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教师天地 > 语文优秀试卷

2010届高三语文上册11月份百题精练(1)

2020-04-03 12:20:01
相关推荐

2010届高三语文上册11月份百题精练(1)

语文试题

(一)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褊小蹁跹一叶扁舟翩然而至

B.翌日肄业苦心孤诣嘉言懿行

C.跻身给予窗明几净济济一堂

D.迤逦旖旎颐指气使贻人口实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亵渎范筹推心置腹好高鹜远

B.精典琐碎突如奇来以逸待劳

C.殒落诀别按部就班出神入画

D.信札宣泄不计前嫌耸人听闻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我国气象专家在说到暖冬定义时提到,目前我国尚未________暖冬的明确标准。定义中“比多年平均值________偏高”只是一个________的标准,而________偏高出多少,还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

A.制定明显定性究竟B.制订明显定量究竟

C.制订显著定性终究D.制定显著定量终究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马路上商场里,我经常听到人们议论天气预报,知道不少老年人把记录它当作一个业余爱好,作为一名天气预报员,我的感动和惭愧在心里水乳交融着。

B.近年来,世界局部地区战争不断,大量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C.“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人们已耳熟能详,其实并不是所有失败都会自然走向成功,“从失败走向失败”,在历史上也不乏其例。

D.军事博物馆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全国打击走私展览,一些犯罪分子的走私手段真是

令人叹为观止。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国家劳动人事部决定今后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博士后制度,更好地发挥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B.北京儿艺近日来热闹非凡,滑板、街舞、山地车、电玩、京剧、西班牙弗拉明戈舞等各种表演艺术将会集于春节前的演出。

C.我们终于登上了向往已久的碣石山,站在山上,想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诗句,心中无限感慨,那是多么的壮观啊!

D.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艺术家和热爱艺术的朋友之间能够更快更好地交流。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擢进士甲科,知平遥县,诏举良吏,擢知乾州。(后)徙知凤翔府。及罢归,二州民邀留境上,曰:“何夺我贤太守也?”点河东路刑狱,按行潞州,折冤狱。高继升知石州,人告继升连蕃族谋变,逮捕系治,久不决,衍辩其诬,抵告者罪。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太后叹曰:“吾知之久矣。”

衍为治谨密,不以威刑督吏,然吏民亦惮其清整。兼判吏部流内铨①。选补科格②繁长,主判不能悉阅,吏多受赇③,出缩为奸。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法,问曰:“尽乎?”曰:“尽矣。”力阅视,具得本末曲折。明日,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文书,铨事悉自予夺,由是吏不能为奸利。数月,声动京师。改知审官院,其裁制如判铨时。

契丹与元昊战黄河外,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欲以兵自从。衍曰:“二国方交斗,势必不来,我兵不可妄出。”仲淹争议帝前,诋衍,语甚切。仲淹尝父行事衍,衍不以为恨。契丹婿刘三嘏避罪来归,辅臣议厚馆之,以诘契丹阴事。谏官欧阳修亦请留三嘏,帝以问衍。衍曰:“中国主忠信,若自违誓约,纳叛亡,则不直在我。且三嘏为契丹近亲,而逋逃来归,其谋身若此,尚足与谋国乎!纳之何益,不如还之。”乃还三嘏。

衍好荐引贤士,而沮止侥幸,小人多不悦。庆历七年,衍甫七十,上表请还印绶,乃以太子少师致仕④。卒,年八十。自作遗疏,其略曰:“无以久安而忽边防,无以既富而轻财用,宜早建储副,以安人心。”语不及私。 选自《宋史》

注:①铨:选授官职,量才授官。②科格:规章。③赇(qiú):贿赂。④致仕:官员退休。

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笃:重视,专注

B.后徙知凤翔府知:主持、管理

C.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法函:用盒子装

D.铨事悉自予夺悉:熟悉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不以威刑督吏 B.纳叛亡,则不直在我

斧斤以时入山林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且三嘏为契丹近亲 D.尚足与谋国乎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后)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

B.其谋身若此,尚足与(三嘏)谋国乎

C.(杜衍)乃以太子少师致仕

D.(朝廷)宜早建储副,以安人心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杜衍忠心辅国,凛然有大臣气概的一组是( )

①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

②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

③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文书

④衍好荐引贤士,而沮止侥幸

⑤衍甫七十,上表请还印绶

⑥自作遗疏,语不及私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衍受命巡察河东路狱讼,他巡视潞州,平反冤案,后来又为石州官员高继升辩诬。他深得章献太后赏识。

B.杜衍在兼任吏部事务时,认真研读,把握了官吏任命的各项条例,任免之事都自己裁决,断了诸吏徇私舞弊的路子。

C.杜衍与范仲淹为出兵黄河之事有争执,仲淹攻击杜衍,言辞激烈。因为范仲淹曾和父亲一起侍奉过杜衍,所以杜衍也不恼恨。

D.杜衍认为治国当以诚信为本。当契丹婿刘三嘏避罪投宋,诸大臣建议优厚的接纳他时,杜衍力排众议,终遣返三嘏。

(二)

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信笺 贱恙 饯行 浅尝辄止 以践前誓

B.嫌弃 赚钱 缣帛 谦谦君子 以丰补歉

C.苋菜 舰艇 端砚 昙花一现 寻死觅活

D.讣告 扑灭 朴实 前仆后继 赴汤蹈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贻人口实 克勤克俭 曲意奉承 秘而不宣

B.佳宾满座 心浮气躁 攻城略地 以身示法

C.明知固犯 倚老卖老 席不瑕暖 并驾齐趋

D.破釜沉舟 合盘托出 枕戈待旦 作璧上观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老王对小李在车间的夸夸其谈很不满意,于是,他生气地命令:“别 ,赶快干活!”

②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麦克法登博士在武汉讲学的时候呼吁已经富裕或比较富裕的中国人 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

③我和老丁共事多年,工作上我们配合默契,生活中我们是莫逆之交,但退休后他回广东老家, 再无消息。

④面对人们的不满和指责,他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先怒目而视, 口出狂言,实在是不可救药。

A.废话 大力 尔后 继而 B.费话 鼎力 而后 继而

C.废话 鼎力 而后 既而 D.费话 大力 尔后 既而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总工程师的这项工程设计规划考虑到了施工的可行性、计划的长远收益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各个方面的情况,真可谓疏而不漏,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超级大国的这种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他们一刻也没放弃过,我们从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能观察到,但这正所谓俟河之清,不过是一场梦而已!

C.他刚刚转入这所重点中学的时候非常不适应,接连几次考试成绩都很不理想,但凭借意志与努力,他终于马到成功,取得了学年第三名的好成绩,令人刮目相看。

D.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你我同窗八载,情同手足,但我们理想不同,谁都不想虚度年华,请你就此留步,让我独自离开这里吧!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根据洪昭光教授讲搞编纂的《登上健康快车》一书,曾经有68种《手抄本》风靡全国,一时间洛阳纸贵,“保健长寿”成为大热门话题。

B.诗人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越的句子,如“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无私心的道理。

C.这类短文有四大特点:新——反映了科技新领域、新成果;尖——反映了尖端的科学研究情况;实——反映了科研工作及其成果的实用意义;超——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有超前意识。

D.童年的记忆也有快乐,她非常清楚的记得七八岁那两年在乡下奶奶家度过的欢乐时光,九岁时这一切都消失了,因为她被套上了沉重的学习枷锁。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她对远行的儿子的想念是深切的,每次走进这个房间,看到屋子里陈设着的各式各样的儿子从前使用过的东西她都会潸然泪下。

B.随着通讯事业的发展,最近几年特别是在大城市中,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是不争的事实。

C.一些领导干部参与境外赌博,他们当中有的人一次挥霍掉的公款是一个百余人企业工人工资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或更多,因此我国采取的禁赌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D.高考是国家选择人才的重要手段,惟其重要,才更要有敢于“杂”的精神——让大家都来参与建设,使我们的考试制度和方法更加成熟。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人是万物的尺度

柯耳

人类在进化的蒙昧时期有一种感知层次上的数觉才能:在一个小的集合里边,增加或者减少一个东西,尽管他未曾直接知道增减,也能够辨认到其中有所变化。据动物学家观测,有几种昆虫和鸟也有这种“数觉”。但实验表明,不管是动物还是人,数觉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

那么是什么使我们赢得了用数来表达我们的宇宙的惊人成就呢?丹齐克认为,经历了一连串漫长的特殊的环境,人类在极为有限的数觉之外,学会了另一种技巧来给他帮助,这技巧就是计数。正是计数,才使具体的不同质的表达多寡的概念结合为统一的抽象的数的概念。前者是原始人的特点,后者则是数学发展的前提。

用什么来计数呢?依据语言学家的研究,数学语言的结构,几乎是普遍一致的。无论什么地方,人的十根手指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我们的十根手指毫无疑义地影响了我们数制基底的“选择”。除了十进制外,还有其他两种相当的基底,它们的特征相当地表明了我们计数方法的拟人化性质,这就是五进制和二十进制。五进制起源于惯用一只手计数的民族,二十进制则起源于计数时手指脚趾并用的原始部族。

然而,从现代数学的观点来看,十进制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让一群专家来选择基底的话。实用家可能坚持要用有最多因数的数,如十二,大博物学家毕封就曾经提议举世公用十二进制。数学家则坚持要用质数,例如七或十一之类作基底,如数学家拉格朗日宣利:用质数作基底有绝大好处!可是,从文化史的观点来看,改变数制的基底,即便可行,也是极不受欢迎的。计数这一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重要方面之一,是起源于人类自身。设想要是人类没有屈伸自如的手指,而只有两只“不分关节”的秃拳,那么我们采用什么进制呢?

7.对“前者是原始人的特点,后者则是数学发展的前提”这句话中“前者”与“后者”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者”指的是感知层次上的数觉才能,“后者”指的是计数的能力

B.“前者”指的是感知层次上的数觉才能,“后者”指的是统一的抽象的数的概念

C.“前者”指的是具体的,不同质的表达多寡的概念,“后者”指的是统一的抽象的数的概念。

D.“前者”指的是具体的,不同质的表达多寡的概念,“后者”指的是计数的能力。

8.“人的十根手指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在文中的含义是 ( )

A.人类用双手改造了自然,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人的十根手指功不可灭。

B.人的双手是古人用来计数的工具,可以说人的双手就是万物的尺度。

C.原始部族的人们大多用十根手指计数,从而选用十进制作为数制基底。

D.人类用十根手指计数的历史十分悠久,延续到现在仍然没有消失。

9.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觉”就是对数的感觉,它和听觉、味觉等一样,都是一种感知层次上的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B.“计数”是一种抽象能力,是人类经历了漫长特殊环境所学会的一种技巧,它是数学发展的前提。

C.计数方法的拟人化性质是人类运用模拟人类计数方式的采用五或二十进制的工具来帮助计数的特性。

D.“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意思是人是万物的主宰,他们改造了自然,改造了社会,因为人具有计数这一特殊的本领。

10.根据文中所给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代数学观”是一种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以科学实用方便为原则的数学观念。

B.从文化史观点看,改变数制基底由于不符合人们用十指计数的习惯而不被大多数人接受。

C.人类如果没有了双手,就不会采用十进制作为数制基底,也就失去了计数的能力。

D.现代数学观对传统的十进制持反对态度,主张采用最先进的七、十一或十二进制。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4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及居位。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为拜谒,蚡不为记。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下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屋比延烧 比:紧挨着

B.臣谨以便宜 便宜:趁便见机行事

C.群臣或数黯 数:列举过失,指责

D.遇黯过于平生 过:拜访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13.以下六个句子,全都直接表现汲黯倨傲忠直的一组是 ( )

(1)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2)数犯主之颜色 (3)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4)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5)然黯与亢礼

(6)好直谏,安节死义,难惑以非

A.(1)(2)(3)(4) B.(2)(3)(4)(5)

C.(1)(3)(4)(6) D.(3)(4)(5)(6)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汲黯两次奉旨出使,都中途变卦,或半路而返,或自作主张发放官粮赈济灾民。皇帝虽认可了他的作法,但还是让他出朝廷为官。

B.汲黯批评别人的过失,从来不留情面,即使对至尊的君主也敢当面谏诤指责,无所顾忌。多次犯颜武帝,群臣都为之震恐、责怨。

C.汲黯为人倨傲严正,从不屈从权贵,对田蚡、卫青等朝中重臣也不多加礼敬,引起他们的不满。

D.汲黯信仰黄老学说,崇尚无为清静之治,反对扰乱民生的“多欲”政治,治理郡务不拘小节,取得了良好的政绩。

参考答案

(一)

一、(15分,每小题3分)1.B2.D3.A4.C5.D

二、(15分,每小题3分)6.D7.B8.A9.D10.C

(二)

1.B 2.A 3.A 4.B 5.C 6.D 7.A 8.C 9.B 10.A

11.D(过:超过)

12.D(A相:①互相,②表示动作倾向一方;B而:①却,②因而:C且:①何况,况且,②并且;D以:因为)

13.B(①是说灌夫、郑当时等人,⑥是通过淮南王的话侧面表现汲黯的忠直)

14.C(文中没有“引起他们不满的意思”)

2010届高三语文上册11月份百题精练(1)

语文试题

(一)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褊小蹁跹一叶扁舟翩然而至

B.翌日肄业苦心孤诣嘉言懿行

C.跻身给予窗明几净济济一堂

D.迤逦旖旎颐指气使贻人口实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亵渎范筹推心置腹好高鹜远

B.精典琐碎突如奇来以逸待劳

C.殒落诀别按部就班出神入画

D.信札宣泄不计前嫌耸人听闻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我国气象专家在说到暖冬定义时提到,目前我国尚未________暖冬的明确标准。定义中“比多年平均值________偏高”只是一个________的标准,而________偏高出多少,还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

A.制定明显定性究竟B.制订明显定量究竟

C.制订显著定性终究D.制定显著定量终究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马路上商场里,我经常听到人们议论天气预报,知道不少老年人把记录它当作一个业余爱好,作为一名天气预报员,我的感动和惭愧在心里水乳交融着。

B.近年来,世界局部地区战争不断,大量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C.“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人们已耳熟能详,其实并不是所有失败都会自然走向成功,“从失败走向失败”,在历史上也不乏其例。

D.军事博物馆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全国打击走私展览,一些犯罪分子的走私手段真是

令人叹为观止。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国家劳动人事部决定今后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博士后制度,更好地发挥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B.北京儿艺近日来热闹非凡,滑板、街舞、山地车、电玩、京剧、西班牙弗拉明戈舞等各种表演艺术将会集于春节前的演出。

C.我们终于登上了向往已久的碣石山,站在山上,想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诗句,心中无限感慨,那是多么的壮观啊!

D.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艺术家和热爱艺术的朋友之间能够更快更好地交流。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擢进士甲科,知平遥县,诏举良吏,擢知乾州。(后)徙知凤翔府。及罢归,二州民邀留境上,曰:“何夺我贤太守也?”点河东路刑狱,按行潞州,折冤狱。高继升知石州,人告继升连蕃族谋变,逮捕系治,久不决,衍辩其诬,抵告者罪。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太后叹曰:“吾知之久矣。”

衍为治谨密,不以威刑督吏,然吏民亦惮其清整。兼判吏部流内铨①。选补科格②繁长,主判不能悉阅,吏多受赇③,出缩为奸。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法,问曰:“尽乎?”曰:“尽矣。”力阅视,具得本末曲折。明日,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文书,铨事悉自予夺,由是吏不能为奸利。数月,声动京师。改知审官院,其裁制如判铨时。

契丹与元昊战黄河外,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欲以兵自从。衍曰:“二国方交斗,势必不来,我兵不可妄出。”仲淹争议帝前,诋衍,语甚切。仲淹尝父行事衍,衍不以为恨。契丹婿刘三嘏避罪来归,辅臣议厚馆之,以诘契丹阴事。谏官欧阳修亦请留三嘏,帝以问衍。衍曰:“中国主忠信,若自违誓约,纳叛亡,则不直在我。且三嘏为契丹近亲,而逋逃来归,其谋身若此,尚足与谋国乎!纳之何益,不如还之。”乃还三嘏。

衍好荐引贤士,而沮止侥幸,小人多不悦。庆历七年,衍甫七十,上表请还印绶,乃以太子少师致仕④。卒,年八十。自作遗疏,其略曰:“无以久安而忽边防,无以既富而轻财用,宜早建储副,以安人心。”语不及私。 选自《宋史》

注:①铨:选授官职,量才授官。②科格:规章。③赇(qiú):贿赂。④致仕:官员退休。

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笃:重视,专注

B.后徙知凤翔府知:主持、管理

C.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法函:用盒子装

D.铨事悉自予夺悉:熟悉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不以威刑督吏 B.纳叛亡,则不直在我

斧斤以时入山林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且三嘏为契丹近亲 D.尚足与谋国乎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后)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

B.其谋身若此,尚足与(三嘏)谋国乎

C.(杜衍)乃以太子少师致仕

D.(朝廷)宜早建储副,以安人心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杜衍忠心辅国,凛然有大臣气概的一组是( )

①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

②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

③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文书

④衍好荐引贤士,而沮止侥幸

⑤衍甫七十,上表请还印绶

⑥自作遗疏,语不及私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衍受命巡察河东路狱讼,他巡视潞州,平反冤案,后来又为石州官员高继升辩诬。他深得章献太后赏识。

B.杜衍在兼任吏部事务时,认真研读,把握了官吏任命的各项条例,任免之事都自己裁决,断了诸吏徇私舞弊的路子。

C.杜衍与范仲淹为出兵黄河之事有争执,仲淹攻击杜衍,言辞激烈。因为范仲淹曾和父亲一起侍奉过杜衍,所以杜衍也不恼恨。

D.杜衍认为治国当以诚信为本。当契丹婿刘三嘏避罪投宋,诸大臣建议优厚的接纳他时,杜衍力排众议,终遣返三嘏。

(二)

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信笺 贱恙 饯行 浅尝辄止 以践前誓

B.嫌弃 赚钱 缣帛 谦谦君子 以丰补歉

C.苋菜 舰艇 端砚 昙花一现 寻死觅活

D.讣告 扑灭 朴实 前仆后继 赴汤蹈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贻人口实 克勤克俭 曲意奉承 秘而不宣

B.佳宾满座 心浮气躁 攻城略地 以身示法

C.明知固犯 倚老卖老 席不瑕暖 并驾齐趋

D.破釜沉舟 合盘托出 枕戈待旦 作璧上观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老王对小李在车间的夸夸其谈很不满意,于是,他生气地命令:“别 ,赶快干活!”

②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麦克法登博士在武汉讲学的时候呼吁已经富裕或比较富裕的中国人 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

③我和老丁共事多年,工作上我们配合默契,生活中我们是莫逆之交,但退休后他回广东老家, 再无消息。

④面对人们的不满和指责,他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先怒目而视, 口出狂言,实在是不可救药。

A.废话 大力 尔后 继而 B.费话 鼎力 而后 继而

C.废话 鼎力 而后 既而 D.费话 大力 尔后 既而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总工程师的这项工程设计规划考虑到了施工的可行性、计划的长远收益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各个方面的情况,真可谓疏而不漏,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超级大国的这种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他们一刻也没放弃过,我们从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能观察到,但这正所谓俟河之清,不过是一场梦而已!

C.他刚刚转入这所重点中学的时候非常不适应,接连几次考试成绩都很不理想,但凭借意志与努力,他终于马到成功,取得了学年第三名的好成绩,令人刮目相看。

D.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你我同窗八载,情同手足,但我们理想不同,谁都不想虚度年华,请你就此留步,让我独自离开这里吧!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根据洪昭光教授讲搞编纂的《登上健康快车》一书,曾经有68种《手抄本》风靡全国,一时间洛阳纸贵,“保健长寿”成为大热门话题。

B.诗人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越的句子,如“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无私心的道理。

C.这类短文有四大特点:新——反映了科技新领域、新成果;尖——反映了尖端的科学研究情况;实——反映了科研工作及其成果的实用意义;超——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有超前意识。

D.童年的记忆也有快乐,她非常清楚的记得七八岁那两年在乡下奶奶家度过的欢乐时光,九岁时这一切都消失了,因为她被套上了沉重的学习枷锁。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她对远行的儿子的想念是深切的,每次走进这个房间,看到屋子里陈设着的各式各样的儿子从前使用过的东西她都会潸然泪下。

B.随着通讯事业的发展,最近几年特别是在大城市中,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是不争的事实。

C.一些领导干部参与境外赌博,他们当中有的人一次挥霍掉的公款是一个百余人企业工人工资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或更多,因此我国采取的禁赌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D.高考是国家选择人才的重要手段,惟其重要,才更要有敢于“杂”的精神——让大家都来参与建设,使我们的考试制度和方法更加成熟。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人是万物的尺度

柯耳

人类在进化的蒙昧时期有一种感知层次上的数觉才能:在一个小的集合里边,增加或者减少一个东西,尽管他未曾直接知道增减,也能够辨认到其中有所变化。据动物学家观测,有几种昆虫和鸟也有这种“数觉”。但实验表明,不管是动物还是人,数觉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

那么是什么使我们赢得了用数来表达我们的宇宙的惊人成就呢?丹齐克认为,经历了一连串漫长的特殊的环境,人类在极为有限的数觉之外,学会了另一种技巧来给他帮助,这技巧就是计数。正是计数,才使具体的不同质的表达多寡的概念结合为统一的抽象的数的概念。前者是原始人的特点,后者则是数学发展的前提。

用什么来计数呢?依据语言学家的研究,数学语言的结构,几乎是普遍一致的。无论什么地方,人的十根手指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我们的十根手指毫无疑义地影响了我们数制基底的“选择”。除了十进制外,还有其他两种相当的基底,它们的特征相当地表明了我们计数方法的拟人化性质,这就是五进制和二十进制。五进制起源于惯用一只手计数的民族,二十进制则起源于计数时手指脚趾并用的原始部族。

然而,从现代数学的观点来看,十进制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让一群专家来选择基底的话。实用家可能坚持要用有最多因数的数,如十二,大博物学家毕封就曾经提议举世公用十二进制。数学家则坚持要用质数,例如七或十一之类作基底,如数学家拉格朗日宣利:用质数作基底有绝大好处!可是,从文化史的观点来看,改变数制的基底,即便可行,也是极不受欢迎的。计数这一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重要方面之一,是起源于人类自身。设想要是人类没有屈伸自如的手指,而只有两只“不分关节”的秃拳,那么我们采用什么进制呢?

7.对“前者是原始人的特点,后者则是数学发展的前提”这句话中“前者”与“后者”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者”指的是感知层次上的数觉才能,“后者”指的是计数的能力

B.“前者”指的是感知层次上的数觉才能,“后者”指的是统一的抽象的数的概念

C.“前者”指的是具体的,不同质的表达多寡的概念,“后者”指的是统一的抽象的数的概念。

D.“前者”指的是具体的,不同质的表达多寡的概念,“后者”指的是计数的能力。

8.“人的十根手指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在文中的含义是 ( )

A.人类用双手改造了自然,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人的十根手指功不可灭。

B.人的双手是古人用来计数的工具,可以说人的双手就是万物的尺度。

C.原始部族的人们大多用十根手指计数,从而选用十进制作为数制基底。

D.人类用十根手指计数的历史十分悠久,延续到现在仍然没有消失。

9.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觉”就是对数的感觉,它和听觉、味觉等一样,都是一种感知层次上的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B.“计数”是一种抽象能力,是人类经历了漫长特殊环境所学会的一种技巧,它是数学发展的前提。

C.计数方法的拟人化性质是人类运用模拟人类计数方式的采用五或二十进制的工具来帮助计数的特性。

D.“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意思是人是万物的主宰,他们改造了自然,改造了社会,因为人具有计数这一特殊的本领。

10.根据文中所给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代数学观”是一种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以科学实用方便为原则的数学观念。

B.从文化史观点看,改变数制基底由于不符合人们用十指计数的习惯而不被大多数人接受。

C.人类如果没有了双手,就不会采用十进制作为数制基底,也就失去了计数的能力。

D.现代数学观对传统的十进制持反对态度,主张采用最先进的七、十一或十二进制。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4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及居位。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为拜谒,蚡不为记。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下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文章来源于 www.qwen.cn]

A.屋比延烧 比:紧挨着

B.臣谨以便宜 便宜:趁便见机行事

C.群臣或数黯 数:列举过失,指责

D.遇黯过于平生 过:拜访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13.以下六个句子,全都直接表现汲黯倨傲忠直的一组是 ( )

(1)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2)数犯主之颜色 (3)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4)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5)然黯与亢礼

(6)好直谏,安节死义,难惑以非

A.(1)(2)(3)(4) B.(2)(3)(4)(5)

C.(1)(3)(4)(6) D.(3)(4)(5)(6)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汲黯两次奉旨出使,都中途变卦,或半路而返,或自作主张发放官粮赈济灾民。皇帝虽认可了他的作法,但还是让他出朝廷为官。

B.汲黯批评别人的过失,从来不留情面,即使对至尊的君主也敢当面谏诤指责,无所顾忌。多次犯颜武帝,群臣都为之震恐、责怨。

C.汲黯为人倨傲严正,从不屈从权贵,对田蚡、卫青等朝中重臣也不多加礼敬,引起他们的不满。

D.汲黯信仰黄老学说,崇尚无为清静之治,反对扰乱民生的“多欲”政治,治理郡务不拘小节,取得了良好的政绩。

参考答案

(一)

一、(15分,每小题3分)1.B2.D3.A4.C5.D

二、(15分,每小题3分)6.D7.B8.A9.D10.C

(二)

1.B 2.A 3.A 4.B 5.C 6.D 7.A 8.C 9.B 10.A

11.D(过:超过)

12.D(A相:①互相,②表示动作倾向一方;B而:①却,②因而:C且:①何况,况且,②并且;D以:因为)

13.B(①是说灌夫、郑当时等人,⑥是通过淮南王的话侧面表现汲黯的忠直)

14.C(文中没有“引起他们不满的意思”)

2010届高三语文上册11月份百题精练(1)

语文试题

(一)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褊小蹁跹一叶扁舟翩然而至

B.翌日肄业苦心孤诣嘉言懿行

C.跻身给予窗明几净济济一堂

D.迤逦旖旎颐指气使贻人口实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亵渎范筹推心置腹好高鹜远

B.精典琐碎突如奇来以逸待劳

C.殒落诀别按部就班出神入画

D.信札宣泄不计前嫌耸人听闻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我国气象专家在说到暖冬定义时提到,目前我国尚未________暖冬的明确标准。定义中“比多年平均值________偏高”只是一个________的标准,而________偏高出多少,还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

A.制定明显定性究竟B.制订明显定量究竟

C.制订显著定性终究D.制定显著定量终究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马路上商场里,我经常听到人们议论天气预报,知道不少老年人把记录它当作一个业余爱好,作为一名天气预报员,我的感动和惭愧在心里水乳交融着。

B.近年来,世界局部地区战争不断,大量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C.“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人们已耳熟能详,其实并不是所有失败都会自然走向成功,“从失败走向失败”,在历史上也不乏其例。

D.军事博物馆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全国打击走私展览,一些犯罪分子的走私手段真是

令人叹为观止。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国家劳动人事部决定今后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博士后制度,更好地发挥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B.北京儿艺近日来热闹非凡,滑板、街舞、山地车、电玩、京剧、西班牙弗拉明戈舞等各种表演艺术将会集于春节前的演出。

C.我们终于登上了向往已久的碣石山,站在山上,想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诗句,心中无限感慨,那是多么的壮观啊!

D.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艺术家和热爱艺术的朋友之间能够更快更好地交流。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擢进士甲科,知平遥县,诏举良吏,擢知乾州。(后)徙知凤翔府。及罢归,二州民邀留境上,曰:“何夺我贤太守也?”点河东路刑狱,按行潞州,折冤狱。高继升知石州,人告继升连蕃族谋变,逮捕系治,久不决,衍辩其诬,抵告者罪。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太后叹曰:“吾知之久矣。”

衍为治谨密,不以威刑督吏,然吏民亦惮其清整。兼判吏部流内铨①。选补科格②繁长,主判不能悉阅,吏多受赇③,出缩为奸。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法,问曰:“尽乎?”曰:“尽矣。”力阅视,具得本末曲折。明日,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文书,铨事悉自予夺,由是吏不能为奸利。数月,声动京师。改知审官院,其裁制如判铨时。

契丹与元昊战黄河外,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欲以兵自从。衍曰:“二国方交斗,势必不来,我兵不可妄出。”仲淹争议帝前,诋衍,语甚切。仲淹尝父行事衍,衍不以为恨。契丹婿刘三嘏避罪来归,辅臣议厚馆之,以诘契丹阴事。谏官欧阳修亦请留三嘏,帝以问衍。衍曰:“中国主忠信,若自违誓约,纳叛亡,则不直在我。且三嘏为契丹近亲,而逋逃来归,其谋身若此,尚足与谋国乎!纳之何益,不如还之。”乃还三嘏。

衍好荐引贤士,而沮止侥幸,小人多不悦。庆历七年,衍甫七十,上表请还印绶,乃以太子少师致仕④。卒,年八十。自作遗疏,其略曰:“无以久安而忽边防,无以既富而轻财用,宜早建储副,以安人心。”语不及私。 选自《宋史》

注:①铨:选授官职,量才授官。②科格:规章。③赇(qiú):贿赂。④致仕:官员退休。

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笃:重视,专注

B.后徙知凤翔府知:主持、管理

C.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法函:用盒子装

D.铨事悉自予夺悉:熟悉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不以威刑督吏 B.纳叛亡,则不直在我

斧斤以时入山林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且三嘏为契丹近亲 D.尚足与谋国乎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后)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

B.其谋身若此,尚足与(三嘏)谋国乎

C.(杜衍)乃以太子少师致仕

D.(朝廷)宜早建储副,以安人心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杜衍忠心辅国,凛然有大臣气概的一组是( )

①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

②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

③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文书

④衍好荐引贤士,而沮止侥幸

⑤衍甫七十,上表请还印绶

⑥自作遗疏,语不及私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衍受命巡察河东路狱讼,他巡视潞州,平反冤案,后来又为石州官员高继升辩诬。他深得章献太后赏识。

B.杜衍在兼任吏部事务时,认真研读,把握了官吏任命的各项条例,任免之事都自己裁决,断了诸吏徇私舞弊的路子。

C.杜衍与范仲淹为出兵黄河之事有争执,仲淹攻击杜衍,言辞激烈。因为范仲淹曾和父亲一起侍奉过杜衍,所以杜衍也不恼恨。

D.杜衍认为治国当以诚信为本。当契丹婿刘三嘏避罪投宋,诸大臣建议优厚的接纳他时,杜衍力排众议,终遣返三嘏。

(二)

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信笺 贱恙 饯行 浅尝辄止 以践前誓

B.嫌弃 赚钱 缣帛 谦谦君子 以丰补歉

C.苋菜 舰艇 端砚 昙花一现 寻死觅活

D.讣告 扑灭 朴实 前仆后继 赴汤蹈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贻人口实 克勤克俭 曲意奉承 秘而不宣

B.佳宾满座 心浮气躁 攻城略地 以身示法

C.明知固犯 倚老卖老 席不瑕暖 并驾齐趋

D.破釜沉舟 合盘托出 枕戈待旦 作璧上观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老王对小李在车间的夸夸其谈很不满意,于是,他生气地命令:“别 ,赶快干活!”

②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麦克法登博士在武汉讲学的时候呼吁已经富裕或比较富裕的中国人 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

③我和老丁共事多年,工作上我们配合默契,生活中我们是莫逆之交,但退休后他回广东老家, 再无消息。

④面对人们的不满和指责,他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先怒目而视, 口出狂言,实在是不可救药。

A.废话 大力 尔后 继而 B.费话 鼎力 而后 继而

C.废话 鼎力 而后 既而 D.费话 大力 尔后 既而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总工程师的这项工程设计规划考虑到了施工的可行性、计划的长远收益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各个方面的情况,真可谓疏而不漏,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超级大国的这种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他们一刻也没放弃过,我们从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能观察到,但这正所谓俟河之清,不过是一场梦而已!

C.他刚刚转入这所重点中学的时候非常不适应,接连几次考试成绩都很不理想,但凭借意志与努力,他终于马到成功,取得了学年第三名的好成绩,令人刮目相看。

D.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你我同窗八载,情同手足,但我们理想不同,谁都不想虚度年华,请你就此留步,让我独自离开这里吧!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根据洪昭光教授讲搞编纂的《登上健康快车》一书,曾经有68种《手抄本》风靡全国,一时间洛阳纸贵,“保健长寿”成为大热门话题。

B.诗人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越的句子,如“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无私心的道理。

C.这类短文有四大特点:新——反映了科技新领域、新成果;尖——反映了尖端的科学研究情况;实——反映了科研工作及其成果的实用意义;超——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有超前意识。

D.童年的记忆也有快乐,她非常清楚的记得七八岁那两年在乡下奶奶家度过的欢乐时光,九岁时这一切都消失了,因为她被套上了沉重的学习枷锁。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她对远行的儿子的想念是深切的,每次走进这个房间,看到屋子里陈设着的各式各样的儿子从前使用过的东西她都会潸然泪下。

B.随着通讯事业的发展,最近几年特别是在大城市中,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是不争的事实。

C.一些领导干部参与境外赌博,他们当中有的人一次挥霍掉的公款是一个百余人企业工人工资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或更多,因此我国采取的禁赌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D.高考是国家选择人才的重要手段,惟其重要,才更要有敢于“杂”的精神——让大家都来参与建设,使我们的考试制度和方法更加成熟。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人是万物的尺度

柯耳

人类在进化的蒙昧时期有一种感知层次上的数觉才能:在一个小的集合里边,增加或者减少一个东西,尽管他未曾直接知道增减,也能够辨认到其中有所变化。据动物学家观测,有几种昆虫和鸟也有这种“数觉”。但实验表明,不管是动物还是人,数觉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

那么是什么使我们赢得了用数来表达我们的宇宙的惊人成就呢?丹齐克认为,经历了一连串漫长的特殊的环境,人类在极为有限的数觉之外,学会了另一种技巧来给他帮助,这技巧就是计数。正是计数,才使具体的不同质的表达多寡的概念结合为统一的抽象的数的概念。前者是原始人的特点,后者则是数学发展的前提。

用什么来计数呢?依据语言学家的研究,数学语言的结构,几乎是普遍一致的。无论什么地方,人的十根手指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我们的十根手指毫无疑义地影响了我们数制基底的“选择”。除了十进制外,还有其他两种相当的基底,它们的特征相当地表明了我们计数方法的拟人化性质,这就是五进制和二十进制。五进制起源于惯用一只手计数的民族,二十进制则起源于计数时手指脚趾并用的原始部族。

然而,从现代数学的观点来看,十进制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让一群专家来选择基底的话。实用家可能坚持要用有最多因数的数,如十二,大博物学家毕封就曾经提议举世公用十二进制。数学家则坚持要用质数,例如七或十一之类作基底,如数学家拉格朗日宣利:用质数作基底有绝大好处!可是,从文化史的观点来看,改变数制的基底,即便可行,也是极不受欢迎的。计数这一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重要方面之一,是起源于人类自身。设想要是人类没有屈伸自如的手指,而只有两只“不分关节”的秃拳,那么我们采用什么进制呢?

7.对“前者是原始人的特点,后者则是数学发展的前提”这句话中“前者”与“后者”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者”指的是感知层次上的数觉才能,“后者”指的是计数的能力

B.“前者”指的是感知层次上的数觉才能,“后者”指的是统一的抽象的数的概念

C.“前者”指的是具体的,不同质的表达多寡的概念,“后者”指的是统一的抽象的数的概念。

D.“前者”指的是具体的,不同质的表达多寡的概念,“后者”指的是计数的能力。

8.“人的十根手指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在文中的含义是 ( )

A.人类用双手改造了自然,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人的十根手指功不可灭。

B.人的双手是古人用来计数的工具,可以说人的双手就是万物的尺度。

C.原始部族的人们大多用十根手指计数,从而选用十进制作为数制基底。

D.人类用十根手指计数的历史十分悠久,延续到现在仍然没有消失。

9.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觉”就是对数的感觉,它和听觉、味觉等一样,都是一种感知层次上的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B.“计数”是一种抽象能力,是人类经历了漫长特殊环境所学会的一种技巧,它是数学发展的前提。

C.计数方法的拟人化性质是人类运用模拟人类计数方式的采用五或二十进制的工具来帮助计数的特性。

D.“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意思是人是万物的主宰,他们改造了自然,改造了社会,因为人具有计数这一特殊的本领。

10.根据文中所给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代数学观”是一种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以科学实用方便为原则的数学观念。

B.从文化史观点看,改变数制基底由于不符合人们用十指计数的习惯而不被大多数人接受。

C.人类如果没有了双手,就不会采用十进制作为数制基底,也就失去了计数的能力。

D.现代数学观对传统的十进制持反对态度,主张采用最先进的七、十一或十二进制。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4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及居位。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为拜谒,蚡不为记。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下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屋比延烧 比:紧挨着

B.臣谨以便宜 便宜:趁便见机行事

C.群臣或数黯 数:列举过失,指责

D.遇黯过于平生 过:拜访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13.以下六个句子,全都直接表现汲黯倨傲忠直的一组是 ( )

(1)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2)数犯主之颜色 (3)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4)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5)然黯与亢礼

(6)好直谏,安节死义,难惑以非

A.(1)(2)(3)(4) B.(2)(3)(4)(5)

C.(1)(3)(4)(6) D.(3)(4)(5)(6)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汲黯两次奉旨出使,都中途变卦,或半路而返,或自作主张发放官粮赈济灾民。皇帝虽认可了他的作法,但还是让他出朝廷为官。

B.汲黯批评别人的过失,从来不留情面,即使对至尊的君主也敢当面谏诤指责,无所顾忌。多次犯颜武帝,群臣都为之震恐、责怨。

C.汲黯为人倨傲严正,从不屈从权贵,对田蚡、卫青等朝中重臣也不多加礼敬,引起他们的不满。

D.汲黯信仰黄老学说,崇尚无为清静之治,反对扰乱民生的“多欲”政治,治理郡务不拘小节,取得了良好的政绩。

参考答案

(一)

一、(15分,每小题3分)1.B2.D3.A4.C5.D

二、(15分,每小题3分)6.D7.B8.A9.D10.C

(二)

1.B 2.A 3.A 4.B 5.C 6.D 7.A 8.C 9.B 10.A

11.D(过:超过)

12.D(A相:①互相,②表示动作倾向一方;B而:①却,②因而:C且:①何况,况且,②并且;D以:因为)

13.B(①是说灌夫、郑当时等人,⑥是通过淮南王的话侧面表现汲黯的忠直)

14.C(文中没有“引起他们不满的意思”)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心中的英雄作文600字 我最喜欢的节日英语作文 电子版作文手机怎么弄 欢欢喜喜过大年作文 挠女生脚心作文 新年决心英语作文 打阴部作文 微光作文 滑雪的作文 尝试 作文 惊喜作文 珍惜 作文 课代表让我桶她30分钟作文 专四作文写不写题目 温暖作文600字初中 韧战作文600字 我的假期生活作文300字 大年初一作文300字 春节作文100个字 作文素材名人励志事例 春节趣事作文300字 惊喜作文600字初中 我的假期生活英语作文 做汤圆的作文 快乐寒假作文 六年级上册英语作文 玩雪作文 冬天的景色作文 立春作文 春节作文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