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家两代三口人的坚守——“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

2020-12-20 20:35:01
相关推荐

王岗和家人坚守在农村偏远小学,守住了农村教育的希望,守护着当地村民的希望,是继张伟之后郸城又一位有大德大爱大情怀的好校长。

□河南日报记者赵春喜本报通讯员胡恩来

5年前,为了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郸城县农村好校长张伟因劳累过度而离世,让很多人流下了热泪。

5年后,在这方尊崇教育的热土上,又一位农村好校长的离去,再度让人们潸然泪下。

3月21日晚,郸城县东风乡郑庄小学校长王岗,因积劳成疾突发心梗猝然离世,年仅37岁。

上千名群众自发前往吊唁,表达哀思。一家两代三口人坚守乡村教育战线的故事被传扬开来。

为了学校,父亲把他“拴”在家门口

知识带给家庭希望,学校寄托乡村未来。但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郑庄小学,走到2000年时已是破烂不堪,只有20多个学生。

“眼瞅着学生们转学的转学,辍学的辍学,当时我心急啊!”该校教师王国学做了“这辈子最艰难也最正确的决定”,他要把学校办起来,把学生留下来!

没有教室,就租用无人居住的民房;没有办公室,就动员老师回家备课、批改作业;缺少老师,王国学就打起了儿子的主意。

“我说岗啊,咱学校都是‘老’老师,很多活干不了啊!你还是回咱村教书吧,还能照顾我和你妈。”1999年,王岗师范一毕业,就被王国学“商量着”叫回村里,成为郑庄小学的一名老师。

学校渐渐有了起色,2006年郑庄小学建起了5间教室,但条件依然简陋。没有厕所、围墙,王国学带着王岗和几名教师捡来碎砖头,自己建;没有大门,王国学拿出家里卖玉米的1800元钱买来大门装上。

相比校舍的改变,教育质量的提高更难。由于科班出身,年轻的王岗做起了“学科带头人”,向全校教师传授新课程教法、多媒体设备使用方法,让老师们眼界大开。他也先后被评为周口市骨干教师、周口市优质课教师。

“郑庄小学教师身上有一种精神,那就是不畏艰难的吃苦精神,以校为家的奉献精神,团结一心的合作精神,敢于争先的拼搏精神。”2012年,时任东风乡中心校校长的孟杰在全乡教师节大会上,号召向郑庄小学学习。

殚精竭虑,濒临关门的学校成了标杆

“当时也有私心,感到校长不好当,王岗又要强,真担心累着他。”2013年,王国学面临退休,在公开竞聘下任校长时,虽然缺了父亲和妻子于金梅的两票,王岗仍高票当选。

此时的郑庄小学抵挡不住时世的变迁:生源逐年减少,校舍愈显寒碜。附近群众不是把孩子送到城里,就是送到民办学校,或者让孩子跟随父母到外地求学,学校里只有50个孩子、3排平房,“校长”好听不好当。

“一定要把学校办好,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面对濒临关门的学校,和父亲当年一样,王岗暗暗发誓。

校舍简陋破旧,他向上级争取建设项目;操场坑洼不平,他带领老师除草、清理垃圾、平整场地;为了节省经费,他把家里的东西拉来,无偿给学校使用。

“王校长什么活都带头抢着干。去年,学校厕所旁的下水道因为施工被压塌,王校长就自己开着大篷车拉来楼板,挖水道,但他却照顾我这个老教师的身体,不让我干。”老教师周思全对此记忆犹新。

教育兴,乡村兴。2018年,郸城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学校振兴、城区学校提质”工程,郑庄小学的办学设施越来越完善,餐厅、淋浴房、宿舍楼一应俱全,返乡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由最初的50多人发展到200多人,学校由最初的3排平房变成4座楼,正在建设的近千平方米的现代化综合教学楼,今年秋季也将投入使用。

“校长每天起早陪我们跑操,遇到小石头会把石头踢到一边,唯恐绊倒我们;晚上谁生病了,他就赶快带着去诊所看病……”三年级学生侯越越抽泣着说,“他对待我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可是再也听不到校长对着我们说‘开饭了’……”

现在的郑庄小学,已是一所标准化的寄宿制学校,不但成了“村小”名校,还常为其他薄弱学校送设备、送资源,各地校长慕名而来参观学习。

传承遗志,一定把学校办好

“我们连谈恋爱都没有出过郑庄小学的校门。”王岗的妻子于金梅也是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郑庄小学任教的。看到王岗人老实、能吃苦,教学能力又强,于金梅的心动了。恋爱一段时间后,他们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随着学校寄宿生的增多,学生住校安全成为王岗的“心头病”。他干脆直接搬到了学校里住,既可以照看孩子们,又可节省请人看校的费用。于金梅不仅支持,而且和王岗一样搬进了学校,王岗是男生寝室陪宿员,于金梅是女生寝室陪宿员。夫妻俩把家安在了学校,过着“异床同梦”的生活。

“那天下午,他往返于郸城和周口采购被褥,又给教师开会分配任务;晚上,他在几个兄弟学校间奔波取经,拿之前订过的热水器、宿舍标牌;22时返校后再次去县城,想为学生宿舍添点东西。22时58分,王岗给我打了一个电话我没有接到,我给他拨回去他没有接。没想到,这竟是我们最后一次电话联系,之后就阴阳两隔了。”提起王岗离世当晚,自己没有接到王岗的电话,于金梅心痛难忍。

“王岗走了,这个学校我先代管着。王岗生前就说‘把学校办好’。现在学校不能没有人领,等中心校选好校长后,我再把学校交出去。”于金梅一字一句地说。

“王岗和家人坚守在农村偏远小学,守住了农村教育的希望,守护着当地村民的希望,是继张伟之后郸城又一位有大德大爱大情怀的好校长。”3月25日,在号召全县教育系统向王岗学习的动员会上,郸城县教体局局长刘现营动情地说。

“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这是张伟、王岗的心愿,也是无数乡村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共同梦想。梦想仍在延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未来生活的作文 伟大的爱作文 普通话测试命题说话30篇作文 西瓜作文 面对缺点作文 作文什么的眼泪 我的语文作业作文 什么都去哪了作文 新学期的打算作文500字 亲情类作文片段 采摘草莓作文 枇杷树的作文 运动健将作文 什么的芳香作文 作文结构框架 初中六百字写景作文 高考作文题目模板 作文童年趣事三百字 园博园作文300字 真情作文结尾 军训作文600字初二 一句话照亮世界作文 童年趣事高中作文 庄严的升旗仪式作文 写热带鱼的作文 校园风景线作文600字 科幻作文大全 北京天坛作文 母亲的呼唤作文 游南雁荡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