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范文 > 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完善创新干部考察工作分析探讨

2020-03-10 01:30:01
相关推荐

干部考察工作是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思想品德、学识水平、领导能力和工作实绩作出评价的一种手段。考察干部的过程就是对干部调查研究的过程,是识别干部、预测使用干部的过程。干部考察结论只有科学、客观、公正,才能为党委选人用人决策提供依据,从而达到量才适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干部考察模式越来越不适应,需要组工干部不断创新和思考。

一、干部考察工作不足的表现分析。

一是考察手段“单一”,接触面窄。考察时,主要采取“一听(领导班子成员述职)、二测(民主测评)、三推(民主推荐后备干部)、四座谈”的方式进行。实践中,座谈考察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机关干部中,若是对乡镇领导班子考察,也是以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中层正职为主,而领导班子成员直接服务的对象和基层群众参加个别谈话的不多,考察组接触的对象范围偏窄。

二是考察内容“笼统”,方法简单。现在所采用考察干部内容基本是印象分。在具体操作上,没有做到因人、因事、因地而采取不同的方法,也没有进一步地细化考察细则,更没有提出不同岗位职责对不同领导干部能力的要求,而是很笼统且原则地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和“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的结果测评,内容包罗万象且大而全。民主测评时,与会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凭印象测评出来的干部民意,其真实可信程度不高。

三是考察方法“老套”,了解不透。考察干部时大部分是座谈和个别了解被考察对象的德才表现、勤政廉政、工作实绩、开拓创新等方面的情况,从谈话的有效率来看,反映情况雷同的(思想表现好、实绩突出、勤政廉政等)要占很大比例,原因在于有的即使了解真实情况的不愿说、不敢说;也有的不了解情况,与被考察对象工作上接触并不多,说不出所以然,反映的材料也是“二传手”。同时,考察组绝大部分时间没有直接深入到群众中去,很少核实有关资料,封闭运行,以致情况了解不透。

四是考察材料“一律”,较少个性。干部考察材料,是对一个干部的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的真实评价,是对一个干部形象和能力的“画像”,必须突出个性,然而,干部考察材料往往使用主观性语言多、客观性语言少;共性化语言多、个性化语言少;反映显性的多、分析隐性的少。特别在评价不足时,避重就轻,不分析岗位需要,如:工作中有时有急躁情绪;性格内向;缺乏行政工作经验(原来就没有行政工作舞台);……考察材料千人一面,画而不像或雾里看花。

二、干部考察工作不足的原因探究。

1、创新的意识不强。干部考察重点是对干部“德、能、勤、绩、廉”的总体把握,《干部任用条例》对于干部考察环节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具有较强的严肃性、规范性和封闭性,因而带来在干部考察方法上的程式化,缺乏创新的勇气。一是以票取人,可以减少责任风险。考察主要是以民主测评的“优秀率”、民主推荐的“得票率”来作取舍、定升降的,至于其中的情况是否真正反映民意、真实可靠,不作深入。然而实际情况往往现象掩盖本质,有的干部工作踏实,能力突出,但不善于与人沟通,特别是在工作过程中难免较真、碰硬,损害了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加上能力突出,遭到这些人的妒嫉,因而测评中形成了不少的“出气票”。还有的干部工作不认真,但善于乔装打扮,迎合蒙蔽同行,“你好,我好,大家好”,工作上搞搞花架子、树点“形象工程”,却被视为“能人”、“好人”,由此得到许多“人缘票”。这些“民意票”比较难以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反映干部的德才情况,但对于考察组,却不敢“越雷池”,以票定优劣,比较稳妥。二是封闭运行,可以减少泄密危险。干部考察工作对保密的要求很高,考察的深入程度和进展情况“外界”是不清楚的,尤其在领导班子换届考察、较大的人事变动前更为明显。在干部考察过程中,一但某些环节被“创新”或者提前“突破”,不仅可能会对当事人产生伤害,甚至给拉票者提供可乘之机,而且影响党委选人用人决策。因此,循规蹈矩成为考察组首选。

2、洞察和识别人的能力有差距。古人云:一流之士,识一流之人。考察人的人,应该是识人的高手,看问题能够入木三分,分析问题高人一筹。“怎样选人”是方法和手段问题,“选什么样的人”是个政治立场问题,是出发点和归宿,考察干部综合性很强,政治性也很强,因此,考察人的人,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要树立公道正派的工作理念。评价干部要有战略眼光、全局意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考察干部要处理好动态与静态的关系、直接与间接的关系、主要与次要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显绩与隐绩的关系。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考察干部不能象过去那样事无俱细看人,眼光要改变,什么不看学历看能力,不看过程看结果,不看民意看数字,不看支流看主流,更有甚者把一种消极腐败的东西,作为干部的优点或优势来衡量,这就对考察人看问题的判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察人在撰写考察材料时,要善于突出个性,把握对考察对象的评价分寸。

3、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不够。由于多种因素,干部考察过程不够深入,带来知人不深、察人不细、用人不准。一是考察“例行公事”。考察年年搞、年年搞考察,考察目的不具体,特别是考察人分组分工相对稳定,工作方法“老套”,对被考察对象多次考察印象深刻,以致走形式、不深入。二是集中考察时间仓促。集中考察往往是对一个班子考察2-3天,基本属于测评、推荐加座谈,个别特殊情况难以摸透。三是考察拾遗补缺。个别时候因工作需要或班子结构需要,定点、定向考察,考察实际就成了补充材料、完善程序的过程。四是考察作风欠扎实。考而不察,考察组大部分时间坐在“家”里,而不去被考察对象的工作一线,接触的主要是班子成员、中层正职干部,听听一些情况,这样的考察叫做“井底的葫芦--看以沉在底下,其实还是浮在上边”。

三、创新干部考察工作的几点构想。

1、要把干部考察的对象由“平行线”转变为“金字塔”,形成立体化考察结构。以往我们考察干部所接触的只是一个平面——机关干部及工作人员、事业单位负责人、村主要干部。所谓“金字塔”考察模式,就是开展民主测评、民主推荐,要分层次和不同对象,第一层次:领导班子成员;第二层次:机关工作人员;第三层次:基层干部群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第四层次就是与被考察对象直接共事、经常接触的普通群众,他们对被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的情况最有发言权。通过“金字塔”式的考察,对被考察对象,可以更全面了解,这样就避免了测评和推荐在一个平面上、一个活动范围内所产生雷同效应。

2、要把干部考察形式由“简单化”转变为“民主化”,形成科学化的考察格局。现行的民主测评领导干部、民主推荐后备干部,一般采取会议集中填写,现场发放表格,现场填表,现场收表,整个过程只需要10-20分钟。一个乡镇干部在任期内的“德、能、勤、绩、廉”情况如何,只用10-20分钟在头脑里“回放”,难免仓促和判断不准。民主推荐后备干部,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符合干部任用条件的、最合适、最理想的人选,这个过程不经过深思熟虑,只10多分钟就完成,难免感情大于理智。改变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先进行考察公示,然后将民主测评、民主推荐表集中下发到不同层面、不同对象的干部群众手中,给他们充分的考虑时间、空间,让他们回忆、思考、分析、选择。期间,要注意强化思想教育,严肃工作纪律,杜绝拉票现象的发生。然后集中收取进行汇总,这样的测评和推荐才能真正体现民主,反映民意,测评和推荐的方法更科学,结果更准确。

3、要把干部考察方式由“关门式”转变为“访谈式”,形成全方位的考察过程。干部考察方式也要讲究科学性、灵活性和适用性,力求全方位。要采取让参加座谈的同志对被考察对象的情况,选择一个熟知的“点”,说细说深说透。考察时不能囿于一地,过堂审案般地一个接一个地谈,可以转变为“访谈式”,即听取述职报告,座谈了解一些基本情况,对一些重点事项,有选择地到现场考察,找知情的领导和干部群众访谈。主要是三种对象:一是基层群众,如:工作实绩是否真实,是否存在“富民工程”,还是“形象工程”。二是“上访”,向上级主管部门、分管领导了解被考察对象执行政策、法规情况。三是对被考察对象生活圈、社交圈以及八小时以外的情况访谈其所在居委会(街道)、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等。通过全方位的考察过程,全面掌握被考察对象的思想品德、知识水平、领导能力、工作实绩以及心理素质、特长爱好、长优短缺等,为选贤任能提供决策依据。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植物作文300字 小学生作文题目 传递作文 一日游作文 遇见 作文 花的作文 带着什么出发作文600字 我的拿手好戏作文600字 以珍惜为话题的作文 春游去哪儿玩作文 六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美就在身边作文 端午节作文500字 关于习惯的作文 关于剪纸的作文 一起向未来作文 变态作文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 超越自我作文 我们的学校作文 学雷锋作文 帮助别人的作文 春景作文 牵挂作文 防溺水作文 四年级作文大全 4年级作文 科普作文 小学四年级作文 作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