论证充实,说服力强。语言方面,整散结合,修辞灵活,驾驭能力较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庭分波作文 文学类作文 付出总会有回报作文 以满足为题写一篇作文 以波折为话题的作文 改变的作文素材 关于九月份的作文 难忘的那一刻作文350字 开学第一天作文600 小学三年级作文关爱 推荐一篇文章作文 传统文化的作文好标题 浮生若梦作文 黄冈优秀作文 运动员作文 茉莉作文 海滩之旅作文 我的朋友乐于助人作文 作文春游 观影感作文 军训团结作文 中考常考作文 她感动了我作文500字 六级作文要写题目吗 那件事感动了我作文 青春的味道作文800字 我敬佩的人500字作文 不虚此行作文 关于旅游的英语作文 写大自然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