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四川省凉山州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二试卷Word版带答案

2020-06-12 13:42:01
相关推荐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地址文 章来 源天 添资源网 w ww.tt z yw.Co m语文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90.0分)1.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节 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撰、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卷一之《差》的注文中。当然,《太玄经》注文中所谓 春节 还不是我们今天作为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 这个节气。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古人对其特别重视,而后逐渐延展开来,形成了系统的历法礼仪。关于春节的礼俗,无论是经典文献,还是地方志书,都有大量记载。如《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称: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 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亲载耒耜措之,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吕氏春秋》上述记载的是先秦以前的情况,反映了上古社会对农耕的高度重视。秦汉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 籍田 仪式逐渐淡化,而 岁旦 之日的礼仪则不断增加新内容。尤其是从汉代开始,岁旦节庆逐渐体现出道教的文化色彩。南北朝时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提到了正月一日,要有 爆竹 桃符 门神 等。其中所谓 爆竹 ,首见于《神异经》,该书旧题东方朔撰,此人被道教列入仙谱,故其书所言 爆竹 当出自道教。道教的桃符也逐渐演变为书写祝语的楹联,成为先民们过年时避凶迎祥的象征。在桃符、爆竹流行的过程中,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 天地水 崇拜的 三官信仰 也在民间社会扎根。如何看待春节礼俗?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认知。但我们回溯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古老的春节礼俗不仅经过了漫长历程,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人格完善、国家治理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感恩。上古时代,天子为什么要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因为天地生养万物,万物就是衣食父母,人通过汲取万物滋养而生存,这是根本所在。《吕氏春秋 本生》说: 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 意思是讲,天子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保全天生的各种存在物。从这个角度看,上古时期的岁旦郊祭,即是天子为天下作出表率,像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那样报答天地的恩情,实际上也是保护生态的一种宣示,更是一种符号象征。祈福。从生存角度讲,平安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我们的先民对此不仅有足够的认识,而且付诸行动。《吕氏春秋》所讲的 无失经纪,以初为常 ,就是要通过观察,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四季变化的节奏,以便有所遵循,从而平安而健康地生活。燃爆竹、置桃符、画门神、贴春联等习俗,也是人们对平安健康、幸福生活渴望的继续。反省。古人在祭祀的时候,要检讨以往的行为,若有过失,就得纠正,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是如此。例如《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说,司命灶君 普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日,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 ,意思是说:灶王时刻监察一家命口的善恶举动,故而祭灶就是要懂得忏悔,明白是非功过,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摘编自詹石窗《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 差》注文中的 春节 一词,不是我们今天农历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节气 立春 。B.从《吕氏春秋 孟春纪》记载的春节礼俗内容来看,上古时代高度重视农耕活动。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C.承袭于远古的 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 的 三官信仰 ,随着桃符、爆竹的流行,在民间扎下了根。D.天子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其根本原因在于生存需要。因为天地生养万物,而万物则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 迎春 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 籍田 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B.第三段指出 爆竹 一词最初见于《神异经》,而该书旧题为被道教列入仙谱的东方朔撰,意在证明从汉代始,岁旦节庆逐渐具有道教色彩。C.文章大量引用史料进行分析论证,如通过对天子 郊祭 这一现象的分析,指出春节礼俗蕴含着 感恩 的文化精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D.文章重点从 春节礼俗的变迁以及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 两个方面对 春节 这一节日进行了阐释,论据充分,脉络分明。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之所以重视 立春 这个节气,是因为他们认为它是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B.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自秦汉以来, 岁旦 之日的礼仪内容不断丰富,而古老的 籍田 仪式则逐渐消亡。C.春节礼俗所蕴含的 感恩、反省 等文化精神不仅在上古时代具有重要作用,在今天依然发挥着相同的作用。D.在如何看待春节礼俗这一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却是客观存在的。答案小题1C小题2A小题3D解析(1)C. 承袭于远古的 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 的 三官信仰 错,原文第三段 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 天地水 崇拜的 三官信仰 也在民间社会扎根 ,可见 三官信仰 指对 天地水 的崇拜、信仰, 三官信仰 和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三者并列关系,到了选项中表述成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并列,都包含在 三官信仰 中,偷换概念,组合关系错误。故选C。(2)A. 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 迎春 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 籍田 典礼等活动 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 错,原文第二段是为了说明春节礼俗有大量记载这一现象。故选A。(3)A.偷换概念,愿文第一段 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 ,可见 由弱而强、由衰而盛 的是 阳气 ,不是 这个节气 。B.原文第三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 籍田 仪式逐渐淡化 ,可见不是 逐渐消亡 ,应为 逐渐淡化 。C. 发挥着相同的作用 错,原文最后一段 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故选D。答案:(1)C文 章来 源天 添资源网 w ww.tt z yw.Co m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劳动最光荣作文600字 关于家乡的作文500字 动物作文100字小狗 说说心里话作文400字 关于雪的作文200字 关于责任的作文800字 家乡的大秧歌作文 厚积薄发的作文素材 开心的一天作文500字 感谢阅读作文 一键生成作文的软件 父亲的背影作文600字 珍贵的礼物作文600字 雪中即景作文500字 什么也是一种美作文 春天的作文100字左右 消防演练作文300字 四级作文书信格式 五一见闻作文500字 美好的端午节作文 我的家人作文450字 写人的作文500字左右 舍与得作文800字 高考语文作文优秀素材 以过年为话题的作文 海南语文高考作文 我有一个想法作文300字 高考作文万能开头结尾 北京旅游作文600字 冬天的雪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