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平静:平静内心的25种方法

2020-05-28 10:00:01
相关推荐

平静:平静内心的25种方法 52个静心妙法,与你一同展开心灵的成长之旅 本书是世界著名的心灵激励讲师麦可?乔治精心设计的心灵成长课程。52个妙不可言的心灵调养法,教你运用内心平静、爱及和谐的天赋,激发出人人本有的内在力量,提升生命的品质。 现代人的生活,紧张、繁忙、充满喧嚣。对金钱、名利、工作的渴求越来越多,但内心却越来越倍感空虚、烦躁。你在关注自己的钱包有没有涨、外貌有没有更漂亮的同时,有在关注自己心灵的成长吗。 《平静》 编辑推荐 ☆☆☆☆☆与心灵真诚相遇,共享生命平静和谐的美好。 心灵的成长之旅 现代人的生活,紧张、繁忙、充满喧嚣。对金钱、名利、工作的渴求越来越多,但内心却越来越倍感空虚、烦躁。你在关注自己的钱包有没有涨、外貌有没有更漂亮的同时,有在关注自己心灵的成长吗。 激发内在的力量,提升自我的价值 每个人的内在都藏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当内在的力量被激发,您将收获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享受充满喜悦与满足的人生。当你发现自己的内心空虚、浮躁、紧张、易怒的时候,放下繁忙喧嚣的一切,尝试本书有趣实用的静心法,回归心灵最本源的家园,你将有意外的收获――烦躁消失了,你与内在真实的自我真诚相遇,进入心如止水的平静。 专业的情绪管理技巧 本书作者麦可·乔治是专业的情绪管理专家与心灵力量发掘者,在全球各大著名企 1 业担任心灵激励讲师。本书是麦可·乔治专心规划的心灵成长指南,透过25种循序渐进的心灵调养法,与你分享提升心灵、肯定自我价值的珍贵经验与技巧,助你运用专业的内在疗愈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50幅平静心绪、创意无限的优质全彩插画 平静内心的25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将协助您控制情绪,进行清晰和正面的思考,同时学习享受生命的祝福。50幅精心制作的优质全彩插画,让您心灵洞见活泉喷涌、臆想无限,不觉走进一个真实人性的桃花源,聆听心灵的吟唱。 《平静》 内容提要 52个静心妙法,与你一同展开心灵的成长之旅 本书是世界著名的心灵激励讲师麦可·乔治精心设计的心灵成长课程。52个妙不可言的心灵调养法,教你运用内心平静、爱及和谐的天赋,激发出人人本有的内在力量,提升生命的品质。 个人价值的提升包括外在知识的提升与内在能量的提升。但人们往往在忙于充电扩充外在知识面的时候却忽视了心灵的成长。随着本书渐次深入的心灵探索之旅,你会发现心灵成长的奥妙,找到内在、真实、灵性的自我,享受生命的爱、平静及喜悦。 《平静》 作者简介 麦可·乔治(Mike George)是一位长期研究心灵探索及内在管理的著名激励讲师, 他极力倡导人们重视心灵的力量、对心灵展开终生的学习。 1980年起,麦可 乔治频频在世界各国的大企业担任管理顾问与员工训练的讲师,20余年来,受惠的企业包括通用汽车和三菱汽车等;他同时担任《心灵》Heart & Soul Management杂志的总编辑及布拉玛·库马利斯世界心灵大学Brahma Kumaris World Spiritual University的高级讲师。获聘为联合国顾问,并组织阿布山Mount Abu国际对话团体。 他录制有“自我管理及无压力的秘诀”系列丛书和录像带。并出版《放松:放松情绪的25种方法》等著作。 《平静》 目录 自序 2 改变一生的体验 前言 心灵的旅程 心灵的语言 第一章:自我、世界与心灵 混沌 练习1贝壳的启示 认知与真实性 练习2奇妙的窗 四根支柱 创造力与心灵 练习3崭新的认知 理智与直觉 情绪与情感 透视时间 练习4惬意的一天 改变 自我与他人 无限的能量 练习5练习丹田 心灵的泉源 练习6至高无上的和谐 第二章:心灵的季节 春天 夏天 练习7光的力量 秋天 练习8承诺的果 3 冬天 第三章:内在的宇庙 看清自我 练习9自我的巨轮 主权在你的手中 独一无二 责任 《平静》 改变一生的体验 自序 改变一生的体验 大约在二十多年前,我曾有过一次极为卓越不凡的心灵体验。当时我与许多人在印度北部的阿布山顶进行冥想,突然有一道纯净的白光从山顶放射出来。那道白光如羽y翼般轻柔地笼罩着我,令我感受到片刻珍贵的宁静。在那真诚无伪的时刻里,我听到一个声音对我说:“欢迎回家,你的追寻已经结束了,我爱你。” 我至今不知那声音从何而来,但是在内心深处,我感觉自己与那股神秘的力量有着某种特别的联系。就像久别的挚友在分离千年之后,又在某个特殊的时空里重逢,彼此的感觉是那般熟悉而温暖。 多年后再度回想,那次美妙的体验,事实上改变了我的一生:我开始走上探索心灵的道路,并对真实的人生持续进行深度的观察。我发觉灵魂与心灵不在我的体内,也不在我的心里,因为我就是灵魂,我就是心灵。历经多年的冥想训练,我获得极为丰硕的成果,开始了解永恒的意境,并明白心灵是不朽的。 尽管社会上关于心灵成长的见解很多,但真正可以落实的方法似乎很少。人们追求心灵的成长,而世界上的战争与冲突却不断增多;人们阅读许多成长类的书籍,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日益疏离。事实是,我们越渴望获得成就,内在却越感到空虚。 当我们依循社会惯例,忙于消费、竞争,争取权力、金钱时,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其实都渴望获得三种宝藏,那就是:希望被人关爱,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喜悦,在嘈杂混乱中获得平静。但大多数人几乎都在向外追寻,这也是他们错失心灵成长机会的原因。事实上,我们早就拥有了想要追求的东西。 4 爱从未远离我们,是我们于心灵迷失时,自己离开了爱。在这充满喧嚣和浮躁的年代,心灵是生命财富与喜悦的泉源,也是我们所能给予别人的最佳礼物。 这本书里所叙述的心灵与心理的练习方法,是为了帮助那些渴望真正平静,希望让心灵步入正确轨道的人而设计的。遵循本书的指引,你也有机会找到内在的神秘力量,与自己的心灵真诚相遇。 这将会是一段充满爱的旅程,引导你回归到心灵的家园。一旦回到温暖的家,你就有能力运用疗愈的力量,与他人共同分享平静的美好。 麦可·乔治 《平静》 心灵的旅程 前言 心灵的旅程 探索心灵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旅程。当我们年纪渐长,感觉体力大不如前时,许多人误以为人类的思想也会渐趋成熟。但实际上,心灵的年轮不见得与生理的年龄成正比。 许多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仍在争逐名利,在金钱物欲中打滚;他们累积了许多财富,拥有很好的社会地位,却需要依赖酒精、药物来获得宁静;快乐对他们而言,是遥不可及的事情。那些将金钱与心灵放在天平的两边,认为金钱那一边永远比较重的人,如果等到薄暮之年疾病缠身时才惊觉心灵的重要性,已浪费太多光阴。 不过“探索心灵”永不嫌晚。因为心灵成长为我们带来的报酬是难以估算的。钞票买得到享乐,但买不到平静。心灵层次的提升,能让我们拥有真正的快乐与幸福。何不立即动手去做,跟随我们一起踏上探索心灵的旅程。 我们常用“旅行”二字来比喻心灵探索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喜爱度假,安排一段假期去遥远陌生的地方旅行。若旅程当中感到疲累不堪,我们会想:干吗没事不远千里来这里,家里多么舒适、多么温暖啊。但是抵达目的地时,疲累又突然一扫而空,我们会觉得完全不虚此行。然而,心灵探索与地理探索的旅行是截然不同的,其中最大的差异是,在心灵探索的旅程中,我们所追寻的,是一种原本就拥有的东西。 另一项差异是,地理探索是向外探求,出发到远方,有探索未知的意味;但是心灵探索是向内寻找,是探知内我的心灵旅程。虽然我们已经拥有所要寻找的宝藏,但大多数人浑然不知,仍在不停地整理行装,采用地理探索的方式向外意图寻宝。 根据多年来的体验,我诚恳地建议你,最好把心灵旅程想象成没有距离的旅程,因 5 为心灵其实就在方寸之间,唯一会阻碍我们的,是旧有的思维模式,例如“太难了,我一辈子都不可能找到自己的心灵,我根本做不到”等等。 阅读并做过本书的练习后,当你渐渐掌握自己的心灵,就有可能在刹那间,感到微妙的内心转变。灵光乍现的时刻,是难以言喻的,你不知道它何时会来,也无法掌控它停留的时间,但你会感觉到平静与爱。 心灵成长不是直达车,在探索的过程中,或许你会经历原地踏步或时进时退的阶段,但是请不要气馁,终有一天你会明白,并全然安住在安详平静的爱之灵光里。 《平静》 精彩选载 要如何形容心灵这个无形的语言呢。本书采用几个名词,希望能借此描摹出心灵的概念。或许一开始你对这些名词不是很熟悉,但它们是踏上这趟旅程不可或缺的要素。 《平静》 心灵的语言 要如何形容心灵这个无形的语言呢。本书采用几个名词,希望能借此描摹出心灵的概念。或许一开始你对这些名词不是很熟悉,但它们是踏上这趟旅程不可或缺的要素。 心灵:当心灵健康时,我们就浑身洋溢着暖暖的爱,充满自信,并且有力量帮助他人;当心灵晦暗,被烦恼所蒙蔽时,我们又会感到抑郁、烦躁与不安。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心灵并不在我们之外。我们的心灵是唯一而独特的,因为我们自己就是心灵。 心灵探索:探寻并认同自我。我们并不认识内在的自己,我们所认知的自己,与真正的自己其实是不同的。若能追随心灵的声音,向内探索自我,我们就能获得真正的平静。 以自我为中心:大多数人在心灵迷失时,只会用外在的事物,例如地位、财富、信仰等来安慰自己;然而,心灵探索鼓励我们用爱与包容来面对困难。而且,心灵主义的圭臬就是真诚关怀他人,以他人为先的利他主义。 爱:我深信爱是心灵正面能量的释放,是最深层的关怀,它让我们保有自己的同时,又与万事万物融为一体。 因缘:因果与缘分。我们若作恶,就会得到负面的能量;我们若付出爱,将获得无以估量的丰美果实。 《平静》 自我、世界与心灵 6 心灵的流动就像一场美丽的舞蹈,在这舞蹈中,有两位要角。第一位是“自我”,它就像花哨的舞步,配合音乐旋转、踢踏、滑步,变化多端。而心灵,那内在的核心则岿然不动,不管音乐情境或韵律如何变化,心灵始终微笑如一。 对人类来说,身体只是心灵的载体,这也是现代美容行业备受大众质疑的原因。简言之,不论你是医生、企业家、教师或罪犯,不论你命运乖蹇或一帆风顺,这些外在事物与外在象征都无法改变我们内在的本质。事实上,我们就是心灵。一旦你有这层认知,心灵就会开始指引我们,让我们对习以为常的一切产生质疑。 西方世界讲究科学,重视理论,对所谓的情绪管理,也强调要以科学的方法来掌控。当我们开始心灵探索的旅程时,会对所谓的理性主义产生质疑。科学能代表一切吗。其实不然。若我们审慎检视自己的内在,会发现心灵的本质是那么真实,进而将自我了解视作生活的指南针,如此我们将获得更有创意、更有爱心、更加平静的生活。在累积满满的心灵财富后,我们将对自己充满信心。 《平静》 混沌 生命究竟有何意义。数个世纪以来,哲学家与学者们从未停止过思考这个问题。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顿悟自己本有的灵性本质。 许多人的内心充满恐惧,对于改变裹足不前。实际上,如果我们都能明白诸事无常,而无常即代表变动和机会,那世界该有多么美妙啊。 与其尘封在自我的狭小世界里,不如从日常琐事中后退一步,静下心来试着把整个世界想象成蛛网般交织的浩瀚因果网。每条蛛丝向各方放射,连结其他蛛网。乍看之下,似乎曲线密布,错综复杂,其实还是有迹可循。若能这样思考,我们就能坦然面对人生的变幻。 探索心灵在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心灵是智慧之光的中心。它就如一面从未用过的镜子,必须有人去凝视,才能折射出影像。所以,若不去了解、观察自己的心灵,生命将失去意义。 对于生命的认知,我们时常处于混沌与模糊的状态。我们须去探索变幻莫测的万事万物,在恒常的变化中寻获生命的真谛。深入了解、认知生命的本质后,心灵就不再处于混沌的状态中,对于不断改变的世界感到惧怕和紧张。因为,我们的生命来自于自然的生命本源,若能对生命的本源——心灵的深处进行探索、观察,心灵的成长与幸福的生活便唾手可得。 7 练习1贝壳的启示 想象有一片很长的沙滩,散布着许多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贝壳。我们沿着沙滩漫步,遇到第一种贝壳时,这种贝壳会为我们带来好运,因为它象征着全新的机会,是命运的赠礼。继续往前行,你会发现第二种贝壳,这种贝壳会为你带来其他意外的惊喜。当我们捡起更多贝壳,会发现有些贝壳很常见,有些却很特别;看似随机散布的贝壳,其实当中隐藏着某种道理。虽然各种贝壳出现的几率都不一样,但我们能理解每种贝壳背后,都有其珍贵特殊的意义。 祝福的模式 让我们回想一下生命中那些令人喜悦的事情:或许是你曾遇到一位对你有所启发的人;或许是某次开车见到一道美丽的风景??仔细追溯这些令人喜悦的情景是怎么出现的,然后想象下一位能够启发你的人:他将是什么模样。或想象一下之后你将看见怎样美妙的风景,是一片蓊郁的树林,还是空旷无垠的大地。是雪白的浪花,还是满山的野花。花几分钟观想这些情境。 《平静》 认知与真实性 我们常依自己的所见所闻,于日常生活中做出习惯性的反应。比方说,我们即使知道天空之所以会呈现蓝色,是因为蓝色是光线中唯一不经阳光过滤,波长最长的颜色,也会习惯性地把蓝天看做大地的背景。 “看不清真相”是人之常情。印度教认为,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知纯属幻象,或是梵文中所说的幻境。他们相信,浩瀚的宇宙其实是造物者梵天的一个梦境。 俗语说:眼见为实。但是有太多经验告诉我们,光靠事物的表相来做出判断,不见得可靠。首先,生命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心灵,我们却对心灵一无所知,行事全凭直觉。第二,我们过于主观自我,而自我却常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它总是晦暗不明,渴望更多,执著于美好的事物,最终却被自己的期望、恐惧与执念紧紧困住。 西方哲学对于主观论,也就是物质世界只凭直觉认知才存在的这种概念的探讨从未间断。主观论者认为,若我们移开目光,不去看花园里的苹果树,苹果树就不存在。 然而,这世上最美妙的喜悦,其实来自于了解我们内心那无形的爱和能量。 练习2奇妙的窗 人的一生,总是依照习惯而活。对于每天都会经过的街道,我们早已失去了新鲜感。然而,运用某些方法,我们能找到关于这条街道的全新印象。或许,这种方法并不能带 8 领我们更靠近心灵,但是它能帮助我们不用因循既往的方式看待事物。一旦我们摒除陈旧积习,就能更容易感受到心灵的力量。 物相 拿起一个茶壶,或是任何自己熟悉的物品,试着把它看成单纯的客体,不要考虑它的功用,将自己融入它的颜色和形体,观察它是用什么材质做成的,它有什么本质之美。试着冥想,若不考虑它的功能,这件物品会以什么样的面貌呈现。 全新认知 选一个清爽、晴朗的日子,仰卧在公园的草地上,用全新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当你仰卧时,路边行人的身影将变得上下颠倒,同时你能看见身旁花朵的侧影。虽然视角发生了改变,你所见事物的真实本质却没有改变,而且,你可能会见到自己从未见过的画面。尝试用这种崭新的角度来看待万事万物,你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奇幻世界。 四根支柱 想象有一张桌子,桌上摆满各种美味佳肴,桌下竖有四根坚固的白色支柱。如果缺了任何一根支柱,整张桌子就会摇晃不定;如果其中一根支柱有裂缝,或者较其他支柱短小,桌子就会不平稳。我们真实的心灵生活也与这张桌子相似,心灵的四根支柱,分别称为精进、实修、内在中心和奉献。这四根支柱同等重要,只有互相支持才得以保持平衡。 精进 在迈向心灵的旅程中,知识与学习能让我们前进得更顺利。通过学习知识,我们能够了解自己,明白心灵的能量是永恒的,进而获得证悟。 当旅程即将抵达终点时,我们将会与心灵融为一体。 这种学习的过程既生动又充满变化:我们检视思想如何产生,记忆是怎么运作的。我们的想法究竟可帮助我们,还是对我们造成种种障碍。我们又是怎么做出决定的。这种以自我反省为基础的学习使得我们了悟自己,并且理解他人。最终我们会愿意抽出更多灵修的时间,来获取见地,获得证悟。 实修 冥想开启一道内在的光,让我们对自己的想法、行动和世界有更清楚的认知;我们的思绪从而变得更敏锐,更深入内在。通过不间断的冥想训练,最终我们那天性多疑与自我骄慢的习气被逐渐改善。 通过冥想,我们获得了悟,进而用一种全新的态度看清内我。我们对生命发展出全 9 新的认知,并获得在传统学院之中所学习不到的智能。当我们向内观察,能渐渐把自己看得一清二楚。对真正走在觉醒道路上的人而言,一个了悟的瞬间,就是一份珍贵的个人体验,这是冥想给予的赠礼。 内在中心 陀罗尼是诸神德性的显现,在我们心中,早已具备这样的能力。在真正需要的时刻,忆诵陀罗尼,就能启发内在的本性。唯有心如止水时,才能看清自我,断除怨恨、贪欲、邪淫及其他负面情绪,并且了悟智慧、勇气、真理、平静、爱、耐心与包容。 奉献 奉献,是指把最珍贵的与他人共享。给予的最高形式,就是将心灵旅程中学习到的智慧散播给他人。在持续不断的心灵旅程中,唤醒身边的人,让他们也能共享灵光。 真心为他人的心灵服务时,应当不求取回报,全然自在而坦诚。 这四根支柱在探索心灵的过程中,是绝对必要的。我们仰赖这四根支柱,构建真正的心灵生活;为了获得心灵的平和,每一根支柱皆需要被强化,并让它们保持平衡,我们才能持续获得启发,有能力给予,并培养出滋养他人身心的能力。 《平静》 创造力与心灵 许多人过于相信电视、电影与书报杂志大量产出的影像,将它们提供的幻象视为真实,并认为这些绚烂画面与价值观是权威的。其实这是一个悲剧,因为他们将原本多元化的声音,简化成单一的主流思想,扼杀了心灵多彩绽放的机会。 大多数人都抱持着一种既定的生活态度,不是觉得未来已经命定,就是认定前方的道路将走向未知的结局,无法掌控。不管是哪一种生活态度,都忽视了梦想实现的可能性,忘却了心灵的力量能让美梦成真。 一般人都会认为富有创造力的人,不是天赋异禀,就是在后天的学习中比别人倾注更多的努力;当功成名就之后,可能会对自己的成就感到自满。然而,最伟大的创造力源自人类的心灵,在这伟大的力量之前,我们应感到谦卑。 开发创造力的秘诀之一就是保持放松与自信。在一段充满互动、轻松的友谊关系里,我们所分享的对话、决定的计划,以及每个贴心的举动,都是创造力的泉源。心灵的探索之旅会激发我们的创造力,使心灵闪耀出自信的光辉。这样的光辉有时会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天赋,就如同艺术家的珍贵灵感,稀有而震撼人心。 让没有你,便可能永远不被看见的事物,被看见。 10 ——罗伯特 布瑞森 (Robert Bresson,1907-1999) 练习3崭新的认知 妨碍创造力发展的两大天敌是自我怀疑与怠惰。保持安静与愉悦的感觉,更能让自己自在。你可以运用一些方法,找出看待世界的新模式。 图像思考 养成图像思考的习惯,借此延伸你的想象力。举例来说,当你想到一位朋友时,想想看他是否有某种动物的特质,例如他可能很像一只狮子代表威严、沉着的气质,或是一只瞪羚代表敏捷、优雅的特征),或是一只海豚(具有好玩、擅于社交的个性)等等。运用视觉图像的方式来思考,能让我们更精确地捕捉到语言无法描述的特质,让思维的空间更大,更有趣。 意识流 以写“意识流”日记的方式来开发创造力。每天醒来就开始写,真实记录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不要校改或检查任何内容。书写日记时,用最快的速度,简单扼要地写下内心的想法。所写的东西不一定要有意义,但有朝一日,当你重读它们,自然会有另一番体会。 《平静》 理智与直觉 直觉是讯息的再生之源,它就像一条清澈的智慧之河,由心灵流入意识。它就像其他五感一样,向我们提供讯息,也由此被人们称为“第六感”。 事实上,直觉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生命的指南针,它就是本我。通过直觉,我们可以认知生命的特性。只需推开心灵之门,我们就能与内在的纯洁光芒相遇。 那么,理智的状态和角色是什么。如果心灵认知是一种直觉,那么理智不就变成探索心灵的敌人了吗。其实不然。十七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托马斯 霍布斯(Thomas Hobbes)相信,理智的功用在于平衡我们的情绪。 另一种更准确的诠释认为,理智是一种调和、掌控的力量,但是不具有创造力。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碰到必须抉择的时刻,我们常仰赖理智来判断、分析事物的前因后果。当然,如果直觉凌驾于理智之上,理智必须受到直觉的支配,以免我们只听从理智的引导而误入歧途。 除直觉之外,还有潜意识。当我们的行为有所偏差时,来自潜意识的声音会警告我 11 们正在犯错误。我们可能会忽视那声音,再次以自我的理智来判断自己的行为。但不见得每次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有时它会干扰我们,蒙蔽我们对事物的见解。这时直觉将持续发出规劝的讯息,我们可选择抑制这股声音,或选择改变心意并修正错误。 直觉与内在的核心是紧密相连的。直觉让我们敞开胸怀,用爱、接纳与包容待人,但理智所崇信的冷静、沉着让我们错失太多生命的机遇,导致人际关系疏离。有很多人际互动的案例,让我们看清这两者的差异。当我们直觉与某人很投缘,通常会由此发展出美好的友谊;一旦关系更进一步,当理智的常用工具——言语成为沟通的要角时,猜忌、误会等就难以避免,而原先那种契合的感觉也会不翼而飞。 理智无所不在, 如同偶像崇拜, 当你一味相信大树和石头拥有灵力时, 它们就成为上帝。 ——甘地 (Gandhi,1869-1948) 《平静》 情绪与情感 虽然“情绪”和“情感”的字义常被并论,实际上两者仍有本质上的差别。它们的最大差异便是:情绪是盲目的,情感则有觉知的能力。 “情绪”源于较低层次的生理反应,具有无法控制的以及负面的力量。“激情一时的冲动”、“陷入恐惧的魔掌之中”,或“愤怒得难以自拔”等说法即是例证。情绪像一阵无法预测的暴风雨猛然来袭,爆发之后,我们猛然发现之前的行径根本不像自己。情绪的爆发往往使我们挣脱心灵的缰绳,恣意妄为,最终导致可怕的后果。 我们能很轻易地觉察出愤怒或嫉妒这类令人不舒服的情绪,然而,类似激情、意气风发、骄傲这类让我们感觉舒服的情绪,更是心灵的大敌。它们比愤怒更狡猾,就像快乐的毒药,往往使我们很难从各种情绪中觉察出它们的踪迹。我们越享受骄傲、功成名就的滋味,自我就越来越强大,从而逐渐丧失某些真实的本性。 情绪是会传染的。当我们试图帮助一位正在闹情绪的人时,唯一有用的方法便是避免自身的情绪也受到影响。情绪是一种负面能量,它会让我们正向的生命力,以及本有的冷静都深受影响。 在各种喜怒哀乐的情绪中,爱往往被公认为至高无上的情感。事实上,真爱净化了 12 情绪的根源,让我们的心灵产生坚定的力量。一段伴侣关系初期的“爱”,多半意味着欲望、执著和依赖;但是真爱则超越欲望,是人类文明中最璀璨的宝石。 情绪是心情的起伏,宛如大海上的浪花;情感则是一种觉知的能力,如同探测器,响应所有外来的刺激。我们运用觉受的能力,把心灵向外延伸,觉知这个世界,衡量每件事物的价值。但是多数时候,我们被情绪淹没,无法看清心灵的本质。如果想脱离情绪的桎梏,进入较高层次的心灵境界,就应培养探索心灵的能力。渐渐地,我们就能面对情绪,与自己为友,如同父母看着孩子嬉戏那般超然、自在。 进入感觉的深处?? 是世界上,捕捉真正成形的事实, 以及直接认知事件如何发生的唯一处所。 —— 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1842-1910) 《平静》 透视时间 时间是人类创造的一种产物,一种让我们相信生命可以被衡量的意识装置。 许多人如果不知道现在几点,便无法正常过活,这种对时间的敏锐感知,让我们变成时间的奴隶。 在冥想过程中,某些深不可测的大师能够运用禅定力,让时间暂时停止,进而体验绝对当下的清净本质。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能让我们解开时间的束缚,并在练习的过程中,更贴近内心的平静。 这个技巧的特色之一,在于通过一系列冥思来延伸我们对人为时间的觉知。今天下午两点钟时,你可能正在阅读本书,而你在地球另一端度假的朋友(时区完全不同)可能正在出神地聆听一场音乐会。那是一场听觉飨宴,在流逝的每分每秒中,他感受到了每一个音符。 如果他喜欢这场音乐会,多半不会看表。时间在刹那仿佛停止了,只剩流动的音符。从钟表的角度来看,你与他在不同时刻做了不同的事情;但从实相上来看,你们又是在同一时间,完成了不同的事。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就能悟出超越时间的限制在于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心灵乐章在每位生命演奏者的心中谱唱,超越时间,超越空间。 练习4惬意的一天 如果能够腾出一整天的时间,完全没有任何时间压力,那该有多么惬意。忙碌的现 13 代人其实可以从紧凑的时间表中,挤出这样的一天,享受全然自在、没有挂碍的时光。通常周末或连续假期都是很好的选择,但是想要愉悦地享受这一天,或许你需要家人的支持或协助。当家人仍遵循时钟度日时,你选择的是内在的生理时钟:渴了就喝,饿了就吃,睡到自然醒,其他事让家人或亲友去操心。若想尝试没有时间压力的一天,可采纳以下建议。 1.在选定无时间压力的前一日,收起所有会报时的时钟、手表、手机或关掉所有的闹钟。确定一些基本生活用品都已齐备,这样就不会因为缺少某些东西,必须外出购物而迁就商店的营业时间。 2.睡到自然醒。或许让阳光唤醒你,或是睡到饱嘟嘟地自然苏醒,总之都遵循身体的自然节奏。当天你可能有几件事情要做,那就拿出一张纸,写下哪些事情是午餐前要做的,然后开始逐件进行,直到你感觉饿了为止。别担心事情做不完,专心把每一件正在做的事情做好。记得这一天做事的最高原则是重视质量,而不是要达到哪种目标或获得何种成就感。 《平静》 改变 罗马诗人奥维德(Ovid)曾写过一段有关无常的文字:“万事万物皆在改变??世上没有亘古不变的事物;万事万物都在往前流动,岁月在不停的移动中流逝。” 这句话让我们不得不承认,“改变”有许多不同的意义。有的改变使我们害怕,因为它毁坏我们惯有的舒适;有的改变使我们被吸引,因为它既刺激又令人兴奋。这样害怕或希望改变的程度因人而异。 我们常对自己感到不满,而且相信我们能够改变且即将改变,却仍然依照当前的状况生活。我们面对事物时,习惯了一切如常,这意味着我们认为改变或多或少会带来麻烦,并让我们陷入对未知的恐惧。 如果我们试图抗拒身体的改变,通常只会令自己紧张苦恼。消除神经紧绷的唯一方法,就是确信我们永恒不变的心灵必定能度过改变的浪潮。改变之于心灵,就像太空船在宇宙中航行时,免不了要穿越危险的小行星带一样;小行星对心灵没有任何敌意,它们是中立的,但是它们会导致我们的路线停止或改变,甚至大大影响整个旅程。生命的旅程也是如此。 但是,如果执著于改变,或太强调为了改变而改变,可能会让我们落入一种偏见,只在乎外在的、物质上的改变,而忽略了心灵更需要改变。当我们的头脑被这样的念头 14 所占据时,一旦遭遇没有预警的变化,就会像太空船突然驶入地图上未经标示的小行星带,几乎毫无招架之力。如果坦然接受世界的改变,将降临在我们身上的一切都视为世界的赠礼,只要懂得给予,让身体放松,就能有更多机会达到自我实现,这即是心灵探索的要素。 如果心灵恒常不变,那么我们是否就不需要“自我改善”了。答案是,我们要拨开自我布下的迷雾,在爱欲烦恼的纠葛中,找到心灵成长的起点。这就是心灵探索的真正目的。我们并不需要变得更加独立、外向或更有创意,想要拥有这些特质,方法很多,但是拥有这些特质,并不意味着心灵有所转变。生命的原始目的就在于自我探索,一旦直觉自己是谁,我们的内在就会发生关键性的转变,就像遥远的星星散发出光芒。 《平静》 自我与他人 想象你正随着一条大河顺流而下,载沉载浮。虽然你与河水接触,但身体并不会吸收河水。当我们伴随他人在生命的长河中游移前进时,我们与心灵的关系也是如此。我们察觉到他人的存在,但我们不与他人糅和。 和平、爱、真理、力量与喜悦,都是心灵的核心特质。当我们觉察出这些特质时,它们会向外流露。若我们把这些能量赠予他人,就会大大改善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但是要铭记在心的是,最高层次的给予是无条件的,不计较得失与回报的。 要获得这些核心特质,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自我肯定。 你可以一有空就念诵以下几句话,不断复诵,大声朗读或默念均可。这些句子都能有效地增加我们的自信心:“我是真理和价值的试金石”、“没人能比我更有价值”。 如果心灵能够觉醒,我们就能确信任何人都无法改变我们。以此类推,我们也无法改变别人,也没有改变别人的需要或欲望。越想掌控他人,我们的影响力就越会减弱;试图去改变无法改变之事,只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挫折。 在灵修的道路上,或许我们会想选择一条相对孤独的路径。但是离群索居的避世生活,只适合少数极淡泊明志的人。对平凡的我们而言,让心灵绽放光亮的最简单方法之一,就是与人共享爱和关怀。当与他人分享刹那的灵光时,施与受的双方都能感受到平静、爱与自由的能量。 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这种矛盾的心态让我们一方面拒斥别人的管教,一方面又期待别人能完全依照己意行动。当通过各种心灵修行的方法来回归内在的平静时,我们能够感觉到宇宙本体的生命,以及生命的启示与意义。你我的界线开始消融,心中的爱 15 如日光一般照耀心灵。一旦培养出这种自觉,我们与他人共享的心灵花园将随之百花齐放。 我们都必须学习一个崇高的课程,那就是“无条件去爱”。 爱别人的同时,也要爱我们自己。 —— 伊丽莎白·罗丝 (Elisabeth Kubler Ross,1926-2004) 《平静》 无限的能量 事实上,灵魂会滋养生活,但我们却更倾向“滋养灵魂”的说法。探索心灵的真正目的,不是对灵魂做些什么,期盼它能有所改变;而是停止任何抑制灵魂绽放的行为。 探索心灵的任务,不在于获得更多的力量或能量,而在于避免浪费既有的力量与能量。关心灵魂意味着关怀自己,我们所需要的一切能量,早就储存在心里,这些能量源源不绝,永不枯竭。 能量无所不在,活跃且充满变化,这些能量因为人际互动而更充满力量。若心灵力量不够坚定,我们也可能会感染他人的负面能量。举例来说,如果一位朋友在生我们的气,即使我们深信自己没有错,但那一整天还是闷闷的,仿佛身边有股低气压。 有些人则丝毫不受负面能量的影响,在爱的驱使下,他们散发出正面的能量,默默治疗遇见的每个人。这种疗愈的能力,不只能疗愈身体疾病,甚至可以疗愈内心,启发别人的心灵。 练习5练习丹田 东方人认为身体内部的脉络与穴道,流通着一股能量或生命力俗称为气,当这些气流阻滞或失衡时,便会产生病痛。下面简单的练习,或许能帮助你察觉体内的“气”。 1.双脚平行站立,肩膀保持等宽,抬头挺胸,膝盖稍微弯曲,双臂自然放松垂下。 2.把双手放在丹田下方,左掌心对着右掌心,想象双手正在转着一颗能量球。保持这个姿势两分钟。接着双手外移与肩膀等宽,想象能量球亦随之扩张,保持相同的姿势一分钟。 3.手掌心互相贴近,想象能量球也随之缩小,重复这个动作数次。与此同时,手掌可能会有微微被针刺的感觉,同时双手渐渐温热,练习久了,丹田部位可感到一股热气在升腾。 4.继续运转能量球直到它扩大至丹田内部为止;感觉能量被压缩成一个亮点,接着 16 放开并甩动双手。 《平静》 心灵的泉源 试着在心中思考:光、起源、父母,他们都具有孕育的能力。但是心灵的源头无法用任何事物来形容,它超越语言,超越想象,如果一定要描述它的本质,恐怕只有“不可言喻”四个字。 生命源自太阳,心灵源自永恒。我们无法凭借感知的证据,或理智的力量来确认心灵的本质。虽然目前我们无法体验心灵的本质,但是许多大师都曾有过无与伦比的体验,证明他们曾与某种无法言说的力量接触;不少有过濒死经验的人,常描述自己朝隧道尽头的一道光芒急奔而去,或是看见一道散发无私大爱与接纳的白光。 既然心灵超越语言,那么唯有亲身去体会,踏上内在的旅程,我们才有可能体验内在无以言说的明光。 探索心灵的核心,就是心灵源头再发现的过程。了知心灵的源头,赋予生命最深层的意义,也像寻找活水的源头,是向上探索的历程。但是为何现代人不再探索这至高无上的源头呢。主要是因为我们受意识的支配和怂恿,就像小孩在冒险中迷失便惊慌大哭。当发现距离父母的庇护及疼爱实在太远了,顿失所依的感觉让我们害怕孤独,失去冒险的动力。 遵循心灵的指引,用爱、开放与信任的态度生活。或许你需要负担某些义务,但是不要忘记,当我们愿意付出时,回报也是无可限量的。心灵是我们的诞生地,亦是我们未来回归的地方。若训练对自己的心灵敞开心扉,我们将感受到与心灵的密切契合,也能感受到内心的喜悦。心灵的深度如同白光,是简单纯正的光芒,是太阳炙热的光芒。虽然我们用肉眼无法看见日光,但是用棱镜折射阳光时,它们会分散成七彩光束或彩虹,我们就能看见它。同样地,当心灵白光通过经验的反射,折射出七彩的光束时,我们便能察觉心灵的源头。 心灵没有起点,没有尽头,亘古以来,它一直就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或许你可试着在窗前利用棱镜制造出一道室内的彩虹,作为这项永恒关系的印记。我们可将个体心灵以光的舞影表达。以下的练习就是运用彩虹,来找出接近心灵的方法;它是为个人心灵与其起源关系的概念而设计的,并帮助我们找出与心灵间的友谊关系。 找一个十分钟内不会受到干扰的房间。坐在一张舒服的椅子上,做几次深呼吸,闭紧双眼并摒除心中的杂念。 17 想象一道白光穿过窗户,闪过你闭紧的双眼,感觉它的温暖和光芒流入你的体内。那穿窗而入、散发白光、直入体内的心灵源头就是你的生命。 感觉爱的温暖、智慧之光穿透你。当你的内心充满白光时,想象它折射出彩虹的光影,每一种色彩都代表你与心灵源头的一种关系: 红色表示造物者赐给你的创造力; 橙色是心灵力量的赠礼,代表你坚毅的性格; 黄色代表童真、纯洁和天真的赠礼; 绿色表示父亲与子女的关系; 蓝色代表全心全意的友谊; 靛色代表你内心的平静; 紫色代表母亲、感性与关爱。 冥想自己是造物者的心灵赠礼,并用爱来回应。 我小过最微小的原子, 大过最伟大的事物。 我是全体,多样、多彩、可爱、奇异的宇宙。 我是古老一体,我是神圣的安全状态。 《平静》 印度教教义 练习6至高无上的和谐 以下这个观想练习,能让我们明白,在与心灵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充满尊严,并且多么值得被爱。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舒服地坐下来。 1.专注心思,想象自己是流浪在外的游子,现在已准备启程回家。把注意力放在前额中心,接着观想一个“绝妙光体”由椅子浮升,飘离你的肉身。你感到自己漂浮起来,轻易穿过天花板,不断上升,直抵天空,享受如振翅小鸟般的宁静与自由。 2.你不断前进,前方的空间像三D立体画面朝你逼近。“绝妙光体”在瞬间化成一颗微小的闪亮光点,仿佛灿烂银河里的一颗流星。接着你减缓速度进入一片温暖、金黄色的光芒之中,就像躺在一床最柔软的羽绒被褥里,沉浸在安详与平静的氛围里。 3.观想一片金黄色的光芒,它充满了爱,并邀请你靠近。你感到自己变得很特别,心泉中涌出纯净的爱,疗愈你千万个伤口。你非常享受这份静谧,与爱融合。 18 《平静》 心灵的季节 四季递嬗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美好的时间表。在这一章里,我们将随着季节的变换,展开一系列的冥想与心灵练习。 运用季节来思考心灵有下列几个优点: 第一,在察觉自然的节气循环后,我们即可摆脱时钟、日历等人为制定的时间表,让生活节奏更贴近大自然。 第二,我们可学习到耐心的艺术。当我们越卖力追求某些东西时,就越难获得心灵的平静。我们必须敞开心胸,随着季节的变迁而改变,并学会在不断的改变当中得到宝贵的启发。 在一年里,我们有许多时间敞开胸怀来迎接自我挑战。我们遵循的不是一种建构好的固定模式,而是一份充满惊喜的指南。探索心灵的蓓蕾随时都会在我们的心里开花:它能随时在我们获得它的赠礼时绽放。 《平静》 春天 春天 春天或初夏是一整年当中,开始探索心灵计划的完美时机。 四季探索的奥妙是: 春天——通过观察内心和安静冥想来辨识大自然的奥妙; 夏天——开发心灵和探索它的含义; 秋天——反映改变和凋零; 冬天——美妙事物的除旧布新的气氛。 急躁是与心灵的本有节奏对立的情绪,耐心是心灵大师至高无上的美德。我们依季节来调和心灵,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有意放慢生活的节奏,为我们的野心刹车。 季节交替的时刻,是展开心灵旅程最好的出发点,因为这正是观察大自然微妙改变的绝佳时刻。精准地观察树叶从绿转黄,或花朵从含苞到盛放,不断训练自己的觉知,我们就能触摸到澄净无瑕的心。 隔夜长出的新叶和花朵,守护着大自然的成熟之美,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生机盎然的完美。每年为自己制定这样一个探索心灵的计划,运用简单的冥想,思考大自然的每个细节,容许大自然展现它无限的多样性面貌,如同沉积在湖底的宝物,随水自然浮现一般。我们不需要强迫自己一定要认知什么,或获得何种进展,假以时日,自然之美就 19 会从我们内心,随性涓淌而出。 嫩绿的叶片抽芽后,继续在心灵的画页上绘出叶片的轮廓。完成这幅探索心灵的图画后,请抽出一些时间,不要受到任何干扰,静心冥想这幅美图。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心灵的中心,也即你所有行动和思想的起点。 当嫩叶雏形由此中心往外蔓延时,善良、美德亦由你的心灵扩散至整个世界。 今年春天早晨,我换上新袍,变成另一个人。 —— 松尾芭蕉 (Matsuo Basho,1644-1694) 《平静》 夏天 夏天 夏天是丰饶的化身,是一席无垠的知觉盛宴。阳光暖暖地洒在肌肤上,绿叶和花朵绽放娇姿,花儿和草儿弥漫着香气,鸟儿和虫儿食欲大动,大自然的花园充溢着芬芳。用你的心去感受盛夏的灿烂,运用视觉和听觉来冥想。 每一朵争妍斗丽的花儿都是一个“冥想的图像”,一个以自我为宇宙的几何代表,一个与潜意识直接沟通的图像。我们可以一朵花作为冥想的焦点。首先,舒服地坐着,面前放置一朵花。近观花朵,把所有心神都集中在花朵上面,注视它的颜色和形状,摒除心中杂念,让花朵成为你仅有的知觉。 一位经验丰富的冥想者,能利用花朵体验内在的潜质。当你冥想时,尝试认知这个想法。实相本身非常简单,若我们成功放下盘踞在意识里的杂念,便能拥有纯净的认知、思维和心灵。试着把夏季的蝉鸣关在心门之外,去体验内心的纯净无瑕,时间不用太长,只需几分钟。 冥想的过程不要太过刻意,让你的专注力,就像蜜蜂降落在花蕊上吸吮蜜汁那样自然。 练习7光的力量 日光全然施予,不索求回报,心灵也是一样。请运用以下的练习,开始进行太阳与心灵关系的深度联结。 1.正午艳阳照耀世界,想象它的光芒洒遍全身切记不要直视太阳,那样的话可能会令眼睛受到严重的伤害。在心中把太阳想象成一个巨大的光球。 2.回想有关太阳的科学知识:它的核心温度高达一千五百万摄氏度,这种灼热程度, 20 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把理性的思绪抛开,放松身心,并想象看不见的心灵能量,融入自己内在中心的光点里。那个点正是你的心灵,就像太阳一样灿烂。接着沐浴在无限的心灵力量之中。 3.“降温”练习。如何能够直视心灵,答案是心灵力量没有穷尽,我们无法用肉眼看见心灵。但通过灵修或禅定,我们也能感受心灵的真实本质。 《平静》 秋天 秋天 萧瑟的秋季,令人惊觉一年瞬即消逝。在这个季节里,心灵未获启发的人会缅怀艳夏,哀恸白昼即将缩短,并感叹凛冽的日子将至。在此濒临凋零之季,自我已经成熟,生命抵达丰硕的精神巅峰。 秋季最基本的心灵练习,在于除掉这种虚假的忧郁心情。心灵没有多余的空间徒留遗憾,没有理由为时光消逝而悲伤。秋季适合思考,宛如枯叶的心灵重担,在此刻会被放下。我们能在秋季的心灵之旅中,发现有助内心的奥义。以心灵蓝图来看,秋季是收藏、收获和收集个人心灵经验果实的季节。把心灵的果实储藏起来,可以让我们在困难的时节里获得滋养。秋天也是萃取学习经验的最佳时刻,就像用榨汁机榨取果汁般,是浓缩探索内在真实本质的季节。 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界有一个传统:哲学家喜爱在森林小径中散步,借此理清自己的思绪。海德堡大学就有一条哲学家小径。我们也可找出自己心灵漫步的哲学家小径——住处附近的公园、近郊的山中小径,画出自己徒步的路线,抽出一点时间,放下一切事务,使自己沉浸在澄明的冥想之中,你会发现混乱的心绪将再度沉静,如秋日登高,杂虑一洗而净。 秋季果熟蒂落,象征果实烂熟后,将化为腐泥,滋育新生的种子。生死轮回不是一条起起落落的抛物线,而是一条永无止境的再生线,万物皆参与其中。舍弃自我中心的想法,将心灵成熟的果实,转为生活的养分,才能滋长出爱。秋风飒爽,卷拾落叶,不知不觉就要入冬了。 练习8承诺的果实 秋季的果实暗含翌年的希望。放眼四周,大地看似萧索,其实是在为来年的新生做储备。在接下来的冥想练习里,我们要把金秋的果实,转换成静坐冥想的心灵图像。 1.从公园或你家院子里收集一些秋天的果实,譬如选取一个苹果,用利刃将其对剖 21 成两半。 2.拿起其中一半,放在眼前,仔细观察果实的剖面,切面即便不太整齐,也还是会呈现出某种对称的形状,这就是你冥想和凝思的曼陀罗。 3.冥想这颗果实,过程约五分钟,由内到外,仅冥想它的形状和颜色。接下来,冥想果实内的生命源头,想象种子经过冬眠,在次年发芽成为一个崭新的生命,想象生命本身就是无尽时间轮回中的永恒。 《平静》 冬天 冬天 有哪一个季节能比冬天——这个幻觉消失殆尽、现实尽显的季节,更适合来确定和检讨自己的工作进度呢。枝丫光秃的树木,在冬季的天空下屹立不摇,这个画面提醒我们,要获得精神上的觉悟,就必须历经考验。 许多人都读过亚瑟王(King Arthur)与圆桌武士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探索心灵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忍受自己的反复不定。故事是这样的:亚瑟王与圆桌武士们正在欢庆新年。席间突然出现一位绿骑士,他向圆桌武士发出战书,若谁敢砍他的头,而他没有死的话,他将会在一年后回击,届时不管如何,一年前砍他之人都必须接受挑战。武士加文(Gawain)接受挑战,并砍断了绿骑士的头,于是绿骑士捡起自己的头颅骑马离去。 一年后,武士加文骑马前往绿教堂实践他的诺言。当天晚上,他在一间森林小屋过夜。小屋主人建议加文与他交换任何他们所获的东西。接下来的三天里,小屋主人外出打猎,并把猎物带回家交给加文。在小屋主人不在时,他的妻子试图引诱加文,第一天她给了他一个吻;第二天给了两个吻;第三天给了他三个吻,还给了他保护生命的绿丝带。圆桌武士坦诚地告诉小屋主人他的妻子吻了他,但绝口不提绿丝带的事。第四天,他和绿骑士进行决斗。绿骑士攻击三次,前两次加文都安然无恙,但是第三次绿骑士挥舞的斧头几乎砍伤武士的脖子。他大喊:“这是为那条绿带子砍的。”绿骑士其实是另一位武士,故意要测试圆桌武士的荣誉感与忠诚度,他也是加文的主人。怀着愧疚的心,加文最终骑着马回家了。从此以后,亚瑟王下令所有的圆桌武士都必须佩戴绿丝带。 我们都应自问:我们最不愿放弃的那个东西是什么。什么是我们心中的绿丝带。我们对自己的心灵,对心中的亚瑟王是否忠诚,是否坦诚。当我们凝视壁炉中温暖的火焰时,就像凝视心灵的核心,而窗外飘下的雪花触地即化,象征世界的无常。唯有贴近壁 22 炉,才能祛除寒冻,取得温暖。 隆冬季节,我终于了解, 自己内心深处,有一个不灭的夏季。 阿尔贝·加缪 (Albert Camus,1913-1960) 每一颗冬季的心里,都有一个颤抖欲出的春天。 卡·纪伯伦 (Kahil Gibran,1883-1931) 《平静》 内在的宇庙 被遗忘的心灵不断寻寻觅觅,在其他事物中寻找身份、自我价值和实相。“我是谁。”是我们必须扪心自问的根本问题。 身体不能代表我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例如运动员、主播、父母或面包店老板等等所谓的社会角色,也无法完全代表我们。头衔可以改变,但是心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实相潜藏于我们的内心,并不会因我们的选择,例如跳槽、结婚、生子、竞选,或改骑自行车上班等外界之事而改变。 心灵的价值,无法用世俗的金钱来衡量,它是我们真正拥有的旷世宝藏。如果把心灵想象成一座宇庙,很显然地,现在它的四周布满了情绪的荆棘。为了找出内心宇庙的位置,我们要先披荆斩棘,认识它的潜质,然后保有那份纯净,把光明也散播给别人。这项工作听起来似乎并不轻松,但是请不要气馁,关照自己的心灵,它绝对会有所回报。 我们拥有平静、爱与力量,这些特质就在我们心里,任凭我们自由运用,那是心灵的恩典。发掘出这些内在潜质,我们就能获得祝福,并将有勇气毫无保留地把这些光明的特质散播到整个世界。 《平静》 看清自我 在混沌的现代世界中,该如何看清和历练自我呢。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但是我们往往无法给出正确的答案。大多数人对探索自我毫无兴趣,对于心灵议题也不那么积极。他们在乎外在的认同,已经习惯通过外在的事物来定义自我,包括肉体(执著于外表)、工作(执著于行为)、人际关系价值(执著于关系状态)、物质财富(执著于表象)等等。 23 外在的评价,只是方便别人来定义我们。凭借身份、地位、财富等标签,人们才能够方便地描摹出一个人的粗略轮廓,从而做出“他是成功企业人士”或“他是个失败者”之类的评判。 我们总是用公众角色来定义自我,进而变得更脆弱。举例来说,如果失去一份工作或一位伴侣,可能就会动摇我们对自我的认定。这种执著带来的痛苦,让我们无法变通,遇到变化便仓皇失措。 实际上,我们真正的身份绝不会动摇。我们就是心灵,它璀璨无瑕,没有任何缺点。它不会因为我们的外在角色成功,而多增加一圈光环,也不会因为我们的外在不被认同,而减损一丝一毫。我们只需要唤醒它,并明白它与我们是不可分割的。 练习9自我的巨轮 运用以下的练习作为观想自我身份的基础。 1.想象自己是一个巨轮的边框。试着把每日生活的例行事务、你所遇见的人、你所执行的任务看做转动巨轮的力量。 2.现在你向内移动。轮缘位置已被一组幅条固定好。想象每一根幅条代表你个人的一种性格,性格可好可坏,例如缺乏耐性,或是分析能力超强。尽可能地想象出很多幅条,但是当巨轮快速旋转时,幅条会开始变得模糊,并呈现出只有一条的单一形式。当巨轮旋转速度放缓后,你又能清晰地检视每一种性格,并且明了它们对你外在身份的影响。 3.想象巨轮的轴承是你完美的自我。你能看见这些性格如何由此中心旋转而出,以及轮缘如何转动。你越靠近中心,旋转的速度越慢,直到抵达中心点时,你完美地静止下来。就像你真实的心灵一样,轴承控制巨轮的速度和方向,但在此中心点它是静止不动的。 《平静》 主权在你的手中 十八世纪的苏格兰哲学家戴维 休谟(David Hume)宣称“自我”(Self)并不存在。我们大家所称呼的“我(I)”,实际上只是自我的某种认知在我们记忆里不断出现的幻象,它就如同一个暂时性的小星座。任何成功的心灵成长计划,都必须否定这个颇具影响力的悲观论点。我们可以以追寻一个类似的理论作为开始,也就是把所有的思想和感觉看做闪亮、变动的星座群,浩瀚而且美好。 心灵成长是学习如何主宰内在宇宙的过程,我们可根据自己的想法、感觉、需要与 24 掌握的程度来衡量自己的进度。如果我们清醒认识到“我就是心灵”的事实,并以此为信条来生活,那么无论外在对我们施加多少压力,我们都能享受自信,变得欢乐无比,并拥有源源不断的充沛活力和创意,但内在的心灵本质绝不会有所改变。 心(自我经验与创造力)、智力(分析与识别)、个性(习惯行为与模式)以及觉知(心灵的信使),是自我王国内的四大辅佐大臣。要真正做自己的主人,就必须接纳它们所给予的每个忠谏。若欲有效管理这四位辅臣,仁爱的独裁会比严厉的暴政管用得多。 在主权状态里,我们自在地坐在王位上,因拥有内在王国而欢欣不已。当情绪胁迫要狂野窜起时,我们知道自己能用四大辅臣之首,也就是智力的力量,来驯服和转化情绪。当觉知感官受到引诱时,我们明白自己具有强大的定见和人格特质,能够抗拒执迷。遭受批评攻诘时,我们保有自己的威严和自尊,不随之起舞。犯下错误后,我们立刻从罪恶与懊丧中走出来,积极且毫不迟疑地开始寻找解决方案。四位心灵辅臣可协助我们辨识出情绪,让情绪来了又走,如此我们就不会受到情绪的迫害。 当我们真的是自己的主人时,便会明了他人也具有相同的力量。我们无法掌控他人,也不会产生这类想法。然而,通过启发和影响力,这种主权在握会自动转换成一种领导,帮助我们划出一道极具吸引力的亮光,启发别人,让他们愿意跟随我们的脚步,一同踏上探索之旅。我们照亮了心灵的途径,也指引了他人。 自我尊敬,自我知识,自我掌握, 这三者可带领我们获得主权的力量。 —— 阿尔弗雷德 丁尼生 (Alfred Tennyson,1809-1892) 《平静》 独一无二 在对“人类天性”的看法上,有两大派别:拥护十七世纪的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的一派坚持人性本恶,必须借助社会力量予以驯服;另一派则较正面乐观,如十八世纪的哲学家让·雅各·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就相信人类天性自由、善良和尊贵,只是社会腐蚀了人类,强迫人类遵循它不自然且扭曲的价值观。 某位科学家曾经说过,要在残酷的战场上求得生存,“合作”是最有利的武器。早期人类得以存活,依靠的就是“适者生存”。换言之,人类非常有弹性,能够适应各种生活。这是优点,也是缺点。大家追求流行,当每位女孩都涂上金色的眼影时,你却涂 25 了蓝色,你就得从这场比赛中出局。不管在哪个领域,人们都希望只有一种声音,而忽略了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可贵。 然而,我们都深知保存每一个人的特质有多么重要。这些特质让我们散发自信与光采,赋予我们价值,同时也是自尊的基础。心灵的价值超越一切,超越永恒;每一颗心灵都是宇宙中最独一无二的那颗星。我们可把心灵觉醒视为一种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们找回内在美丽又无与伦比的本质,给予滋养,同时让自己不受外界的负面影响。 坚持自己的独特性格,并不是一种任性;毕竟,坚持独特是最不独特的事情:独特是能与众人分享的一种特质。再者,本位主义者需要追随者,而我们冀盼的是,不让别人来主导我们的权利。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自由,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阶段,所以每个人都要以自己的步伐,走出自己的路。 《平静》 群中之美 下一次当你身处人群中时,不管是在一辆公交车上,或是在超级市场、足球场或棒球馆里,试着想象自己并不属于这陌生的人群,而是大花园中的一朵花。你被其他花朵包围,但没有两朵会一模一样,就如同你审视周围的每张脸孔,也会发现每张脸孔都有不同的美。 当处在这人群中时,你没有任何精神压力,你保有自己的主体性,从未妥协。不要去注意自己的负面感受,譬如焦急、乖戾、暴躁或挑衅。相反地,试着去感受周围的正面感受,例如自由、快活、振奋与希望等等。人群中的每个人都有与你相同的心灵。然而,与此同时,你强烈感受到自我,以及心中本来具有的独特美感。 接下来,请阅读美国文坛大师埃兹拉 庞德(Ezra Pound)描述的地铁众生相:人潮里众脸的幽灵:湿黑枝丫上的花瓣。 《平静》 责任 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想在“自由”与“责任”之间取得平衡。这实在很困难。然而,这两种价值观不仅一致,还彼此契合。史上有关人权的最著名的宣言,不外乎美国的《独立宣言》,它向世人宣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若想保护这些权利,必须仰赖大家共同来守护,愿意担起责任去维护才行。 自由和责任就如同拱门的两侧,中间是如同拱心石的真实自我形象。除非我们能自 26 由地畅谈,做出符合信念的事情,不受他人干预,否则,责任充其量不过是奉命行事而已。 作为心灵的修习者,我们应利用心灵的力量,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只有时刻观照自我的价值,为他人的心灵服务,给予他们心灵的慰藉、启示,我们的心灵才会由此感受到自由、释放,从而在自由与责任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 佛教中有菩萨或等觉菩萨(指即将成佛的大菩萨)的概念。他们为了救渡众生,不愿证得至胜的佛陀果位。这是一项伟大的责任,也是为他人牺牲自我的最佳例证。若我们学会珍惜自己,自然而然也能珍惜别人,即使人生苦短,只要抱持自我牺牲奉献的精神,我们必然会期盼穷尽所有的时间和体力,为身边的人多积善德。 一些过着隐居生活的人,他们与社会隔离,但并不表示他们就背弃对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感。倘若一位长期隐居的人,他透过自己的文字,与社会交流,并安抚了千百万读者的灵魂,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发。那么,即使离群索居,这些人也背负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因此,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人,待人至真至善,并运用自身的善心感染他人的人,心中都抱持着一份纯真的社会使命感。倘若能以这种态度履行自己的责任,那么,心灵必定感受到自由与幸福。 受到心灵能量的激励,责任不再是琐务,反而变成我们对世界展现创意的方式。负责任并不是去屈从他人的思想或行为,而是一种使命感,愿意对所接触的人积极散播能量,并且启发他们。 27 宁静。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暑假乐趣作文600字 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 关于寒假生活的作文 国庆做家务作文 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南怀瑾作文素材 短作文200字 我最喜欢的衣服英语作文 我的家英语作文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作文 什么那一刻作文500字 爱作文100字 写景作文教案 坚定自我的作文 精神富有作文 成长作文叙事 中国美食作文800字 不一样的国庆节作文 我家的白菜作文 我的老师作文教案 八年级上语文作文 我的偶像作文500字初中 以宽容为话题的作文 伟人的英语作文 心态的作文素材 写秋天景色的作文400字 写梦想的作文800字 记事作文三年级 厚积薄发高中800作文 生命可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