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苏轼写的“春宵一刻值千金” 众人皆知 其实下半句才是经典

2020-11-26 23:20:02
相关推荐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在经历多次的演变与改革之后,才有了今天的中华民族。纵观历史,每个朝代都诞生出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与文人墨客,他们创写了大量的佳作。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更是每个时代的标志性产物,但要说文人出现的鼎盛时期,那还是唐宋时期,唐宋八大家、唐代三李、初唐四杰、宋四家都是现在耳熟能详的人。

唐代的文学是六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正是因为有前六朝的积淀,才造就了后来的盛唐文学之风。当然,宋代文学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唐代文学,受唐代文学的影响,宋代文学才会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重要历史转折点,并且他们都很好地为明清文学奠定了基础。

唐宋两代既然是文化的鼎盛时期,那么在这个时代就有很多我们所熟知的文人,王勃、李白、李商隐、苏轼、辛弃疾这些都是唐宋两代的杰出人物,他们为这个时代付出了一生,留下了后世所惊叹的诗篇。

从“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到“故人西辞黄河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到“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再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最后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管是哪一篇都有着不同的意境,这些佳作也被广为流传着。在这些无数的诗篇中,有一首诗句也被大家广泛引用,众人皆知,那便是苏轼写的“春宵一刻值千金”,可人们不知道的是下半句才能算是经典。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画家、书法家,他是北宋中期文坛的领袖,在诗、词、书、画、散文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和父亲、弟弟三人并称为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平生的作品更是不计其数。在当时,只有参加科举才能在朝为官,出人头地,所以大家都寒窗苦读希望能高中。苏轼自然也不例外,他渴望着有一番作为,功成名就。于是他在嘉佑二年参加科举考试,虽说这其中有着一点小插曲而导致只得了榜眼,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前程。那时的苏轼笔风清新洒脱,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极其看重,并预估此人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被寄予厚望的苏轼并没有骄傲,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创作,很快,他便轰动京师,名声大噪。正是因为他别具一格的思想,才被后世人所喜爱。

不过,纵使一生为官清廉,还是免不了被贬。他的一生也算是非常坎坷,出京一次,被贬四次,甚至因为“乌台诗案”差点命丧牢狱。但他并没有因为这些坎坷而郁郁寡欢,相反还非常的乐观豁达。他喜好美食,不仅会吃还会做,更是把自己的手法相传于他人,他亲民爱民,帮助百姓疏水筑堤。

苏轼一生喜爱著作,在诗、词、文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造诣,就算到了晚年也还不忘写诗。 《春宵》一诗便是他晚年所做,或许这首诗大家并不熟悉,但是这其中有一句却被广为流传着,那便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既然是一首不熟悉的诗,为何这其中一句会被广泛流传呢?

在现在,大家或许会在一些婚礼上听到“春宵一刻值千金”这句话,可能都觉得这句话没什么不妥。但是它原本并不是在婚礼上所使用的,那为什么会出现婚礼上呢?原来是因为现在的人自作聪明,他们根据字里行间的词汇妄自解释,把这句诗联想到了新婚之夜,暗示着新婚夫妻要好好珍惜这一晚,久而久之,人们就真的以为是这个意思,所以才流传万里。可要是读出后半句,就会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苏轼写的“春宵一刻值千金”,众人皆知,其实下半句才是经典。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这两句诗翻译过来就是:春天夜晚的景色格外的迷人,但却又如此的短暂,不过在短暂之中又显得格外珍贵,花儿散发着清香味,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而作者所表达的是,世人应该珍惜当下,不要贪恋于现有的良辰美景而错失宝贵的光阴与机会,毕竟眼前的时光稍纵即逝。还对那些贪图享乐,醉生梦死,不珍惜时间之人深深的谴责。

其实,不光只有苏轼的这句诗被人误解,历史上许多的诗句都被人误解过。比如诗经中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常被现在的人用在夫妻关系之上,象征爱情的永恒,可这两句话原是边关的战士久年征战不得回家,便彼此约定着一起为保护国家而战死沙场的意思。苏轼的另一首诗《蝶恋花·春景》中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也更是被人误解,原本是描写作者在思念故乡的伤感中蕴含的随遇而安的旷达,却被世人曲解成人们失恋后的安慰之词。还有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明明是作者写给好友李龟年的诗句,用来表达友情的,硬生生被说成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

像这样曲解的诗句不在少数,我们是应该说古人所作的文章太深奥,还是该说我们所学的知识不够多呢?个人认为这两者皆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中国的文化历史是由千百个王朝积累而来的,在这样长的一段时间里积累出来的文化必定博大精深,不宜通透。并且现代与古代所阐述的形式与方法不一样,这就更加使得人们不懂其中的含义。

之所以说我们所学的知识不够多,是因为在如今这个时代里,人们对于历史文化不再有那么强的执念,意识也逐渐淡薄,他们只追求表面的东西而不乎内里,并且随着科技的发达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不在像以前一样,或许他们认为古代思想传统老旧,应该摈弃,时代在进步,思想也应该进步。当然,这或许只是一部分人的想法,更多的原因还是中国历史文化太过于深奥。

结语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忙于生计,阿谀奉承,他们为了让更多的人觉得自己“有文化”,便只在乎这些诗词歌赋表面意思,很少有时间去细细品读这其中原本的含义,使得笑态百出,有的人甚至还觉得这些都是无用的东西。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重新拾起这些瑰宝,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更不能让它们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爱300字作文 回忆朋友作文 科技的作用作文 荷叶作文400字 阳光为题的作文 作文怎么批注 三思而后行的作文 十年作文 关于爱迪生的英语作文 写中国强大的作文 我心爱的一本书作文 追忆的作文 我的家乡最美作文 妈妈有你真好作文600字 初二学生作文 关于中国的作文开头 关于自我约束的作文 书香伴我成长的作文 写给父母的话作文400字 大一英语作文万能句子 英雄王二小作文 看漫画写作文的漫画 让我铭记的一句话作文 六年级100字作文 万能作文800字 善于观察的作文 价值作文600字 初中语文作文题材 说明文作文150字 海边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