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时评文写作六段式套路

2020-05-19 16:21:02
相关推荐

四部分可以有所侧重,顺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但是,一般都要兼顾四部分。 六段式套路 1、开篇用名言引入,简要概括内容,得出观点。 2、对材料内容进一步解析,就事情本身,提出假想,强化观点。 3、由此及彼,举出类例,或阐释意义,或剖析危害。 4、排比类似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或者预测危害的严重性。 5、联系到国家或社会政策方面,顺势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果跑远,可以回扣材料。 6、结尾:可以呼吁,可以梦想、可以照应。切忌数学证明题式的作结。 一般误区 1、强调和论证现象的存在,但是不做深入的探究,只是从为什么角度论证,没有思考现象背后的根源、危害,正面的观点就没有提出意义与价值;也没上升到国家社会层面,提出有见地的做法。 2、道理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权衡欠佳:要么没有事例名言,通篇有说不完的道理;要么事例发散过宽,脱离中心意思。 3、语言和思维太过武断,不具有思辨性,不能有效说服阅卷老师。 4、时评文是要老师比较认真看才能看出思想的文章,每个人的思考角度都有可能不同,因此,此类作文,特别要注意分段,不要一段太长,段与段之间一定要注意词语或亮点衔接,否则会让阅卷老师摸不着头脑。 优秀例文 1、别用鄙夷的恶意侵蚀善良 (标题强调危害) ——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1月最后一天,朋友圈被罗尔的《罗一笑,你给我站住》攻陷了。人们铺天盖地地转发这篇文章,为一个陌生的患白血病的女孩祈福捐赠,然而不过几小时之后事件迅速反转,罗尔被指借女儿罗一笑的疾病营销,与新媒体公司合谋,自身拥有三套房产却恶意隐瞒,欺骗公众。跟风,质疑,跟风质疑,舆论场上一片混乱,众声喧哗,一腔热血变一地鸡毛。(陈述事实,得出观点) 当浪潮退去,更多的隐性问题浮现。朋友圈很多人都说再也不会转载类似求助文章了,不仅仅是因为受骗或者被利用,这次只是一个转发,于己无碍,但更痛苦的是来自其他朋友的冷漠围观和高傲嘲讽。各种秀优越感的人用爱心廉价、智商不够来打击转发的人才是更深层的问题。(从危害角度,就事论事,强化观点) 安妮特 贝尔说:“一个人如果相信他人的良好愿望,他就必然容易受到他人良好愿望的有限性的伤害。”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看到一个身患绝症的小女孩急需帮助,看到他的爸爸用真诚动人的文字讲述着希望她好起来的良好愿望,本着善意紧急施以援手无可非议。公众在选择相信罗尔的同时,也给他留下了一个伤害自己的机会。(引用名言,分析危害一) 即便受到营销的伤害,人们的善良、感性和热心仍然令人动容,冷血的炒作者与消费者才是该谴责的对象。拿人们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去消费,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三观,在这一点上,罗尔无论如何都洗刷不了罪恶。但那些站在鄙视链顶端自我感觉良好的和嘲笑捐款转发的,都需要检视自己内心深处的自以为高明的虚荣心。(就事论事,总结危害) 能够转发或者捐款是出于善意,但是给人贴上黑化的标签,就是表达恶意了。盲目的善意还是能比明智的恶意强一些。毕竟现如今鲁迅的名句“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已经成了大众的行为准则。我们的社会从来不乏最坏的恶意,却缺乏单纯的善良。(联系社会,意义上升)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营销抬高行善的成本,但鄙夷嘲笑的恶意会潜移默化地让行善变得艰难,同样阻断善良的通道,侵蚀我们在这个冷漠的社会本就难得展现的善良。恶意不会引导善良,相反还会围剿善良。让善良人行善被嘲讽,这是在把善良人向佯装冷漠怀揣恶意的群体中逼。(分析对社会的危害) 在这个时代,似乎总有一种向下的力量要把所有人拉低,一个人扶摔倒的老人被讹诈,从此没人敢扶老人;一次善良的转发捐款被欺骗,从此隐藏善意不再捐款。当善意被吞噬,当恶意成为主流,当冷漠成为习惯,我们的社会也就失去了基本的信任基础,只剩下犬儒主义者恣意横行。这种因噎废食的行为才是罗尔事件最可怕的后遗症。(排比现实材料,总结危害,冷静结尾) 评论时评文必不可少的的几部分根据需要,稍作调整。重点从危害角度分析材料,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事件本身的危害分析,由名言引入危害分析。第二部分是对社会的危害分析,中间用鲁迅名言过度上升,将由此及彼段落置于结尾段落,发人警醒。 2、以法治安放好爱心 (标题强调做法) “罗尔事件”酿成了一次不大不小的信任危机。从为患白血病的小朋友转发、打赏,到质疑其父罗尔有能力自救、此事为营销行为,一天之内,公众情绪坐了次过山车。1日,事情有了个初步的结果。经几方商议:微信平台将在3天内,将总计2626919.78元的微信用户赠予款原路退回至用户零钱包。(叙述材料,如果考试给出材料时,我们应该更加简明一点转述材料) 这不是爱心的第一次折翼:去年8月,南京一个家庭有房有车,患儿获600万捐款但后续善款没有妥善处理,其父遭网友联名报案诈捐。“罗尔事件”虽暂告段落,相同的剧情却或许还会上演,摆在人们面前的还是那道关于慈善的新考题:完全陌生人化的网络空间,如何安放好公众的爱心?(由此及彼,强化论点) 需要肯定的是,网络自媒体平台上的慈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公众的“公共精神”。传统意义上,慈善救助往往被认为是“政府与企业家的事”,今天,新媒体的低成本让很多普通人迈开脚步,去践行公共精神,去兑现“一元钱也是爱”。说到底,被“你给我站住”的标题打动、为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流泪,并不是丢人的事儿。(就事论事,辩证分析) 然而,在自媒体平台极大地降低了求助成本之时,信息的筛选、甄别成本却也相应提高。现实中,网上求助的不实信息,确实也不在少数。更何况,还有一些企业、机构和个人,以博取眼泪的方式来进行推广、宣传,被人直斥为“带血的营销”。(就事论事,得出事件本质) 在这样的情况下,正需要让制度更好地为慈善护航。今年9月1日,中国首部慈善法开始施行。然而,法律总是有滞后性,飞速发展的技术、快速变化的社会,总会出现法律调整不到的盲区。恰如慈善法专家指出的,帮助罗尔营销的某公司可能因为“非法募捐”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但罗尔通过个人公号“卖文”打赏属于个人求助而非募捐,不受慈善法的调整。那么,个人求助和慈善募捐,应该如何界定?通过网络求助的行为,应该如何规范?公募主体、公募行为,又应该如何与信息社会对接?(提出合理做法) 试想,若是求助信息发出之时,不仅包括疾病的严重、支出的庞大,而且也说明求助者确实无力负担,或许比单纯的煽情,更让人能作出合理的判断。而个人求助之后,所筹集到的资金如何使用、信息如何公开,同样可以有具体的规定。问题出现之处,也正是可以改进之处。民政部门若能及时介入,把罗尔事件做成经典案例,无疑是对公众爱心、民间慈善“可持续发展”的保护。而社交平台的募捐规范、信息审核,同样可以以此为契机,进行建章立制、调整改善的工作。(假设预测,社会意义) 爱心是容不得亵渎的。不管是不实的信息,还是有意的隐瞒,都可能让公众的爱心受挫。这损害的不仅仅是面对他人的苦难慷慨解囊者,更是那些未来可能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从这个角度上说,法治的规范和调整,并非人为增加门槛,而是对于爱心最好的呵护。(社会意义总结) 在公共生活中,涵养信心和信任;在法治生活中,完善规则与制度。唯有这样,才不会让公众的爱心,在一次次的“狼来了”中被消磨。(正反对比,危害作结) 3、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 (标题强调以小见大) 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大殿的一角,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已开设了六年这家披着西服的洋店,鹤立在长袍马褂的建筑群里,格外醒目,不,应该是格外刺眼它仿佛向前来故宫的游客诉说着什么……(在描述与评论中引出事例) 星巴克咖啡店是美国消费主义、实用主义的象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能在故宫生存六年,说明它迎合了许多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的消费心理故宫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圣地,将“星巴克”开到故宫,却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它象征着外国文化的“软力量”在我国——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渗透与扩张。(分析析例,以小见大,指出实质) 近年来,外国文化的渗透与扩张的事例比比皆是:那耸立在大街小巷的一家家国外品牌服饰店;那一层层张贴在学府校园里的英语补习海报;那一部部占据着电视屏幕的日剧韩剧还有那五花八门的西式快餐店、日本料理、泰式推拿,真是欧风美雨,铺天盖地,日剧韩剧,遮天蔽日(由此及彼,举例分析,排比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扣题“说开去”) 面对软力量的强大攻势,许多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苦读英语却忽视自己的母语;他们熟知比尔 盖茨、乔丹却冷落了老舍、巴金;他们迷恋日本漫画却不读《诗经》《离骚》……(再引例,对比分析,强调观点) 外国文化正一步步蚕食着我们原本有限的心灵空间自然界中有“生物入侵”一说,武汉东湖的水面就曾被从国外引进的水葫芦——一种生长极迅速的猪饲料侵占,导致其他物种的萎缩甚至销声匿迹文化也是如此当人们只满足于声色大餐的感官刺激,心灵就会被金钱物欲所填满今天,有几个人能静静地坐下来与古典对话和传统交流?传统文化正渐渐被我们抛弃山东曲阜孔庙恢复祭孔仪式竟然要跑到韩国去学习程序不正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假如有一天,我们斩断曾滋养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脐带,斩断将我们紧紧联系的民族文化纽带时,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在哪里呢?我们灵魂的根又在哪里呢?杨叔子博导说得好:“科学落后,一打就垮;人文缺失,不打自垮”(危害分析与危害预测) 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最高意义上的侵略就是文化侵略歌德曾经说过:“文化的衰落表明一个民族的衰落,这两者走下坡路的时间是齐头并进的”(补说一层,论证严密)诚然,外国文化也有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在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再也不能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但我们要牢记,在对外来文化实行“拿来主义”时,一定要将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一定要保持本国文化的特色。(提出办法,得出结论) 4、不必苛求文学创新 邓雨溪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引发争议,究竟优秀歌词是否应该获得奖杯,我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了一篇篇优美动人的歌词,其中所蕴含的创造与文学完美交融,深深触动人们的心灵。 的确,诺贝尔文学奖分量重,意义大,但却不能成为评判文学的标准。托尔斯、卡夫卡等诸多文学大师皆与文学奖擦肩而过,难道我们就能否定其文学作品的价值吗?答案是否定的。文学是一片创作净土,千万莫让“奖项”等诸如此类的功利主义浸染其纯性。我们更应该将注意力更多地投放于阅读本身。 为何存在歌词能否得文学奖的争议?其原因就是我们将奖项作为文学作品价值的评判标准,用利益来衡量文学,人们对创新少了一些包容,多了一点苛求。纪伯伦曾言:“物欲是比魔鬼还要令人恐怖的思想。”倘若用“奖项”等带有功利色彩的东西来作为评判标准,那么我们就会忽略阅读本身,无法真正感受文学之美。 其实,诸如此类的事情并不少见。获得文学奖的莫言,其作品销量远比不上年轻作家郭敬明。难道我们就以此来批驳莫言而抬高郭敬明吗?非也,同样地,我们用是否得奖来将文学作品划分三六九等,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但令人皱眉的是,文学创作被功利主义浸染是不争的事实。部分作家因为知名度和稿费一年出版多部粗制滥造的作品;自媒体时代下人们的“碎片化阅读”不也是一种功利心里的体现吗?还记得赫胥黎说过:“一旦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为滑稽戏,文化就灭亡了。”在功利心里的刺激下,我们随意敷衍文化无疑是在将文化推向深渊。 由此观之,我们则要端正态度,用客观的态度对待奖项,更应关注阅读本身。就拿本次获得文学奖的歌词作品来说,其作品充满诗情画意,也充分体现创新,这就是其价值所在,我们也应该给予嘉奖。 真正优异的文学作品,只要是符合主流价值,具有现实意义,体现积极精神,就理应得到推崇。为何要锱铢必较其文学形式呢?诺贝尔文学奖的设定是鼓励创作、开放包容、容纳多元的体现,而不是评价文学作品标准的“利益杠杆”。 莫让苛求囚禁文学。本次获奖作品其中蕴含的创新精神值得嘉奖。在这创造成为风尚的时代,文学作品的创新又有何不可呢?文学是多元的,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沉下心来享受阅读。 5、待瓜熟蒂落,方盈香满钵 邱璐 微店店主于晓十六岁便可自主经营并获得不菲收入,这样的能力的确令人夸口,但最好的年纪,为了事业放弃学业,这样的行为真的可取吗?私以为这一做法值得商榷。 诚然,如果说我们在校苦读十几载,最终目的也不过是让自己习得一项生存技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生活,这样看来,于晓确实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但是我们读书的目的仅是如此吗?显然不是。学习的过程是我们青少年人格养成的过程,而这些于我们人身的修炼打磨是为我们步入社会与人相处奠基。我们学的更多的应是处世技巧,而半途而废的于晓过早步处社会,我们难以断定她就已具备成熟的心智而能很好地适应这个复杂的圈子。 另有江西南昌市初中生小陈,因某款网游打得好而被游戏直播平台相中,以3万元月薪聘其做游戏主播,他的家人因此直接为他办理了退学手续,作为他的父母,让自己十二岁的孩子辍学而从事赚钱工作,我认为他们考虑欠缺。“小陈本该由学校承担的教育责任如今该由谁承担,直播平台吗?”有网友如是问。等小陈赚得盆满钵满,可他精神的空虚该由谁填充? 美国作家葛朗特曾言“世界万物生生不息的唯有文化。”知识储备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在学龄阶段,用学术的精华涵养自己,不断积淀我们的内质,按部就班接受学制安排,未来当我们步入更广阔的天地时,才有厚积薄发,才有内涵散发的魅力让我们行更更笃定。 莫言曾在两会中提出要更改中国现行教育学制,缩短年限,认为学制过长实则浪费学生时间,却被专家批驳说不懂教育。中国的学制制订是遵循了客观规律的,能使学生在步入大学前做好丰富的积淀从而更好地适应更开阔的环境,而缩短学制则不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习养。于晓弃学从商,不能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诚如草根网络作家周小平所言,中国的未来决定在我们每一个人手上,我们今天双手做下的一切,最终将累积成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最好年纪,从学术中采撷精华,待瓜熟蒂落,方盈香满钵。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朗诵作文 重庆旅游作文 出彩中国人作文 学会沟通作文 秋天的葡萄作文 白居易的作文 三年级下册作文辅导 老师你好作文300字 感谢的作文300字左右 植树作文二年级200字 妇女节的作文 玩作文 晚霞的作文600字 把心儿打开作文 我学会了坚强作文500字 南京明城墙作文 红楼梦读后感作文 中国成立70周年作文 熊出没作文150字 美丽的公园作文400字四年级 西游记作文350字 变化的作文500字 高考英语作文句子 推荐一个好地方四年级作文 那一次我感动了作文600字 秋游四百字作文 书包里的争吵童话作文 勤学好问作文 一场激烈的足球赛作文 不要放弃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