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作者分析自己写的文章 20分仅得6分 正常吗?太正常了!

2020-11-26 03:05:01
相关推荐

苏州高二年级语文统考中,一道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目,摘选自王亚的一篇散文《清明》。根据标准答案打分,原作者王亚也仅能拿 6分。

无独有偶,2011年福建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原作者自测后对照参考答案,竟然错了一半。

2009年,原作者周劼人的一篇阅读文章《寂静钱钟书》被选为福建省2009年高考语文阅读题,15分的题他只拿到了一分。

2013年,上海部分高中的联考语文试题中,湖北作协副主席陈应松发表的散文《雪夜》成为阅读题材料,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应松说,“我一看到题目就懵了,全不会做。不知道这样考学生有什么意义。

屡次发生这样的问题,很多人都会质疑,原作者都不会做,说明原作者根本不是这个意思,那标准答案怎么来的?

其实,发生这样的事情很正常。原因很简单,就像苏东坡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理解自然就不一样。

而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语言、音乐、美术;一句诗词、一首曲调、一幅画,每个人看后,感受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看,感受依然不一样,在不同的年纪看,感受也会不一样。

从文章来看,体会的是文字的优美,作者勾画出来的心境,以及读者自己的感悟。

然而,考试不一样,有个东西叫标准答案,语文不是数学,本身应该没有标准答案,那这个标准答案是怎么来的?

标准答案是出题组的人共同理解文章意思,反复推敲,最后定下来的。简单说就是出题组认为的正确答案。当然,按照出题人的业务能力,这个答案多半是比较靠谱的,但未必就是作者想表达的。一定存在过度分析的因素。

事实上越多人琢磨,越多人推敲,原作者的意思就会被无限地放大,最后选定的答案和原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一定会有出入,区别在于出入的大小问题。

而在阅读理解中,各种分析很多基本是原作者根本就没有考虑过的,都是出题组的过度分析造成的,自然原作者也就无法取得高分了。

假设曹雪芹复活,和红学专家们一起探讨红楼们,估计曹老先生会掩面而走,因为他当初写红楼的时候肯定没想这么多,各种红楼的分析不知道是原作的多少倍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原作者得不到高分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无需大惊小怪。

但问题在于这种用手术刀生生把文章切开,一点点的解剖的考试方式是否合理?尽管我们一直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但存在未必就是合理的。

这种考试,从另一种角度来说,就是让考生猜测出题人是怎么理解这些问题的,猜中自然就对了,猜错,那肯定就是错了。显然,考生除了自己的理解外,还需要猜测出题人的思维。这本身就是一件荒谬的事。

但如果不采用这种方式,用哪种方式更恰当呢?希望我们的教育专家可以考虑这些问题,给我们一些合理的说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未来生活的作文 伟大的爱作文 普通话测试命题说话30篇作文 西瓜作文 面对缺点作文 作文什么的眼泪 我的语文作业作文 什么都去哪了作文 新学期的打算作文500字 亲情类作文片段 采摘草莓作文 枇杷树的作文 运动健将作文 什么的芳香作文 作文结构框架 初中六百字写景作文 高考作文题目模板 作文童年趣事三百字 园博园作文300字 真情作文结尾 军训作文600字初二 一句话照亮世界作文 童年趣事高中作文 庄严的升旗仪式作文 写热带鱼的作文 校园风景线作文600字 科幻作文大全 北京天坛作文 母亲的呼唤作文 游南雁荡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