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汇聚起民族团结进步 国家长治久安的磅礴力量

2020-12-05 16:45:01
相关推荐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组织群众在大草原上开展《青海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宣讲活动。青海省民宗委供图

“江千乡恰曲纳村共有低保户29户,每户家庭成员分别为5人、7人、3人……”53岁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江千乡恰曲纳村党支部书记格保娓娓道来。这位草原上土生土长的汉子,对村务治理、村民服务和工作开展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充满着自信。

足不出户拿出手机轻轻一点,输入“低保户”三个字检索,格保所在村所有低保户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一目了然出现在手机屏幕上。不仅如此,五星级文明户、管护员、村集体经济、临时救助、技能培训……随意搜索其中任意一项,很快都会找到所要的“答案”。

这一切源于一套“四级联户制”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推行。自这一机制在江千乡试点实施以后,通过建立一级县级总指挥长——二级乡级指挥长——三级网格长——四级联户员这四级联系服务网络,将政府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将基层党组织延伸到每家每户,其网格化的管理服务为地广人稀的牧区提供了一套治理有效的社会治理新路径。

“四级联户制”社会治理新模式已在甘德县全面推开,而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推进,甘德县四级联户工作机制平台也从“网格”走到“网上”,很多问题足不出户通过平台即可解决,初步实现了“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的治理目标。

这正是青海省涉藏州县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掠影。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

青海,深处内陆,接藏连疆,通达西南,区位特殊,是全国除西藏以外最大的藏族聚居区,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有6个在青海,是区域上最大的涉藏工作重点省。作为西部重要支点,在国家治理全局中具有“一个尤其,两个事关”的战略地位。

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地方层面的实践和体现,是涉藏工作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青海省坚持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推进涉藏州县社会治理创新,地方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青海涉藏州县迈入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

党建引领,画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

推进社会治理,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拉乙亥麻村,曾经是一个让干部提起来头疼、叫群众想起来发愁的“落后村”。如今在“党建+村规民约”社会治理模式下,全村大小事务逐步走向正规化、法治化,社会治理成效明显,村风民风显著改善,短短几年间由“后进村”转变为“先进村”,还在2018年被评为全州“文明村镇”。

“强化‘网格化管理’等四种途径、以‘三治’融合为主题筑牢三个地位,抓住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两个时机、以实现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为唯一目标。”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麦秀镇在创建涉藏社会治理示范区工作中,以“党建+”为引领,打造了符合当地实际的“4321”社会治理工作举措,初步构建起特色鲜明的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地处柴达木盆地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则聚焦市域基层社会治理短板,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构建以基层社会治理、民主协商议事等为内容的“五维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全力打通市域社会治理中梗阻。

一村一镇一市,几组镜头颇具代表性。推动治理制度创新,提高地方治理能力,必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首位。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青海省坚持把加强基层党建,巩固党建在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作为贯穿涉藏六州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条红线,高起点部署“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从要素建设向功能建设转变、从局部发力向整体提升转变,探索形成了一批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

数字就是最好的印证:织密建强涉藏六州社会治理的组织体系。坚持不定指标、不设比例,持续推动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推动涉藏六州1642个村党组织旧貌换新颜。

坚持从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入手,在涉藏六州人口规模较大、党员人员较多,地处偏远的村民小组设立2100余个党小组,结合精准扶贫易地搬迁、三江源核心牧区安置调整设立35个村党组织。

在青、甘、川维稳重点交界地区打造“涉藏六州党建长廊”,在有地界、草场等纠纷的县乡建立27个跨区域(行业)联合党支部,有效化解了边界地区虫草资源纠纷及其他矛盾隐患。

玉树藏族自治州积极推进“村寺并联”治理,建立“治理整顿、宣传教育、班子建设、民生普惠、社会治安、解决问题、责任义务、考核奖惩”并联治理机制, 对问题突出的寺庙和村社进行集中治理,为涉藏六州基层社会有效治理提供了有益经验。

共建,共治,共享。多年来,青海省不断发挥涉藏六州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积极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使涉藏六州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政治力明显增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更加稳固,为实现涉藏六州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断探索,形成青海特色社会治理新模式

雪山巍巍,草场辽阔。美丽的果洛草原,又迎来了全新的一天。9月11日一大早,班玛县多贡麻乡摩托车法治宣讲队的13名队员又出发了。远远望去,摩托车法治宣讲队在辽阔的高原草场上疾驰前行,鲜红的旗帜在寒风中猎猎招展,成为草原上一道别样的风景。

走村入户开展法治宣传,宣讲党的惠民利民政策,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这支成立于2017年,由各村有文化、有宣讲能力的年轻人组成的摩托车队,时常奔波在草原、牧区深处,三年来已开展各类宣讲活动36场次,宣传覆盖面达到96%以上。

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是千百年来人皆向往的和谐图景。当然,这一切,离不开的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

多年来,青海省地方党委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探索形成了“班玛经验”“玉树村寺并联”“同德模式”等涉藏州县社会治理的创新典型,打造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走出了一条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之路。

为实现涉藏州县重点地区长治久安,黄南藏族自治州提出利用三年时间,创建全省涉藏社会治理示范区,并将其作为州、县、乡一把手工程强力推动。积极开展“爱国、感恩、团结、法治”宣讲,健全完善“三调联动”大调解机制,按照“三种类型、四个层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将综治中心工作触角延伸到网格,科学划分网格1856个,配备网格员4763人、网格长975人,将全州公益性岗位人员、村社、“两委”成员、村警等纳入网格员队伍,明确责任田,基本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将游牧民定居小区按建设标准划分为不同小区。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社会服务管理,面对面地开展居家理财、就业培训等便民利民服务。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则把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库区移民、整村推进易地搬迁等工作纳入社会管理网格化,成立5个移民点便民服务站开展零距离服务。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针对地域特点实际,积极探索交界地区社会治理新模式。自2016年以来,探索建立青藏新甘交界地区社会治理新模式,持续加强海西与毗邻地区在涉藏维稳、反恐防范等方面的情报交流、信息共享、研判会商、联手打击、防范控制等各项工作,形成了“违法犯罪联打、矛盾纠纷联调、情报信息联通、社会治安联防、平安边界联创”的长效工作机制。

创建跨区域联合党支部,制定乡规民约、村规民约,落实牧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果洛藏族自治州紧紧抓住国家支持涉藏州县加快发展的政策机遇,从加强党的建设、推进社会治理、改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四个方面,不断深化打造“班玛经验”升级版,建立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特色社会治理创新之路。

地处三江源头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围绕如何打开社会治理突破口,让“枫桥经验”嫁接到玉树稳定发展的“大树”上,立足实际,推出了深化强村带寺“稳固”模式,不断打造为精准扶贫、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民族团结等提供服务保障的“村寺并联治理”升级版,不仅让“枫桥经验”在玉树落地生根,也为“平安青海”建设开掘出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源头活水”。

青海,集高海拔地区、欠发达地区、深度贫困地区、涉藏重点地区为一体。多年来,青海省始终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不断厚植爱国主义精神、法治精神、守正创新精神、青藏高原精神等精神沃土,不断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青海化,以“党建引领涉藏六州社会治理”带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实施青川甘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工程,创新县域治理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经验”、玉树藏族自治州“村寺并联”、海南藏族自治州“党建 村规民约”等治理方式,打造“三种类型、四个层级”治理模式,切实推进涉藏六州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了由被动向主动、由粗放向精细、由应急向常态、由集中整治到依法治理的历史性转变。

三治融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金秋,高原大地处处生机盎然,呈现出一派宁静与和谐的画面。

9月17日,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尕巴松多镇智后迈村这个纯藏族聚居村里,热闹非凡,乡亲们聚集到一起共同参加该村村域治理规范启用仪式。

为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加强村域社会治理,今年智后迈村请来律师和法律顾问团,从依法治村的角度起草了村规民约,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了藏汉双文的《智后迈村村域治理规范手册》,健全了一套有章可循的制度规范和村规民约,为构建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打牢了制度基础。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智后迈村第一书记香毛吉感慨道,以往,村上在婚丧嫁娶等活动中大操大办的现象较为突出,群众法律意识淡薄,保护环境意识不强,通过建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社会治理模式,并利用多种方式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后,如今,群众不仅越来越注重个人和生活环境卫生,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了。

青海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元文化交织,且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地方治理在兼具共性的同时又凸显许多特殊性。

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青海省审时度势保持定力,深入贯彻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新判断新部署新要求,既把握共性要求,做好规定动作,又针对个性开方抓药,优化自选动作,围绕生态地位特殊性、发展条件特殊性、民族工作特殊性、维护安全责任特殊性、社会发育程度特殊性强化治理担当,打造出了地方治理的青海样板。

“以前每到遍地枸杞红了的时候,就感到压力也随之到来,自从诺木洪地区打造出‘候鸟型’区域社会治理样板,这种压力随之化解。”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综治办人员这样说。

诺木洪地区是全国连片种植面积最大、密度最高、产品质量最优的枸杞生产基地。面对每年枸杞采摘旺季近10万名务工人员井喷涌入的压力,海西自上而下探索建立治安防控主体化、矛盾化解多元化、服务管理精细化、基层基础稳固化的社会治理模式,成为海西乃至全省“候鸟型”区域社会的成功样板。

“治穷促发展、治乱保稳定、治弱强组织。”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作为农村、牧区相兼的涉藏工作重点县,近年来立足特殊县情,找准涉藏基层治理与地方治理、国家治理的结合点,紧紧把握县域经济、社会稳定、基层基础“三乱”的阶段性社会形态特征,牢牢抓住“穷、乱、弱”这个制约基层治理创新的弱项,以“治穷、治乱、治弱”为主线,着力推动经济治理、社会治理、组织治理三治并举,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同德特色的“三治并联”地方基层治理新路子。

……

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这些成效、经验,既是地方治理的实践结晶、青海贡献,又为推动青海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不竭动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今年4月13日,中央政法委审定批准了《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青海省区域特色工作指引(2020年版)》。该指引对标青海省“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发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涉藏州县社会稳定,设置3项重点任务、8项分解任务、21项基本要求。

在青海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青海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地方治理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意见》,为我省决胜全面小康、奋力推进新青海建设、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提供了坚强保证。

今日青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正以坚定、奋进的姿态,大力推进涉藏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也必将描绘出经济发展、民族和睦、社会和谐的美丽新画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10-16 00:11阳光宝贝[重庆市网友]IP:2516626497
    只有民族团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让我们共努力为国家繁荣昌盛贡献绵薄力。
    顶0踩0
  2. 2020-07-15 07:17脦果[陕西省网友]IP:3411847226
    这个活动真很有意义让我们共为民族团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贡献自己力量。
    顶23踩0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爱300字作文 回忆朋友作文 科技的作用作文 荷叶作文400字 阳光为题的作文 作文怎么批注 三思而后行的作文 十年作文 关于爱迪生的英语作文 写中国强大的作文 我心爱的一本书作文 追忆的作文 我的家乡最美作文 妈妈有你真好作文600字 初二学生作文 关于中国的作文开头 关于自我约束的作文 书香伴我成长的作文 写给父母的话作文400字 大一英语作文万能句子 英雄王二小作文 看漫画写作文的漫画 让我铭记的一句话作文 六年级100字作文 万能作文800字 善于观察的作文 价值作文600字 初中语文作文题材 说明文作文150字 海边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