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评《乡关何处》:无论我们走多远 故乡都依然是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2020-12-23 05:00:01
相关推荐

故乡故乡许巍;那一年

诗人余光中先生去世时,他的作品《乡愁》曾刷爆朋友圈: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大家是在悼念余光中先生,又何尝不是在怀念自己的故乡?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人远离了故土,越走越远,一路向前的同时,又时常想起故乡,那可能是在某个黄昏或夜晚,可能是因为听到一句乡音,或者尝到记忆中熟悉的味道,亦或是见到某位故人……

于是,渐渐发现,无论我们走多远,故乡都依然是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乡愁都是心中难以消解的情愫。

无论我们的故乡是繁华都市,还是在小镇乡村,只要想到故乡,我们的心头就会不由地一暖。

当我们在怀念故乡时,也许是在怀念故乡的山川河流,怀念故乡的那些人、那些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乡愁。

于是,古今中外诞生了无数怀念故乡的作品。《乡关何处》就是其中很特别的一部。从让自己魂牵梦绕的亲人,到难以忘却的故人,一点一滴,慢慢道来。

作者野夫,原名郑世平,土家族人,出生在湖北恩施。他曾当过警察,进过监狱,做过书商。独特的经历加上深度的思考,使他的作品有非同寻常的感染力。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

01

让人牵挂、让人魂牵梦绕的人是母亲

故乡,让游子们魂牵梦绕的地方,每次想起故乡,也许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母亲。

外婆是大家闺秀,外公是大户人家刘家的三少爷,也是黄埔八期的士官生。听起来似乎家境殷实,可是这并没有给母亲带来任何保障。

外公很快开始了戎马生涯。年轻的外婆带着年幼的母亲开始了寂寞的一生。抗战爆发后,外公和部队退守西南。外婆带着母亲东躲西藏,为了能让年幼的母亲活下去,外婆托人把母亲送到伯父家。

寄人篱下的日子不是那么好过的,母亲像仆人一样,一边做工,一边求学。外婆则靠着捡棉花纺线艰难为生。抗战胜利后,母亲和外婆得以团聚。

后来,听说已被授予少将头衔的外公衣锦还乡,驻扎在武汉。母亲去认亲,却被拒绝,原来外公以为妻子、女儿死于战火,早已再娶,他对所有人隐瞒了自己的过去。为了名声,他是万万不会认妻女的。愤怒的母亲闯入外公的酒会大闹一场,情况一发而不可收拾。

外公逼迫外婆离婚后,母亲坚决改姓,发誓要与这位国军将领的外公断绝关系。

哪吒曾刮骨还父,如果刮骨就能斩断和上一辈的关系,性子刚烈又决绝的母亲未尝不愿意,可是,想要真正切断与那个人的关系,太难了。

1949年,革命大学招生,母亲报考。从她报考革命大学那天起,母亲就要填比别人多很多的表格,一次次被问“你是不是军阀的女儿”。

母亲不明白,明明自己和外婆一直过得清苦,自己从来没有从那位国军将领那里受过任何恩惠,明明她比所有人都恨自己的父亲,为什么她要因这个人而被扣上“历史不清”的帽子。在特殊的年代,她遭到不该受的待遇和周围人的敌意。

很多年后,终于平反时,母亲已经老了,她的委屈和不甘又该如何诉说?

在特殊的年代,身为矿长的父亲也曾被打倒,家被抄了,家里到处都贴是大字报。母亲靠着微薄的工资养活全家。三个儿女都在长身体,需要吃饭,年幼的野夫又生了病。父亲也病危住院。

雨果说:“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外人很难想象,母亲是如何熬过那段时光的,也许她曾一次次对自己说:“不能垮。”

野夫小学毕业时,学校以他有传染病为由不肯接收他读中学。原本不向任何人低头的母亲此时低下头,忍气吞声地求文化站站长,野夫才进了中学。

后来,母亲和父亲都平反了,姐姐成了工人,野夫上了大学,这个支离破碎的家终于迎来了曙光。

但岁月并没有从此就饶过母亲。几年后,野夫的父亲得了癌症,又过了几年,野夫入了监狱。母亲一边照顾病重的父亲,一边惦念着狱中的儿子。当野夫回到家中时,父亲去世了,母亲已经老了,原本坚强的她此时像个孩子一样离不开儿女们。

母亲带着破旧的家具和野夫住在租来的简陋的房子里。她为儿子织一条条毛裤,把自己多年里写的几十万字的家族回忆交给儿子。她知道儿子生活不容易,说如果自己生病了会拖累儿子,她想去找父亲。

忙碌困顿的野夫当时没有注意到母亲不经意的暗示。一天,母亲早上出门后就再也没有回去。家人发现了她留在家里的遗书。

原来,她知道自己病了,她听见自己的母亲在呼唤自己。儿子已经平安回家了,她觉得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了,没了牵挂,她要去找自己的母亲。她到长江上去了,让儿女们不要找她。

儿女发动了所有亲友沿着长江找了很多天,直到绝望都没有找到母亲。很难想象,纵身跃入江水的母亲在临终前,内心经过了怎样的挣扎,她是否对儿女还有着牵挂和不舍。

有句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许母亲的离开给野夫留下的伤痛和遗憾比一般人要深得多。

她性子刚烈,可是,她这一生有太多身不由己,没有一天是过得省心的。早年寄人篱下,隐忍求生。中年饱受命运折磨,到了老年,还要为儿子操心。哪怕是在临终前,她想得最多的是不要拖累儿女。

许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说,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是加倍的……她宁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她自己去死也行……

母亲就是这样伟大,为了能护儿女周全,让她们做什么,她们都愿意。

02

有一种爱,是来自外婆的爱

有人说,有外婆疼的孩子是幸福的。为了孩子,她会放弃原本安宁的晚年生活。她是万能的,会做各种各样的事情。相比于母亲,外婆可能更慈祥,更包容。在童年里,能得到外婆照拂的孩子,是被上天宠爱的孩子。

外婆出生在书香门第。她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出国留学的几年里,年幼的她被寄养在姨妈家。那些年里她受了很多委屈,以致于多年后每次想起那段时光都会落泪。

外婆23岁时,她的父亲要带着另娶的家眷去外地赴职,临行前,做主将她嫁给了刘家的三少爷。外婆的父亲也许认为自己为可怜的女儿找了个依靠,哪知道外婆悲剧的一生才刚刚开始。

外公常年在外。战火纷飞的年代,外婆在家带着年幼的母亲艰难度日。后来,衣锦还乡的外公不肯认妻儿,母亲大闹一场后,外公回乡逼着外婆离婚。

外婆成全了外公的名声和前途,她在契约上按完手印后就哭晕了过去,她甚至没有要外公给的补偿。族人们因此而尊敬她,指责外公,可这又有什么用呢?年轻的她被族人们挽留在刘家,开始了自己漫长的寡居生活。

刘家大宅的日子并不好过,外公的父亲去世后,家境更是日益凋落。外婆靠着夜以继日的纺纱和缝补养活自己的女儿,接济外公的弟弟,照顾自己名义上的婆婆,那个比自己年纪还小的女人。

后来,外公被不明身份的人伏击而死。又是她这个早就被休了的下堂妻为外公料理丧事。

母亲成亲以后有了身孕,外婆为了照顾临盆的母亲,在老年时背井离乡。大姐出生后,她帮母亲抚养这个孩子。二姐早产,别人都以为养不活,是外婆用米汤一口口喂大了这个不足四斤的婴儿。

野夫出生时,又是外婆为他剪断了脐带,抱着他慢慢长大。外婆讲的故事和唱的戏曲,为野夫的一生埋下了人文的种子。

她很善良,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她还接济街上的乞丐。周围人尊敬她,称她为“婆婆”,遇到困难都爱上门找她。

正因为有外婆,四岁前的野夫过着近乎天堂般的日子。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当父母被批斗时,又是外婆拼命护着野夫不被人欺负。

在形势异常严峻的时候,为了能让孩子们生活下去,她求老家的故人接受她和大姐回乡务农。后来,野夫得了肺结核。母亲希望外婆回来帮自己照顾孩子,外婆不愿再回这伤心地。

12岁的野夫给外婆写了一封信,外婆收到后每天都边看边哭,后来,她带着大姐回来照顾她最爱的孩子。

《红楼梦》中,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也许这句话原本是想表达,女性像水一样纯净柔美,让人怜惜。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是,女性又是坚强的,尤其是当面对想要守护的人时,很多女性的坚强、隐忍超乎想象,再柔弱的女性都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她操劳所有家务,可是,她始终过着简朴的生活,甚至从来不上桌吃饭。孙辈的孩子们长大后给她寄钱,她却一分都没花过。

外婆像那个年代的很多女性一样,隐忍,善良,吃苦耐劳。这样的老人,应该长命百岁,可是,有一天,她忽然因脑溢血倒下了。匆匆赶回家的野夫趴在床前呼唤她时,她意识已经模糊,但依然在安慰外孙:“别哭,我没事。”

每个人都说她是一个好人,可是这个世界上的好人往往是要受苦的。外婆的早年没有享受过母爱,成婚后的日子更是坎坷,女儿长大后,还要为女儿、孙儿一辈操心。

人们常说好人有好报。可是,她的好报又体现在哪里呢?

最爱的人已经远去,当幸存者还未真正参透生死时,面对亲人的去世,内心又是多么难过?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岁月饶过我们的亲人?

03

除了亲人,还有些故人让我们牵挂。他们可能与我们没有血缘关系,可能已经多年未见,我们甚至不常想起他们,但是每次想起他们,我们的内心总会感觉温暖。

他们中有些人有过跌宕起伏的命运,然而,无论经过多少磨难,他们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有着近乎哲人的智慧。比如幺叔。

幺叔出生在大户人家,和兄长们一样,年少时去外地求学,是民国时期的高材生,学成后在外地教书。

后来,被一封家信唤回了老家,被迫继承了祖辈的“罪名”,备受折磨,尝尽屈辱,后来,成了一位皮匠,帮人修鞋,修理小物件,靠着这点手艺维持一家四口的生活。

即便他穿着打满补丁的旧衣服,那衣服也永远是干净整洁的。他的性格温和又不谦卑,给街坊邻居的孩子们讲故事,讲做人的道理。

再后来,他和家人又被赶去乡下务农。在大家都吃不饱的年代,他还在房前房后种上花和竹子。乡下的日子是辛劳而清苦的,可是,他从来不抱怨。

政策落实后,祖宅还给了他,他开着生意冷淡的卖针头线脑的小店。按照世俗的标准衡量,他和那些兄长和侄子辈的孩子过的生活有天壤之别,但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却说:

人这一辈子,怎么过都是过,活法不同而已。人世间的很多变故,是身不由己的。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就好。”

和幺叔有着坎坷经历的还有老李。在高考恢复后不久,28岁的老李和作者野夫一样在湖北恩施的一所中师学校里就读。

在背景、身份多样的同学中,老李仍显得特殊,这不只是因为他退伍军人的身份,也因为他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他把补助都省下来,除了买烟就是买书。

他平时不做作业,等到考试时,却写出了让老师和全班同学都惊叹的文章。他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却让周围的人肃然起敬。

毕业后,他想去教书,但这个毫无背景关系的老实人被迫长时间待业,后来被安排进县委办公室。按说,这是个还错的去处,但他对仕途一点兴趣都没有。

他天天申请去教书。但没想到接下来又被安排进当地教育系统的办公室,也许是因为他的文笔被看重。一次次抗争后,他终于回了乡下小学教书。

他没有结过婚,曾有姑娘背弃了两人的约定,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动过成家的念头,尽管想为他说媒的人不计其数。

他和幺叔一样,经历坎坷,不同的是他很理性,又很清醒,对时代,对周围的人与事有着异于常人的认知,但又没有幺叔一样的豁达。这样的人也许注定是痛苦的,是孤独的。他在45岁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故乡的人又是善良的,不经意间,给予他人很多东西。他们有着朴素的生存智慧,即便日子艰难,他们也能想办法让日子继续。

他们即便和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很深的往来,却在不经意间,让我们对家乡多了一份眷恋,即使多年不见,他们依然能喊出我们的名字。我们可能平时不会想起他们,哪天忽然想起,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已经故去……

有人说,故乡承载不了梦想,所以有了远方,有了他乡。他乡安放不了灵魂,所以有了怀念,有了故乡。有人说,到不了的远方,回不去的故乡。还有人说,在工业化进程中,记忆里的故乡已经难觅……

有故乡可以回的人是幸福的,有地方可以安放乡愁的人是幸运的。

愿每一份怀念、每一份乡愁都有地方可以安放,愿每一位难回故乡的人都能在异乡的梦里,偶尔看见故乡的山川河流,见到那些难以再见的亲人和故人,重温那些逝去的往事。

-END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青藏高原的作文 家庭温暖作文 生活就是一首歌作文 仓鼠作文三百字 小学生写人作文评语 四年级美丽的秋天作文400字 蜡烛作文400字 三年级摘抄作文 作文编写童话故事 作文有趣的汉字 描写弹古筝的作文 遇见什么半命题作文 考试失利重新振作作文 牡丹花作文300字三年级 动物小白兔作文 争做安全小卫士作文 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作文600 作文00字 thenandnow作文 第一次打预防针作文 玩淘气堡作文 介绍黄河的作文 西沙群岛的作文 观察大蒜作文 我最喜爱的游戏作文 请假条作文格式 新年趣事作文600字 我的奶奶作文结尾 写校园的作文200字 150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