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黄亚香:读鲁迅随笔

2021-01-04 10:35:02
相关推荐

文|黄亚香

读鲁迅随笔

自己的异见者

前段时间,读鲁迅的书,常做噩梦。梦境里,人形的黑影接近了我,一手捂住了我的嘴巴,另一手掐住我脖子,她的手冰冷冰冷,以致我弄不清黑影人想杀死我还是仅仅只取走我体内的热量。不知过多久,黑影人放开了我,缓缓向阳台走去,每走一步,她的鞋子与地面碰触的声音,清晰地响着。忽然,她转过头诡异地看了一眼瑟瑟发抖的我,嘴角有一丝胜利者的自得与满意。

摊开书本“…..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月亮暗暗躲到东边而去……”脑海里放电影似的出现了一幕幕画面,树影间筛下一个个黑点,黑点慢慢地扩大,变成了无边无际的黑洞,远处的行人一个个向黑洞走去,黑洞张开巨大的嘴吸走人身上的精气,被吸走精气的人似乎身体失去了重量,走路没有任何声音,他们的身体机械地向前挪动着,一个个人之间隔着长长的一段距离,彼此间无任何交谈,没有任何人转头往别处看,他们抬着空洞的眼睛,紧抿着嘴,表情像死亡一样凝固。

读鲁迅的书,需要力气,一不小心就会被他文章里深不见底的绝望攥住,无法脱身。阅读鲁迅,会被他的诚恳打动,也会被他的恳切伤着。鲁迅先生有一说一,绝不自作聪明地“美化”笔下的人物。看吧,圆规杨二嫂、帮佣祥林嫂、祥林嫂的婆婆、阿Q想困觉的吴妈、九斤太太、华老栓、革命烈士夏瑜的妈夏四奶奶……无知、可怜、卑琐,有的还很猥琐。不坏,就是猥琐,像一块使用过久的抹布,惹人生厌。这些人物一个个是那么的真实,如果这些人识字的话,读到自己在鲁迅笔下的形象会如何?会有捏死鲁迅的冲动吗?鲁迅提笔的时候有顾虑吗?有“南非的良心”之誉的戈迪默说:“我认为作家必须永远保持独立,保持艺术独立,要运用自己的洞察力——超出他人的洞察力——而不要担心是否冒犯你的母亲和好友,不要担心你政治上的同道会怎么看你。最好的写作方式就是好像你已经死了,不害怕任何人的反应,不理睬任何人的观点。”读到戈迪默的这段访谈,觉得按到鲁迅身上去非常的合适。鲁迅曾写过一首打油诗自嘲,其中有一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与戈迪默的意思差不多,终究还是差了一点,“躲”显得几分狼狈相。鲁迅诚实地承认自己的犹疑与矛盾,他以“彷徨”两字命名自己的精神之状,并让这二字上了文学史。

鲁迅的小说《祝福》《故乡》,我总当写实的散文读,文中的四叔也许就是鲁迅在故土绍兴的一位守旧的乡绅长辈。少年闰土就是鲁迅家帮工的孩子,曾与年少的鲁迅玩得非常好。鲁迅的祖父做过官,后来家道中落了,到鲁迅的父亲那辈就从庙堂之高跌落到人间江湖了,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有谁从小康之家而陷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中,大概可以看清世人的真面目……”鲁迅是小说家,有些夸张了,又过于谦虚了。鲁迅祖父中贡士,殿试获第三甲第十五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在当地是“显赫”人家。困顿人家能有经济条件供三兄弟好好读书?“看清世人真面目”——家庭的变故,人情的冷暖——鲁迅先生受到了冷遇。

小说里的四叔对“我”淡淡的,“我”打算走了,四叔也并不十分挽留。真正“困顿”的闰土、祥林嫂之流是麻木的,他们不仅不会呐喊,甚至连反问的能力也没有的。祥林嫂不得要领地絮叨,只被当作茶余饭后无聊的笑料。鲁迅的母亲与四叔都是遵守传统的守旧人物,他们自觉地奉行儒家的伦理、道德秩序。在这样的语境下,个体的苦痛是无关紧要的,个体的敏感显得非常不合时宜。鲁迅的母亲非常坚定地为“鲁迅好”,送他一件令其痛苦终身的礼物——朱安。鲁迅留学日本开了眼界,受现代思想熏陶的新式人——这可能是鲁的悲剧,他回不去了,回不到“传统”里,做不成母亲眼中的“好儿子”,回不到人群欢聚处。

鲁迅是厌恶人群的。他笔下的“看客”——对他人的苦痛没有共情能力。他甚至憎恶地说:“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鲁迅多么矛盾,他一边恶声恶气地这样说,另一边又陷入了彷徨不安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的态度让我想起曼德尔施塔姆的句子“但我热爱可怜的土地……我又发出对冷漠祖国的责难……请允许我,允许我不再爱你!”伟大的灵魂都有相似的纠结与沉痛。鲁迅对人群是绝望的,一支接一支抽烟,似乎想用烟雾把自己包裹起来——隔绝在人群之外。

母亲送朱安给鲁迅,也许是希望儿子一辈子安好。而鲁迅的一生恰恰是欠安的,他的精神始终绷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他敏感的内心与外在的生存环境之间时时起冲突,这冲突像浓烈的酒——引诱鲁迅向死而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一个都不宽恕”。也许写下这样句子的鲁迅,已经不再“彷徨”了。

鲁迅在比较后期的作品《故事新编》中的《非攻》里写下,公孙高说:“猪狗尚且要斗,何况人……”墨子说:“唉唉,你们儒者,说话称着尧舜,做事却要学猪狗,可怜。可怜!”鲁迅目光犀利,一言戳破儒家的虚伪之处。忘了在哪看过,鲁迅说,中国儒家思想,对他无一点影响,庄子影响他蛮深的,鲁迅热爱庄子对个人尊严和心灵自由的尊崇。

在《非攻》这篇小说里,我能读出鲁迅对墨子是有敬意的,结尾处墨子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一向擅长讽刺与黑色幽默的鲁迅,对墨子并无一句不敬之处。墨子的可贵处在于有独立的人格,不做权贵(强势者)帮佣与帮闲,有仁爱之心,不计较个人得失,劳碌奔波,只为践行他的“非攻”“兼爱”,他的认知与行动是一致的。对比儒家的说一套做一套,我大胆猜测,鲁迅可能是把墨子引为“精神教父”的。

鲁迅在日本学医,后来弃医从文,他在散文集《朝花夕拾》里说,是为了救治国人的灵魂。鲁迅的这个思想也能在这篇《非攻》里得到印证,公输般是一个能工巧匠,为楚王做了云梯,后楚王被墨子劝服不再出兵攻打宋国,公输般的云梯失去了“用途”,公孙般请墨子欣赏他另一作品,能一飞飞三天的木鸟,墨子不以为然:“还不如削三寸木头做的车轮呢,可以载重五十石,有利人,就是巧;不利人,就是拙,就是坏。”鲁迅虚托墨子之口,说了自己想法。鲁迅不浪漫的,是个实用主义者,在他留给海婴的遗嘱里也可以佐证这点,他建议儿子不要从文,做什么空头文章,尽可能从事实业方面的工作。

鲁迅到了生命的晚年,等于完全推翻了自己在精壮期建立的“以文章救国人灵魂”的理想,在我看来,鲁迅他“背叛”了自己,成为自己的“异见者”。可是,他一直是不妥协的,没有和他所处的时代和解过。鲁迅先生五十多就走了,终究没能对抗得过时代的沉重。知道反抗不过,一直没有放弃抗争,或许这正是鲁迅先生的可贵之处。 对了,梦中的黑影人转过身时,我惊了一跳“她长得和我一模一样”。我们是自己的异见者,与身处的环境挣扎,也与自己撕斗。

读不动

读不动鲁迅,读他需要力气,没有足够的内心力量,承接不住文本背后作者沉重的精神世界。无疑,鲁迅是值得阅读的。心里很难过,不知道为迅翁还是为自己,精神之路越走,通道会越来越狭小逼仄。像一个水手潜向海底深处,潜得越深,一种反弹的力也会越强地把人推开。可是,海底深处的漩涡会发出致命的诱惑——诱惑水手潜下去,潜下去,可是怎么也潜不到底。

“七”

读完了鲁迅的书信集,1904年到1936年与友人、家人的通信,好像自己也一下老了三十岁。觉得书信交流,或者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多的还是提供一种人际上的温暖,个人思想的纵深只能自己孤独地从内心长出来,每颗灵魂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迅翁死前一个月写给母亲的一封信,不多的几个字,可以解读出很多信息。迅翁死的时候,海婴才七岁;他母亲在鲁迅死后七年也辞世了;鲁迅光绪七年出生;鲁迅17岁时周家分家,分到的屋子又窄又小,鲁迅拒绝签字,内心感到世态凉炎,这时的他内心发生了质变了吧;光绪二十八年,他在尘世上第三轮七年赴日本留学;鲁迅在日本留学七年,没有这七年就不会有现代文学史上的迅翁了,在这期间他决定从文;1927年,鲁迅47岁,接受了许广平的感情,决定在上海定居……总觉得“七”这个数字,冥冥之中与鲁迅有一种神秘的关系。

相由心生

9月25日,鲁迅诞辰。看到微圈里,许多人转与迅翁相关的文章,我没有点开看。浏览了一组他从年轻到晚年的照片,从微胖的国字脸渐渐长成辨识度分明的冷冽脸。越近他生命的晚期,他面部的线条越粗硬——皮肤包裹下的块块骨头像峥嵘的山石突兀而出——似乎要决绝地从皮肤底下飞离而去,以至面部皮肤紧绷绷的,颧骨像锥子似的硬扎扎的。

每次看到这一张脸,都像第一次望见一样紧张得手心出汗,脸皮像气球一样撑开,总担心气球皮受不住压强,“嘭”的一声爆炸了。他的长相令我不适,长久以来,我拒绝阅读鲁迅。关于他的陈词滥调——革命家,战士,拿匕首的勇士等等说法,令我对他退避三舍。心里轻轻地说:“名声太响的人都是可疑的。”到底怎么个可疑法,心里一片模糊,说不出大概。

后来零零碎碎读过鲁迅的一些文字,入眼不入心,过后也就过去了,没留下多少痕迹。忘了前年,还是去年,有很长一段时间,头一挨枕,似乎总会出现幻视幻听——我不愿意把那些虚无缥缈的经历叫“幻视幻听”,我一厢情愿地想用这个词汇——奇异的邂逅。

那段时间,常有一种叫“死本能”的东西长久占据了我——我害怕它们,与它们抗争,反抗得没有力气的时候,就伏在枕上哭,这时候,以往读过的鲁迅的句子——似乎有一个隐形人在耳边复述给我听,我紧张得捂住了耳朵,可是那些声音并没有消失,声音像脉搏像心脏的跳动一样来自我身体的内部,那些声音常常在我的梦境里出现。

我看到了一个奇怪的黑影人对我说:“呵呵,你别躲了,选中的就是你。”我低着头不吭气。黑影人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变成一张巨大的剪纸的形状,慢慢的,剪纸的“纸片人”变成了一个立体的人。你?我惊愕地不知说什么,口半张着,忘记了合上。他温和地笑笑,也不说话,他那醒目的横眉看上去线条柔和了不少。此后,常常出现在我的梦境里。有时候,相对而立;相对而坐;不咸不淡对时事讽刺几句。

有一回梦见迅翁,他对我说:“人如果是有灵魂的,我情愿我的灵魂灰飞烟灭归于彻底的无。”我接不上话,不知说什么。今日迅翁的诞辰,可笑的是——我们都知道他的“珍贵”,却不会学他,也许是学不了。

眼界

如果鲁迅没有留学日本,没有广阔的生活活动范围,一辈子龟缩在绍兴这块弹丸之地,还会有现代文学史上的鲁迅吗?可能,鲁迅顶多只能长成一个国学底子较好的塾师或师爷罢了。

想到此节,难过极了。——低配版的鲁迅读原版的鲁迅——如河伯见东海,望洋兴叹。——又及,多少人口中下笔“鲁迅如何如何”又未必懂得鲁迅,不过借鲁迅来混口饭吃罢了,与农民日日扛锄头下地又何异?

这也罢了,又有多少机构与人群,假鲁迅之名,挂羊头卖狗肉——他们所行,恰恰是鲁迅所批判的。迅翁会骂他们么?他们不值当迅翁浪费时间,也许,迅翁会扭过头去在黑夜里独自吸烟。

不毛之地

最先觉醒者到达的领地往往是不毛之地——这是先知的宿命。鲁迅的文字里处处有荒野感——我忘记了鲁迅在哪篇文章里提到,有个人在荒野里一直走一直走,看见了路边的累累白骨,那个人继续向前走,中途折回来的人对那人说:“别再向前了,前面全是白骨和坟堆。”那人没说话,一直向前走。

可贵的“固执”

常有这样的时刻,刚合眼就有一个奇怪的只有人头没有身体的怪物,捂住我的口鼻,得挣扎很久很久,沉重的眼皮才能慢慢撑开,一睁开眼的瞬间,怪物就不见了,但鼻翼附近的疼痛感非常真实的滞留着,令人分不清是梦境还是幻视幻觉。也许每个人的身体都像一架收音机,遇到同频段的音波,就会被接收到。不知为什么,总会下意识地躲避这些“音频信号”,到底怕的是什么?

想起一则寓言故事,一只狗在桥上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它被水中的狗激怒了,扑过去缠打在了一起。书中说,那狗很愚蠢。另一则寓言,有一个少年非常美丽,也来到了水边,他看见了水中的少年,被深深迷住了,再也迈不动脚步,然后长成了一株水仙花。书中说,少年是自恋狂。对轻易下结论的书,有些感冒——总是重复陈词滥调而已。书本,世上的他人,听过的故事,也就“过去”了,没有多少能被消化吸收,内化成自己的精神血肉。

与自己的倒影撕打在一起的那只狗,总会让我联想到鲁迅先生。有人说,鲁迅先生刻薄,“一个都不宽恕”。鲁迅先生对人性的背阴面洞悉之深,如他自己说的,他书写文字的时候,常觉得有一条巨大的黑蛇咬住了他的心,痛得他晕厥过去,醒了后,这痛的滋味也变得不那么真切了。他近乎诚恳地劝诫读者,他的内心太绝望了,别读他的文字,尽管希望是虚妄的,他总不忍心戳破别人的希望。狗与倒影斗,鲁迅与世间的庸恶永不和解,他们都值得我尊敬。

那株爱上自己的水仙花,那个爱上自己的少年——总会让我想起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多么狂妄,多么气血丰沛,多么少年意气,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他的生命呈现出来的状态本身已迷醉人,不必说那些气贯古今的句子。

有时候觉得,上天过早地收走了那些英才,真的不是因为嫉妒,而是太珍惜那些可爱的灵魂,不忍心看见他们蒙上世间的尘垢。这个名单很长:雪莱、王勃、李贺、萧红……太多了,以我的无知,还有太多该被提及的“星辰”是我所未知的。我爱他们——在这个我并不留恋的时空里,想到他们时,觉得如一阵清风拂过。

据说,神话故事里还有一个叫西西弗里斯的蠢蛋,整天推着一块石头上山,每当推到山顶,石头又重新滚回到山脚下——他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我爱这个固执得近乎“愚蠢”的人——他的固执是珍贵的。

有一回,我合上眼,看见了鲁迅。他在抽烟,我在喝酒,他不搭理我,我也不搭理他。过了很久,他终于吸完了手中的烟,我的酒还没喝完,继续自顾自喝着。迅翁叹了一口很长的气,还是不说话,我把酒瓶子远远地一掷,骂了一声:“去他妈的人间烂事。”鲁迅先生有些诧异的瞪大眼睛看着我,随即,他哈哈大笑。他从椅子上站起:“走,走,走,我们到咸亨酒店喝酒去,炒一碟茴香豆,不醉不归!”

不用回

故乡是一个人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我的故乡沉没在几百米深的人工湖底——永失吾乡。最近,常会想起孔乙己,想着想着就会无声落泪。孔乙己在热闹喧哗的茶馆里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他用手指沾酒在桌子上写了“回”的四种不同写法,中学语文老师一定会说“孔乙己非常迂腐,在卖弄学问。”我读到此处,总会不受控制地停下来,像种了魔咒一样——有一双手在脑海里出现,一遍又一遍空书“回”字,耳边仿佛听见了鲁迅阴冷的嘲笑声:“不用写’回’这个字眼,你没有故乡可回!”。孔乙己回不到——他想去的“君子”的世界,只能像狗一样用手走路,拖着狼狈沉重的肉身——他命运的象征物。丢失了故乡的人,像蜗牛丢了躯壳一样,不知所措地停下了匍匐的身体,两对触角不安地一伸一缩探查着身下的路,仿佛每一处都是盐地。

雕像

望着公园里鲁迅的雕像,相比那些谄媚逢迎的脸,更愿意见迅翁横眉怒目拉长的脸,谁的脸色也不管,谁的面子都不卖的样子。

鲁迅雕像拿着一本书,很愚蠢的设计。谁不知道迅翁是读书人?见过孔子的雕像、刘基的雕像等等都是拿本书,似乎圣人们除了读书别的事都不会干。

也许,站在书橱前笑吟吟捧本书是文化人的标配。说明——会识字、会微笑、手脚全、能站立、家有书橱,橱内有书,噢,还有远方......

疑心

鲁迅的行文里有个词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疑心”。深深地不信任。迅翁写下一个句子,随后又紧跟一个“但是”又否定了自己,多么的茅盾纠结。

精神画像

读傅雷家书,被傅雷的博学——真的很广博,敏锐的艺术感悟,敬业的精神打动。可是,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书信里,我看到,傅雷骨子里是一个有书生意气的儒士。

和鲁迅对比,觉得鲁迅真睿智,同样在传统文化里浸泡那么深——没有被蒙住眼睛,鲁迅对“儒”的东西那么警惕。总觉得《狂人日记》里的那个恐惧入骨呓语着吃人吃人的“狂人”,是鲁迅的自我精神画像,又想若鲁迅没有这份“狂”气,又怎么能刺破厚厚的“传统”这堵墙?

傅雷对艺术的追求是虔诚的,虔诚得近乎苛刻。他的至诚不能令他推开传统这扇沉重的门,天赋与后天学养深厚的他,尚且如此,愚众活在枷锁里而不自知。月余前,读《傅雷家书》,嚎啕而哭,一颗认真的、倔强的、宁折不弯的灵魂——他用生命守护了最后的尊严与体面。他只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家,一个不肯与流俗混同的书生。

精神资源

拉黑了几个人微信,对夸张的含表演成分的东西不太适应。鲁迅说过一段话大意如此,原本一个英明的人,见识不凡不俗,忽然来了一群吃瓜群众,把这个人围在中央,言必称领袖、导师,日子长了,这个高人就可能被这群吃瓜群众弄废了,而吃瓜群众会很快无情地抛弃了这个人,接着去围着下一个“领袖、导师”……

吃瓜群众像一棵攀援植物,自己长不出挺拔的枝干,只能借人家的枝头攀附,他们的赞美与掌声大概就是他们借以攀附的吸盘。大至一个国,小至一个人,可能警惕热烈的颂扬与掌声会好一些。

也许,还得警惕愤怒。读鲁迅的集子,越读越感到惋惜,鲁迅那么聪明那么清醒的人,学养也不差,很可惜愤怒还是弄坏了他,他早期的《呐喊》《彷徨》《野草》这些作品极好,后面的那些杂文只有愤怒,这“愤怒”近似谩骂,而似乎也骂得并不客观,鲁迅口诛笔伐的女校长杨榆荫,也是个铁骨铮铮做事的人,鲁迅的枪口伤错了人。对后世来说,鲁迅的“愤怒杂文”并没有给后来人提供多大的精神资源。

精神鸦片

鲁迅的文字,不适合连续读,得读一读,然后停下来歇歇,喘口气。字里行间的绝望令人窒息。不知道他的绝望是否与他的决绝有关系?曾看过有篇回忆鲁迅的文章,许广平找鲁迅找不到,找了半天,才找到睡在躺椅底下冰冷水泥地上的鲁迅。可能,对迅翁来说,睡地上与睡床上没多大分别吧,看看他写下的句子“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海明威的气质也冷硬,因海明威的心底有 一股英雄情结,多少能给读者一点点鼓舞。而鲁迅似乎刻意和读者过不去似的,昔日的英雄羿在他的笔下是那么的狼狈,鲁迅不仅消解英雄,还残酷地告知你:人生是无聊的,没有什么意义。你若想追寻意义,一定能听见鲁的冷笑。

你准能听见鲁的嘲讽:"对不起,我周树人不提供廉价的鼓舞,那是精神鸦片。”

精神内质

鲁迅很了不起,目光如炬,他的目光如一把锐利的匕首,所到之处都能刺穿假象。盲众(旧时知识分子、官僚)多么愚蠢,鲁迅心底多么厌恶他们,他能够按得下剧烈的恶心,观察那些生物,把这些作为思考的材料,不动声色地刻画他们。同期,西南联大那批学者个个铁骨铮铮……而,对比当下,已不见那种有硬度的精神内质。

精神气象

读鲁迅的《药》。如果用颜色来比方,鲁迅作品黑色,巴金作品大红色,张爱玲作品半旧的明黄色,沈从文作品新叶的绿色……

鲁迅喜欢写黑夜,张爱玲喜欢写下午……

鲁迅用语习惯转折多,萧红的语言童声童气却精神气象不小,张爱玲的语言打磨精细,在修辞上有逞才的嫌疑……

张爱玲的精神格局终究还是显得逼仄了,萧红的文,语言初读貌似不起眼,绝对找不出很跳眼的好词好句,不见“用心雕刻”的痕迹,读着读着会被她的朴拙打动,有种天真未凿、浑然天成的东西在行文里。张爱玲的句子,经典语录俯首皆是,想冒充文艺青年摘录张爱玲的经典语句最便捷……还有一个木心,也是语录体作家,木心的文章,一句一句摘出来看,每个句子都很好看,所有的好词好句堆在一起,不是1+1+1+1+1+.……,全部相互抵消掉了。钱钟书的《围城》也是如此,坏在了“逞才”“不节制”上,一个作家卖弄自己的专长、显能,文章就坏菜了,那些气味在文章里,读着读着,它自己就会显现出内部的精神气象来。

对照

鲁迅与吴宓对照着看,非常有意思。鲁穿长衫,满脑子现代思想,文字和他的长相一样,很扎人,八字胡一横,有一种爱搭不理的神气,鲁先读的开矿、医学专业全扔了,写文章,一写就是宗师水平,没有漫长的学徒期,读鲁迅的文字,很震惊,这个人太可怕,他活得太明白了,没有什么东西能逃得过他的眼睛,鲁能举一返一百,思维跳脱大开大合;吴西装革履,写文章喜用文言文,行文文绉绉,有三分旧时才子的性情可又长情得多,他的行文中规中矩,老老实实做学问的样子,见学问不见性情,他的为人全不像他的文章,比如因深喜林黛玉,怒砸一家叫潇湘馆的食堂,可爱至极!吴还有几分看不上鲁迅,说就鲁迅那水平还有许广平倒追,他纳闷自己学术水平厉害多了去,怎么没人追?学问上鲁迅和吴宓没法比,吴宓科班出身——吴在近代史的地位还会上升的吧?知人论世上,鲁迅超一流,吴宓是书斋呆子,呆得可爱。

书名

开读鲁迅的《坟》,这个书名鬼气森森的,以单字作集子名,干脆利索——不屑多说一个字,总令人联想到鲁迅冷峻的横眉。坟,又像他怒极时口不择言的诅咒——愚弱的国民死多少,不必以为不幸的,进坟墓,倒是得了一个安宁的庇身之所;再品这集子名,脑海里竟放电影似的出现一个画面:漆黑的夜,鲁迅一边不住地咳嗽,一边抵抗不住这人世的寂寞与百无聊赖,写下这些“速朽的文字”吧,以此慰籍这颗“不乐意在天堂,不乐意在地狱,不乐意在将来黄金世界”的灵魂,埋葬那些思绪吧,筑文为坟,让生命中的苦痛体验有个葬身之地。 鲁迅的《野草》里,竟有七个文写梦境,直接开门见山“我梦见……”,就像将一个梦分成了七个片段。残雪对鲁迅的《野草》评价非常高,我总觉得残雪是拐着弯赞美她自己,读过几个残雪的文,有梦境的质地,奇异、夸张、不受常规约束的想象力。也许我们在赞美他人的时候,获得了对自己的认同。

作者简介

黄亚香

浙江青田人,笨拙,固执,读书少。

原创扶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那一束阳光作文 我喜欢小狗作文350字 珍惜的作文800字 初一作文600字叙事 尊老爱幼作文 禁毒心得体会600字作文 小学三年级过生日作文 童年趣事写一篇作文 自己的优点作文300字 给某某的一封信作文 描写风景的英语作文 珍藏友谊作文600字 他感动了作文500字 零作文 随便作文300 带提纲的作文 高考优秀作文开头 这一刻 作文 关于积极向上的作文 暑假生活作文 扫黄打非作文400字 小考的作文 生活经历作文300字 母亲的关爱作文500字 生命是什么作文300字 学包饺子的作文300字 有家人真好作文 幸福的约束作文600 你最喜欢的食物英语作文 叙事作文五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