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解析上古」五:共工氏才是那个最早的霸主

2020-12-03 19:30:01
相关推荐

共工氏是上古传说中绕不开的角色,因为他是“大家”的共同敌人。自颛顼开始,接下来的尧、舜,以及鲧、禹,都有与共工氏为敌的记载,那么共工氏真的活了那么久?真的那么坏?

讲共工之前先说一个有趣的典故,古代人管政权叫“江山社稷”,现在叫“共和国”,这两个词里面涉及到了三个上古人物,分别是后土、后稷和共工,后土、后稷好理解,后面还会涉及到,再单独讲,那么“共和国”与“共工”怎么会有关系呢?

其实“共和”一词是Republic的意译,之所以要译为“共和”,是因为中国在西周时期曾经有一个“共和执政”时期,“共和”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我们在此不讨论,但共伯和是确有其人的,他的封地就在“共”,而这个“共”地在上古时期曾经是共工氏的领地,这个地方古代叫共城,位于今河南辉县市境内。

我们来看看古文字中“共”字的写法。

“共”字最早的写法

这个“共”字常见于楚帛中,很可能是最早来自楚地,字的本义是双手高举祭品进行祭天。这个“祭品”可能是稻谷之类的收成,而这个仪式被称之为“供”,“供”其实就是“人共”的合写。

想想我们的祖先们为了生存筚路蓝缕,开荒拓地,一路走来太不容易了,这里加个公益广告吧。

“共水”为“洪”,“工水”为“江”,洪和江这两个字都是由共工而来,所以说,共工的人生轨迹是始终围绕“水”来展开的,这也无可厚非,因为祝融氏、共工氏所开创的稻农业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水利工程,也就是灌溉和防洪,这才是共工被后世奉为水神的原因。

后面我们还会讲大禹治水,大禹治水与共工不同,共工治水是为了农业灌溉,而大禹治水是因为遭受了自然灾害。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了,共工氏的地域跨度为什么会那么大,一方面是“江”,一方面是“共”,两地相隔数百里,为什么都会同共工有关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事情:共工氏的扩张。

先来看一下江水与共地的位置。

《淮南子》里讲了一个关于共工与颛顼的神话故事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淮南子(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全2册)¥59.3京东月销6034购买

这个故事讲得很浪漫,但这浪漫故事的背后其实是残酷的历史,而在这个残酷的历史发生之前,作为征服者的共工氏也曾制造过残酷,这就是“共工霸九州”

《国语》有:“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

“伯”通“霸”,“九有”相当于“九州”,很多领土的意思,这句话讲的是共工氏统治了很大的区域,那么这个区域有多大呢?

我们还得从时间点和区域来推导他在考古学上的影响范围,而距今4900年前“共”地对应的正是庙底沟二期文化,而庙底沟二期文化又恰恰是屈家岭文化对仰韶文化影响的结果。

那么控制着上古中国的核心区的三种考古学文化类型分别是: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和庙底沟二期文化,从其演变过程来看,这三种文化其实是同源的,他们也许会分化出多个部落,但都是最早的那个“炎帝”的后裔。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庙底沟二期文化与山东龙山文化的共性并非是因为底庙沟二期文化是龙山文化的前驱,这两种文化之间还有近四百年的空白,而是因为两者都可以追溯到大汶口文化,关系如下。

也就是说,距今4900年左右的时候,仰韶文化已经完全被庙底沟二期文化所替代,这与史料所载的“共工氏伯九有”是吻合的,而共工氏之所以能取代神农氏,应该与屈家岭文化的稻农业的成功关系密切,也就是《山海经》所载的祝融后裔“是复土穰,以处江水。”而当时的神农氏还在流行刀耕火种,以粟农业为主。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交代过,大汶口文化是炎帝发源地,屈家岭文化对应的是炎帝后裔祝融氏,而庙底沟二期文化对应的又是祝融后裔共工。这里再补一张《山海经》所载的炎帝族谱吧。

那么“伯九有”的共工氏显然是这些炎帝后裔族群中最强大的那个,很可能是作为盟主而存在的,很多年之后,末代炎帝和蚩尤应该就是凭借这个强大的联盟北征黄帝的,最后以失败告终,这个我们后面会讲。

中国自古以来的天下一统的观念可能就是从共工时期萌芽的,毕竟对农耕族群而言,统一了才可以协作和互助,这对治水和抵御自然灾害都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当这个统一的模式第一次建立之后,人们就会始终对它有所向往,最后形成一种文化。

共工的继任者就是“能平九土”的后土,这个“能平”可不是简单地平整土地,作为首领的后土显然不会做这么低级的事情,这个“平”应该做平定讲,“九土”对应的是共工的“九有”,也就是说,共工打下来的领土是由后土去平定的,而平定的过程当然会包括推广农业,而这个农业应该包括两类,一个是他们自江汉平原带来的“稻农业”,一个是继承于神农氏的“粟农业”,那么,这个后土的功绩显然是非常非常大的,解决的是人们的吃饭问题,而吃饭问题永远是国家的头等大事,这应该才是祭祀后土的主要原因。“后土”的“后”是上古时期部落对首领的称谓,相当于后世的“王”,这个用法在夏代还在使用,所以夏代的王是称“后”的,祭祀即是“示”,那么祭祀后土即是“示土”,合写就是“社”。这个“社”是中国历代王朝都要祭祀的,所以国家政权又称之为江山社稷,这应该就是所谓的传统吧。

“后土”地位最高的时期其实是周代。

《尚书·武成》有:“予小子其承厥志,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

讲的是周武王吊民伐罪之后,把纣王的罪行报告给皇天和后土,在这里,“后土”与“皇天”被一同祭祀的,所以我们就有一个成语叫“皇天后土”,“皇天”就是上帝,那么“后土”的地位可想而知了。周人之所以这么推崇后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后土就是周人的传说中的祖先之一,这个我们后面会单独去讲。而汉武帝祭祀皇天后土的典故就是从这里来的。

我们现在来解答开头提出的那个问题,为什么从颛顼到禹,近五百年的时间里,他们都在与共工氏为敌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共工氏”为什么会活那么久,这其实与后世对上古部落的称谓有关。事实上,在上古时期,一个部落不一定真的有名字,即便有名字也不一定有与之对应文字或符号,所以很难保存下来,但英雄的名字通常会被后人传说下来,后世就会以英雄的称谓来称呼他所建立的部落,并在后面加一个“氏”,这个“氏”是旗帜的意思,所以,共工氏其实就是指共工所建立的那个部落,共工会死去,但这个部落会持续下来,于是称之为共工氏,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这个共工氏前后持续了五百余年。

而颛顼、尧、舜、鲧、禹等之所以都以共工氏为敌,是因为他们归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颛顼等人其实都是黄帝后裔,我们称之为黄帝后裔族群,而共工氏是炎帝后裔族群,这是两个不同的文化族群,从上古到战国,始终保持一种复杂的对抗关系。

因为先秦文献是以黄帝的立场来讲故事的,那么作为黄帝后裔族群最大对手的共工氏,当然就得以负面的形象出现了。

最吊诡的是,后来的姜姓就是从共工氏分化出来的,而姬姓又是姜姓的分支,这个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给予论证,而姬姜又是现代中国人最主要的祖姓,也就是说,现在中国人的姓氏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有姬姓和姜姓分化出来的,那么,父系血统都可以追溯到上古的那个共工,而我们又一直把这个“共工”看作是敌人,这不也算是一种“数典忘祖”吗?

很多时候,就是谁有发言权谁就是正确的,无关乎客观事实,最无奈的是,它会永远正确下去。

如果单以血统来看,中国人被称之为“炎黄子孙”再恰当不过了,并且“炎”在前面,这也算是汉代的翻案吧,但这个“炎”不应该是《史记》里记载的那个“炎帝”,而是共工的先祖,那个来自东方的炎帝。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訫立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暑假里一件事作文 龙舟节的英语作文 作文母亲的爱600字 中学600字作文 二年级作文小动物100字 万能作文开头排比句 这就是幸福作文 碰碰车作文 祖国在我心中作文300 什么的汉字作文 人景合一的作文 相反作文 传统节日200字作文 关于努力的作文800字 日记大赛作文 作文万金油 小学生筑梦作文 苏州评弹作文 写景状物作文800字 励志作文800字 外公去世作文 反对校园欺凌作文 五年级上六单元作文 初二通讯作文 我的小书屋作文 校园新事作文 保护环境作文四百字 黄角树的作文 李密作文素材 我发现了什么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