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论文中心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浅论中医儿科学教学与中医特色人才培养

2019-12-11 14:28:28
相关推荐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最能突出中医理法方药、辨证论治核心的临床课之一。中医药院校必须突出中医特色,培养地道的中医人才,这是中医临床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面对中医药院校的本科学生,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要围绕中医特色培养为核心。

1 巩固专业思想,提高专业兴趣

随着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高等中医院校都抓住大好机遇,努力扩大招生规模,促使目前在校中医药大学学生人数较以前有较大增长。但与西医院校相比,中医大学生人数仍然相对不足,且很多毕业生走上临床后,很快转向西医,将中医的理法方药完全抛弃,从而导致中医的临床阵地日见萎缩。

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为了学习中医的真谛,必须大量阅读中医经典著作;一方面,为了学校学习的要求,必须花大量的精力研究西医。更麻烦的是,在学生还没有养成中医的思维习惯时,就整天受西医思维的影响,而且还是皮毛、不成熟的西医思维,毕竟两种医学同样是刚接触。学校里有些老师讲课喜欢中西医结合,也许他们已经能够正确对待两者的联系,可是对学生来说,却是左右顾及不暇。面对学生们的这些困惑,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本科阶段中医课必须讲地道的中医术语,原汁原味的中医理论思维。西医学不好,可以临床以后再学,而且目前中医院校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能否通过,也是以现代医学的实验室指标来判断论文的优劣。本科阶段不突出中医特色,很难培养出中医“科班出身”的学生。

中国古代医家通过医学实践为后人留下了这份珍贵的医学遗产,其科学性可谓烛照千古,后人有责任将之继承和发扬光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言传身教,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中医的诊断与对疾病的认识,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与依据,其科学性、严密性与可重复性更是历经千百年而熠熠生辉,结合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体会到中医的核心就在“藏象”二字。了解了“藏象”也就帮助引导学生真正领会了中医精髓,就跨入了中医的门槛,你将会发现一个别样的医学领域,你也会发现中医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医学,其科学性及远见性早已超出了现代医学所达到的高度。西医学至今仍在微观的世界中寻找医学的发展,而中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找到了一条整体研究的康庄大道。任何教学法研究,归根结底都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1]。

2 比较探索中学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小儿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全而未壮,不能简单地把儿童看成是成人的缩影。其生理、病理有其特殊性,中医内科学是在“大三”上学期学习,紧随其后就是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与中医内科,很多疾病都重复。如感冒、咳嗽、肺炎、哮喘、泄泻、水肿、紫癜、癫痫等等。儿科即儿内科,疾病虽同,但遣方用药不同。比如说,虽然都辨证为“风寒感冒”内科用“麻黄汤加减”治疗,而儿科则用“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有的学生就有厌烦情绪,辨证一样用方不一样,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

怎样讲好中医儿科确实是对中医儿科学教师的一个考验。这是由于小儿生理特点决定的,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用药不可大苦大寒、大辛大热、戕伐太过之品,要时时顾护脾胃及生发之气,这也就体现了中医以人为本,综合全面的分析、因人而异的治疗特点。现代教学法改革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事物,努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综合力和创造力[2]。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就是主要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获取知识。

只有在比较探索中学习,才能真正学好儿科学,才能体会中医辨证论治、以人为本的精髓。综合分析能力是学好中医的关键所在。

3 加强课堂提问,开展课堂讨论[文章来源于 www.qwen.cn]

每堂课开始,用10分钟左右时间,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前次讲授的重点、难点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唤起对已学知识的回忆,促进学生去钻研。提问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在提问过程中,可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可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可暴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中医教学质量。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要注意开展课堂讨论,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类型的病例作引导,使学生从生动的临床资料中寻找线索,发现问题,作出判断,从而使学生把课堂知识从机械性的记忆变为理解性记忆。在讨论中,让学生积极阐明自己的观点,课堂的气氛即认真,又活跃,且饶有兴趣。通过讨论使学生疏通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培养学生融会贯通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中医儿科教学成功与否,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师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并应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和调整“教”与“学”的比例。“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这句至理名言已成为当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座右铭。以往很多中医名家不乏师带徒出身,而究其成功之路则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也就是说要求学生要主动思考、要学会自学与会学,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在临床中灵活应用。中医药院校由于自身的特点,更应该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深入研究,不负培养中医特色人才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赵加泉.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J].中医教育,2000,19(4):3435.

[2] 睢文龙,廖时人,朱新春.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2.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一年级 写小作文 英语初中作文 作文读书 山作文 精神作文 议论作文 作文50 信作文 作文家 美丽的作文 美丽的 作文 作文《家》 初中的作文 450作文 我们作文 作文翻译 作文美食 作文动物 推荐作文 事作文 作文优秀 作文家乡 作文优秀作文 的故事作文 自己作文 篇作文 作文800字作文 的作文怎么写 作文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