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征文 > 第一届99作文杯征文 > 高中组

中国精神之我见

2019-12-11 14:35:17
相关推荐

现今日,中国社会蓬勃发展,GDP增长迅猛令世界瞩目。物质生活大大提高的同时,人们无可避免地追求精神层面的充裕。中华民族拥有独特的精神风貌,直到今日,依然熠熠生辉。

放在最前,我想先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国工匠”精神。中国匠人在历史长河中,体现出高度的凝聚力和创造性。中国的英文名就是China,英文释义里就是“瓷器”的意思。我国的瓷器辉煌时期,远销海外,名声显赫。匠人们留下的作品,无一不是后辈的瑰宝。文字可以作假,思想可以歪曲,但器物不会,它能原原本本地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并在多年的沉淀中酝酿出一种独一无二的韵味。而今人迫切需要这种可贵的品质,尤其是在利益浮动,尘世喧嚣的背景中。

其实,工匠精神在每个国家有不同的说法,德国人称为“劳动精神”,美国人称为“职业精神”,日本人称为“匠人精神”,韩国人称为“达人精神”。而我国对于古今工匠精神的收集整理,主要体现在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这五个方面。随着这一精神的提出,我们可以看到有如听音辨钞的银行职员,制曲大师的精益求精,不辞辛苦的文物修复者。他们都是太平凡太普通的人了,甚至就在你的周围。但是,他们对于工作的态度,值得被发现,被标榜,给中国带来正能量。

一个国家,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传承。我一直无比自豪着,我国悠久瑰丽的历史文明。后人了解越多,越会被它折服。古典乐器不可数尽,经典著作无法超越,精致器物珍贵无匹,手作物品都像有灵魂似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是能申请,恐怕都没有办法写尽。

我听过梁祝的哀婉悱恻,见过清明上河图的大气,读过孙子兵法的变化莫测,欣赏过水袖舞的柔美婀娜,游览过气质雄浑的岳阳楼。这些都是不会淘汰的精神文明。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只要我们还有思想,总能从那肥沃的土壤汲取到养分。

时光太无情,什么事情都会被掩埋。好在,我们不得不学习,好在,没有人彻底放弃。那些美好的,令人动容的,令人遐想的,总不会被忘记。

去年暑假,火了一部电影,引来我的思考——我的祖国,强大,强大到她的每个孩子都可以依赖。她本是默默不言的,一个契机,让国人都再一次看到她的力量。如果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围墙,那请原谅他难免想出去的心情。当外国友人来到中国生活,发现夜行居然很安全,不用担心有人持枪在你身后,可以放心让自己11岁的女儿单独乘坐地铁,姑娘们可以穿各种想穿的衣服,海拔4000米,荒无人烟且天气极端的地方,铁路沿途依然有士兵站岗执勤……我们不清楚,原来自己身边再平常不过的事,在有些国家是想都不敢想的。同时,无论你在哪里遇险,只要你有中国护照,你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你会说中国话,中国的救援队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到达解救。这份平静祥和的背后,是有人在负重前行。为这群人致敬的同时,我们也该深知,生在中国,我们何其幸运。

感动中国是我家每年必看的电视节目。我想,如果中国精神有代言人的话,那就是他们了。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孙家栋,体现了诚恳敬业;三进火海的王锋,体现了舍己为人;国外深造后回国扎根农村的秦玥飞,体现了不忘初心;让众多患者挺直脊梁的梁壹建,体现了救死扶伤;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体现了无私奉献;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电焊工李万君,体现了兢兢业业;还有不屈不饶的中国女排……电视这一媒体可能会被时代淘汰,但是感动中国这一节目不能。它是国人了解平凡中的伟大,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获取积极向上正能量的好途径之一。

《孟子》有云:“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也就是说,很多已经成为过去的东西都会化成一种新的精神存在的形式被后世后人不断地继承发展,而无穷无尽地影后世后人……五千年的历史向我们证明,我们是靠什么凝聚成一个民族,靠什么凝聚成一个国家。母庸置疑,是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作为青年人,我们的思想尤为重要。没有理由地,没有附加地,没有约束地,我们深爱着我们的祖国。在我看来,爱国,就是爱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重视文化传承。中国人已经太久失去精神方面的寄托和信仰了,国人迫切的地需要重拾自己的文化,而不是逐渐被国外同化,亦步亦趋。如今,大过特过圣诞节、情人节的青年人群中,本国的传统节日的地位只剩能放假休息了。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自己的特色”,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我们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中国精神能提升民族自豪感,提高国民素质,树立全新的对中国人的印象,是每个中国人都要贯彻始终,不离不弃的珍宝。我们应该了解中国精神,学习中国精神,实践中国精神,方能符合新时代独立自主、文明法治、坚韧不拔、勤劳善良、团结友爱、自由平等的国人形象。

版权作品,未经《趣文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下学期作文 自强不息作文素材 描写小兔子的作文 我渴望作文600字 英语电影影评英语作文 100字作文摘抄 六一的作文400 介绍动物的英语作文 横式结构作文 洗碗作文300字 鲁迅故居作文 家风作文300字 学生作文网 巴西龟 作文 小学三年级英语作文 写事作文700字 植物生长过程作文 对未来的憧憬作文 假期旅行英语作文 心中的美景 作文 我最欣赏的人作文 让世界充满爱 作文 高考英语作文预测 小学二年级作文怎么写 哈利波特英语作文 不一样的世界作文 关于思念的作文 狮子林作文 青春风采作文 家规家训家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