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安徽 隆起内陆开放新高地(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2020-12-07 00:15:01
相关推荐

核心阅读

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近年来,内陆省份安徽积极利用开放机遇,通过大力促进内外联动、推动大通道建设、协同推进新兴产业集群集聚,不断优化开放环境,拓展发展新空间,打造开放新高地。

说起开放,人们通常想到海。安徽没有海,但当地干部说,安徽最大的潜力在开放,最广的空间也在开放。

打开地图,安徽沿江近海,居中靠东,承南接北,八百里皖江穿流而过,又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地带,可谓“左右逢源”。

“3年多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开放闯出新路,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表示,安徽着力以改革破解内陆发展惯性与开放内在要求的矛盾,拓展发展新空间,构筑起竞争新优势。

观念蜕变——

从等人上门到抢抓机遇

奇瑞汽车走出去的开端,是一个近乎“天方夜谭”的故事。

2001年10月,在北京国际车展上,一款漂亮别致的新车引起叙利亚汽车商的注意。一打听,方知是中国产的奇瑞汽车,产自安徽芜湖。车展结束后,这位叙利亚的汽车商直奔芜湖,希望在叙利亚经销奇瑞汽车。

当时,奇瑞刚刚成立4年,自身产能还很小,又恰逢国内汽车市场需求量上升,连国内市场都应付不过来。正在上海开会的时任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尹同跃知道这个情况后,一开始婉拒了对方的要求。哪知,这位执着的叙利亚客商竟追到上海,和尹同跃在大街上谈了10分钟,达成合作意向。正是这10分钟,为奇瑞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

奇瑞添加的海外“朋友圈”第一位好友,可谓“无心插柳”。如今的奇瑞积极主动出击,拥抱更为广阔的世界:在海外建了10个生产基地,产品出口俄罗斯、乌克兰、埃及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汽车超过150万辆。

海螺的水泥和型材、新兴铸管的球墨铸管……这些“芜湖制造”也正源源不断运往世界各地。

阔步走出去,源于安徽大力推进双向互动、内外联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战略理念。而今,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安徽全面融入、深度参与,积极出海。目前,800多家皖企在海外打拼,业务遍及“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优出”的同时也要“优进”,安徽坚持“两条腿”走路。截至今年7月底,已有包括大众、霍尼韦尔、联合利华等在内的87家境外世界500强公司,在皖投资设立163家企业。

与优质外资一并进来的还有“外脑”,它们助推安徽产业和企业打开视野,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6年前,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与奥地利钻石飞机工业公司开展技术合作,引进生产两种型号技术先进、用途广泛的轻型通用飞机,并共同研发新机型。6年后,公司完成蜕变,建成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通用飞机生产线,并带动了芜湖的通航产业从无到有。

“今年DA42单机型订单年内预交付可达50架。”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总经理洪雨宁自豪地说。

如今,安徽利用外资水平实现大跨越,引资领域从轻纺、化工扩展到电子、汽车等工业,以及商业、教科文等服务业。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单说实际使用外资,安徽从2015年的136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170亿美元,年均增长7.7%。

通道意识——

补齐短板点燃强劲引擎

辗转多地后,上海同华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袁巍峰决定将厂房落户安徽马鞍山郑蒲港新区,“我们公司从事肉类食品加工批发,有了开放口岸,境外进口的肉类食品不用再经过其他港口转运;位于郑蒲港新区的马鞍山综合保税区,货物入区还能享受保税等优惠。”

位于长江马鞍山段左岸的郑蒲港区码头,拥有9.5公里的深水岸线,是安徽江北唯一的万吨级深水港口资源。

“安徽构建承东启西的产业、基础设施和要素市场枢纽,必须抓好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安徽省商务厅厅长张箭表示,要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努力将安徽沿江“交通网”转化为沿江产业“开放网”。

在向“海”求变意识驱动下,7年前,郑蒲港区码头打下第一根桩,八百里皖江最大等级码头开工兴建;7年后,码头打通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甚至有直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国际航线。如今,安徽建成了马鞍山港、芜湖港、铜陵港、安庆港、池州港5个水运一类口岸,安徽在通江达海上的短板正逐渐补齐。

激活一条江,带动一座城。郑蒲港像一个强劲引擎,把“一片荒野”点化成“一块金砖”:依托港口岸线资源,马鞍山吸引了瑞声科技、桑尼光电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入驻;南京大学等也纷纷前来设立科技研发中心、技术和产业创新中心。

2018年7月,马鞍山综合保税区获得海关总署复函,从此,这座城市对外开放的大门愈加开阔。越来越多的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和港口物流项目落户马鞍山。这座资源型城市走上转型升级的开阔道路。

在今年4月揭晓的“2018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中,合肥连续第二年夺得榜单第三,仅次于上海、北京。合肥良好口碑的背后是立足长三角,全面融入全球开放体系的生动实践。2016年12月,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通过验收并对外开放,成为国内除长江干流之外内河上为数不多的对外开放水运口岸;3年前,合肥北站货运中心迎来了中欧(汉堡—合肥)首趟回程班列。今年前三季度,合肥已经开行中欧班列310列,初步实现了与中亚、中欧沿线国家贸易的互联互通。

产业眼光——

集聚高端外向型产业集群

在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产业基地,流水线整齐划一,车间一尘不染,上百道工序几乎都由自动化设备完成,鲜见工人身影。这里是联想在全球最大的PC研发和制造基地,在生产高峰期,平均不到1秒就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下线,产品远销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

2011年落户合肥的联宝科技像一块磁铁,40余家配套企业紧跟它的步伐相继落户合肥。

日前,京东方合肥10.5代TFT—LCD生产线实现满产,月投入玻璃基板达到120万片,在65英寸、75英寸市场的全球出货量排名居首。与京东方合肥厂区一条连廊相通的,是一家专门从事生产玻璃基板的外资公司。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已集聚企业80家,一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高水平、高层次的开放合作,靠的正是高端的外向型产业集群。2018年5月,安徽倾力办好首届世界制造业大会。这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制造业盛会,成为新时代安徽对外开放合作的耀眼名片。不久前落幕的2019年世界制造业大会捷报连连:大会集中签约项目638个、投资总额达7351亿元;安徽迄今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合肥长鑫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签约,投资总额达2200亿元……

近年来,安徽协同推进新兴产业集群集聚,构建“芯屏器合”(芯片、显示屏、装备制造及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体系,积极发展24个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培育形成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五大新兴产业,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达5400多家。

为进一步优化开放环境,2017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开放发展的目标、方向和路径。开放领域“放管服”改革也在深入推进。安徽全面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

高质量产业做后盾,2018年“皖货出海”实现历史性跨越,进出口总额突破600亿美元,笔记本电脑、光伏组件等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主角”,“安徽制造”正行销全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暑假里一件事作文 龙舟节的英语作文 作文母亲的爱600字 中学600字作文 二年级作文小动物100字 万能作文开头排比句 这就是幸福作文 碰碰车作文 祖国在我心中作文300 什么的汉字作文 人景合一的作文 相反作文 传统节日200字作文 关于努力的作文800字 日记大赛作文 作文万金油 小学生筑梦作文 苏州评弹作文 写景状物作文800字 励志作文800字 外公去世作文 反对校园欺凌作文 五年级上六单元作文 初二通讯作文 我的小书屋作文 校园新事作文 保护环境作文四百字 黄角树的作文 李密作文素材 我发现了什么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