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品读经典感悟人生品读经典作文800字

2020-04-27 10:36:01
相关推荐

千百年来,人类依靠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艺术。艺术开阔了人类的视野,丰富了人类的情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并使人类的思想得以延续和发展。可以说,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都凝聚在那些经久不衰的经典艺术文本之中。文学经典便是经典艺术文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经典能够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阻隔,把最美好的意境、最珍贵的情感、最精彩的故事和最甜蜜的回忆呈现在所有热爱生命并以文学艺术见证心灵世界的人们面前。品读文学经典,本质上就是打破时空的界限,与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大师和语言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心灵的沟通,从而占据精神的制高点,来认识个体生命的尊严、价值和意义,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和谐美好关系,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关爱和敬畏。 一、什么是文学经典 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在一篇文章中说,“经典”是承载人类普遍的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的典籍,它们具有超时空性和永恒性;经典的普遍性在于它写出了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和“共同美”的问题。也就是说,某些作品被建构为文学经典,主要在于这部作品本身以真切的体验写出了人类的情感,这些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所在,容易引起人的共鸣。他认为,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并非一劳永逸。文学经典建构的因素多种多样,至少涉及六个要素: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文学作品可阐释的空间、特定时期读者的期待视野、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的变动、文学理论和批评的观念、发现人(又可称为“赞助人”)。(童庆炳《文学经典建构的内部要素》,载《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文学经典是浩瀚的文学艺术作品经时间淘洗后留存的精品,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思想的花朵,是人性之美的灵光,是人类最纯粹的精神家园。文学经典的意义在于它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们都是读书人书架上不变的风景。 孟德斯鸠说:“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都以其生花的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作品,经过时间的磨砺,这些文学作品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别、超越时空的不朽的文学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思想上的陶冶和精神上的享受。 二、为什么要品读文学经典 文学经典是千百年来先人生活经验和生命智慧的系统和理论提升,解决的是人的生命、生存、生活中最根本、最普遍的问题。因此,品读文学经典可以使人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营养,帮助人树立信仰和理念,引导人明辨是非,帮助人确立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一位著名作家曾说过,为什么思考文学艺术?可能的答案是,因为文学艺术是人类存在的诗意栖居之地,是我们生命的重要家园。作为文学艺术精华的文学经典,更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需求。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他所说的“书”更多的就是指经典之“书”。狄尔泰说:“最伟大的诗人们的艺术,在于它能创造一种情节,正是在这种情节中,人类生活的内在关联及其意义才得以呈现出来。”这样,诗人便向我们揭示了人生之谜。从《诗经》那简单的语言里包含着的深刻道理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一点,我们便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学经典对于一个民族的精神影响。 苏联美学家莫??卡冈曾提出了自己对于文学经典的切身体会:“对个人来说,文学艺术的价值在于,它是个人参与另一个人的精神活动,能够使人以特殊的灵敏和充满诗意的热忱理解世界。”换言之,文学经典是莎士比亚、托尔斯泰以及鲁迅等天才文学家所创造的精神成果,它可以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慧敏,使人们在精神上更加富有。 人生的质量需要不断提高,人生的境界需要不断提升。而阅读文学经典对于提高人生的质量、丰富人生的内涵,无疑具有不言而喻的意义。要做一个有修养的人,首要条件就是要有深厚的人文积淀。孔子曾对其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若干优秀的作品,不仅可以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还可以获得一些深刻的人生启示和积极的人生借鉴。 一部文学经典就像一座通向悠久岁月、通往遥远国度并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神奇桥梁。人类正是借助这座桥梁来认识历史,反观现实,探索未知。文学经典是人类生命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三、怎样品读文学经典 蒙田说:“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无知,粗浅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前,博学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后。”他还说:“我们应该考察谁学得更好,而不是考察谁学得更多。”在今天这样一个学习型社会里,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有效、最科学的呢?根据国际上通行的标准,那种能够导致行为方式改变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也就是说,学习最终实现的是个人整个价值方式的重塑,使行为方式更有效率,更符合社会的价值规范。 素有“美国文明之父”之称的爱默生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演说家,林肯称他为“美国的孔子”。爱默生提倡:把自己的生活当做正文,把书籍当做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 学习活动实际上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汲取前人的智慧,实现自我的知识储备和精神成长,并激发自我内在的创造力和生命力。19世纪美国著名学者梭罗曾说:“文学艺术带给我们的片刻的美好经验,比一座与月亮一般高的纪念碑还要值得记忆。”他认为,单纯的知识算不得智慧,知识与美结合才能造就智慧,因而在追求知识时决不能离开美感体验。我们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不仅要从中学到一些知识、了解更多文化,更要培养我们的美感,培养我们用一双审美的眼睛看这个世界的能力。就像《史记》所带给我们的美感体验一样,它已经远远超越了一个历史文本的意义,这也是它不仅是“史家之绝唱”还是“无韵之《离骚》”的重要原因。美感体验是超越知识的一种个人感受,也是人们阅读文学经典的一种追求。因此,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说:“事实的财富并不必然就是思想的财富。除非我们成功地找到了引导我们走出迷宫的指路明灯,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对人类文化的一般特性具有真知灼见,我们就仍然会在一大堆似乎缺少一切概念的统一性的、互不相干的材料中迷失方向。” 西方流传着一句名言:“科学书籍让人免于愚昧,而文艺作品则使人摆脱粗鄙。”科学虽然能够搬动珠穆朗玛峰,却丝毫不能把人的心灵变得善良,而文学经典却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也是文学作品最主要的和永恒的目标。正如德国著名戏剧评论家莱辛所言:“假如不是学会了一点谦逊地借别人的珍宝靠别人的火堆来暖自己的身子、用文学艺术的显微镜来提高自己眼力的本领,我一定是一个贫乏、冷淡、目光短浅的人。” 当然,文学经典需要人们用心去读、去欣赏。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说:“欣赏是一种情感的操练,它可以增加情感的广度、深度,也可以增加高度。”任何形式的艺术欣赏都离不开具体的、活生生的艺术对象,没有与艺术作品的直接交流,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审美体验。阅读文学经典更需要人们持欣赏的态度,因为欣赏的意义就在于审视、鉴别和品味,也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感受到文学经典的价值。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在《优秀读者与优秀作家》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聪明的读者在欣赏一部天才之作的时候,为了充分领略其中的艺术魅力,不只是用心灵,也不全是用脑筋,而是用脊椎骨去读。” 文学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文学家把他所认识和体验的人类情感真实地传达出来,欣赏者在接纳的过程中认同和理解了这种情感,于是,创作者和欣赏者就有了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文艺欣赏便在这种互动的状态下得以完成。因此,欣赏不是一种被动的接纳,而是一种主动的参与。欣赏者首先应该敞开自己的心灵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洞悉作品所传递的精神和神韵,从而获得精神的享受和审美的快感。 余华在《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一书中说:“20多年来,我像是一个营养不良的孩子那样保持了阅读的饥渴,我可以说是用喝的方式去阅读那些经典作品。最近几年当我这些随笔作品时,我重读了里面很多篇章,我感到自己开始用品尝的方式去了。我意外地发现品尝比喝更加惬意。” 生命是有限的,是永恒的,文学经典可以带领我们畅游无限广阔的世界,从历史到未来。我们一旦进入文学经典,并从中获得某种共鸣和回应时,便可以借助于天才们的智慧去认识世界、探索未知。而且,参与越深,收获越多。 (系信阳师范学院院教授) 责编:路 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猜我是谁的作文 做文明少年作文 秋雨作文800字 好想好想作文 爱一直在作文600字 对妈妈表达爱的作文 他600字作文 以奋斗为题的作文 海边游玩的作文 描写景物的作文300字 数学老师作文 校园一角450字作文 第一次哭的作文 cet4作文模板 运动会作文好词好句 妈妈的唠叨作文 四年级国庆趣事作文 二十年后再相会作文400字 话中秋作文 曲径通幽处作文 师恩难忘400字作文 这不是小事作文 从什么到什么作文600字 描写四叶草的作文 梵高的向日葵作文 高中语文作文万能句子 公园的一年四季作文 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花坛作文 考试准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