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富老师”的200万张学生照

2021-01-04 13:45:01
相关推荐

很多人说,龚太平可能是武汉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武科大”)最“富有”的老师。

200万张学生照片,塞满4台办公室电脑的内存,备份用去10个2000G的移动硬盘。3700份DVD光盘、500多盘录像带,挨个编了序号,龚太平退休时一打包,把它们整齐地码在4个大纸箱里,贴上标签堆在家里的空房间,乍一看,像是被密封的藏品。

先后有1.5万余名学生走进他的镜头,“整整40年的大学生校园记忆。”

龚太平的办公室墙上,是一张挨着一张的校友毕业聚会合照;桌上摞着好几本厚厚的相册;电脑上还接了两个移动硬盘,存的都是学生照片。

有人来拜访,他会引着先从墙上的毕业同学聚会照看起。如果问起照片里校友,64岁的老教师能说出校友的名字,当年就读的班级,现在的工作单位……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成千上万青年的命运由此改变。而在湖北武汉,一个医学院老师,也是从这年开始拿起相机,记录起每届大学生的笑脸和属于他们的时代烙印。

40年,高等教育发生了什么,改变了什么,留下了什么……这一切都浓缩在龚太平的镜头之下,也改变着他的人生。

龚太平不像个64岁的退休老人,说话语速超快。背出勒痕的双肩包里装着相机,塞满电池和数据线。

在龚太平的记忆里,那是一个激情迸发的时代:学生拼命学习,不上课就自习,借着楼道的灯光看书,渴了就跑到水龙头底下,伸长脖子喝自来水;胆子大的女生,上完解剖课,把搬得动的头颅骨、四肢骨扛回宿舍,琢磨人体的构造;中国女排连胜时,一群人在校园里欢呼、奔跑,有人拿着解剖室里的骨头把脸盆敲得震天响,棉被甩起来,棉絮从窗户簌簌地成片落下。

“如果把学生生活、校园点滴用照片记录下来, 过个二三十年再拿出来,会非常漂亮。”20岁出头的龚太平觉得,这个事儿有意义。

他买不起相机,只能厚着脸皮借来学习;花了2角钱买本《摄影的基本知识》,去照相馆和摄影师交朋友,偷偷地学了些技术。

没有暗房,他用两片玻璃加上感光片夹住底片,躲在被窝里,等阳光足了,一掀被子,嘴里数着“一秒、两秒、三秒……”,凭感觉控制曝光时间。

后来有了实验室,他试着将细胞染色体成像技术用在人像上,配置药水,控制用量,摸索了一段时间,能像样地把照片洗出来。

1986年,龚太平第一次拿到专属自己的相机。严格来说,那是研究室显微镜上摄影机器的镜头,取下来,组装好,凑合着也能当相机用。

为此,他还提前跟领导做了汇报。领导觉得,有人拍校园也是好事,准了。

实验室以外的时间,学生和照片渐渐成为龚太平生活的轴心。

第一张留存的黑白毕业照上,3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地站在水泥操场上,背景是3层教学楼。

走到哪儿,他的相机都背在身上,为学生摄像、录影。一路拍下来,可以给学生做本5年大学生活相册。100多页的册子,按照时间线,清楚地罗列出故事:班级联合烧烤、迎春晚会、第一次实习……龚太平埋头选片、制图,常常一抬头才发现外面漆黑一片。他把被子搬到办公室,累了就在办公室沙发上躺一会儿,总能抢在毕业前夕,将光盘、纪念册无偿送给学生。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学校有个爱拍照的老师。

学校有活动,宣传部总记得给他打电话,他背上相机包就赶过去。有时,没人邀请他,他知道有活动,也去。很多学生都记得拍毕业照时的一个场景:学校请的专业摄影师在正中位置拍,龚老师的三脚架支在旁边,也拍。

有校友打趣:“感觉没有龚老师的活动,都不像活动了哩。”

有班级专门邀请他去拍毕业照,他特高兴。架着三脚架,看镜头,对着上百人的队伍高喊“右侧的同学再左移一点,好”。一会儿,声音又提高了几个分贝,“有的同学表情咋那么严肃,是不是龚老师欠了你们300斤大米没还哩。”这一说,大家都笑了。

临别前聚餐,同学搭着肩,互相爆着对方在大学的糗事,玩笑打闹间,眼泪不知怎地突然就滚了下来。龚太平举着相机,红着眼,拍着学生们彼此告别的画面,边哭边拍。

校园,在照片中以可见的速度蜕变着。从毛坯房迁到新大楼,从土足球场变成塑胶跑道。龚太平的相机从胶片机换成数码相机,照片由黑白变成彩色,还专门添置了打印机。

所有的照片,他都会仔细注明拍摄时间、内容,归类整理在硬盘、电脑里。有时碰见其他老师丢的照片,他也收集起来。

摄影展慢慢也办了起来。龚太平整理、排版,联系厂家,把照片都印在展板上,自费办了10多次。最热闹的时候,吸引了上千人来观看。他还制作了一份武科大明信片,校友回来了送,学生来了也送。

一次,校长接待从德国飞过来的导师,谈话间想起了他,跟身边人说“赶紧给龚老师打电话,让他过来帮忙拍个照,把他做的明信片也带过来”。

历史的车轮向前滚动。当一张张照片被摊开、细细欣赏的时候,龚太平看到了高校教育改革中,最鲜活的“鲤鱼跳龙门”的样本。

1999年,高校扩招。有资料显示,到2005年,农村大学生人数翻了6倍,首次超过城市学生。

在1999级的毕业照里,龚太平认出了本科8班的李强(化名)。这个来自湖北仙桃的农家子弟,每到暑假就早早赶回家,帮父亲摘梨子。父子俩把一筐筐梨子运到镇上卖,挣了钱,谁也舍不得花,全留着交学费。李强工作后,没两年就考上研究生,留在省里一家三甲医院。

福建小伙子张明(化名)也抓住了时代的机会。他父亲卖猪肉,母亲务农。最难的时候,家里连1个月的生活费也凑不上。5年时间,除了上课,他就窝在实验室、自习室、图书馆,拼命汲取知识。12年后,龚太平在学生婚礼上遇见他。他已是福州一家医院的外科骨干,娶妻生子,在繁华地段买了房。照片上那个腼腆的农村孩子踪迹全无。

“寒门出贵子,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点开一张张毕业照,龚太平有些自豪,“每张照片背后都有故事。人叫什么,去了哪儿我都知道,几十年的积累都放在上面呢。”

一次经历,让龚太平开始观察到照片背后更深层的教育问题。

大一新生于欣(化名)刚结束军训,父亲在煤矿遭遇塌方,不幸遇难。龚太平整理了于欣军训、学习的照片,最珍贵的一张,是开学时抓拍到父女同框的一幕。照片里,父亲穿着深色的衬衣,提着装满棉被的大箱子,弯着腰陪在她身边,耐心地等她办入学手续。

待于欣处理好父亲后事返校,龚太平把她叫到了办公室,递上3张照片,“这2张照片给你和妹妹,上面有你的父亲,另外1张送给你妈妈,你和妹妹都在外读书,让这张照片替你陪着妈妈。”

把手放在和父亲唯一一张合影照片上,于欣哭了。

龚太平翻遍了学生档案,发现班里有半数学生都曾有留守儿童经历。他以记录者的姿态做了次尝试,给96位父母寄“家书”,手写了96封信,记录学生点滴,还给上百个家长打电话。也因此被质疑:这老师是不是管得太宽了?

临近退休,学院觉得没人比他更熟悉校友,于是返聘他为校友办负责人。这份工作没有工资,但他觉得很幸福,依然可以做和拍照相关的事。

2018年暑假,为筹备医学院校庆工作,64岁的龚老师在25天里打了1000多个电话。最累的时候,腿肿得吓人,都没力气去开办公室的门,把他惊出一身冷汗。

2018年10月26日,学校120周年校庆。他为回家的校友制作了照片集,用透明袋子仔细地装着。

学生们的回忆拼凑出这样一些细节:龚老师几乎不旅游,周末、节假日最爱办公室;吃饭就去食堂,一顿饭几元钱就打发了;一双皮鞋,一穿好几年;有一次去看校友,返程要打车,一摸口袋只有10多元零钱,还是院长临时救了急……

但“穷老师”时刻注意把办公室拾掇敞亮,衣服穿得整洁,还在会客桌上自制的纸盒里插上几朵鲜红色的假花。

他总担心有校友回来一看,“哎呀,龚老师怎么老得不像话了。”

有校友评价他:“热爱母校,对学校有远超乎他人的深厚感情。”2011级临床医学班班长陈维用“博爱”来形容龚老师,“他不只对自己的学生好,对其他学院的学生也好。遇到来学校游玩的校友,也帮他们拍照,再发邮件给他们。”

但这种不求回报的集体价值观,和这个时代一对比,总是反差很大。

40年来,他对自己的总结是:对得起良心,没有任何私欲,也不占任何便宜,总是希望能将学校的风景和文化展示给学生,给客人。

他觉得,不是自己管得太宽,是社会价值观变化太快。“找人监考,第一句话上来就问有没有钱。好像没有钱,这个事就不会有人去办”。

“但如果只有你一个人坚持这种价值观呢?”谈到这里,他目光紧缩,叹了口气,身子重重地靠在椅子上,“是很孤独”。龚老师看着手中的茶杯,脸上露出了与年龄相应的暮色与松弛。

忙完校庆那天,是个阳光正暖的下午,微信群的消息一直响个不停,校友不停地刷屏:感谢龚老师,感谢学院,感谢母校。回家真好。

他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也不作声,一连看了几个小时,脸上写着满满的幸福。(记者 雷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学生作文大全三年级下册 请假条作文100字 回忆性的作文开头 尿作文 讲卫生作文100字 家里的笑声作文500字 我的童年生活作文500字 炒菜作文400 关于社交的作文 默默奉献作文 400字作文五年级 六年级小考作文 励志作文400字 做人要真诚作文 写足球场的作文 写古人的作文 告诉你我很什么作文 呆头爆笑作文 350字的作文大全 打板子作文 游重庆作文 资助伴我成长作文 我的风景作文600字 人工智能时代作文 冬天的天气作文 描写朗诵比赛的作文 保持好奇心作文 诚实守信作文300字 家乡的橘子作文 作文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