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高三写人作文

红楼随笔·王熙凤篇_写人作文3000字

2020-02-14 20:30:01
相关推荐

她是注定跳不出尘世的羁绊了,因为她沾染了太多心灵的尘埃。只有一死,在怨声载道中销魂,方回归太虚,做回金陵十二钗。即便如此,却仍留下一世骂名。但她,又有多少错呢!荣府之败,早已成定局!

她并不完美,但更不恶毒。她只是在现实中迷失了自己,迷失了那个真实的王熙凤。——引子

王熙凤&刘姥姥——“道”之本

刘姥姥和王熙凤,两个处于不同极端的人物。一至贫,一至富;一至朴,一至华。就连结局,亦是如此……

王熙凤生活在一个钟鸣鼎食的大家族中,且又是这个家族的物质生活达到极致的时期,更兼她在家中有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如此般,天时地利人和,无不具备。相对于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刘姥姥,却有如天壤之别。但它们的结局,不也有如天壤之别吗?在高鹗的笔下,刘姥姥依旧勤恳务农,却衣食无忧,而王熙凤却被抄尽家产,不久含恨逝世。虽说荣府之败并非她一人之错,但至少,她是有一定责任的。

“虽说事是外头闹的,我若不贪财,如今也没有我的事。不但是枉费心机,挣了一辈子的强,如今反落在人后头。”这一番话,着实令人心生怜悯。她意识到了自己的错,却为时过晚。我想,无论是在曹雪芹笔下抑或高鄂笔下,她都会是一个悲剧。因为,她被封建制度害得太深,她将名利看得太重。正如上面一番话,已病得奄奄一息,却犹叹自己名声扫地,落于人后。这是封建的弊端,它会让人陷入名利的圈子里,变得唯我独尊,心机重重,直至迷失自我。王熙凤便是如此。为了自己的声名和利益,她不得不贪,不得不伪装自己,结果枉送性命。而在当时社会上,又有多少个“王熙凤”呢!清代是末落王朝,是封建制度的终结。但终结之前,往往是一个极端。那时的社会,便是封建的极端吧。为官为宦者独掌大权,肆意享乐,荒淫腐朽;无数有志青年胸怀高远,但最后,亦迷失在金钱权势的漩涡里,无法自拔,一切兴国豪言皆化为乌有。如此往复循环,国家焉得不败!

于是,在那个社会,像刘姥姥这般的人,反而是最幸运的人。

她不用接触那些所谓权势,也就不会经历官场中明争暗斗的险恶;她没有过多财产,也就远离了荒淫腐败的迷乱。她默默耕于草田之间,没有太多贪念,更没有非分之想。只偶入荣国府,惊羡于大观园的华丽,也只将其当做一个美丽的梦,遥远,却又真实……

她是平凡的,平凡到不能再平凡。但她身上,却体现出一种道者的气质。或许她自己也未意识到,她已经接近了老子所说的“无知”“无欲”“无为”。而这,正是她能一生平安的真正原因……

从王熙凤和刘姥姥身上,我读出了封建社会的丑陋。更多的,是道家思想的精妙所在。或许有人说,道家思想是消极不可取的,但我认为,道家思想正是一种能够让人在乱世中得以安身、得以生存的法则,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

王熙凤&贾宝玉&李纨&秦可卿&贾探春——治家如治国

分析完了王熙凤的结局与导致其如此结局的原因,我们不如再回头看看王熙凤的这一生,她二十多年来的成就与过错……

我想,她多年来掌管荣府大权,也可谓鞠躬尽瘁,呕尽心血,在病中仍不忘各种大小事务。这样一个人,若在历史上,纵不会流芳百世,总会享有盛名,为什么偏偏对于她,几乎所有人都是贬多褒少,甚至大加斥责呢?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啊!将这么多罪名强加于她,对她来说,是否,太不公平……

在这里,我特选了金陵十二钗中的三位佳人,以及在书中独领风骚的男主角贾宝玉。对比他们五人的治家之法,或许,对王熙凤的所作所为,大家会有新的理解。

王熙凤治家伊始,“上下无一人不称颂,模样又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一个男人万不及一的”,而到后来,在下人们眼中,她却成了个“心里歹毒,口里尖快”之人,甚至于“合家老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没有不恨他的,只不过面子情儿怕他”。这自然是一种偏激的说法,但从这里,我们却也可以深刻感受到诸多下人对王熙凤的畏惧和怨恨。这是为何?因为她善于讨好贾母和王夫人?非也。休说封建时代,便是当下社会,下属讨好上司,儿女讨好老人之事也屡见不鲜,她只是能说会道罢了,有何罪大恶极之处吗?没有吧。

那么,是她对下人太过于苛刻?或许,这是其主要原因,但我认为,这并非错事啊!古时候治家,讲究的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王熙凤只是将这家规实施得彻彻底底罢了。便如秦氏初丧,她协理宁国府之时,规矩森严,一旦有误,严惩不怠。如此这般,宁府上下方井然有序,无人不服。而若如贾宝玉那般,经常遇事一笑而过,甚至还帮助丫头们掩饰过错,整个宁府还不都乱了套!

我并不是在这里否认贾宝玉的处世之道,而是想让大家看到,王熙凤这样严苛的管理也自有她的理由。她是重世的,一切行为处事,都要按照当时社会上的行事准则。更何况,在那个男子具有绝对主导地位的年代,她也不得不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威。她的一生实际上都是不由自已的,看似放荡泼辣,却被紧紧拘束在现实中,直至走向最终的悲剧。

李纨是“园内头等的大善人”,一生安分守己,她的行事主张亦是息事宁人,但却与贾宝玉不同。贾宝玉的“息事宁人”是带有偏向性的,这与他不同于常人的性格和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而李纨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行事,做人的。因此,她主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永远都用不温不火的方式治家,也就是众人所说的“善”。但是,仅这样,她是没有多大威严的。对于那些屡讯不改、死皮赖脸的人,她没法有效地管理。因此,这时,王熙凤的严苛反而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或许,在下人眼中,这是狠毒,不通情理,但反过来想,对于这类人,又还有什么方法能够对他们进行最有效、直接的管束呢?

但王熙凤的治家之法也并非完美的。正如前面所说,她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太重于现实和眼前了,以至于忘记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之语。她的机智和心机,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特别是她“毒设相思局”杀贾瑞一段,实令人拍案叫快。

这里顺带一提,很多人因为这件事,便大骂王熙凤心狠手辣,毫无人性,在这里我要为她申辩。是贾瑞先对王熙凤起了淫心,而王熙凤设这相思局,本意不过是给贾瑞一个教训。而贾瑞最后贼心不死,枉送性命,也只是他自作自受罢了,主要责任并非在熙凤。

但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熙凤是极聪明的,只可惜,她的聪明反而加速了她的悲剧诞生。“小聪明,大糊涂”,她的一切都只为“现在”考虑,无论是理家还是享乐。享乐并非不可,但如书中贾府这般,吃穿用度比上代足足多了几十倍还浑然不知,便实太过奢侈。而王熙凤身为荣府中这样一个举重若轻的人物,是有很大责任的。这是她在治家过程中所犯的致命错误。我想,她犯这种错误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她太聪明了,以至于高估了自己,总认为一切事情自己都能妥善解决,便没有去多加考虑将来。而秦可卿与贾探春则都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秦可卿逝世前托梦给王熙凤,一再提醒她“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让她要保“万年不败之根基”,只可惜熙凤置若罔闻。又兼探春在抄检大观园时警醒她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熙凤也未当做一回事。若她有秦探二人中任一人的高瞻远瞩,这悲剧也不会这么快,这么彻底……我想,治家如治国,若熙凤在严苛的管理方式中加入李、秦、探等人的独特因素,别说一家,便是一国,又何愁不治!

这样一来,似乎一切都很明了了。王熙凤——这个《红楼梦》中的矛盾人物,她迫于现实,屈于现实,因此看重名利,送了性命;她治家严苛,不顾全局,因此遭人埋怨,使荣府短命。她有功,亦有过,她本身亦是一个悲剧。我只希求,大家在看待王熙凤时,要尽量抛弃偏见,正确的评说她的一切功过。——结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劳动的作文800字 美丽的校园600字作文 有关文化自信的作文 醒来作文600字 作文题目空几个格 散步作文600字初中 关于扫雪的作文 雅思大作文字数 身边风景也动人作文 一次旅行作文300字 几分甜蜜在心头作文 人与自然作文800字 我的家乡哈尔滨作文 英语四级作文真题范文 关于事的作文300字 有关师生情的作文 抓娃娃作文400字 关于做家务的英语作文 春到校园作文 保护环境作文200字 介绍自己家人的英语作文 吃火锅的作文400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文 高考优秀作文600字 河南省中招作文 父亲节作文300 打屁股沟作文 我最崇拜的人英语作文 打羽毛球作文600字 温暖的阳光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