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论文中心 > 工学论文

集腋成裘

2019-12-27 06:45:01
相关推荐

【成语名字】集腋成裘

【汉语拼音】jí yè chéng qiú

【成语解释】

积众多狐狸腋下难得之小块白皮毛,以成珍贵的白狐裘。语本《墨子.亲士》。后用“集腋成裘”比喻积少成多。

【成语典故】

《墨子.亲士》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夫恶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盖非兼王之道也。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其直如矢,其平如砥,不足以覆万物。是故溪陕者速涸,逝浅者速竭,峣埆者其地不育,王者淳泽,不出宫中,则不能流国矣。

【成语注解】

1、 典故或见于《慎子.知忠》。

2、辞:推却、不接受。

3、 违:反、背。

4、千镒:千金。镒,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以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一镒”。

〔参考数据〕

《慎子.知忠》

父有良子,而舜放瞽叟。桀有忠臣,而过盈天下。然则孝子不生慈父之家,而忠臣不生圣君之下,故明主之使其臣也,忠不得过职,而职不得过官,是以过修于身,而下不敢以善骄矜守职之吏;人务其治,而莫敢淫偷其事。官正以敬其业,和顺以事其上,如此则至治已。

亡国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国之君,非一人之力也。将治乱,在乎贤使任职而不在于忠也。故智盈天下,泽及其君;忠盈天下,害及其国,故桀之所以亡,尧不能以为存,然而尧有不胜之善,而桀有运非之名,则得人与失人也。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治乱安危,存亡荣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

【成语出处】

1、《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不必定要如数,难道老爷在外头,不作一点打算不成?如今弄多少是多少,也只好是集腋成裘了。”

2、《官场现形记.第一一回》:“他这会就去同人家商量,想趁此机会,捐个知县班。果然一齐应允,也有二百的,也有一百的,也有五十的,居然集腋成裘,立刻到捐局里,填了部照出来。”

3、清.赵翼〈李雨村观察自蜀中续寄诗话比旧增多戏题于后〉诗:“人各造车期合辙,君能集腋便成裘。”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积少成多。

使用类别 用在“由少成多”的表述上。

【集腋成裘造句】

1、定期定额的投资,是一种集腋成裘的投资理财方式。

2、他们同心协力,希望能集腋成裘,为本地办一所大学。

3、这个古文数据库,因为各界的集腋成裘,内容越来越丰富。

4、所谓集腋成裘、众志成城,这个基金会急需各界人士的支持。

5、经过许多人集腋成裘的努力,许多贫苦家庭的生活才得以改善。

6、全校师生发起爱心捐款,集腋成裘,终于帮助这位同学度过难关。

7、良好的理财计划,可以使小额金钱集腋成裘,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8、所有的社会大众及企业家都应该乐于捐输,集腋成裘,共同为提升地方文化水平贡献心力。

【近义词】:众志成城,聚沙成塔,积土成山,积少成多

【反义词】:杯水车薪,独木难支

【参考词语】:众腋成裘

【汉语拼音】:zhòng yè chéng qiú

【成语解释】:犹“集腋成裘”。见“集腋成裘”条。

1、唐.殷文圭〈后唐张崇修庐州外罗城记〉:“是以多士之归也,如百川赴海;群材之用也,若众腋成裘。”

【参考词语】:集腋为裘

【汉语拼音】:jí yè wéi qiú

【成语解释】:即“集腋成裘”。见“集腋成裘”条。

1、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聊斋自志》:“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参考词语】:集翠成裘

【汉语拼音】:jí cuì chéng qiú

【成语解释】:翠,指翠鸟的羽毛。成裘,犹成编。集翠鸟羽毛而成编。义犹“集腋成裘”。见“集腋成裘”条。

1、清.王士祯〈与程昆仑书〉:“弟意先检点其近作,约好事者,人任一卷,积石为山,集翠成裘,大是佳话。”

【集腋成裘的成语故事】

墨子,战国时鲁人,提倡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学说,主张消弭战争,宣扬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墨子主张举拔贤人,一定要打破等级制度,将尚贤真正落实在政治上。贤良之士是国家之宝,要治国,先要萃集精英、广纳贤士,因为“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意思是江河里的水,不是从一个源头流下来的,价值千金的白色狐裘,也不是由一只狐狸腋下的白毛积成的。狐狸虽不见有纯白者,然将一只只狐腋下的一小块纯白毛皮,聚集起来之后,便可缝制成一件纯白狐裘,轻柔难得,至为珍贵。所以墨子便用此来说明贤良之士的多寡,影响到国家的强弱兴衰,所以国君应该亲近人才,尊重人才,将人才聚集,并加以重用,国家才能强盛不衰。后来“集腋成裘”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积少成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一年级 写小作文 英语初中作文 作文读书 山作文 精神作文 议论作文 作文50 信作文 作文家 美丽的作文 美丽的 作文 作文《家》 初中的作文 450作文 我们作文 作文翻译 作文美食 作文动物 推荐作文 事作文 作文优秀 作文家乡 作文优秀作文 的故事作文 自己作文 篇作文 作文800字作文 的作文怎么写 作文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