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振动与声音》教学设计

2021-04-09 18:05:02
相关推荐

《振动与声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广东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振动与声音》,本单元先从认识声音的产生,再研究声音的传播,最后是乐音与噪,让学生从日常的乐器当中,逐步过渡到声音的特性。本课从学生从寻找音源开始,思考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自己动手制作发声乐器,利用工具测量声章是怎样传播的,而且还要测试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做好记录。最后,对噪声进行调查,了解其危害性,提出减少噪声的倡议。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寻找音源,了解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2、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测试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不同。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养成细致观察,认真记录的习惯。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1、教师:能发声的物体多件或是各种乐器、水杯,观察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2、学生:振动用的尺子,自带部分乐器。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声音是怎么传播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

难点:声音是怎么传播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

教学策略:本单元活动的情境创设都来自学生的生活,驱动学生在熟悉的疑难问题中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活动的材料也是师生容易找到的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主要安排了一些观察、描述、寻找,测试等活动,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让学生通过对身边音源的"观察,提高观察、描述、分辨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和了解声音,并对其进行各种测试,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背景: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我大胆放手,营造一个开放的探究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探中摸索,在探中实践,在探中验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探有所创,探有所得。

学情分析:声音无处不在,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常见和熟悉。但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速度等方面的特征学生都理解得比较模糊。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声音的各种特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青藏高原的作文 家庭温暖作文 生活就是一首歌作文 仓鼠作文三百字 小学生写人作文评语 四年级美丽的秋天作文400字 蜡烛作文400字 三年级摘抄作文 作文编写童话故事 作文有趣的汉字 描写弹古筝的作文 遇见什么半命题作文 考试失利重新振作作文 牡丹花作文300字三年级 动物小白兔作文 争做安全小卫士作文 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作文600 作文00字 thenandnow作文 第一次打预防针作文 玩淘气堡作文 介绍黄河的作文 西沙群岛的作文 观察大蒜作文 我最喜爱的游戏作文 请假条作文格式 新年趣事作文600字 我的奶奶作文结尾 写校园的作文200字 150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