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这部高分纪录片穿越600年 揭秘你从未见过的故宫

2020-11-27 09:35:01
相关推荐

故宫是大家都很喜欢去游览的一个地方,普通人游览故宫,往往只能看见华丽的外表、雄伟的宫殿和不计其数的文物。但一部豆瓣评分高达9.3的纪录片,却为我们掀开了一层关于故宫的神秘面纱。今天小旅就带大家来看看,你不知道的那些关于故宫的事吧~

去过故宫的人,一定不会忘记保和殿后的云龙阶石。

它是紫禁城内最大的一块石雕,由一块完整的石头雕刻而成!把一块巨石雕刻得如此完美很艰难,在车马不便的时代,把这块石头运到工地则是难上加难…

那时候,人们只能通过人力和马力把石材从北京西南郊房山的大石窝运到紫禁城。90多公里的运输道路,一路崎岖,在当时来看已经是非常漫长的一段路了。碰上风雪交加的天气,还更难走…

求马不如求己。机智的工人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在沿途凿井。冬天从井里汲水,泼洒在路上,路面就会结冰。于是工人和骡马就可以拖拽石头,在冰面上滑行。然而,即便是用这种方式,这块紫禁城内最大的石头,还动用了超过2万民工,2千头骡马,每日缓慢移动3公里左右,经过28天的艰苦旅途才送达工地…

参观宫殿的时候,很多人会感慨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但很少会有人注意到,故宫第一大殿「太和殿」的地面和许多宫殿有着明显的区别。太和殿的地面,铺设的是“金砖”。民间有句不成俗的话,来太和殿参观,千万记得要低头。

虽然建故宫已经花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但还没有到要在地上铺金……太和殿地面这砖,是因为造价极昂贵,一块砖的制作成本相当于一两黄金,才得名金砖。制作金砖需要用到姑苏的土。露天放置一年,去除土性,然后再经过多道工序炼成稠密的泥。

接着制模,把泥放入模具里之后,工匠需要一直在泥上踩啊踩,直到踩实为止。金砖的土坯入窑之后,先以糠草熏一个月,再用片柴烧一个月,然后用棵柴烧一个月,最后用松柏枝烧40天。

经过长达130天的烧制,金砖还只是初步成型而已!还要经历出窑、打磨等步骤,才能制成一块成品。工序繁杂到,每人一天只能砍磨三块砖。

如此珍贵的金砖,自然是只有皇上经常光顾的宫殿才有资格铺设。20个人工人努力几年,所得不过五六千块金砖。每用一块砖必有三块以上备选,没选上的一律销毁。太和殿内4761块砖,需要一个工匠花上小十年的时间来炼制。工匠复杂而漫长的劳作,竟然使原本一文不值的泥土,有了黄金的身价。

1克黄金有多大?大概是下图这样…一个一毛钱硬币的十几分之一大。

光看图你可能想象不到,太和殿内六根盘龙金柱上贴的金箔,就来自于这么一块小小的金…

在没有工厂和机器的年代,人们是怎么把金块变成薄如蝉翼的金箔的?

他们要先将99.99%纯度的黄金,经过多道工序制成小片的金叶,夹在用煤油熏炼成的乌金纸里。然后,手工捶打六到八个小时,把1克黄金,打成大约0.5平方米的金箔,厚度只有万分之1.5毫米。一张A4打印纸大概是0.1毫米,而一张金箔厚度只有0.00015毫米…大概要一千张金箔,才能达到一张A4纸的厚度。

摄影术发明之前,关于紫禁城的影像记忆,大多来自宫廷画师们的笔下。那时候的画师,并没有想象中的风光。所谓随心所欲、大笔一挥就是一副巨作,是极少可能出现的。像郎世宁这样后世流芳的,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画匠,都是默默无名地潜心坐在如意馆中创作。

夏天炎热, 难以长时间静心作画。冬天严寒,经常要把一缸颜料放在小炭炉上烘着,以免凝结。一坐就是一整天。

条件艰苦不说,还都是“命题作文”。每幅画作几乎都是由皇帝钦定主题。定稿之前还要先把草稿送交皇帝审查,得到批准才能正式开始绘制。必要时候还要发挥画师自己的想象力…举个栗子,著名的《万国来朝图》。

万国使臣带着各种奇珍异宝来朝觐见。场面轰烈,风光无比。但其实当时乾隆只是宴请了蒙古王公和紫光阁的几位功臣,根本没有什么藩属国使臣来觐见。画师们只是全凭想象力,就完成了这幅恢弘巨制。而记录下了宫廷生活,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和文物的画师们,身影却往往只能湮没于这些恢弘的画作中。

这些显而易见的东西,它们背后的故事,恰恰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正是工匠们长年累月的专注与劳作,才成就了今天的故宫。凝结在这些器物身上的,是一代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故宫创建到今天,经历了599年的历史,历经风雨仍然巍峨,这是历史的沉淀,也是传承的积累。

两百多年前,乾隆皇帝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归田之所:倦勤斋。在紫禁城九千多座房子里,倦勤斋被公认为奢中最美,美中最精。

然而这座曾经美轮美奂的房子,在两百多年无人问津的时光里,早就变得面目全非。2002年,倦勤斋修复工程启动,一群手工匠人开始了漫长的文物修复之路。修复面临的第一个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是:文物无法带出宫。

为了复原铺垫,工作人员只能参照故宫博物院提供的文物照片,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用铅笔将图案白描于纸上…饶是最有经验、技术高超的35位刺绣工匠,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精心绣制,也才完成了23件铺垫…

而且这位乾隆皇帝似乎想把所有的好东西,都搬进自己的归田之所里。现存的最大一副通景画,就存放在倦勤斋的屋顶上。由于年代久远,它变得脆弱残破。对它的修复,是整个倦勤斋修复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光是怎么把巨大的通景画毫发无损地揭下来这个问题,就够工匠头疼的了。

整个修复过程,需要大大小小近百道工序。七名专家努力了一年多,通景画的修复工作才全部完成。就连把它放置回原位这个过程,都耗时许久。经过多次实验,师傅们才找到最佳办法,让通景画完美地呈现出原本的样子。

事实上,修复倦勤斋,用到的传统技艺不仅仅是苏绣,还有和两百多年前一模一样的造纸术,云锦技术、竹编工艺等等…这还只是个一个倦勤斋,更别提故宫内数以万计的珍宝和建筑,需要用到多少技术。书法、绘画、刺绣、陶瓷、建筑、园林……这些漫长的历史积累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粹,都浓缩在了72万平方米的宫殿里。

因此看完这部纪录片,有人说:“故宫的博大精深,再说个100集也说不完。”“每次就那么几分钟,永远觉得意犹未尽。”也有人说:“看完发现自己以前白去了,好想再去一次故宫……”

几百年前工匠的智慧与劳作,让我们得以拥有今天这座熠熠生辉的文化宝库。而新工匠的认真、创新与还原,让褪尽浮华的前朝宫殿,又重新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对于故宫的修复与变化,纽约时报评价道:“就连宫殿里黑暗和尘土飞扬的角落也明显地恢复了往日的辉煌。”

对匠心的坚守,是古老中国的传承。对故宫文化的创新与传承,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如果说故宫是一座灯塔,那么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者则是一面镜子,把传统文化的光辉投向了更辽阔的大地、更深远的人心。

图文信息综合自周末去哪玩北京站

图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粉丝福利:

欢迎在本篇微信文章文末留下你的走心评论,

也别忘了点个“在看”哟~

每天我们都将抽取至少一位评论走心的朋友

获得小礼物哦!

本次的活动奖品是由游燕网提供的

秦小U形象玩偶和精美布袋,

玩偶、布袋两种礼品为随机发送,

数量有限,赠完为止~

(获奖者名单将在下一期推送文章中公布)

上期获奖粉丝为:

请添加客服秦小旅(qhdly520)

领取奖品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庭分波作文 文学类作文 付出总会有回报作文 以满足为题写一篇作文 以波折为话题的作文 改变的作文素材 关于九月份的作文 难忘的那一刻作文350字 开学第一天作文600 小学三年级作文关爱 推荐一篇文章作文 传统文化的作文好标题 浮生若梦作文 黄冈优秀作文 运动员作文 茉莉作文 海滩之旅作文 我的朋友乐于助人作文 作文春游 观影感作文 军训团结作文 中考常考作文 她感动了我作文500字 六级作文要写题目吗 那件事感动了我作文 青春的味道作文800字 我敬佩的人500字作文 不虚此行作文 关于旅游的英语作文 写大自然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