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情感天地 > 抒情散文

苇淀上空有片云

2019-12-18 02:15:01
相关推荐

孟德明

一片白云徐缓飘荡,这飘荡,是天空的蓝色赋予了它力量。自小我仰望天空,就认定那云是在寻找故乡,至今,我保持了这样的念头。白云是有故乡的。云展现飘逸的身姿缘于它热衷映照,只需一片水——一个平静的湖面、一条舒缓的河流,它就会在映照里得以安详。

此时,一片云飘到冀中平原的这片苇淀。冀中的大片水域不叫湖,叫淀。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河流和大淀,号称“九河下梢”。“九河”可不仅是九条河流,它有无数的河道从北面的燕山、从西面的太行山往下注入,到这里汇合,蓄足力量,才会翻卷着浪花流向渤海湾。往年间一到雨季,东淀、西淀、三角淀、白洋淀,再加上数不清的河流,让冀中成为水乡泽国。据记载,那位久居京城的乾隆帝,每到夏天,多次来这里游历,驻跸行宫,荡舟击桨,观水采莲,听鸟鸣吃河蟹,自然也少不得笔头发痒,诗情涌动。

今年的冬季,没了皇帝出行旌旗招展的平原,幽静了许多。在天上的白云和水里的白云中间,一个汉子站在冰凌上,几个民工猫着腰,挥舞大镰刀收割芦苇,就有了一片齐刷刷的响声。抬眼望去,周围已是一片收割后的苇地,露出一排排青茬,踩上去,依然保持着它的坚硬秉性。友人介绍说,那汉子是老板,姓曹。我可一点看不出他像老板,瘦小的身材,穿一身与那些民工别无二样的黑色衣服,厚厚地包裹着自己,身上溅满了芦苇抖落的泥土,脸庞黑红,一笑更是露出农人的憨来。

和这位汉子一样,这里的云是见过大场面的。早些年,每年伴随着春暖花开,冀中大片大片的芦苇就在解冻不久的水塘里,拼劲地钻出尖芽来,而后就是遍野粗直的笔杆,密密麻麻的,任谁数也数不清。这时的云是最安静的,在天空徐徐飘摆,有时甚至静止不动,就那么久久地紧贴着蓝天。大淀里一块敲开冰的水面,苇丛中,云映照着,不时有鸟探身水里捕鱼,击起一片水花,水花很快又合上了,云还是那样安详地居于水中。

冀中大淀水产是出了名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里长的,鸭蛋、藕粉、鱼虾,尽是美味。那时大淀方圆几百里,就有了许许多多靠水吃水的渔民。水就像影子一样伴随着古镇的人们。老曹的祖辈都是捕鱼能手,他家曾有数十号人的捕捞队。人们只需划着渔船,唱着渔歌,撒下网去,忙活一天就会有个不错的收获。老曹说,他小时候大淀有许多蟹,只是,当地人并不稀罕那吃起来“不解饱”、还要费工费料的坚壳蟹。他眼望远方说起,蟹多时,苇秆上、高粱穗上都爬有这些贪吃的家伙。有时孩子们玩耍,拿一颗玉米粒,绑在细线上,坐在水边,也能捞上一小盆。老曹不知道,蟹却是城里人的佳肴。早年间,可是上了梁实秋、周作人这些京城有名食客的文字里的。那时,胜芳的河蟹有个学名,中华绒螯蟹,个头大得很。梁实秋在《蟹》里说起北京一个高档餐馆,“吃蟹的时候还送食客每人一份小木槌、小竹垫之类的小工具,价钱当然也抬了上去”,说出了吃胜芳蟹的稀罕劲儿、讲究劲儿。周作人的《吃蟹》一文中,更是提到了京城吃胜芳蟹的不菲价格,“像正阳楼所揭示的胜芳大蟹,的确只有官绅巨贾才吃得起,以前的教书匠人也只有集资聚餐,偶尔去一次而已”。一只冀中大淀的蟹,熏染了浓浓的老北京味儿。

涨也是水,落也是水。古镇胜芳的人们都记得,镇边大淀里水的流逝,也因那年的那场雨、那片水。本来,水是没有错的,只是它不该下在那样的年代,那是个人在自然面前彰显强势的年代。这场连日暴雨几天内搅浑了天地,鸟儿没有了踪迹,知了只能躲在树梢上无力地鸣叫,孩子们坐在城墙上就能洗脚丫。洪水之后,人们蹙着眉头站在望不到边际的水边。接着上边传递下来一个接天响的口号,人们齐声喊着,很快地就变成了无数民工的行动。上游山谷里修建了大水库,下游引水兴修了减河。大淀周边一些村子,有人急于向苇淀要口粮,人们筑堤引水,开挖河道,砍倒芦苇。只是,随着这场雨的结束,大淀的水也跟着少了。日后多年,这里再也没有下过一场像模像样的雨。眼看着大淀面积在逐渐缩小,人们期望一场雨,难于驱赶那场洪水。渐渐地,那活蹦乱跳的鱼虾、那啾啾鸣叫的野鸟已少了踪迹。那闻名京城的胜芳河蟹,由于它的洄游繁殖特性,它需要依靠河蟹的强大本能,到渤海口产子,小蟹再拼劲洄游大淀生长,那洄游途中修起的道道闸口早已阻断了路程,很快地,这种蟹就不见踪迹了。

这样的记忆,如今已连同老曹这代人一同老去。闲暇时,他们就会聚集在古镇的穿心河桥头,望着河里日渐浑浊的水,述说着那些水乡往事,他们分明感觉到,那时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的生活还能清晰地走进回忆。就如当初人们聚集,都因这片水。他们不愿相信那片水会永远离去。就如当初划船撒网,他们会认为水是漫无边际的,是如影随形的。桥头有一片河房,像江南小镇的那种,在河道上兀自拔起了层层雕檐画栋的房子。作家孙犁1949年进天津前,就曾随接管人员会集这里,还写了一篇小说《蒿儿梁》。孙犁是爱水的,他爱冀中的水。这次他来时是在寒冬,没有看到荷花绽放,只能眼望冻结的冰面滋养他的想象了。

而今,大淀虽然缩小了许多,可它海拔仅四五米的低洼优势还在。古镇是临水而兴的,人们也都是世代渔家,他们离不开水。近些年,随着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淀水也在涵养中逐渐恢复,水面已经扩大了许多,野鸭子、鹭鸟等成了这里的常客。有人还购置了汽艇,每到夏天,游客在古镇边感受着水面颠簸的乐趣。就像老曹,他守望着一片芦苇,还有大淀人往昔的繁华向往。老曹说,他离不开水的世界,离不开苇丛间的白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标题作文 温暖 作文 爱的作文 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 我的假期英语作文 春游作文 想象作文 初二作文 高考作文题目 写事的作文600字 形形色的人500字的作文 童年往事作文 托物言志的作文 宽容作文 写人写事的作文 关于理想的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文化自信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 书信作文 我的心愿作文400字 我的同学作文300字 春节作文200字 作文我的妈妈 关于母爱的作文 描写冬天的作文 包粽子作文 亲情的作文 关于爱国的作文 写春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