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教师天地 > 语文优秀试卷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试题精选汇编10

2020-03-29 14:20:01
相关推荐

8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鉴赏。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答:

(1)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

(2)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意思对即可)

8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答:

(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83、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8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2)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8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 ,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答:

(1)仰视;低头;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2)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8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文章来源于 www.qwen.cn]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1)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答:

(1)答案要点: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

(2)答案要点:①时序交替,触景伤情;②写景中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旧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

8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雨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神”在何处?

答:

(1)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花”来写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的情景相对比、映衬,透露出一片惜春之情。(诗人看着雨后花落春残之景,惋惜而扫兴)

(2)这句诗由“蜂蝶纷纷过墙去”而来,它不仅写出蜂蝶追捉春色的神念,而且把“春色”写活了,似乎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88、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锦 薛 莹

札札弄寒机,功多力渐微。惟忧机上锦,不称舞人衣。

(1)试分析“寒”、“微”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2)诗中第三句的“忧”实际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1)夜深天寒,织作不息,以致精疲力尽,表现了织女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2)织女“忧”的是所织之锦“不称舞人衣”,实际表达了诗人对织女的同情,对奢糜生活的不满。(织女“忧”而非诗人“忧”)

89、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咏 风 王 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户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风声。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3)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无帝、唐太宗的《咏风》诗,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①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

答:

(1)“诗眼”是“有情”二字。全诗扣住“风”的“有情”二字来写。前面从“有情”写它带给林壑以清爽,后面又由“有情”赞美它“为君起风声。”

(2)这首诗以“风”喻人,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首句描写风起,次句用一“加”字仿佛风是急人所雷的有意行动。下面写风的活动,用“驱”、“卷”、“寻”、“出”、“为君”等字眼,对风进行拟人化的描写,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读本诗,要把握住“咏风”即“咏人”——咏有为之士)

(3)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风喻以人,托物言其“青云之志”,着意赞美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学作文300字 制作文件 作文框架 月光作文 粽子的作文 苦的作文 我的同桌的作文 手工作文 漂流作文 公园英语作文 青春作文结尾 北京英语作文 牡丹作文 小学作文400字 爱作文500字 菜园作文 成长作文题目 小猫咪作文 作文五十字 竹作文 泉州作文 妈妈作文300字 作文素材议论文 作文模版 挑战 的作文 优秀作文小学 作文儿童节 作文在线 在线作文 笑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