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诗词

披肝沥胆

2019-12-22 06:00:01
相关推荐

【汉语拼音】 pī gān lì dǎn

【名词解释】

比喻赤诚相待,忠贞不二。语出隋.李德林〈天命论〉。△“肝胆相照”、“肝胆照人”、“披肝胆”

【典故来源】

隋.李德林〈天命论〉(据《隋书.卷四二.李德林列传》引)

尔乃奉殪戎之命,运先天之略,不出户庭,推毂分阃,一麾以定三方,数旬而清万国。荡涤天壤之速,规摹指画之神,造化以来,弗之闻也。光熙前绪,罔有不服,烟云改色,钟石变音,三灵顾望,万物影响。木运告尽,褰裳克让,天历在躬,推而弗有。百辟庶尹,四方岳牧,稽图谶之文,顺亿兆之请,披肝沥胆,昼歌夜吟,方屈箕颍之高,式允幽明之愿。基命宥密,如升,推帝居歆,创业垂统。殊徽号,改服色,建都邑,叙彝伦,薄赋轻徭,慎刑恤狱,除繁苛之政,兴清静之风,去无用之官,省相监之职。奇才间出,盛德无隐,星精云气,共趋走于阶墀,山神海灵,咸燮理于台阁。

【注解】

(1) 百辟庶尹:各处的官员。

(2) 四方岳牧:各地的疆吏、封疆大臣。

(3) 图谶:河图、符命等有关王者受命徵验的书籍。流行于东汉,多为预言或隐语。其实是事后附会的说法。

(4) 披:揭开。

(5) 沥:滴下、洒落。

(6) 箕颍:箕山与颍水。相传是许由避居之处。后用以比喻隐居或隐者的居所。

披肝沥胆

【典故说明】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宣帝突然病死,登基的静帝年方八岁,无法亲政。当时朝廷之中,以皇后杨丽华的父亲杨坚政治声望最高。郑译和刘昉等大臣经过一番商量,决定拟一份假遗嘱,称宣帝让杨坚代为摄政,辅佐静帝。后来杨坚藉诏书的名义,接管了京师的军队,并铲除异己,控制整个军队。郑译和刘昉拥戴杨坚上台,其实是希望由三人共掌朝政,因此他们建议由杨坚出任大冢宰,郑译任大司马,刘昉任小冢宰。杨坚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力,明白他若想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培养自己的势力和亲信。杨坚见李德林才华洋溢,且有匡世救国的政治理想,就任命他为府属兼仪同大将军,并采纳李德林的建议,自任丞相,让郑译任丞相府长吏,刘昉任丞相府司马,以便控制他们。而后杨坚弒静帝,篡北周,国号隋。隋立之后,李德林认为梁士彦及元谐等人仍有谋反之心,于是写了〈天命论〉,详论隋朝取代北周乃是出于天命,而非人力所能及。文中列举古代圣王,均是上承天命,下顺人心,所以能够建立邦业,造福万民;今日隋文帝也是因为四方臣民诸侯的爱戴,又有上天的祥瑞、谶语为证,因为隋文帝对人总是坦诚相待,忠贞不二,所以才能完成帝业,统治天下,以此劝梁士彦等人打消谋反的念头。后来“披肝沥胆”被用来比喻赤诚相待,忠贞不二。

【书证】

01.《隋书.卷四二.李德林列传》引隋.李德林〈天命论〉:“百辟庶尹,四方岳牧,稽图谶之文,顺亿兆之请,披肝沥胆,昼歌夜吟,方屈箕颍之高,式允幽明之愿。”(源)

02.宋.司马光〈应诏论体要〉:“虽访问所不及,犹将披肝沥胆,以效其区区之忠。”

03.《明史.卷二四五.黄尊素列传》:“律例,非叛逆十恶无死法。今以披肝沥胆之忠臣,竟殒于磨牙砺齿之凶竖。”

04.《三侠五义.第七八回》:“玉堂又提请北侠到京,北侠慨然应允。丁大爷丁二爷又嘱咐白玉堂照应北侠。大家畅谈,彼此以义气相关,真是披肝沥胆,各明心志。”

披肝沥胆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 比喻赤诚相待,忠贞不二。

使用类别 用在“真诚相待”的表述上。

【造句】

01 每个国民都应该为国家披肝沥胆,誓死效忠。

02 既然是好朋友,就应该披肝沥胆,以诚相待。

03 我们是披肝沥胆的好兄弟,哪里是外人所能离间的?

04 双方既已竭诚论交,就该披肝沥胆,怎可各怀心机呢?

05 听了他这一番披肝沥胆的剖白后,你难道还不肯相信他?

06 战国时代许多侠士,一遇到赏识者,往往披肝沥胆,誓死效忠。

07 在我有难时,多亏有他这位披肝沥胆的朋友相助,否则还真不知该怎办!

【近义词】 肝脑涂地,肝胆相照,剖心析肝,推心置腹,开诚布公

【反义词】 鉤心斗角,两面三刀,虚情假意,阳奉阴违,尔虞我诈

形音辨误 沥,滴下。不可写作“历”。

同 “披肝沥胆”及“肝胆相照”都有真心相待的意思。

异 “披肝沥胆”侧重于忠贞,可用于个人对团体、国家等单向的付出;“肝胆相照”侧重于坦诚,并常用在两人之间的关系。

披肝沥胆 肝胆相照 辨似造句

每个国民都应该为国家~,誓死效忠!

好友难觅,更何况是~,可以推心置腹的知己?

【参考词语】 隳肝沥胆

【汉语拼音】 huī gān lì dǎn

【名词解释】 犹“披肝沥胆”。见“披肝沥胆”条。

01.唐.周行先〈请朝覲表〉:“空荷丘山之恩,未申丝发之效,隳肝沥胆,岂尽愚诚。”

02.唐.元稹〈上门下裴相书〉:“则宰物者虽朝许之以论誥,暮许之以专席,厚则厚矣,遽责其隳肝沥胆,同廝养之用力,亦难哉!”

【参考词语】 沥肝呈胆

【汉语拼音】 lì gān chéng dǎn

【名词解释】 犹“披肝沥胆”。见“披肝沥胆”条。

01.唐.吕温〈代伊仆射谢男宥投安州刺史表〉:“沥肝呈胆,莫尽微诚。”

【参考词语】 沥胆堕肝

【汉语拼音】 lì dǎn duò gān

【名词解释】 犹“披肝沥胆”。见“披肝沥胆”条。

01.唐.李頎〈行路难〉诗:“世人逐势争奔走,沥胆堕肝唯恐后。”

【参考词语】 沥胆隳肝

【汉语拼音】 lì dǎn huī gān

【名词解释】 犹“披肝沥胆”。见“披肝沥胆”条。

01.唐.罗隐〈冬暮寄裴郎中〉诗:“仙郎旧有黄金约,沥胆隳肝更祷祈。”

【参考词语】 沥血披肝

【汉语拼音】 lì xiě pī gān

【名词解释】 犹“披肝沥胆”。见“披肝沥胆”条。

01.唐.杜牧〈上宰相求湖州启.第三启〉:“湖州名郡也,私诚难遂也,不遇知己,岂得如志。沥血披肝,伏纸进泪。”

02.《再生缘.第五四回》:“实指望尽心竭力,不负天恩。沥血披肝,勤于王事。”

【参考词语】 披肝沥血

【汉语拼音】 pī gān lì xiě

【名词解释】 即“披肝沥胆”。见“披肝沥胆”条。

01.唐.柳宗元〈为南承嗣请从军状故某官赠某官南霄云男某官承嗣奏状〉:“臣虽无似,有慕昔人,虽身涂草野,死而不朽。披肝沥血,昧死上陈。”

02.《轰天雷.第一回》:“一个披肝沥血,是个忠臣。”

【参考词语】 沥胆披肝

【汉语拼音】 lì dǎn pī gān

【名词解释】 犹“披肝沥胆”。见“披肝沥胆”条。

01.唐.黄滔〈与裴侍郎启〉:“沾巾堕睫,沥胆披肝。”

02.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四出》:“附势趋权,不辞吮痈舐痔,市恩固宠,那知沥胆披肝?”

【参考词语】 披沥肝胆

【汉语拼音】 pī lì gān dǎn

【名词解释】 犹“披肝沥胆”。见“披肝沥胆”条。

01.唐.刘蕡〈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或有以系安危之机,兆存亡之变者,臣请披沥肝胆。”

02.《三国演义.第六○回》:“今遇明公,不敢不披沥肝胆。”

【参考词语】 披沥肝膈

【汉语拼音】 pī lì gān gé

【名词解释】 犹“披肝沥胆”。见“披肝沥胆”条。

01.宋.范仲淹〈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三状〉:“故臣等披沥肝膈,屡有奏述,且乞在任,以尽疲驽。”

【参考词语】 剖肝沥胆

【汉语拼音】 pǒu gān lì dǎn

【名词解释】 犹“披肝沥胆”。见“披肝沥胆”条。

01.宋.司马光〈与范景仁书〉:“是以剖肝沥胆,手书缄封而进之。”

02.清.钮琇《觚賸.卷八.舒氏义烈》:“为国栋者,自宜剖肝沥胆,力白其诬。”

【参考词语】 披肝掛胆

【汉语拼音】 pī gān guà dǎn

【名词解释】 犹“披肝沥胆”。见“披肝沥胆”条。

01.明.沉采《千金记.第二六出》:“众将官,当职蒙皇上之恩宠,领兵家之大权,在我者披肝掛胆,在尔者并力同心。”

【参考词语】 披肝露胆

【汉语拼音】 pī gān lòu dǎn

【名词解释】 犹“披肝沥胆”。见“披肝沥胆”条。

01.明.邵景詹《觅灯因话.卷二.丁县丞传》:“昼则联席,夜则联榻,各罄所怀,披肝露胆,每恨相见之晚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自然现象的作文 学生运动会作文 青岛栈桥作文 爱如潮水作文 大自然的声音作文350字 珍惜粮食作文 作文说明方法 教师节的作文开头 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九单元作文 雨作文400字 满分作文中考 周末的早晨作文 美女拉肚子作文 观察蚕的作文300字 艺术人生作文 我的演员梦作文 考试中的作文 我有一个想法300作文 作文有妈妈真好 四年级第三单元写作文 学校介绍作文 秋800字作文 用书信的格式写一篇作文 象征意义的作文 高职高考作文 描写班主任作文 静的魅力作文800字 一事一议作文600字 戴帽子的鱼作文 丝绸之路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