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如何用心理学理论解释救人反被诬陷的现象??

2020-05-12 16:51:01
相关推荐

我看了一下有些朋友的解释,虽然在理但是却和问题有相悖之处。即:那位作解释的朋友说的是为什么不去救人(也就是“从众心理”,在心理学上关于从众的心理有两个主要的分支:心理 从众心理学和社会 从众心理学),但问题的实质是在问:当救人的行动已经做出后对方的反应和行动(即:诬陷)。为此,我主要说两点: 1、一般情况下为什么多数人不会去救人(即对另外一位朋友答案的补充); 2、救了人为什么反被诬陷(即提问者的问题)。先说说第一点: “从众”俗称“随大流”,表现为个体的意见与行为和群体中多种人相符合。引起从众的群体压力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的。个体想象中的群体的优势倾向也会对个体造成压力,使其选择与想象的多数人的倾向相一致的行为。而群体压力可以在个体意识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使个体通过理性抉择,选择从众。也可以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影响,使人不自觉地跟随多数人行动。从众行为有时虽然不符合个体的本意,但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自愿性是从众的重要特点。 从众心理的产生往往与人们的情境特征、社会角色、性别差异、文化背景、个性特征及历史性有关。在不同的因素影响下人们所表现的从众程度也是有所差异的。从众心里的产生分为三个阶段,包括依从、认同和内化。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人普遍存在从众随大流的心理,缺乏主见。我想这是与中国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的,同时教育中谦虚这类传统思想使中国人养成了凡是不强出头,随大流的行为标准。 但从众心理不仅仅是中国人有,外国人同样也存在。记得1979年法国导演甫纽推出的一部轰动一时的剧情片 “火鸟”。主角伊弗.蒙棠饰演一个无所畏惧的检察官,为侦察一起政治谋杀案追踪到政府最高层。最后,该检察官却在对涉案政要提出起诉的前夕遭人谋刺。该片的高潮之一,在于故事情节中安排了检察官走访心理学家研究犯罪心理的一幕,即心理学调查研究证明,只要有“权威”作后盾,则多数人会不顾道德良心地向无辜者施加毒手。 该片穿插的这一幕,实际上是六十年代初美国耶鲁大学心理系米尔葛兰教授进行的一场实验(该实验后人称为“米尔葛兰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权威”对个人的影响,或说在“权威”的庇护之下,寻常人的行为可能“越轨”到何等极限。实验的安排大体如下:在身着白制服的“权威”的指导下,一些自愿报名、但却毫不知情的实验参与者,允许采用逐步加强的电流去处罚另一些回答错误问题的参与者。这些接受电流惩罚的参与者,实际上是经米尔葛兰教授预先安排、却假装不知情、又不肯用心合作的参与者。进行实验前,米尔葛兰教授原估计执行惩罚方的参与者之中,至多会有0.5%的比率,将会使用足以使人致命的450伏特电流去处罚另一批实验者(实际上电流并没开通,但受处罚方假装受到极大痛苦)。然而却意外地发现,竟有三分之二的“寻常人”在“权威”的庇护下,会对无冤无仇的“对手”狠下毒手。 有趣的是,二十年后,瑞士一位女心理学家斯多里刻意安排了数十位人士观看“米尔葛兰实验”的记录片,并要求其发表观后感。同样出乎意料的是,多数人对“加害者”表示“可以理解”。 前后两个令人震惊的实验说明,当前人们仍旧处于一个权威教育下的盲从世界,所谓的“民间勇气”只有在对“权威”的迷信破灭之后才会真正产生。 相较于西方社会人们从小受到的个人主义、个性自由发挥的教育,我们中国人的从众心理可能要更玩劣、更根深蒂固一些。象什么“随大流”、“法不责众”、“出头的椽子先烂”、看客心理等,都是从众的典型表现。 因为我们的国民打小起便受到教育要做听家长话的好孩子,长大成人后在单位也要做听领导话的好员工,入了党提了干后要做听党的话的好同志,总之我们的教育就是“听话”和“学乖”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得受教育者成为羔羊似的乖顺听话的“好公民”,所以从众心理在每个中国人心里都烙下了很深印记。因此,中国人从众心理更严重,根子应该还在教育上。 我再说说第二点: 我个人认为产生这样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心理活动: “情绪分担”心理; 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特征。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内在的感受,但是我们能够通过其外显的行为或生理变化来进行推断。意识状态是情绪体验的必要条件。 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 情绪是信心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信心中的外向认知、外在意识具有协调一致性,是信心在生理上一种暂时的较剧烈的生理评价和体验。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绪意指情感及其独特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状态,以及一系列行动的倾向。” 情绪不可能被完全消灭,但可以进行有效疏导、有效管理、适度控制。 情绪无好坏之分,一般只划分为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由情绪引发的行为则有好坏之分、行为的后果有好坏之分。 当一个人的情绪发展到某个类型的极致时,自我保护意识立即开启。由内而外的要求个体向群体转移负情绪。拿以上案例来说,当一个人本身或者亲朋好友受到伤害时,来自于身体或者精神上的负情绪给自身造成压力。只有将这种负情绪向外转移才能在内心中找到平衡。在这个期间,多数是一种潜在的或者自发的过程。自身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标准将会受到冲击,并有可能发生扭曲。做出和平时相违背的心理判断,并赋予行动。 另外, 关注个人利益得失,寻求心理平衡也将影响当时判断的一种因素。 希望能帮到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家的猫作文 幸福一家人作文 四年级国庆作文 期待作文600字 一件事作文500字 幸福时刻作文 五年级作文写人 有小标题的作文 大雁塔作文 英语六年级上册作文 写物的作文怎么写 家庭生活的作文 遗憾作文600字 高中作文题 4年级下册作文 海棠花作文 写景作文冬天 夏天的雨作文 剪纸英语作文 关于奶奶的作文 友谊作文800字 写日出的作文 记事类作文 我生病了作文 难忘的生日作文 800字高考作文 道歉信英语作文 值得作文600字 作文素材是什么 思辨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