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综合

2017年高考试题评析权威发布_2017年全国高考试题评价官方

2020-05-06 13:48:01
相关推荐

2017年高考试题评析权威发布_2017年全国高考试题评价官方

2017年高考命题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秉承立德树人“一堂课”、服务选材“一把尺”、引导教学“一面旗”的任务,以“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为考查内容,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为考查要求”的高考评价体系框架为指引,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强化能力立意、素养导向,着力提升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优化高考选拔功能,助力推动中学素质教育。

“一课堂”

聚焦“立德树人”着力凸显价值引领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考是高校选材育人的第一道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堂课”,要紧紧抓住“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使高考更好地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和载体。2017年高考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把“四个坚持”“四个服务”作为基本遵循,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在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高考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凸显。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向心力”,树立“四个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时期,抓好这一时期价值观的培养十分重要。2017年高考试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德”的核心内容、育人根本,助力教育教学“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各学科整体推进,各有侧重,通过精心设计情境,发挥不同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并形成德育合力。

语文学科凸显“以文育人”的教育功能,从优秀文学作品中精心选粹,饱含人文精神与时代气息,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感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内涵。如名篇默写中,荀子《劝学》、曹操《观沧海》等呈现出自省好学、乐观进取等优良品质;古诗文阅读中,赵憙忠于职守、忠于国家、勤政爱民,许将为官有方、护国有节,他们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楷模,在当下也是立德树人的榜样。

思想政治学科坚持价值引领。一方面,注重从生活中选取典型事迹,感染触动学生,另一方面,又聚焦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性分析社会现象,达到情感与理智的交融,坚定理想信念。如全国Ⅳ卷25题以时代楷模李保国的感人故事设置情境主题;全国Ⅰ卷39题,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作法律解释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港独”的危害,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培养宪法意识、法治理念。

历史学科着重考查唯物史观,通过古今中外对比,指引学生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如全国Ⅲ卷40题,以郑成功收复台湾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收复台湾的意义,体现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全国Ⅰ卷30题,讲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扩大民主基础、保障各阶级平等权利的努力,体现了民主、平等的价值观。

地理学科注重通过人地协调观,传递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如全国Ⅰ卷43题以“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之一的桂林江头洲村为例,要求学生思考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对传统古民居和村落的保护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在开发与保护、生活与旅游之间维持良好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其他学科也在试题中全方位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如数学、理综以前人智慧和贡献、我国科技进步为素材设计试题,弘扬我国历史文化、展现发展成就;英语渗透中外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感召力

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是立德树人的底气和底蕴,2017年高考试题充分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蕴含着有强大感召力的“文化密码”,实现了“润物细无声”。

全国Ⅱ卷作文“中华名句用用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材料,突出语文学科“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鲜明特点和独特育人优势。该作文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等六句分别来自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并列齐观,包含自强奋发、家国之爱、豁达自信、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社会与国家等不同层面。试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感受文化魅力,思考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

以试题为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科综合命题的一贯风格。中国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全国Ⅰ卷40题,以中国诗词大会为情境主题,以诗词为桥梁,激发学生共鸣,要求学生思考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培育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弘扬者。全国Ⅲ卷1—3题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为载体,通过人文景观去考查其蕴含的地理规律、特征和过程,引导学生感悟和谐共生的人地关系之美。

聚焦时代使命,增强“牵引力”,引导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2017年高考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从历史到现实,从国际到国内,从社会到个人,从理想到实践,环环相扣,融会贯通,聚焦时代使命,助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历史坐标。

一是从历史到现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历史学科重点考查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如全国Ⅱ卷41题,以清朝雍正年间、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时期、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三个不同时段的矿业政策为线索,反映出长时段国家历史巨变和求富求强的轨迹,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思想政治学科选取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重要论述为材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领悟背后深刻的哲学方法论和价值取向;充分反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如“十三五”脱贫攻坚、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等主题,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二是从国际到国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5月喜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胜利召开,高考正面突出这一国家战略,如全国Ⅰ卷作文“中国关键词”在材料中列入“一带一路”、文综全国Ⅲ卷38题中国铁路“走出去”等。文综全国Ⅲ卷39题,以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情境主题,启发学生思考国际治理的中国方案,理解中国与世界的休戚与共、中国对世界的积极贡献,培养强烈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三是从社会到个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如文综全国Ⅱ卷40题以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先进事迹为情境,以榜样的力量感染触动学生,引导学生胸怀报国梦。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全国Ⅲ卷作文以“高考作文话高考”为主题,引导学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激励一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四是从理想到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思想政治全国Ⅳ卷25题讲述时代楷模李保国的感人故事。他一生奉献,致力于山区群众脱贫,被当地百姓誉为“太行新愚公”。试题要求学生运用人的价值相关知识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把视线投向社会需要、国家发展,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实现人生抱负。

“一把尺”

发力“服务选材”全面提升选拔效果

为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服务,是高考的基本功能。高考关系大学入学新生质量、关系社会长远发展,必须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深化内容改革,提升科学性、权威性和公平性。2017年高考发力服务选材,以高考评价体系框架新理念为指引,加强试题试卷整体设计,创新命题方式方法,整体提升考试的选拔效果。

增强基础性,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基础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应具备适应大学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全向上的人格素养。高考通过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引导学生重视基础,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例如,语文学科将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设置为必做题,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素养构成进行考查,全面覆盖信息筛选、逻辑分析、审美鉴赏以及语言运用等能力。地理学科以我国某行业的发展过程为线索,从侧面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和环境保护的成就,要求学生准确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充分调动已学过的地理主干知识和技能,描述和阐释、论证和探讨现实生产中的地理问题。

增强综合性,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综合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思维方法,多角度地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设计注重素材选取的普遍性,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能够基于试题情境深入思考,整合所学知识得出观点和结论。比如,全国Ⅰ卷25题物理试题以学生熟悉的带电油滴实验为背景,构造相对复杂的物理过程,要求学生经过分析并对相关情形进行讨论,综合运用相关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全国Ⅰ卷27题化学试题,呈现由钛铁矿生产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工艺框图,提供必要数据,要求学生利用元素化合物以及热力学、动力学等知识分析选择物质提取和转化的最佳条件,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加强应用性,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应用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注重将学科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例如,全国Ⅱ卷数学19题以水产品养殖方法为背景,设计了根据样本数据分析比较新、旧养殖方法生产效益的问题,体现了统计与概率的工具性和应用性以及数学与现实社会的紧密联系。物理试题设计了冰球运动员训练的情境;化学试题设计了废物综合利用、新药物合成以及新能源技术等情境。

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看其是否能够自觉运用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法。试题通过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学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展个性,增强创新意识。例如,数学全国Ⅰ卷12题紧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以学生熟知的源于生活的“软件激活码”为切入点,借助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全国Ⅱ卷35题化学试题以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五氮阴离子化合物”科研论文为背景,要求学生创造性地解释新颖化合物稳定存在的结构因素,体现题材新颖、形式独特、设问创新的特点。全国Ⅲ卷36题地理试题要求学生选择并回答是否赞同在某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的理由,使学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创新思维。

“一面旗”

注重“引导教学”大力推动素质教育

高考对高中乃至整个基础教育具有重要影响,客观上发挥着引导中学教学“一面旗”的作用。为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精神,巩固改革成果,彰显改革导向,2017年《考试大纲》进行了修订。高考命题贯彻考试大纲修订精神,在命题理念、考试内容、试题设计等方面都有所改变,引导教学旗帜鲜明,深化改革新风扑面。

语文:完善试卷设计,实现“关键能力”全面考查

高考语文完善试卷设计,扩大文本选取范围。论述类文本选用论文和时评,考查逻辑论证和批判推理能力;实用类文本选用新闻和报告,考查信息处理和超文本阅读能力;文学类文本选用小说和散文,考查审美鉴赏能力。高考语文阅读反映了信息时代阅读的特点和要求,全方位考查了阅读的“关键能力”,有效提升了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将会促进基础教育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全面培养,从而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数学:加强理性思维考查,体现创新性

高考数学把考查逻辑推理能力作为重要任务,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缜密思维、严格推理的能力。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渗透数学文化,如有的试题通过数学史展示数学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有的通过揭示知识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体现数学的创造、发现和发展特点;有的通过对数学思维方法的总结、提炼,呈现数学的思想性。因此,高考数学除体现出较强的选拔功能外,还对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对数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均具有积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英语:突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考查,促进学科素养养成

高考英语通过深度发掘语篇材料思想内涵,突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人文底蕴的养成。如阅读理解部分选取野生动物保护、植物科学研究、生态系统平衡维护等话题文章设计试题,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体悟和谐发展之道;还选取多篇科普类文章,如全国Ⅰ卷的如何自制便携式蒸馏器在野外获取饮用水等,这些文章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的趣味和功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文科综合:体现学科素养导向,引导教学深入探索

文科综合注重创新试题设计、挖掘时代主题、构建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想政治、历史学科所独具的思维与分析方法,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地理试题注重反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价值取向,将地理学思想方法自然、贴切地融入素材。如全国Ⅱ卷1—3题,选择苏南、苏北的划分、秦岭淮河线为素材,重点考查学生将地图上的地理界线与实际地面状况对应的思维转换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区域界线以及河流对地理分异的作用,并进一步引导中学地理教学对于区域认知这一学科素养的落实。

思想政治学科精心选择能够更好地承载学科知识、反映学科特色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如全国Ⅱ卷40题“科技报国梦”实践者、全国Ⅲ卷21题“新年俗”、全国Ⅳ卷23题“维护公共安全与保护个人隐私”等,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学科观点分析、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历史学科更加注重考查历史思维过程与方法,如学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这两种不同史学概念的理解和辨别程度。如全国Ⅰ卷26题,以表格形式提供官修史书中关于唐代初期唐军与薛举泾州之战的不同叙述,要求学生确认能够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部分。全国Ⅲ卷27题转引了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活动的两种历史叙述,强调只有对历史叙述进行精确辨析才能更接近历史真相的重要性,对于引导中学教学注重史学方法传授、概念辨别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理科综合:科学设计试卷结构,凸显探究精神

理科综合坚持将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向学生提供新知识或原有知识的延伸拓展信息,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化学试题增加了化学反应图形和性能关联图形的体裁,让学生在获得化学信息的基础上,回归到基本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知识中去。通过延伸基本知识,在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究精神方面也进行积极探索。如全国Ⅱ卷36题有机新药物合成中,考查学生多次应用核磁共振氢谱数据和化学反应计量关系来推断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能力。

物理学科通过将动量和近代物理作为必考内容进行考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有力工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实际现象,理解更深层次问题。如全国Ⅲ卷20题引导学生从更高的层面认识牛顿第二定律、动量等相关力学知识。物理试题还从多个角度考查动量的相关内容,如不同卷种中分别考查动量的概念、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等内容,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完善认知。

生物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科学表达等;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实验设计、实验结果预测的能力。如全国Ⅱ卷37题“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实验设计,试题新颖,对于亲手做过实验,并对相关内容有所思考的学生比较有利,此类试题不但区分功能强,对于促进中学教学重视实验和实际操作也具有积极导向作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童话故事作文 关于秋的作文 欣赏自己作文 自然景物作文 家乡的秋天作文 听雨作文 说明文400字作文 关于实验的作文 中考作文满分范文 我们的校园作文 我的小伙伴作文 我爱妈妈作文 教师资格证作文 800字作文大全 研究报告作文 初一作文大全 英语六级作文 美丽校园作文 一瞬间作文 传记作文 专升本英语作文 综合素质作文 小伙伴作文 感悟人生作文 作文评语大全 往事作文 竞赛作文 见闻作文 初中作文范文 作文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