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学生写作文易犯十大毛病归纳

2020-05-26 09:48:01
相关推荐

中学生写作文易犯十大毛病归纳本文转载自学海钓叟

中学生作文易犯的毛病,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十种情况:

一、 察物不精,浮光掠影,以至作文时叙述描写抽象空泛。

一位同学在《池塘雨景》中写道:“池塘的四面围着一些花草树木。树是各种各样的,一片郁郁葱葱。花也是各种各样的,五彩缤纷。”这段描写就显得有些空泛。空间有哪些树,树有何特征,有哪些花,这些花的形态和色彩如何,都未能出来。不仅如此,它还未能扣住“雨”字。这都是由于观察不细导致的。

二、 语言干瘪,没有文采,行文不够丰满。

例如有一篇题为《我的语文老师》的习作,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她长得比较标准,戴着眼镜,说话声音不大,总爱笑,我非常喜欢她。”这段文字,从语法上看显然没有问题,但从描写人物肖像、再现人物音容笑貌的力度和效果上看,语言则欠修饰润色的功夫,显得比较平淡,缺乏生动性和表现力。

三、 机械模仿,生搬硬套,没有创新精神。

有一篇写状物的文章,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放学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站一会儿工夫。”这段文字,除了将叶圣陶《牵牛花》中的“工毕”改为“放学”,“小立”改为“小站”外,其余文字几乎雷同。这种依样画葫芦式的仿作,与抄袭还有多大区别呢?当然,看到报刊上的一篇好文章,以启发后,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文章来,虽然这样的文章不免带有“仿”的痕迹,但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是值得赞许的。而那种把X或Y代进去的“仿作”,岂不是变成数学游戏了吗?

四、 生造词语,适用语汇,令人劳神费解。

例如:“我爸爸是位老师,对我的要求很严烈。”“他人老心不老,表示一定要为人民多服几年务。”心上第一句里的“严烈”,在词典里根本查不到,属生造;第二句里的“多服几年务”,把“服务”拆开,属割裂词语。

五、 言重词复,不重推敲,不懂得锤炼字句。

例如:“到达目的地有三条路可走,即左路、中路和右路。左路和右路,路途较远,走中路最近,所以左中右三路中,我们决定走中路。”显然,这段文字嗦重复的地方不少,但如果能对其稍作加工锤炼,将其变成“到达目的地有左中右三条路可走,中路最近,所以我们决定走中路”,那就简洁多了。

六、 追求“文气”,故作文雅,有哗众取宠之嫌。

“太阳上山了”一句,本来非常通俗晓畅,也很简洁,可有人竟将其写成“一个圆圆射出金色光芒的红红的太阳,静悄悄地从东山上探出脸儿来了”,以显示自己博学多才。

鲁迅先生一贯主张文章应该通俗易懂,要“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同学位 应该从这里获得一点启示。

七、 前后抵触,自相矛盾,不合思维逻辑。

例如,“我是一个十分顽皮的小孩,自小到大可以说都是这样的顽皮”一句,既然前边已经承认自己是个“小孩”,后边怎么又说“从小到大”呢?因此,前后抵触,出现矛盾。

八、 孤立写景,无助主旨,为写景而写景。

例如,有一篇写春节见闻的文章,其中写道:“早晨一起床,看见天空阴沉沉的,好像满有‘脸愁容。太阳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北风呜呜地哭泣着。这时候,街上传来锣鼓声,爆竹连天,人们都在欢度春节,多热闹啊!”作者愿意是写过春节的欢东,但开头这段写景,不但不能衬托主旨,相反牛头不对马嘴,还和主旨打起架来了。

九、 浅吟低唱,孤芳自赏,缺乏在气与豪放。

例如,有一位同学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亭子里格外冷清,一个人走累了,便坐下来。这时,忽然想起李清照的一首词来:‘风往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是啊,风物依旧,可人事已非。想着想着,不觉眼泪似断了线的珠子簌簌落下。”确实,在一部分学生的习作中,浅吟低唱,孤芳自赏,成了他们抒写的主调,而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和介入,则“千呼万唤”难睹面。这种柔弱的病态文风,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十、 轻视标点,一逗到底,有的甚至王文不加标点。

例如下面的一段文字:“人人挑灯夜读时,她已经上床睡觉,而人人要睡觉时,她便放声地扯起呼噜,大家都很愤怒,都纷纷地要捏她的脸。”这段话至少包含了两个完整的句子,应把“扯起呼噜”后的逗号改为句号才对。我们要重视标点,让标点更好地为文章服务。

该文章转载自[初中语文教育网]:

不同题型中考作文的应试方法

命题作文

中考命题作文包罗万象,但是从总体来看,中考命题作文也有其设计、表达方面的规律:

第一、绝大多数文题涉及的内容充分贴近学生生活;第二、大题、宽题大大多于小题、窄题,便于考生自由选材;第三、记叙文题大大多于说明文、议论文题;第四、命题作文在使用数量上仍占主流地位。

了解这些规律,对于我们作好考前训练,练好应考本领,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那么,在实际应试实践中又有哪些规律需要遵循呢?下面介绍四个要点:

1.在审题上,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

对于题目,应从头至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要审读的内容包括:

①文题的大、小、宽、窄、虚、实、显、隐。

②文题中有没有点示主题的字词。

③文题中有没有点示重点的语言标志。

④文题中的标点或其他符号及其含义。

⑤有没有副标题,其作用是什么。

⑥各种写作要求、限制。

⑦能否从题目以外的语言材料中品味出一点隐含信息。

在写作中,要紧紧抓住审题得到的“信息”,步步都要紧扣文题,紧扣要求。

要记住,不管命题作文的形式多么复杂,你的眼睛要永远盯着它的题目。在熟悉的题目面前不要激动,不要以为它就是你做过的“原题”;在生疏的题目面前不要紧张,不要以为你的心目中就没有它的影子。

2.在取材立意上,要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1)要做到“大中取小”,将其“具体化”:

第一,将宽题变“窄”。

所谓宽题,就是从内容上看,可以包含许多题材、许多素材的题目。由于它的“宽”,似乎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写作文,我们就必须选准材料,把作文的内容“浓缩”到一个点之上,使之变“窄”,以便顺利成文。

第二,将大题变“小”。

所谓大题,其实也是一种宽题。从“意义”上看,有些题目的主题比较直露,比较追求一定的“意义”。如文题“变了”,从这个“变”字上看就是要求你在文中一定要点示出某种“意义”。

对于这样的题,我们可以用加“限制”的方法将其变“小”。如“变了”这个题,我们可以在题目前加上限制性的语言,也可以在题目后面加上副标题。

(2)而要做到“小中见大”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选点生发”,也就是说,要选好一个能够让你很好地展开记叙、很好地展开议论的“点”,再从这个“点”上写开去。

3.在构思上,要做到“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

“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这句话,可以说是中考作文构思的总策略。“一点式伸展”就是一篇文章内只将一个内容写好、写细、写完整,“多点式铺陈”就是在文章中多写几个内容,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以这两种模式为基础进行变化,设计好开头、结尾,安排好不同表达方式的穿插,考场命题作文的框架便能够设置得完整、规范。

4.在表达上,要做到:注重文体特征,表现个性特点。

注重文体特征,就是要充分准确地表现文体特点,而不要出现将“读后感”写成“读后叙”、在“家乡变了”中穿插一半篇幅的议论、将“自强的我”写成自我介绍等模糊文体色彩的错误。

表现个性特点,就是要表现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就是要认真遣词造句,稳妥布局谋篇,从语气、结构、主题方面尽量表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甚至期望超水平发挥,力争做到“常中出新”、“平中有奇”。

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向前走半步,就是命题作文。这半步是考生自己走出的,所以半命题作文的应试技巧,主要表现在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把题目“补”好之后,就是适合于自己写作的命题作文了。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有四种表现形式:

1.点示范围式补题

这种形式的补题所形成的一个完整命题,既不能表现题材,也不能表现主题。它只是一个标准的宽泛的点示写作取材范围的文题。

2.突现材料式补题

这种形式的补题突现了作者最为熟悉的题材,它表示作者没有取材的困难,全篇文章将用作者选定的材料来表现一定的主题。

3.立意角度式补题

此种形式的补题将文章的立意方向作了确定,作者必须选出一定的材料来表现这种立意。

4.综合因素式补题

这种形式的补题最为自由,因为它既能为作者确定题材,又能为作者突现立意方向。

当然,以上四式不是绝对分开的。总之一句话:要想方设法、扬长避短,把一个半命题作文变成就像是自己命的题一样。

在考场上将半命题填充为完全命题,要掌握以下要领:

1.要认真读题。要看题中有没有举例性提示、语言说明性提示以及限制性的要求,如果有,有的则要进行理解,有的可视作参考,有的则要遵从。

2.对填充后的题目要从语意、语法、语感的角度进行检查,做到简洁、明确、生动、通顺。尽量避免很长的题目、表意不明的题目和填充后配搭有误的题目。题目填好后要回过头来与要求对照。

文字材料作文

从全国的中考来看,材料作文题的数量不小,它们共同显现出这样的规律:

1.材料作文覆盖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这些所有可考的文体。

2.材料作文覆盖了命题、半命题、自由命题这些所有的命题形式。

3.材料作文覆盖了改写、续写、扩写、修改等种种写作形式。

4.材料作文覆盖了大小作文的组合类型。

由此可见其在考场作文中的重要性。

考场材料作文应试,应重点“念”好这样一个“三字经”:

1.读

读材料的要求是“细”、“全”。一个题目从头到尾都要读到,每一个字都要读到,不要用扫读的方法去读题。

2.析

慢读材料之后便要析读材料,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

主要用于原料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意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3.防

就是防失误。读题读材析材之后,便可以按题写作或自拟题写作了。但由于材料作文的特殊性,在读材料、析材料方面的失误可能要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要大一些,因此在写作前和写作中的各个环节都要严防失误,要特别防止如下六个方面的失误:

①扩写后的记叙文原貌依旧,手法单调,叙事枯燥,仅仅只是增加了若干字节而已。

②改写后的记叙文或由于套用而与原文的意思风马牛不相及,或添加的细节违背生活常理。

③议论文在引述材料之后就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没有得到利用或运用。

④由于重视了材料而淡漠了文题中的关键词,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偏离了所要求表达的中心。

⑤由于对材料的理解不深而提炼不出精粹的要点,文章立意过偏、过浅。

⑥文体有误、格式有误、修改有误。

其他如泛泛而谈、结构杂乱、错字病句等一般作文过程中的失误,也应该防止。

自由命题作文

这里所说的“自由命题作文”,指的是一般的要求按一定的文体进行写作的作文,因为“话题作文”基本上也是一种“自由命题作文”,只不过它对文体的限制很少罢了。

自由命题作文实际上不是完全自由的,出题的人总得对考生有些限制,才能不让你完全自由自在地用自己的题目写作。所以,为了考场作文的质量,考生自己命题是第一道“工序”,这种“工序”是完全“利己”的,题目一旦完成,就可按照命题作文的思路进行写作。

一般来说,中考自由拟题的思路有:

1.针对中心拟题

有的文题,特别是有的议论文题,为了降低难度,往往将材料的中心点示得十分明晰,遇到这样的题目,可直接针对材料的中心拟定自己的文题。

2.按照条件拟题

有的文题往往有附加的条件,对这种条件一定要按要求执行。

3.体会语境拟题

4.提炼观点拟题

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还说“标题是文章的眼晴”。从语言的角度讲,不管其拟题的思路如何,拟出的题目还要讲究语言文字美,讲究结构美,要在“小、巧、新、美”上下点功夫。

看图作文的“图”,主要有图表、画图和漫画三种,出现在中考作文题中的,主要是漫画。

做中考看图作文,具体的操作程序是读题、析图、立意、拟题、构思、修改、定稿。“与众不同”的关键之处是要仔细观察画面和准确理解画“意”,先抓好读题和析图两步,然后才构思成文。

第一,读题。

读看图作文的题目,主要是了解文题中所提出的要求,明确所规定的体裁,以便有目的有重点地去看图。

第二,联系题目析图。

做看图作文要学会读图。当图映入你的眼帘,你应该马上有这样的意识:这一幅图是一个故事;这一幅图是一篇说明文;这一幅图是一篇寓言;这一幅图是一个比喻……于是,你便可以就像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自由命题作文一样开始写作。

在看图作文中,析图是关键的一环,就像“析材”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环节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从如下角度去“析图”:

1.看“情节发展”

这适用于对多幅有内在联系的组合漫画的审读。

2.看事物变化

适用于画面中立体事物变化鲜明的漫画材料。

3.看人物对比

适用于阅读以多个人物活动为主的漫画。

4.看背景映衬

适用于人物活动中环境设计鲜明的漫画的阅读理解。画中的景,画中的物,往往有不可忽视的烘托、反衬的作用。

5.看比喻手法

适用于整体构思有明显而强烈的寓意漫画的审读。

6.看整体意念

适用于理解含蓄的令人回味的漫画,作者在这样的漫画中往往运用比拟、象征的方法表现主题。

析图并理解其含义是看图写议论文的重要关隘,考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顺利通过。因此考生要尽可能多地掌握“析图”的方法。除上面所介绍的以外,还有类比联想法、喻义探求法、比较排除法、对号入座法、寓言点题法等都可以运用。

中考看图作文,在看懂画面之后,第二关便是构思、写作了。就写作的过程讲,看图作文与其他形式的作文一样,离不开立意、构思、表达的程序。另外说明一下,看图作文有一个重要的过渡性环节,就是必须对图进行一番说明、介绍或描绘。看图作文的特殊性表现为,材料中所给的单幅漫画、多幅组合漫画,以及用来说明、评论对象的摄影作品、美术作品、科学图画等,不可能作为材料直接引进文章。它们需要一次“再处理”,由作者在观察、理解、提炼的基础之上,用文字叙述出来。这些叙述文字,如果放在记叙文的开头,就成了一种解说性的铺陈;如果放在议论文中,这种开头就往往于解说中顺势带出作者的观点。

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是以“特定”的话题为契机,引出自己心中想说的话。这种“说话”的内容是自由的、自在的、自选的。

由于存在“话题”,人们就得谈话,这种谈话没有规定的题目,人们可以围绕“话题”自由自在地“侃”,海阔天空地“侃”,人人都想谈得中听,人人都在想办法谈出点新意。让人们的谈话自由而又广泛,这就是“话题”的作用。由此可知,“话题作文”的作用是用一个“话题”来引出内容广泛、形式自由、带有自己创见、带有自己思想与情感特点的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与我们习惯了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话题作文的产生,不是凭空而来,不是人们臆想的产物,它是多年来作文题型发展的结果,是人们探索与创造的结果。目前,“话题”作文有五种主要的表

达形式:

第一种,是最为嫩稚的,就是“命题”式的“话题”。出题者直接指定一个“话题”,要求考生围绕此“话题”作文。

第二种,是“导语”式或者说是“引语”式“话题”。出题者往往要铺叙一段话,这一段话不是材料,它的作用是把考生引到“话题”之上。与那种直接亮出话题的做法相比,这种话题多了一些人情味。

第三种,是文字材料,这时的“话题作文”实际上就是材料作文中的一种,考生的“话”源于材料又不拘泥于材料,由材料引发而又不必切入材料。

第四种,是图画材料,这是中考作文题在“话题”方面的创造。

第五种,是综合式的“话题”,此时的作文题目中列出了多种“话题”,考生可以“选择”一个“话题”进行作文,也可综合几个“话题”进行作文。

话题作文在中考中频繁出现是一种来势不可抵挡的深刻变化,为此:

1.我们应了解、知道、确立“话题作文”的观念,要习惯于“话题作文”,就像习惯于“命题作文”一样。这样就可以尽快地“进入角色”,从心理上、从技能上适应“话题作文”的训练写作与应试写作。

2.我们应进一步了解、熟悉“话题作文”的重要特点:

(1)话题作文一定有一个“话题”,“话题”的作用就是引出你的“话”,引出你的文章。

(2)话题作文只有“话题”而没有规定的题目,它方便我们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地选写自己最能写、最好写的内容。

(3)话题作文是“除诗歌外”的作文,甚至是“不限文体”的作文。它方便我们运用自己最拿手的写法。

3.我们应把握好考场话题作文的写作步骤:

(1)审读文题,了解“话题”。

(2)就“话题”展开多角度联想。

(3)在众多的联想内容中选取一两个方面的内容,初步进行构思。

(4)再选取自己认为最有希望或最有把握写好的一个方面的内容,按命题作文的步骤进行写作。

4.反过来讲,我们决不能把“话题”当“命题”,如果有人那样,岂不是又在写“命题作文”?

“文体不限”作文

中考作文“不限文体”或让学生在“文体不限”的氛围中进行作文,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其重要特点就是覆盖了中考作文中几乎所有的题型,也就是说,中考几乎所有的命题方式都可以设计出不限文体的作文题。因此,对“文体不限”作文的训练应作为重点突现出来。面对“文体不限”作文题,其应对的措施就是:

第一,仔细审读文题,明确写作要求;第二,运用自己最想用的一种文体进行写作。

这也就是说,“不限文体”的作文进入写作阶段时,它是有文体的。因此,对三种主要文体的复习,仍不可掉以轻心。

中考记叙文主要以记事为主,也有不少写人的文章。

一般来讲,记事的文章,要着力对事件意义的探求,要在事件所具有的多方面的思想意义中找出最重要、最动人的“闪光点”;写人的文章,要着力于对人物思想的发掘,要努力从刻画人物形象中表现出人物的“精神美”。为了中考记叙文的成功,必须高度注意构思的技能与技巧。下面介绍五种常用的、基本的套路,可以灵活地借鉴、运用。

(一)巧用穿插

穿插,是记叙文构思写作的基本套路之一。所谓“穿插”,就是在记叙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有目的地插进抒情、议论、说明、描写等内容。在记叙文中穿插以上内容,有六个方面的作用:1.表达作者的感情、观点;2.表现人物形象;3.深化文章主题;4.变化文章结构;

5.增强文章的感染力;6.使文章有很清晰的文面。

从中考作文来看,在作文中巧用穿插,有两个特别重要的作用:第一,优化文面结构;第二,表现构思水平。而这两项对于提高中考作文得分是十分有好处的。

在运用“穿插”的技巧进行记叙文的构思时,我们要:

(1)注意侧重点,有的文章以穿插抒情为主,有的文章以穿插议论为主,有的以穿插描写内容为主,即使抒情和议论有时不能决然分开,也应注意这个问题。不要有时抒情,有时又突发议论,破坏文章内容的和谐。

(2)注意自然贴切。文中的抒情、议论、描写,都是有感而发,有感而作,都是建立在记叙的基础上的,因此不要为抒情而抒情,为议论而议论,无病呻吟,勉强凑合。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在文中要有机地结合,融为一体。

(3)注意灵活适度。记叙文应以记叙、描写为主,不可本末倒置,让“穿插”占去大量篇幅,造成文章内容空泛。“穿插”一定要灵活、简洁、适度。

(二)横向组合

横向组合,就是在文章中将一个一个的情节、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加”起来,组合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横式结构法”。

“横式结构法”总的特点就是,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充分地多角度地表现人物、记叙事件、描写景物、表达感情。

“横式结构法”用于中考作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作文的文面清晰,文章的主体内容让人一目了然,而且由于使用的人不多,评卷老师会给予足够的赞赏。

运用横向组合的构思套路,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掌握若干种“组合”的方法。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在作文中运用小标题,要用小标题将文中的几“块”内容连缀起来。

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1.日记标题式

以日记连缀的方式成文;

2.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3.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4.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5.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6.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之类的词语;

7.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8.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醒目。

(三)小段连缀

所谓“小段连缀”,就是整篇记叙文都由短小的段落连缀而成。有时甚至一句话就是一段。用“小段连缀”之法写成的文章,其文面的重要特点是段落细密,由于文章全由小段构成,所以读起来给人一种流畅清新、一气呵成的感觉,给人一种散文式的韵味。比起那些用大而长的段落结构而成的文章,它就显得秀美多了。

值得一说的是,随着中考作文对文体的淡化,越来越多的作文题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更加便于同学们抒发心中的情感,考场上也就出现了很多的美文,特别是散文式的美文,这是应该受到肯定与鼓励的。

(四)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是我国文章写作的一种传统技法。

从行文布局看,它是一种结构文章的构思方式;从突出主旨看,也是常用的一种结尾方法。所谓“志”,就是文章的主题、中心或作者所要表现的意旨。卒章显志之法,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运用。

作为一种常用写作模式,“卒章显志”也有它“有弊”的一面,最大的“弊”就是为追求“显现”一番所谓的“志”而无病呻吟,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所以在中考作文时要在框架构思、语言表达、主题显现、情感抒发、意境创造、角度变化等诸多因素中,选取几个点进行认真的艰苦的揣摩,力求在“卒章显志”上自然一点,新鲜一点。

(五)环境衬托

在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穿插景物的描写,是一种写作的技法,也是一种构思的方法。从中考记叙文来看,能够恰当地进行景物描写的作文,是层次比较高的作文。所以,学习一下“环境衬托”的构思方法,对提高中考作文的质量是很有好处的。

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对环境进行描写,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想描写的时候就描写,无目的地把描写硬塞在记叙之中;一定要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描写,它们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

在中考作文中运用“环境衬托”的构思套路,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写景要有分寸,不要求多,点到为止;第二,写景要有目的,即景物的描写一定要为“烘托”人物服务;第三,写景要准确,也就是要注意知识的准确性,不要把春天的景物当作秋天的景物写出来;第四,要安排好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位置。

该文章转载自[初中语文教育网]:http://www.yuwen789.com/zuowen/200801/zuowen 11131 4.html

写作是一种智慧:四招打造50分作文

一些同学慨叹:写文章总会落入俗套,缺乏新鲜感。就此,有老师道:“写作是一种智慧。”我们要使文章新鲜脱俗,趣韵绵长,就要以写作的智慧来打破常规,展现独特景致,这样才能让老师不致审美疲劳,从而给以高分。

第一招 抓小放大: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唯其小,故有新;唯其小,故能集中笔墨,议之深入,叙之鲜活。如此抓小放大,大题小做,就不再有空洞肤浅、难以落笔之忧,文章也见厚实与出新。如以“温暖”为话题,一考生写:

温暖是家庭的其乐融融,温暖是同学的相互帮助,温暖是老师的热切关爱……

一鼓作气写了三个温暖,600字的文章,没有讲透一个点,如是角度过大,就难以集中笔墨,写来就空洞乏味,文章也就缺失清晰的思想和情感的力度。再看另一考生写:

温暖是我回家闻到的药香。

那天中午,我推开门,一阵药味直冲出来。我浑身一热,似觉严寒冬天里一阵暖风吹来,我听到电饭锅里突突的响声,看见奶奶躺在沙发上,四周被药香包围着。

奶奶得了肝病,腹部有了积水,卧床了三个月。每当看到她在床上用手摸着浮肿的腹部,痛苦地呻吟,全家人都脸色凝重。爸爸更是焦躁不安,好几次他在房间里暗暗流泪。爸爸十岁就没了父亲,是奶奶一个人艰难地供他读书,上大学。她辛苦了一辈子,如今家里吃穿不愁了,她却得了这个病。

奶奶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全靠着爸爸妈妈。今天我推开门,闻到这浓浓的药香,我知道奶奶可以自己下床了,可以自己蒸药了。我叫了一声“奶奶”,她朝我轻轻地应了一声。听到她平缓的回答,闻到这浓浓的药香,我感到温暖极了。《温暖》

此文抓住了一个小小的切口,再现生命的真切体验,题材新颖而脱俗,生活气息浓郁,予人情之震撼。

第二招 避实就虚: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转换视角,换用虚拟的视角来审视现实审视生活,以虚拟的材料来承载自己对社会对命题的思考,文章也就能新鲜脱俗,也就不再有失却亮点之忧。如以“ 的期待”为题,有考生写:

1我多么期待人们把我关起锁起甚至将我毁灭呀。我诞生在一间阴暗的地下室里,我的主人用我换来了一斤芹菜以及大把零碎的纸币,然后,他拍拍屁股就走了。不多久,我就听到菜农的一声惊呼:“天啊,是假钱!”深重的罪恶感随着这声惊呼漫上我的心田,漂亮的衣裙也似涂上了一层污渍。“把我交给银行吧,那儿才是我的归宿。”我在心里期待着呐喊着,可是没人听见。菜农把我拿在手里反复揉搓,然后,他走向一家忙碌的肉店,用我换了一斤肉……人们发现“我”是假钞,几分痛苦几分愤恨,但都设法将“我”易手他人,我的一次次期待都落空,我有了沉重的负罪感。目睹农民痛苦的表情,闻听老板愤怒的责骂,我心在滴血,我多么期待有人来救救我,把我送到银行,哪怕是派出所……

《百元假钞的期待》

2我是一棵小杉树,我对人类有着热切的期待。我看到人们不断地砍伐我的同类,砍掉了我的爷爷奶奶,砍掉了我的父母,现在还想砍掉才来到世上不到三四年的我。我碍着人类什么了,我为人类储蓄水分,为人类带来绿色与清新的空气,更为人类遏止了水土的流失,让他们不再为暴雨为大风而忧惧。而如今,土黄了,山小了,人们喝水洗衣成问题了。据说现在人们有些急有些怕了,计划将山林承包下去,让人明确管理,我有了希望与期待。前天就见好多人在我身边指指点点,听到他们的喘气声,感受到他们温暖的抚摸,我心热了,我多么期待社会的改革,能给我们植物留一点空间,能给人类的子孙留下绿荫,让我们与人类的子孙和谐共处……

《小杉树的期待》

1文章用虚拟视角,赋“钞票”以人的行为与思想,如此避实就虚,幽默而令人玩味。2以物的视角审视人类现实,表达对绿色的期待与对社会的期待,文章也就有了较高的审美价值,也就清新脱俗,彰显灵趣亮点。

第三招 切角另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转换切入角度,避绕常见的正面视角,文章便清新脱俗,情趣盈生,便见写作的睿智与灵气。

如以“我的老师”为题,很多同学都在写老师如何关爱同学们,如何营造诗意洋溢的课堂氛围,如何在我犯错后耐心劝导……如此写来,文章难以写出鲜明的个性,也就难以脱俗出新,而下二文则不同:

1家里保险丝断了,当老师的父母又很晚才疲惫地回到家。一见家里一片昏暗,父母就心生闷气。父亲说回到家找不到港湾的感觉,母亲说,只有你才有课题吗,接保险丝这男人的活儿也想要我一个女人去做,没门儿。两人吵了一会儿,爸爸拿起讲义夹就要回学校,妈妈也气咻咻拿起包:“你走,我也走,我回学校去。”我一见不妙,连忙把住门:“那我呢?”

《吵架》

2老师是个古板的人。十点钟,人们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老师一看手机,就要急着睡觉,说是第二天要早起。我说:“明天早上晚点起床不行吗?”他叹一口气:“咳,没法,我5点钟就会醒,我不去学校,我怎么也睡不着,我就烦躁不安。”我说:“你太有规律也不好,太累。”他摇摇头:“习惯了的,改变不了啦。”看他一本正经,我困惑不解:老师,怎么就跟我们不一样呢?怎么就这么另类?

《另类的老师》

1侧面落墨,便见情趣。文章从家庭失谐之一隅,写出老师的辛勤,充满了生活气息。2明贬实褒,展现出老师敬业的形象,趣韵绵长,面对这样的文章老师岂能不阅之一乐?

第四招 形式巧换:硕鼠硕鼠,无食我粟

作文时不用常见的议论文、记叙文的形式,而转换成日记、书信、演讲词、发言稿、辩论陈述词、采访记录、序言等来表达自己对命题和对生活的思考,令人见其写作的睿智与鲜活,也不再有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忧虑。如以“我看快餐”为题:

1我们感受快餐文化的冲击,有的同学捧着名著的简写本饶有兴趣地欣赏;有的急功近利地看着名著导读;有的津津有味地看着名著演绎的卡通漫画……

这是因为,一是同学们阅读的浮躁……二是同学们重理轻文,理科课业负担过重……同学们对快餐文化热衷,于传统文化就往往缺少准确地把握,试想,我们如果仅是浏览关于李白的作品简介,仅是吟咏李白佳句的白话译文,那么我们又怎么完整把握那些情感丰富诗意飞扬的生命?再说,在别人嚼过的馍馍里,我们又怎能嚼出本真的滋味?

于是我们一是需要加强老师的阅读引导,要举行名著读书会等活动,营建良好的阅读氛围……二是亟待提升同学们的名著阅读意识,让同学们面对生活的喧嚣,留几分沉静,留几分理性,翻卷经典名著,选择近距离感受作者流淌热血的文字……

2记者在校园里采访来访的作家杜言。

记者:你对我们校园文化建设,感到最大的忧虑是什么?

杜言:最大的忧虑是快餐文化的冲击,有的同学……

记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文化的冲击?

杜言:这是因为一是同学们阅读的浮躁……二是同学们重理轻文……

记者:为什么我们要拒绝快餐文化?

杜言:同学们对快餐文化热衷,于传统文化就往往缺少准确地把握,试想……

记者:拒绝快餐文化,您有什么期待?

杜言:我有两个期待;一是……二是……

1文章如此写来,四平八稳,难见脱俗的亮色。2文章以访谈的形式来表达对命题对生活的思考,形式转换了,文章也就脱俗而蕴含强劲的视觉冲击力,而不致令人审美疲劳。由此可见,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表达,艺术张力显见不同。

该文章转载自[初中语文教育网]:http://www.yuwen789.com/zuowen/200804/zuowen 11604.html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过端午节作文200字 我心中的诚信作文600字 端午节英语作文50词 心得体会600字作文 小学生春游作文怎么写 五一放假作文350字 相约好时节作文800字 童年小伙伴600字作文 教师节写老师的作文 生活中的矛盾作文600字 在考验中成长作文600字 描写小白兔外貌的作文 介绍我自己的作文300字 致未来的自己作文600字 谁动了我的奶酪材料作文 从失败到成功作文600字 话说洋车夫作文300字 花季里的阳光作文500字 高中英语小作文范文 妈妈您辛苦了作文800字 我的家风家训作文800字 我们该记住的作文600字 父爱的天空作文800字 环保从我做起作文600字 做小实验的作文400字 那一束光作文 我的五一作文100字 新时代新青年作文 快乐五一三百字作文 其实我还没长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