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广东省2003年高考作文选择诗歌共10篇

2020-06-10 15:33:01
相关推荐

广东省2003年高考作文选择诗歌共10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 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进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 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 字。不得 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他了解到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者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 800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因为 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 文化等多种文化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的说过,她宁愿生的晚些, 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认为,人们在每个时期都可以过很有趣而 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 800 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 个字含标点符号。 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 2009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 2008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007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标题自拟, 文体自选诗 2006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一位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琢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他。 雕刻逐渐成型,头部、肩膀、手臂、身躯,接着头发、眼睛、鼻子、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 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请以“雕琢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选内容必须的话题范围之内。 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 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 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 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 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 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 它珍藏感动, 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800 字以上。 200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5.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作文。(60 古时东瓯(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带)人住的是茅屋,经常发生火灾,为此痛苦不已。有个东瓯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晋国有个叫冯 妇的人善于搏虎,凡是他出现之处,就无虎。东瓯商人回去后把 这个消息告诉了国君。由于东瓯话“火”和 “虎”的读音毫无区别,国君误以为冯妇善于“扑火”,便以隆重的礼节从晋国请来了冯妇。第二天市场上失火了,大家跑去告 诉冯妇,冯妇捋起袖子跟着众人跑出去,却找不到虎。大火烧到 王宫,大家推着冯妇往火里冲,冯妇被活活烧死。那个商人也因 此而获罪。(据《 郁离子 冯妇》 改编) 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以致冯妇葬身火海。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 响巨大。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结合个人见 闻、感受或学习语言的体会。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 200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 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 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 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 自拟。不少于800 字。不得抄袭。 六、本大题1小题,60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 个字(含标点符号)。 六.本大题1小题,60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 @爱读书:时间先安顿我们,继而又迷惑我们。我们以为自己是在慢慢成熟,而其实我们只是安然无恙而已。我们以为自己很有 担当,其实我们十分懦弱。我们所谓的务实,充其量不过是逃避 现实,绝非直面以对。——朱利安?巴恩斯《终结感》 @触碰心灵的话儿: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若他们走进不了你内心,就只会把你生命搅扰得拥挤不堪。孤单,并非身边没 有朋友,只是心里无人做伴。都市里遍地是热闹而孤寂的灵魂, 来来往往的行人,不过是命中的游客,越热闹越冷清。生命无需 过多陪衬,需要的仅是一种陪伴。—— @全球商业语录:王利芬:我看到的顶级的商人都有四个独特能力第一,对人性的深度洞悉。第二,对信息中包含商机的 超级解读能力,第三,一针见血直逼事物本质的能力。第四,知 道合能赢能大,独会小会死这个原理。 @口袋小说: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 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 以使我感奋不已。——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六、本大题1小题,60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 六、本大题1小题,60 六、本大题1小题,60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爱读书:时间先安顿我们,继而又迷惑我们。我们以为自己是在慢慢成熟,而其实我们只是安然无恙而已。我们以为自己很有 担当,其实我们十分懦弱。我们所谓的务实,充其量不过是逃避 现实,绝非直面以对。——朱利安?巴恩斯《终结感》 @触碰心灵的话儿: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若他们走进不了你内心,就只会把你生命搅扰得拥挤不堪。孤单,并非身边没 有朋友,只是心里无人做伴。都市里遍地是热闹而孤寂的灵魂, 来来往往的行人,不过是命中的游客,越热闹越冷清。生命无需 过多陪衬,需要的仅是一种陪伴。—— @全球商业语录:王利芬:我看到的顶级的商人都有四个独特能力第一,对人性的深度洞悉。第二,对信息中包含商机的 超级解读能力,第三,一针见血直逼事物本质的能力。第四,知 道合能赢能大,独会小会死这个原理。 @口袋小说: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 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 以使我感奋不已。——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 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一位雕麝香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琢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他。 雕像逐渐成型,头部、肩膀、手臂、身躯,接着头发、眼睛、鼻子、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 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请以“雕琢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琮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 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 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爱读书:时间先 安顿我们,继而又迷惑我们。我们以为自己是在慢慢成熟,而其 实我们只是安然无恙而已。我们以为自己很有担当,其实我们十 分懦弱。我们所谓的务实,充其量不过是逃避现实,绝非直面以 对。——朱利安?巴恩斯《终结感》 @触碰心灵的话儿: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若他们走进不了你内心,就只会把你生命搅扰得拥挤不堪。孤单,并非身边没 有朋友,只是心里无人做伴。都市里遍地是热闹而孤寂的灵魂, 来来往往的行人,不过是命中的游客,越热闹越冷清。生命无需 过多陪衬,需要的仅是一种陪伴。—— @全球商业语录:王利芬:我看到的顶级的商人都有四个独特能力第一,对人性的深度洞悉。第二,对信息中包含商机的 超级解读能力,第三,一针见血直逼事物本质的能力。第四,知 道合能赢能大,独会小会死这个原理。 @口袋小说: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 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 以使我感奋不已。——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 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800 字以上。 古时东瓯(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带)人住的是茅屋,经常发生火灾,为此痛苦不已。有个东瓯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晋国有个叫冯 妇的人善于搏虎,凡是他出现之处,就无虎。东瓯商人回去后把 这个消息告诉了国君。由于东瓯话“火”和“虎”的读音毫无区 别,国君误以为冯妇善于“扑火”,便以隆重的礼节从晋国请来了 冯妇。第二天市场上失火了,大家跑去告诉冯妇,冯妇捋起袖子 跟着众人跑出去,却找不到虎。大火烧到王宫,大家推着冯妇往 火里冲,冯妇被活活烧死。那个商人也因此而获罪。(据《郁离子冯 妇》改编) @爱读书:时间先安顿我们,继而又迷惑我们。我们以为自己是在慢慢成熟,而其实我们只是安然无恙而已。我们以为自己很有 担当,其实我们十分懦弱。我们所谓的务实,充其量不过是逃避 现实,绝非直面以对。——朱利安?巴恩斯《终结感》 @触碰心灵的话儿: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若他们走进不了你内心,就只会把你生命搅扰得拥挤不堪。孤单,并非身边没 有朋友,只是心里无人做伴。都市里遍地是热闹而孤寂的灵魂, 来来往往的行人,不过是命中的游客,越热闹越冷清。生命无需 过多陪衬,需要的仅是一种陪伴。—— @全球商业语录:王利芬:我看到的顶级的商人都有四个独特能力第一,对人性的深度洞悉。第二,对信息中包含商机的 超级解读能力,第三,一针见血直逼事物本质的能力。第四,知 道合能赢能大,独会小会死这个原理。 @口袋小说: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 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 以使我感奋不已。——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以致冯妇葬身火海。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 巨大。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结合个人见闻、 感受或学习语言的体会。 〔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 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800 字。不得抄袭。 2012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 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 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 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 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情节和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爱读书:时间先安顿我们,继而又迷惑我们。我们以为自己是在慢慢成熟,而其实我们只是安然无恙而已。我们以为自己很有 担当,其实我们十分懦弱。我们所谓的务实,充其量不过是逃避 现实,绝非直面以对。——朱利安?巴恩斯《终结感》 @触碰心灵的话儿: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若他们走进不了你内心,就只会把你生命搅扰得拥挤不堪。孤单,并非身边没 有朋友,只是心里无人做伴。都市里遍地是热闹而孤寂的灵魂, 来来往往的行人,不过是命中的游客,越热闹越冷清。生命无需 过多陪衬,需要的仅是一种陪伴。—— @全球商业语录:王利芬:我看到的顶级的商人都有四个独特能力第一,对人性的深度洞悉。第二,对信息中包含商机的 超级解读能力,第三,一针见血直逼事物本质的能力。第四,知 道合能赢能大,独会小会死这个原理。 @口袋小说: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 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 以使我感奋不已。——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篇三:广东2013年高考优秀作文选 广东2013年高考优秀作文选(二) 材料中,富翁打算向三个贫困家庭提供捐助。一家高兴地接受了捐助。一家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了富 翁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我很赞赏第三个家庭的做法,处事大方,不卑不亢,丝毫没有感到低人一等,在拒绝中告诉富翁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也 启示了我们:在做慈善的过程中要维护受赠者的尊严。 孟子在辨析义与利时曾说:“一箪食,一壶浆,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虽然孟子谈的是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但这些话也道出了每个人都 是有尊严的,侮辱性的施舍就连乞丐也不会接受。孔子曾说:“君 子不饮盗泉之水。”因此,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如何维护他人 的尊严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战中,英国国王霍华德巡视被轰炸后的伦敦贫民区,在一栋破烂的大楼门前,他脱下帽子,向主人询问:我可以进来吗?询 问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和尊重让人心生敬佩。 又如,美国公立学校在大雪时一般都会停课,但有间学校却没有这样做,在大雪时依然上课。当家长向学校投诉时,校方的回 答是:学校来自贫寒家庭的孩子很多,但学校停课时,他们就不 能有免费午餐,就得忍饥挨饿。家长又问是否能只让穷孩子来上 课呢?对此校方解释道:我们不想让他们觉得是在被施舍。 不要让受帮助的人觉得是被施舍,这或许就是慈善的最高目标了吧!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了受赠者,又不 至于灼伤他们的心;就像是一阵凉爽的春风,既抚慰了受赠者, 又不至于吹乱他们的心绪。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也不少见一些“暴力”慈善,他们行慈善之实,却又在捐赠漠视受赠者的尊严。如高调做慈善的陈光标, 我们不否定他确实帮了不少人,但他的方式却让人不得不思考这 样做对吗?有一张照片,陈光标与受赠者们举起手中的钱,陈光 标笑容满面,但我却看不到几个受赠者开怀的笑脸。他们是被帮 助了吗?还是他们又成了“暴力”慈善的受害者? 在当今时代,“微公益”、“志愿活动”层出不穷,似乎是一个全民慈善的时代。但是,当我们准备做慈善时,千万提醒自己:不 要伤害了受赠者脆弱的尊严。 我们在帮他人,同时也是在帮自己。永远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放低姿态,请小心呵护受赠者的尊严吧! 点评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周小蓬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其突出的特点是观点鲜明,论据较充实,论证较有力。文章从作文题提供的第三个家庭对待捐助的态度引 出自己的观点即:“做慈善,应该维护他人的尊严。”围绕这个中 心论点,作者列举了古今中外的有关论述和做法,主要采用了举 例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式,论证了维护受捐助者尊严的重要性和 效果。作者为了让读者明白尊重受捐者尊严的意义,还运用比喻 的论证方法,说明了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受 捐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还能够联 系现实,在肯定当前一些人善举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 后劝告做慈善的人应该放下架子,小心呵护受捐者。全文思路清 楚,论证较严密有力。结构较严谨。 全文表现出了作者对现实的关心,对正确慈善和提升慈善质量有较深入的思考,与那些说空话和套话的文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文章存在的主要不足在于个别语句表达不够准确顺畅,如第二自然段。 第二篇、让爱双向流动 中国有句名言说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见,报答他人的善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被沿袭了下来。这是有一定 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接受了帮助却当作理所当 然,而不怀感激之心,报答以爱的话,谁还愿意提供帮助呢?因 此,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请莫伤好人心,让爱双向流动。 令人可喜的是,心怀感激的人在我们的社会是占主流的。当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发财致富时,他必定不会忘记自己以往艰苦的 日子,这也就使他有了传递爱意给那些还有需要的人的愿望。我 们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数人是愿意品尝到感激的喜悦之情的。 当施舍者看到自己帮助的人懂得回报,哪怕不是对自己,而是对 社会、他人,他已经看到自己所为的价值,这无疑让他产生了延 续自己善举的动力。这是爱的付出,是爱的双向流动,也是爱的 获得,社会因此受益。 也许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会可能受益万分。还记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场特大暴雨吗?灾情在播报着,但温情也在上演着。一伙从 河北农村赶来的人们救助灾民,置个人安危而不顾的行为受到大 家的赞赏。殊不知,他们都是当年唐山大地震的获救者,是众人 的无私奉献让他们拥有了继续生存的物资和信心。而现在,不忘 回报的他们来帮助另一拨人获得新生。爱与正能量的流动顶托着 社会,站立、前进。我们也忘不了那最美丽的乡村教师伍玉锡, 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这么多年来从没落下 一节课,从没少批改一次作业。是社会人士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 的关怀、帮助他支撑在讲台边。这种双向流动的爱比金子更宝贵、 更坚硬。 当然也存在着爱的“返回链”缺失的现象。看看陕西一位任内帮众多企业融资,任后却惨被企业“抛弃”的局长便可知,单向 的爱是多么痛苦,社会将会变得不那么和谐。 点评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讲师胡家俊 写考场文章以立意为先。这篇文章之所以优秀就在于其立意境界很高,认为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还是可以流动的,呼 吁“让爱双向流动”。捐助与受助都是爱的表现,彼此应该互相尊 重,互有沟通交流,这个世界才会充满爱,并且一直传递下去。 从立意这个角度来讲,作者这样的立意在众多考生中算是上乘的, 也是最值得肯定的一种立意。 围绕着“让爱双向流动”,作者在第二段,从施舍者的角度,表达了爱的双向流动的意义。第三段,运用了两个事例,作者从受 助者的角度表达了爱的流动的价值。第四段从反面例子入手,表 达了单向的爱的痛苦。最后发出呼吁:莫让双向的爱缺失,让爱 传递下去。 作者思路清晰,紧紧围绕中心展开论述,是一篇考场优秀作文。不足的地方是用例略有不当之处,可以选更恰当的例子。另外, 第四段的反面例子写得略嫌仓促,分析未够透彻。 一个热心慈善的富翁,向三个贫困家庭提出捐助,却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复。 面对他人的善心与善举,我们理所应当以善回应,在这一来一往中,爱在传递,善在弘扬。 戒者,乃戒心、戒备,实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凛冽的寒风中饥寒交迫的时候,突然有人端来一笼热腾腾的包子,你却嗤之以鼻, 眉眼高扬,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这该是多么让人心寒!比 起施舍,我们更应说是帮忙与互助,没有富人与穷人间的高低不 等,将彼此联系的应该是共同进步,谋求大众幸福的温暖纽带。 若存戒备,则是筑起冷酷高墙,密不透风,爱也无从渗入。 虑者,乃忧虑、焦虑,也非为上策。虑者将他人轻松的好意化为了自己肩上无形的千斤重担,他们明白接受应当回报,却并未 透彻领悟这回报的内涵。他们将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 量着自己日后是否有能力负担起这重债,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 心融入生活,发散出去,尽己所能点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们的 心房,那该是最好的回报。所谓虑,也是多虑了。 善者,受于外物,发于内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学会感激,点亮自己的心。在危难关头,适时抓住别人伸出的援手, 也不仅仅是接受,更需要内心的空旷与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样的 拒绝,那么日后的生活该还是在温饱线上挣扎。更重要的是,不 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给予,闭塞的心又还容得下多少爱的填充? 倘若如虑者一样的多虑,那么日后的生活该是被精神与物质上的 双重压力压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偿还,不知更大范围地传播开去, 爱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里。 惟有善者,不设无味戒备,不思多余念想,懂得接受,也该是会乐于分享。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这话并不只 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样适用。接受,并感恩,让光明传递, 照亮自己,温暖他人,点亮万家灯火。 点评点评人:华南师大附中 高级教师 内容上写的是对三个家庭的评议。要评议就要表态,要表态就要言说理由。这很考功夫,思想深不深刻就在这理由上。面对富 翁真诚的捐助,眼前贫困的家庭该不该接受呢?作者认为要看是 否有利于善的传递,爱的弘扬。能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理由,很见 思想。 今年还是材料作文,材料是故事性的,考生可因事议论,写成类似于时评的文章。材料反映的又是三个家庭对捐助的态度,也可 以说材料是观点(态度)型的。面对几个观点(态度),可以比较 一番,论说孰高孰低。对观点型材料,这种写法可确保立意不会 偏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不过评判别人的观点妥否需用同一 个衡量尺度,而且这个尺度属正面价值体系,如是否有利于爱心 传播等。此乃关键所在。此文是这个方面的典范。质已胜。 文也胜。语言准确、简洁而又冷静,行文中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分析温婉而到位,毫不强加于人而又让人信服。当然也有问题, 最刺眼的是把“无味”笔误为“无谓”,但这些不过是白璧之微瑕。 对考场作文谁又能吹毛求疵呢。 值得肯定的当然不止这些,如篇章结构就值得读者去体味,此不再赘言。 总之,这是一篇具有示范意义的考场作文,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语言、结构等都有可资借鉴的地方 2013年浙江省高考优秀作文选读(四篇):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 注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 抄袭、套作。 社会总是会慷慨地给予孩童一份特别的关爱,这关爱中又无疑杂着些许歆羡:看那些孩子,比起翁妪,甚至比起我们,他们有 明亮的眼,有光洁的皮肤,更有纯粹的心灵。单纯、柔软、好奇 并敬畏着世界,赤子之心即是如此,其珍贵亦在此。 然而这关爱、这歆羡恰恰暴露了我们的尴尬与不堪:我们的心,我们的千回百转计谋频出的心,已不配被唤作“赤子之心”,亦无 法成为孩童的表率。就像赫胥黎所说的,“少男少女的心灵正在提 前硬化”。童心已失,我们自然将走向沉沦。 不必费尽心力去找寻什么例证了,整个的社会就是最好的例证:看着老者的无助,我们的视线是不约而同地弯着的;看着旁人无 视信号灯穿梭于车流这中,我们的心肠是硬的。“人们感到痛苦的 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 篇四:广东2002 2013年高考作文题目 广东2002 2012年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 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想: 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毅 然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 探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 雪地。也许不一定人人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选择,但是我们在生 活中所遇所见所听也会面临一些触动心灵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不得抄袭作文,范围不要超出这个内 容之外。 2003年:感情亲疏和认识事物 宋国有一富商,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冲倒了,他的儿子说:“不修好,就会有人来偷窃。”邻居的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商家的东 西被偷不少。富商称赞儿子聪明,反而怀疑东西是邻居偷的。 这是韩非子的一个寓言,直至今日仍有类似的故事,或与之情况不同甚至相反的故事。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人的感 情的亲疏与认识事物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呢? 要求:内容符合话题范围立意自定、体裁不限、800字以上。 2004年:语言与沟通 以寓言《郁离子?冯父》改编的一篇100多字的短文,要求写一 篇语言与沟通为主题的作文。 材料内容(大意):古代时,东瓯(指浙江南部沿海一带)经常发生火灾。当地人为此很烦恼,却没有办法。一位商人到了晋国, 听说当地有一位叫冯父的人,善于搏虎,非常出名。由于东瓯的 方言与晋国不同,当地“虎”与“火”读音一样,商人以为冯父 善于对付火 灾,报告国王,将其请到东瓯。冯父到东瓯后,又发生了火灾,东瓯人将冯父往火里推,结果冯父被烧死。 由于到异地后语言不通,沟通产生误解,导致一人葬身火海,体现了语言对人们沟通带来的巨大影响。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 字。学生可引用寓言 作材料,也可不引用。 2005 年:“纪念”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过去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 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 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式各样 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种一颗树或写一篇文章也 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 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 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 于800 字。不得抄袭。 2006年:雕刻心中的天使 一个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渐渐地,脑袋、肩膀都露出来了,雕出了一个美丽的天使。一个小 女孩看到了,问: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雕刻家说:石头 里本没有天使,但我是用心在雕刻。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 题,写一篇800 字的作文。 2007年: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话题作文,800字,除诗歌外, 体裁不限。 2008年:不要轻易说不 2009年:对常识的认识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 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 《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 2011年:回到原点 “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 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作文,自定文体,不少于 800 个字(含标点符号) 2012年:生活时代材料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 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 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 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 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2013广东卷高考作文题:以捐助为题作文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问题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3,不少于800 篇五:广东高考作文分析2000 广东2011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 大千世界,“原点”无处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 “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 文体,不少于800 个字和标点符号。 华师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广东省首批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 作文点评:1.《回到原点》以“材料+命题”的模式以前曾考过多次。 2.原点指的是返回到原来的地方,或者是恢复原来的状态。命题属于动宾式结构,题目前面有一段文字,对原点做了解释和说明, 考生一般不至于离题。3.从内容看,可写空间很大,角度很多。 可以侧重讲为什么要回到原点,也可以写怎么回到原点。比如说 取得了成功,要向新的进取:就如刚刚取得法网冠军的李娜,她 取得很大成功,处于巅峰状态,但是她依然要向下一个目标进取。 这可以说是一个终点,也可以说是起点。4.从导向意义来说,命 题者显然要考生关注现实,思考生活。5、从选拔性考试的特点来 看,虽然文章不容易离题,但是要写好不容易。题目对考生要求 比较高。这样的命题可以拉开得分的差距,这样的命题不容易套 作。与“与你为邻”相比,这篇文章有一定的难度。 回到原点。其题目实质可以轻易地转换为去年江西的找回童年,而作文要求又更为宽泛。从立意角度而言,立足现代社会快 紧文化缺失等现状,结合个人自身、人类群体、社会结构等加以 探讨,当为最佳。当然,如果考生乐意写那些历史人物评述,这 里的转换也非常容易,强调扣住原点之题即可。但如果材料陈旧, 纵然陶渊明归隐可以认为是回到原点,李白走出官场可以认为是 到原点,苏东坡在贬谪之路的回到内心也是回到原点,但千篇一律的文章,高考考场毕竟没有竞争力。还得力求材料出新。 今年的高考作文,从命题方式的角度看,仍然是材料加命题,是以“回到原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这种命题方式为广东考生 所熟悉,符合广东考生的实际。从审题角度看,“回到”,指返回 并到达原来所在的地方,或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指事物的 根本或开端,“点”,指一定的位置。标题为动宾结构,是比喻。 题目之前有一段文字,对“原点”作了解释说明。考生一般不致 离题。 从内容角度看,可写空间大,角度多。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可侧重写为什么要回到原点,也可侧重写怎么样回到 原点。比如: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应该保持正直、善良、 宁静的本真之心。比如:当我们取得了一个成功之后,下一个目 标又让我们从零开始,回到原点,永远保持一颗奋斗进取之心, 像刚刚取得成功的李娜。 从导向意义的角度看,命题者显然要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思考生活这是最大的特点。比如,面对当前的社会风气,现代人的情 感变化,社会文化发展,我们应该持何种态度,应该如何去做,等等。 从选拔性考试的特点看,这篇文章要写好不容易,考生对问题要作理性的冷静思考,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可以拉开得分距离。 同时,这样的作文,一般不容易套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草的力量作文 500字作文高中 关于互联网的英语作文 心中的英雄英语作文 二年级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第一次自己睡觉作文400字 什么真好作文 方特一日游作文300字 长城解说词作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四单元作文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作文 我家的一个星期天作文 写秋天作文 关于帮助的作文400字 七下作文 打屁股故事作文 韦神作文 什么值得珍惜作文 书山有路作文 三年级作文我的老师300字左右 猫和老鼠作文 冬作文200字 妈妈二三事800字作文 以微笑为题目的作文 感动作文150字 相互理解的作文 我的新老师作文400字 趵突泉作文500字 关于倾听的作文 我爱我的父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