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关于网课的一些思考

2021-01-02 13:40:01
相关推荐

网课沉思录

曾传华

网课,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点,已不是什么秘密。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

网课的优点,是传统课无法比拟的。只要是直播,凡是有网络的地方,有一部智能手机,无论是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观看视频学习。清华附中的某老师很厉害,你不是清华附中的学生,没关系,你也可以通过手机同步听这老师的课。某节课的内容,当堂没有听得太明白,或者情绪不好不想学习,也没关系,下载一下之后,可以等情绪好了再看。还可以重复观看,想看几遍就能看几遍,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网课,使优质教学资源全民共享,成为可能。

网课,既不受时空限制,也不受身份角色限制,没有门槛。如果你想听美国某个学校老师的直播课,只要这课是开放的,也能办到。网课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受到欢迎,并迅速扩张,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教学革命,引领着教育的发展。

我们不得不承认,老师和老师在个性气质、见识学养、理念能力上,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这些差异就造成了教学的高下之分。因为教育,是技术,更是艺术。真正优秀的教师,是出色的编剧,是高明的导演,是天才的演说家、演员,是学生最佳的合作者和引路人。每一个优秀的教师,都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有他个性化的东西。这种过人之处,个性化的东西,往往带有天才的基因。像陶行知、魏书生等,他们的课,有些是无法学也学不来的。每一堂真正意义上的好课,都是独一无二的创造,都是教育的奇迹。一堂好课,时间上只有四十五分钟,备课者可能备了几十年甚至一生;听课者忽然开悟受益一生,从此改变人生者也大有人在。“一语惊醒梦中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绝非妄语。

遇到真正优秀的教师,聆听这样的教师教诲,是三生有幸。

真正优秀的教师很稀有,特别是小地方。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即便是真正优秀的教师,他首先是人,也要穿衣吃饭,养家糊口,享受生活。一旦某个教师被认定真正的优秀,或崭露头角表现出优秀的气质,就会被大城市那些名校盯上,许以高额的报酬,优厚的条件,被千方百计挖走。大城市的平台多、大,虽存在强大竞争压力,但也能激发斗志,更适合“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有了网课,你即便生活在封闭的小地方,也能聆听到优秀教师的如珠妙语,目睹其盖世的风华,享受其不一样的思维带来的精神享受。

能上课和上成好课,是两个概念。这就像武术,打几套拳不难,难的是让学生领会拳术的精髓,练成万人敌的本领,创出新的套路。两码事。

平庸的拳师未必教不出高明的学徒,武术大师的徒弟也未必个个都是高手。学有所成,靠的是自觉、勤奋和悟性,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习者是内因,教育是外因。学徒天分高,又肯刻苦,即使拳师平庸,但只要基本功打扎实了,他自己勤钻研,也能举一反三,有所成就。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放牛娃慕名求乡里一开武馆的武术师傅传授武艺,武术师傅见这放牛娃憨傻憨傻的,就委婉地拒绝,要放牛娃回去以后先练力气,能把大牯牛举起来了再来拜师。武术大师指点了放牛娃几下:怎样运气,怎样扎马步。放牛娃不知是计,老老实实地按武术师傅教的作。但是,别说是成年的牛,就是小牛犊也举不起来。但他不气馁,坚持练扎马步、运气、举牛犊。放牛娃力气越来越大,小牛犊也长成了半大牛犊。放牛娃,越发的刻苦,夏练三伏,冬练三九,风雨无阻。直到有一天,他扎好马步,运足力气,轻轻松松地举起了大牯牛。他带着牯牛去找这武术师傅,正遇上武术师傅仇家上门,武术师傅和他的徒弟被打得落花流水。这放牛娃很气愤,上前一把抓住武术师傅的仇家,开声运气,举了起来。奇迹发生了,这仇家竟动弹不得,被他捏碎肋骨,震碎内脏。放牛娃,后来成了威震一方的功夫高手。

但是,这放牛娃,遇到的如果是真正的武术大师,得到亲自教导,在同样的条件和努力下,毫无疑问,这位放牛娃的成就要大得多,不仅能超越自己的老师,甚至可能成为比武术大师更厉害的一代宗师。

当前,基础教育的弊端之一,是应试,以考试成绩决定教师教学的优劣。命题的质量高低常常成为决定学生考试成绩好坏的关键,成为不可控的因素之一。至于学生现在及未来的发展状况,是根本不考虑的。于是,出现这样的怪相,优秀的教师未必能在考试中占到多少便宜,反是满堂灌、死记硬背这种应该说是不合格的老师的教学,教出的学生在考试中屡屡得手。素质教育和现行的应试教育,是存在矛盾的,而且这种矛盾短时间无法调和。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考试制度迫使老师不去研究教育教学只是盯着应试,鼓励了教师的懒惰、不负责与平庸。于是,产生另一种怪相,公开课上老师表演的是素质教育,公开课下还是死记硬背、时间加汗水的老一套。而且,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常态。这是基础教育的急功近利使然。因此,再好的教育改革,一旦推行,往往最终都成为一个冷笑话。有人断言,如果让爱因斯坦来接受中国的基础教育,多半是个学困生,一定会“泯然众人矣”,绝对不会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这话说得是很有道理的。

看一个教师教得好不好,既要看当下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无、学习品质的高低,发展状况的好坏,更要看学生未来的发展水平如何。

真正优秀的老师,是天才的教育家,很稀有,可遇而不可求。但开通网课,就能使所有的想学习的学生接受名师的教育,受到名师的熏陶。如果家长、学生都能意识到这一点,网课就能发挥我们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甚至改变我们基础教育说做不一、停滞不前的落后状态。所谓的教育公平,教育兴国战略,或许能最大限度地实现。

我是一个想优秀,但却天资不高、刻苦不够、至今也尚未成为真正优秀老师的那种人。与平庸的老师相比,我有点儿优秀;与真正优秀的老师相比,又显得太平庸。因为想,所以我能接受新观念,拥抱新事物,尝试新手段,能够与时俱进。

将网课引入教学,已经有几个年头了。我知道网课是个好东西,是有效的东西,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革命,必将催生出新的适应时代的教育思想、方式和方法,但是,多种原因却使我对网课浅尝辄止,甚至是“叶公好龙”。一方面因为年纪大了,退休进入倒计时了,即将结束教学的生命,觉得再在这上面花太多的精力探索,没有什么意义了。另一方面,接手的这届学生,基础差,学习风气特别不好,付出和收获悬殊太大,感到有点“浪费”。

一段时间,我录制了不少的微课,课前的,课中的,课后的,用以配合教学,但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以及家长及学生对微课认识的局限,真正认真观看课前、课后微课并从中受益的学生很少,老实说,有些受打击。尽管我明白,任何新生事物要被接受,都得有个过程,但我还是对不负责任的学生和家长很失望。再次,网络教学,需要付出大量精力,永远超出了平时工作量,但这些付出既得不到认可,又收效甚微,吃力不讨好,影响积极性。注重考试分数,不看过程,不看发展,不看将来,这种评价手段,是扣在每一个老师头上的紧箍咒。我也很头疼,不能免俗。或者说,我本身就很俗。

虽然懒心懒肠,但毕竟认定网课是个好东西,还是难以真正舍弃。作为教师,我是有点情怀的,我这样说,毫不脸红。因此,心血来潮,也不自觉地使用网课。多少有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思。

冠状病毒疫情从天而降,肆虐人间,学校不得不延迟开学。按要求,停课不停学,老师要在家上网课。网课,成了授课的唯一形式,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从老师的角度而言,网课好上又不好上。好上,只是把课堂搬到家里、搬到电脑上而已。网课,虽然脱胎于传统的课堂,是对真实课堂的一种虚拟,发展,但和传统课堂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是新生事物,对老师、学生、家长(学生学习的监护人),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老师和学生受着空间的阻隔,时间的限制,降低了互动的有效性,不便于老师课堂的即时监管和把控,课堂反馈也是个不小的问题。人机对话的介入,导致备、教、辅、改、考这些传统的教学环节被解构、异化。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还有赖于网课平台的技术创新和扩容,有赖于有志于网课研究的同仁的研究探索。

说到监管,还真是个令人头疼、气馁的问题。这段时间的网络直播课,不时就有人缺课。数据反馈,有那么一两个同学,接近四个月时间,只听了四分之一左右的课。我也经常在班级公众号提醒某某缺课,但缺课的人依然置若罔闻。再看看其他老师的课,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设计得再好的课,学生不参与,也是白费力气。

传统的课堂,学生旷课的情况还是极为少见的,尽管学生坐在教室里也未必在认真学习。但授课老师能直观到学生的学习表现,一有问题便可及时提醒、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但网络直播课,虽然也可以通过视频进行交流,但对学生即时学习的真实状况,却没法全方位掌握,鞭长莫及,全靠学生的自觉和家长到位的监管。

家长监管为什么难以到位呢?客观上,不少家长也是没有办法,要为生存而工作,特别是没有固定收入的人,还真没时间监管孩子。有的家庭,两三个孩子,就要两三部手机或电脑,真难为这样的家长了。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差,升重点高中无望,也就是毕业后进职高一类的学校,混上两三年,大一点了出去打工讨生活,监不监管都一个样,如果家庭条件一般,就更没心思。有些家长虽然监管了,因为自己所受的教育有限,对孩子的学习插不上手,有心而无力,对学生即时学习的情况也不甚了了。苛责家长,也没有意义。

不受监管的学生,或监管不到位的学生,就会用手机或电脑,做完全与学习无关的事。看电视剧,看电子书还算好的,多半在玩游戏,看娱乐视频。家长以为孩子在学习,完全蒙在鼓里,被哄得团团转。

也正因为如此,网课的结果,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加剧。热爱学习、学习自觉的学生,家长的监管又到位、有效,就会如雨后的春笋,提高得快;反之,对学习没有兴趣、基础不好、成绩自觉性差的学生,就像正加大油门吃力爬坡的汽车,忽然爬不动了,烧坐火,会高速倒退。有理想,有志向,爱学习,学习自觉的学生,在一个基础较差、学习风气不是很好的班级,毕竟寥若星辰,屈指可数。很可能,一学期网络直播课下来,就只剩下几个优秀学生遥遥领先在前,一大堆学困生踌躇不前在后。

最遗憾的,可能是中等生。中等生之所以是中等生,学习基础较好,有一定的学习愿望和一定的自觉性,有潜力,如果监管到位,有人督促,严格要求,学习成绩上升的空间比较大,假以时日,进入优秀生的行列不是什么难事。一旦脱离监管,不多的学习愿望和自觉性也就被玩性、惰性所取代,迅速地滑向学困生的行列。

网课有用,有很多优点,但一时之间,还不能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就像网店一时之间还不能取代实体店一样。

现阶段,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以网课为辅。从教育发展的趋势看,将来,一定是以网课为主,传统的课堂教学为辅。因为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优势、缺陷,谁也不能取代谁。但合理使用,二者可以形成互补,优化教学。这就像翻转课堂使用微课一样,微课已经是一门很成熟的技术,不少高明的教师,已经把这种技术变成了教学的艺术,是被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

翻转课堂,其理念是在任务驱动下以学定教,根据学习内容,教师设计课前微课学习、课中微课学习、课后微课学习,这些学习大都是学生在家里完成,课堂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对话、交流、汇报的场所,解决大家都有的困惑、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是理论提升。网络直播课也可以借鉴翻转课堂的学习经验,在学生充分预习学习内容后,适时观看名师教学直播,再进行课堂交流、学习、深化。预习、观看直播,既可以在课外由学生自主进行,也可以纳入课堂,在老师的主导下完成。这样,既有一定的灵活性,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又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由于监管的缺失造成的学习的无效。

初中教育,学校是主阵地,家庭是第二战场,社会是舞台。学校教育往往和家庭教育形成对冲。有老师感叹七减二等于零,即五天的学校教育成果会被一个双休日冲击得七零八落,甚至归零。原因就在于,家庭对学生的监护难以到位,形成无效监护。这种无效监护,对网络直播课的冲击,显得尤为明显、惊人。监护缺位、无效,是一种普遍现象。

社会对义务学段的基础教育的质量不高,责难甚多,学校、老师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人们忽视了教育的现实性、特殊性,实事求是说,学校、老师有些冤枉。

要从根本上解决基础教育的问题,除了体制上的变革,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监护人的教育也要及早摆上议事日程,把学生成长目标变成学生和监护人、教师共同成长目标,大力开展监护人的教育,提高家长的责任意识、监护水平。办家长学校,刻不容缓。

随着疫情消散,学校陆续复课,网课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即将结束,成为过去时,但网课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永远不会过时。

教育永远在路上,网课必将参与到教育中来,成为一种新常态。网课对传统课堂教育的解构,与传统课堂教育的互补、融合,对传统教育的改造,必将催生出新的教育理念、方式及方法,或许会成为整治基础教育顽疾的良方,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未来的学生是幸运的。我们拭目以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浪漫作文 茶 作文 茶 作文 种子作文 原来 作文 作文二百字 英语作文结尾 我的梦想的作文 初中作文800字 家务作文 海边作文 风筝作文 感谢的作文 面对 作文 作文心愿 找作文 350字的作文 感人作文 平凡作文 足球作文 诗词作文 长大 作文 长大 作文 作文赏析 上海作文 作文积累 手机作文 作文软件 作文英语翻译 体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