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初中作文 > 初中记叙文

初中记叙文基础知识梳理

2019-12-30 08:15:01
相关推荐

记叙文知识篇一:初中记叙文基础知识梳理

语文辅导讲义

记叙文知识篇二:记叙文知识点汇总

记叙文基本知识

一、基础知识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2)倒叙(先写结果或事件过程中的高潮部分,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1)补充交代了??内容(2)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形象,突出??主题;(3)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使情节更紧凑曲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人物描写(五种):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作用:生动传神地描写了人物的??状态/心理,表现了人物??性格/形象。

5.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事物??特点,表达??情感。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和情感,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事物??特点。

排比:增强语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句式整齐,读起来有节奏感。

夸张:极力夸大或缩小,强调突出事物的??特点。

反问:加强语气,感情强烈,发人深省。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反复:突出强调??,表达强烈的??感情。

6.常见写作手法:

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设悬念,对比、反衬,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详略得当,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运用多种修辞、多感官角度等。

记叙文考查类型及应对策略

一、对文章内容的考查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全文一件事——“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全文几件事——“人+事”或“时间+人+事”

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往往涉及中心。

如:《唤醒生命》如何理解“他”把“那只风干的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这一做法?答:①上下文中的意思:这是对小鸟的纪念、敬重与感激。②结合中心(中心“唤醒生命”):实际上也是对生命的礼赞。

3.词、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词:①本义。如:《被风吹走的夏天》“几回”表明“次数多”,“不停地”强调“频繁”

②上下文,联系情感。如《被风吹走的夏天》“几回”和“不停地”体现了母亲对我的担心,母爱的细腻和温暖。

句子:联系上下文,以及分层,或找关键词。

如25B《水饭》解释句子的含义“儿女们的筷子上要有出息”就需要解释一下几个词语(短语):“筷子头”——吃饭的时候;“出息”——懂道理、守规矩,好菜要先让给父亲吃,不能自己先抢着吃。

如33B《老王》谈谈对“那是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的理解。就需要解释一下几个词语(短语):“幸运者对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他们改变处境;“愧怍”——作者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很不够,所以感到很惭愧。

4.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方法:(1)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2)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分析归纳其性格。

(3)注意侧面描写,其中常包蕴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

(4)分析作者对他的评价,同时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

如《桥在水上》分析中年妇女的形象。

二、对文章中心主旨的考查

1.对标题的理解。

(1)标题的作用:A线索;B双关,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C概括文章内容;D揭示中心;E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如:《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藤野先生》表明写作对象;《智取生辰纲》概括主要内容;《羚羊木雕》贯穿全文的线索;《心声》透露情感主旨。

(2)标题的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联系文章

表层含义——字面含义、上下文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主旨、情感

如:《被风吹走的夏天》标题含义

表面指: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流逝),“我”生命中最难熬的一个季节的结束(2分);

深层指:在亲情的呵护下“我”的一段煎熬、痛苦的心路历程的终结(2分)。

再如29B《看火车》题目的作用

(3)给文章拟题目

解题思路:所拟题目应该能体现(暗寓)中心,或概括主要内容,或是文章的线索等。

2.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揭示文章的主题或蕴含的道理

方法:找主旨句——找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3.详略及其作用:能体现中心的事件详写;不能体现中心的事件略写。

三、对文章结构的考查

段落、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一句话、一段话:在开头;在中间;在末尾。(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方法:两个角度:内容上;结构上。

A开头段:

内容上:①点明中心

②抒发??情感(《白杨礼赞》),写出了(表现、反映)什么

③交代故事背景(《那年冬天好大雪》)

结构上:①开篇点题(《白杨礼赞》《背影》)

②引出下文

③统领全文《父亲的眼神》

④设悬念,引起兴趣或思考(《紫藤萝瀑布》),

⑤为后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浇花》107),

B结尾段(大多是议论句)作用:

内容上:①表明作者??态度,抒发??情感(《冰心姥姥您好》39)突出人物??思想品质

③深化主题

④交代故事结局或真相《53》66页《聘任》7题;

结构上:篇末点题;

首尾照应(照应开头),使结构完整(《冰心姥姥您好》39《白杨礼赞》)。

C在中间作用:

内容上:写出了(表现、反映)什么

结构上:①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②为后文??故事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如p131----三----4题《昙花终于怒放》结尾②点明中心

再如:《唤醒生命》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结构上篇末点题,照应题目;内容上点明主旨,告诉我们被唤醒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去创造,才会走出困境。

四、对文章语言的考查

1.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1)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代背景。如《变色龙》里奥楚蔑洛夫穿过的广场

(2)自然环境描写(也叫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景;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①渲染气氛。《羚羊木雕》《故乡》开头,《小扇轻摇的时光》82页3题

②烘托人物心情《羚羊木雕》《故乡》《小扇轻摇的时光》82页3题

③烘托人物形象,从而突出主题。小姑娘看书,鲜花盛开。

④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一》63页,预示人物??命运(<唐家寺的雨伞>、<拔掉那颗蛀牙>)或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浇花》107、《只是一个普通人》110页3题)。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只是一个普通人》26),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芦花荡》。

⑥借景抒情。

如32B《捅马蜂窝》第24题划线句“天高云淡,蝉鸣声鸟叫声不绝于耳”的作用。环境描写,写出了当时周遭的环境,烘托出人物愉悦的心境。

2.人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

3.语言赏析:角度+特点+情感

角度:①修辞

②描写

③动词、形容词

④表现手法

4.记叙文的语言特色

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记叙文的语言特色主要就是生动形象,然后再扣住文章的具体句子环境回答。

如《儿时的恶作剧》选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语言平实质朴,自然流畅,有真情实感。

五、其他

1.记叙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真实亲切,便于心理描写,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特别亲切,便于交流情感,使感情更加强烈。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如《唤醒生命》文章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能客观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

2.记叙线索种类及作用:

种类:物线、人线、情线、事线、时间线、地点线??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如以物贯穿,以物喻人:把花送给你:菊花——陶渊明片段,淡泊;莲花——周敦颐片段,洁身自好;落花——龚自珍,奉献。最后总结,花,一种美好的情操。

3.划分文章的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总-分-总(掐头去尾)

4.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的情感,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唤醒生命》文章最后一段同前文有什么关系?前文的记叙是这段议论的基础,这段的议论是前文记叙的深化。

5.悬念与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6.补写、续写

(1)写出某人的心理活动。一定要注意人称,一般设身处地,使用第一人称。

(2)设想他是怎样说的。一定要符合当时的情境。

(3)按照情节发展向下续写。——人称要一致。

7.作铺垫:为后文故事的发展做准备或是说找理由,使后文故事发展有依据,可能是为后文

大面积的内容作铺垫。2007年中考11页16题。

伏笔;前有伏笔,后有照应,非常明确的一个点或几个点。读到照应处,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爸爸的花儿落了》妈妈眼圈红;有隐蔽性,与前后文不一定有必然联系。

8.照应(呼应)特点:前后写同一内容,只是换一下词语,换一下说法。一般有一定间隔,两处内容一般呈现概括具体、同义词类等关系。常见有首尾呼应。(前后呼应、与题目照应)

如《白杨礼赞》首尾呼应《背影》首尾呼应

9.文中次要人物(次要“所托之物”)或其他人物的作用:

(1)烘托(正衬、反衬)突出主要人物思想,从而突出中心。

注:如果问“次要所托之物”的含义、作用类,应补上一条,即该“物”的所托的“志”。(象征义)

如:《爱莲说》中“菊花”、“牡丹”的含义、作用?

a.“菊花”象征那些不满恶浊现象而退隐逃循的人,“牡丹”象征那些贪慕富贵之人。

b.写“菊花”正衬,“牡丹”反衬,“莲”的高洁的品质。

(2)便于由这个人发表抒情、议论,从而突出主题。

(3)是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人物,增强真实性。如《我的叔叔于勒》的“我”

10.引出下文与作铺垫

(1)引出下文是紧接着的,作铺垫不一定。

(2)引出下文很明显,作铺垫较隐蔽。

(3)作铺垫有内在联系,引出下文只是引出。

议论文知识点

论证方法有几种,作用的关键词是什么?

论点的提出方式有哪些?

问某一论据为什么能够证明观点怎样回答?

论证思路指什么?

你积累了哪些论据?

议论文开头段都可能有哪些作用?

记叙文知识篇三: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一、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按照写作内容记叙文可分为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写人的记叙文以描述人物的行动、心理、语言等为主,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写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交代清楚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重点写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写景抒情的记叙文主要是以写景来寄托情怀、表现主题。在表达上做到情景交融。

三、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如《藤野先生》②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方位顺序来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用: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情)。也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

文章的生动性。

如《背影》。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加强表现力,增强文章的生动性,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作用,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探望爸爸的情景;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引出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情形;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的病和爸爸因病不能料理花,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唱骊歌,想到盼望自己长大,忆起爸爸让她汇款一事。作用: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和衬托作用,可以帮助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

4、平叙: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谓之为“花开数朵,各表一枝”,故又叫分叙。

平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即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一种是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轮番叙述,使读者对甲和乙的命运都处于关心的状态中。使用平叙的方式,特别要注意交待事件起讫的时间,时间一乱,全局皆乱。

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1、叙述: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

过程。作用:①、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②、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例:她是一个青年教师,刚由外地调来不到半年,课讲得很好,虽然说话带点口音,可学生喜欢她。

2、说明: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点、构造、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所作的客观的介绍。一般不是感性形象的描绘。作用:①用来把事物的外形、特点、性质、构造、功能等解说清楚,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有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②是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也常在议论文中与议论交叉使用。③常用于应用文。例:泡沫塑料内部充满了气孔,所以透气性好,又耐洗易干,即使气温升到200℃,或是降到-32℃时,它也不变,保持着良好的柔软性。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作用:①是议论的主要表达方式。②在记叙文中常穿插在叙述、描写之中,用以点明或更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例:虽然她年纪轻、资历浅,又初来乍到,可是她教学水平高,工作又认真负责,所以她深受学生的爱戴和欢迎。记叙文中的议论:议论是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要与叙述、描写、抒情融为一体,做到景、事、情、理的和谐统一;议论安插得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种融合是否自然、紧密、深切。

4、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划。作用:①再现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山川风光,抒发感情。②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刻划人物形象。

③描写人物活动的自然或社会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刻划人物性格,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记叙文中的描写: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等。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包括容貌、姿态、神情、服饰等。除了以上直接描写外,刻划人物还常用侧面描写(侧面衬托)。用描写次要人物或旁人的反应来衬托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描写的种类:(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里描写(7)景物描写(8)场景描写(9)细节描写(10)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A、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B、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描写包括自然环境(自然风光描写、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是人物形象的陪衬。写得好,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能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社会环境描写包括事件发生的场所、人物活动的背景,描写它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增强现实感、深化主题等多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不是为描写而描写,描写它们的目的和作用,往往和表现人物、反映主题、抒发感情有关,起着烘托、反衬、强化、深化等作用。

5、记叙文中的抒情:一是直接抒情;二是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的方法有: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事抒情、寓情于事;●借议论抒情、寓情于理。

六、记叙文的线索: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分为六类: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七、记叙文的人称: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口吻和身份叙述,写起来亲切自然。而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然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第二人称:称要写的人为你或你们,抒发强烈的感情。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的角度自由的叙述。

八、提炼文章主旨:记叙文的主旨,即它的主要用意,意义或者目的所在,也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各种描写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12-06 04:56yzc997[广东省网友]IP:1732129918
    看完以后觉得自己对记叙文的理解更清晰了,加油写作文!
    顶6踩0
  2. 2020-10-05 05:09浇愁之杯[火星网友]IP:716946039
    这篇文章对初中记叙文的基础知识做了很好的梳理,对我很有帮助。
    顶1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如何写好作文 我的春节作文 写秋天的作文 熊猫的作文 作文我的梦想 军训作文 材料作文 关于幸福的作文 关于亲情的作文500字 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以劳动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宽容的作文 运动会作文600字 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我和我的祖国作文 关于冬天的作文 清洁工作文 状物作文 优秀作文开头 春的作文 感恩父母作文300字 三年级植物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作文200字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 榜样的力量作文 关于雨的作文 写猫的作文 植树作文 作文书 关于爱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