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范文 > 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教育体制改革的思考 ——民办学校考察报告

2020-01-14 12:15:02
相关推荐

教育体制改革的思考——民办学校考察报告

10月23日省骨干教师培训班成员有机会到山东美澳国际学校及双月园学校两所民办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听取了他们校长对办学情况的介绍。两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机制,办学特色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教17年,当校长3年,对教育和办学也曾苦苦地思索过,公、民办学校对比,使我产生了诸多思考。

1、办学体制的改革是中国的国情,2、是社会的需要。自古以来,学校就有公学和民学之分。公学是政府办的,民学是老百姓办的。孔子、武训、陶行知就是办民学的代表人物,而且卓有成效。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公有制、计划经济制度下,把私立学校全部改制为公立学校,形成了国家统揽办学的单一教育体制。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受教育的需求的增长,国家统揽办学满足不了群众受教育的需要,所以在80年代又创办了许多私立学校,到90年代,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形式多种多样,办学体制呈现多元化。国家包揽办学是一元化;既有公立学校,又有私立学校是二元化;除了公立、私立以外,还有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公民交融的多种体制是多元化。世界本来就是五彩缤纷的。人们总是以创新精神去发展教育,使之与社会经济相适应。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国家的经济实力单薄,能够投放到教育上来的经费相当不足,教育不能完全由国家来办,而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这是中国的国情。从多方面筹措教育资金,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体制。目前由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民众对子女教育的要求也升格了,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种层次的受教育需求,要有多元体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许多事业型家庭,他们急需有全寄宿、现代化的学校代替他们做父母的责任,使他们的孩子接受全天候的服务。山东临沂民办学校,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办学风起云涌,在全省独领风骚,浙江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独树一帜。前者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后者是经济发达地区。可见办学体制的改革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地区。我国是文明古国,有优良的教育传统,多少年来积淀下来丰富的教育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又新增了许多教育资源,充分地利用教育资源也要求多元的办学体制。可见实行教育的多元体制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符合中国的国情,社会的需要。

办学首先考虑的应该是需要,人民的需要就是事业发展的要求,其次要考虑如何不违反政策。我们知道政策是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因为社会的发展到某种程度才需要政策出台。当政策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的时候,就需要人们通过实践来创造出新的政策。多种体制办学就是教育改革者们用创新的教育实践推动了一元化教育体制发展的结果。南方有位有名的校长在介绍办学经验时说:“遇到红灯绕着走,遇到黄灯瞧着走,遇到绿灯快步走。”这是一种办学理念,更是一种事业发展的理念。这不正是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具体体现吗?二、办优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教育是一种产业,所谓“教育产业”其核心或实质是,办学这件事必须强调其效率和效益的双重性,办教育同样是以效率和效益为导向的。具体而言,应有两义:即“产业化的教育”与“教育的产业化”。前者是指可以借鉴企业中组织经营的理念办教育,故有“教育经营学”或“学校经营学”之说,强调的是学校内部管理思想与运作机制的变革,强化学校组织的作业效率,杜绝“教育浪费”,盘活教育资源存量等;后者是指形式上直接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方式。教育能否产业化?实践已经作出肯定的回答。只有效益与质量并重学校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办学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如“社会力量办学”“私人办学”“合作办学”“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市场竞争是“第一法则”。用办产业的思想来办学,就是要借鉴经济建设的成果,不断推进办学效率与效益的提高。目前犹应重视两方面的问题:办学必须确立“管理出效益”的意识;办学必须确立“市场竞争”的意识。用办产业的思想来办学,不是要“一切向钱看”,更不是要把学校办成一个“谋利的机构”“赚钱的场所”,而是要把学校办成一个对外能够始终适应、满足社会及个体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对内充满竞争、合作与激励机制的健康的组织,真正使学校纳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教育产业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1999年9月2日《组织人事报》刊登的《民间教育投资外流不容忽视》或许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文章指出,国外高校及其他办学机构纷纷“抢滩”我国大城市举办各种展览、介绍等,招徕赴外留学。如果把我国社会的每个家庭所支出的教育费用,看作是我国民间向教育投资的话,那么这种投资现正随着教育市场的外移而流向国外。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自费出国留学,按每人每年外汇人民币14至18万元的低限来计算,每年这个市场的规模就达40亿元。1999年,仅广东一省去外国自费读书,就花去10亿元。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当前,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要求和现有的供给的矛盾较大,广大群众希望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因此,发展教育产业,鼓励多元化办学,鼓励企业和民间投资兴办教育,无疑是扩大教育消费,推动经济发展,遏制民间教育投资外流的重要途径。有出国意向的大学生、中小学生越来越多。中国的留学生,近年来,从数量上看愈来愈多,而且呈现低龄化趋势。据英国驻中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Geodonslaven签证官介绍,中国到英国的留学的学生数量在最近两年快速增长,1997年是2000人,去年是12000人,今年到现在已经有17000人。他们的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多数中国学生是去英国读研究生,现在则多数是中学生去读大学预科;以前中国留学生多数是申请奖学金,现在则多数是自费。最近,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到国外留学,中国加入WTO后会有更多的青少年走出国门接受再教育。英、美、新、澳等国家非常看好中国的留学市场。因为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使得中国的青少年到外国去求学。当然也有外国的学生来中国留学,因为中国的教育也有非常好的学校。教育确实已经进入了市场化、产业化的时代,我们必须承认这一事实。谁的教育办得好谁就有市场,就有竞争力。笔者目睹,东营、广饶的学生向寿光流动,寿光的学生向潍坊流动,今年暑假青岛等外地学校在寿光城大街打出招生广告。中国的学生每年有大量的向国外流动,这不是市场作用在影响着生源市场吗?生源大量外流,这是教育资源的流失。我们学校办不好,没有竞争力,我们的师资、我们的生源就要外流。这是对寿光的损失啊!出于对教育的责任感,对事业的责任感。我们必须改革我们的教育体制。“供销社”曾一度成为社会的一种最好的行业,但市场经济首先冲击的是“供销社”,供销社在改制之时也曾有过痛苦的经历,不想改,改不动。但是市场经济在发展,个体户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以后,对“供销社”是巨大的冲击,以致使“供销社”不得不解体。市场经济,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人民需要市场经济的灵活优质的服务。人民的需要就是市场发展的前景。人民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呼唤优质教育。而我们现行的公办学校确没有或很少这样的教育资源。民办学校应运而生,而且迅速发展,适应了这一需要。一些公办学校,有志有识之士也正在积极地寻求改革,寻求适应这种需要的教育资源,于是出现了一校两制,国有民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等,这些都是民办教育的不同形式体现。教育的发展也必须走向市场化,产业化。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公办教育不能适应人民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要的时候,必然要进行体制改革。必然产生民办教育。当小规模的民办教育不能适应教育的更高要求的时候,教育必然走向集团化,规模化。3、公立学校要发展需要引入私立学校这样一个竞争的对手。民办教育的出现得益于社会教育需求的膨胀,正如研究专家袁振国说的那样:“社会教育需求的膨胀比预想的发展速度更快,单一的公立办学体制已经难以满足这种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民间蕴藏的巨大的办学积极性和潜力呼唤一种新的办学形式——民办教育的出现。”现在家庭的投资列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子女的教育投资,有的家长说,“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民办学校的发展会不会把公立学校冲击?这要受实践的检验。民办学校的兴起对公办学校肯定是一种冲击,这对于人民,对于社会都是一种好事,把办学效益差的学校冲垮,从而涌现出有生命力的,办学效益好的学校,这不是好事吗?公立学校自然也有他的优势,起步早,有多年办学经验,又是政府办的,有政府的投入作为基本保证,教育成本低,收费低,正好满足了家庭收入在中等或中等以下的子女的上学需求。自有它的生存发展优势和市场。公、民办学校正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公办学校多一个竞争对手,就多一份活力。如果把学校按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分成ABC三个等级,把学生按家庭经济状况和对教育的需求也分成abc三个类别。那么,目前我市的教育是一种形式的学校存在,即穷国办大教育,所有的学校因为投资的不足而以C的形式出现(即使是建设非常好的学校,内部的投资也是十分不足的)。而abc三类家庭子女都进入C级学校就读。ab类家庭经济条件好,对教育的需求高,他们希望能到A级或B级学校去就读,但是我们没有提供,他们只能挤在C级学校里,或者自谋出路(到国外或外地学校就读)。如果我们能办好AB级学校(条件好收费较高),正好满足了ab类家庭的需要,同时又化解了C级学校生源暴满、投入不足的矛盾。这样C级学校生源少了,政府的投入不变,学校的办学效益就会相对提高,办学条件就会达到B级水平,而收费还会保留在c类程度,满足c类家庭的需要。从而,三个等级的学校,就满足了三个类别的家庭的教育需求,提高整个社会教育的水平。图示如下:(学校)(家庭)AaBbCc(带箭头的实线表示现在学生的求学去向;带箭头的虚线表示多种形式办学后,增加的学生求学去向;带箭头的双线表示多种形式办学后,学校办学水平的普遍提升。)4、公、私立学校的对比来看,5、民办学校有强大的生命力,6、公办学校急需从体制上根本性改革。我深感,民办学校的异军突起给教育改革带来了一泉涌动的“活水”,公办学校想摆脱困境,变“死水”为“活水”,需从民办学校身上吸取诸多“营养”,死水尚待波澜惊,公办学校的实质性改革——办学体制的改革,已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民办学校在办学特点上有许多共同点概括讲即:“新”、“特”、“活”、“实”、“严”等。1、“新”即办学理念新。通过两所学校领导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两所学校都有一些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如:“美澳无差生”“为成功做准备”“特苗特育”“特生特教”“使每个学生幸福生活愉快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等都闪烁着素质教育光芒的办学理念,在这些理念指导下各自开创了一条适合民办学校自身发展的有突出特色的办学之路。2、“特”。两所民办学校在办学上都有独特的地方,具体表现为:独特的人才观:学校不但注重使用人才,而且更加注重人才的再教育和培养,提出了“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用人原则,教师是学校的创业者。独特的教风:学校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句古训确立为教风,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并在日益优化的人文环境中不但吸取人类文明成果,从而形成一种优良的群体作风。独特的学风:美澳提出了学风:“立德,博学,重能,求真”使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综合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人格健全,学识渊博,能力卓越的复合型人才。独特的教育目标。两所民办学校立足于时代的高度,针对现行教育中存在忽视个性发展问题,确立了人人成才,个个成功“的教育目标,不仅从客观上明确了办学方向,而且从微观上体现了两所民办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3、“活”。考察两所民办学校,深感民办学校在管理体制上灵活,校长真正具有办学自主权,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人员的聘用,办学经费的投入等,校长都能说了算。(公立学校中,校长连自主选择课本、自主定作业本、自主招聘教师的权力都没有,校长的工作有相当一部分是忙着应付上级的指导检查。)学校内部实行分层管理,校委会下设各学部,(幼儿部、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各部实行学部主任负责制条块清晰,职责分明,政令畅通,建立起了一套高效灵活的管理运行机制。4、“实”。两所民办学校在抓教育教学质量上抓得实,抓得靠。把落实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放在了课堂上。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人数限制30人左右。并缩短课时。在学校实施“提优补差”工程,提出了“美奥无差生”的理念,并且组织每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这些措施实实在在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立竿见影之效果,此外学校利用学生在校时间长的优势开设了选修课。学校还探索考试方法的改革,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等。5、“严”。民办学校在教学管理中“严”字当先,对学生实行“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从开学第一天起学校就对学生进行一日常规教育,从起床,整理内务到熄灯就寝都有严格而又具体的要求。学校还经常对学生进行校风校纪教育,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注意培养学生吃苦精神和坚强意志。6、“全天候服务,全日制食宿”。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许多事业型家庭,他们急需有一所全寄宿、现代化的学校代替他们做父母的责任,使他们的孩子接受全天候的服务。民办全日制寄宿学校,正好满足了人们这一需要。而这又是一般的公立学校所办不到的。纵观两所民办学校的发展,民办学校在办学上的优势显而易见,也许正是有着这些优势使得民办教育成为教育教改的一支生力军,势头发展迅猛,实现了规模效应。而公办学校呢?改革发展到今天,恐怕只有公办教育还躺在计划经济的温床上,反观现行公办教育体制,明显地暴露出一些弊端。1、公办学校办学经费相对不2、足。和民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的经济投入和回报是绝大部分公办学校所难以企及的。办公经费不足,工资拖欠,已经成为制约公办学校发展的“瓶颈”。据调查,一个经济欠发达的乡镇要用年收入总额的70%—80%来支付教师工资,教育成为乡镇经济的一个巨大包袱。县直学校的教师工资支出也占县财政相当大的比例。办学经费的不足,制约了公办学校方方面面的发展。公办学校无法做到“待遇留人”,因为在公办学校里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个吃大锅饭的习惯,那些在教育教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待遇,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这些人的积极性。3、公办学校办学体制不4、够灵活。教育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管理机制在公办学校中责、权、利不分。一所公办学校,校级领导成员的任免权非一校之长所能为。而一线教职工人员的聘任也非是最了解他们的中层领导所能为,这种责权利不能分级负责的体制往往导致用人不当,人不能尽其才,物不能尽其用,有真才实学者,未必得以重用,极大挫伤教职工的积极性。在现在的公办学校里,有为数不少的吃闲饭的人,他们以“教学几十年”的功臣自居,坐吃闲饭,少劳多获,给青年教师造成心理上不平衡。校长对他们也是无能为力,因为校长没有自主选择教师的权力,只能听命于上级的分派。5、公办学校缺少生存竞争的意识,6、危机意识,7、功利主义意识强。受功利主义驱使,公办学校在很多方面喜欢做表面文章,“虚假空“的现象,时有发生,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这是公办学校虚假的表象之一,一位聪明的校长说:“素质教育喊喊口号而已,是绝对不敢拿升学率这个衡量自己政绩的唯一法码来当儿戏的。”如此之下书山题海,加班加点屡见不鲜,此外,假数字,虚汇报等等也时有发生。公办学校因性质为公,吃大锅饭现象日趋严重,不仅多劳难以多得,严重挫伤积极性,而且部分教职工“高枕无忧”缺少竞争意识和危急意识。

笔者从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比较中认为,公办学校的改革首先要树立起超前的教育教学理念,保持公办学校的服务性、公益性的基础上,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的产业性、市场性。彻底改变公办学校的管理机制、用人机制(某些学校已做出有益尝试,如创办国有民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多种办学形式)做到责权利分明,构建起一个省时、高效、政令畅通的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吸收民办学校办学中的有益因素,我想公办学校的这潭沉寂的“死水”会变成为波澜有惊的“活水”汩汩长流。公办学校只有从体制上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才能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支撑起中国的教育事业,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寇祥明)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7-30 02:07猫耳控【自脑补龙马猫耳】[黑龙江省网友]IP:3389805586
    对比了很多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情况发现了很多教育制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引起重视并改进。
    顶0踩0
  2. 2020-11-03 05:53偌·轩缡[黑龙江省网友]IP:2101169622
    这份报告详细分析了民办学校现状和问题值得教育部门深思和重视。
    顶5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爱我家作文800字 我的同学500字作文 中秋节英语作文高中 关于中国长城的作文 庐山之旅作文 穿过迷雾作文800字 孟晚舟事件作文素材 小学童话故事作文 描写香蕉的作文 热闹的场面作文 五年级英语作文下册 珍藏的作文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作文 越努力越幸运作文素材 关于老师的爱的作文 无法抹去的记忆作文 战胜困难的作文 什么的温暖作文 家中趣事作文500字 满分作文大全初中 我家的星期天作文400字 一句鼓励的话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人物篇 爱护环境的作文300字 做个学生不容易作文 无言的父爱作文400字 关于憋尿的作文 明确的目标作文 写人的作文800字初中 秋天田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