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16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之7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之

2020-06-12 15:09:02
相关推荐

2016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之 勿以点点沉浮论英雄 ”今人之于古人,更为注重孩子的教育。然而,不少父母把重视化为对于点点成绩的纠结, 平日里的“天子骄子” 因点点失误而被 “由爱转恨”者有之,一直的“差生”因点点进步而顿被 “捧在手心”者亦有之。 父母的态度因一点点分数改变而 “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是对待成绩过于主观、 生硬的行为。 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的掌握、思维方式、老师出 题的难度,甚至于个人的运气皆可改变成绩的高低。 仅以“这次比上次高了几分” 来界定孩子是否认真学习是不客观的、 表面的。高分学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 以来的勤奋与不缀, 低分学生的父母不能认识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 单次成绩的 沉浮即界定英雄、评定父母心中的“宝” ,难以认识到孩子的水平,终会致使孩 子深陷那红色的分数中,不清醒且不理智。 《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 而行之乎。”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而现今因分数一点点退步或增加均可改变父 孩子退步了两分即挨了巴掌,或许便是 错罚了试题变难仍是班级第一的他。 孩子学习如同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进, 这一 路上,父母的关爱与理解是如“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让前路阳光明媚。 而若父母的爱变得“有偿” ,须用分数进步来赢得,只会让孩子战战棘棘,时刻 背负“优生的包袱”或者“差生的重担”。 古人云,“爱其子,则为计之深远。” 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应局限于那小小的分数。 考试是对孩子学习的评估、 非是对孩子的评估。父母看待孩子分数的眼光也不应局限于一隅, 而应看到整体 的、比较的,这样才能知道成绩背后那点点浮沉的真正意义。 父母的“巴掌 与吻”是可影响孩子一生的。曾几何时武汉神童惊人跳级、学业有成,而父母惯 于其优异,容不得半点失误或退步,他终顶不住压力而厌学, “泯然众人矣。” 成绩那点点浮沉并不能直接界定了孩子的“好坏” 、“优差”,也不能作为孩子赢 得父母的爱的筹码。 只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实力, 给予及时支持, 方能在无涯学海 上为他撑起一片小舟,助他学成至彼岸。 点评: 本文是考场中一篇精彩的 议论文。 首先,作者能准确地解读漫画的寓意。题目“点点浮沉”四字用词 非常精妙,体现了该考生对漫画的全面评价。 全文紧紧围绕着 “点点浮沉中的成 绩”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议论。文章思路清晰,从分析“只看分数浮沉”的错误观 点给孩子造成的危害,进而能高屋建瓴地提出教育的本质应在于看“浮沉分数” 背后的真正意义, 体现了考生极强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 再者,文章最为精妙之 处,还在其语言文字的亦雅亦俗, 畅达准确,严谨冷静的分析远远超出了一般的 考生,极富有说服力。成语的运用顺手拈来,比喻的句子生动形象, “父母之爱 子,则为之计深远” 等经典语句的引用, 更能表现出该考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比 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驾驭素材的综合能力。 一点进步,一种人生 暮色暗淡,残阳如血。北方的风凛冽地刮着,刮的人生疼。一个十八岁的少 女坐在河边,手里拿着最后一次的模考卷,上面的分数令她心寒。她考差了,离 自己梦想的学校还差了好多,然而更令她伤心的是,她的父母非但没有安慰她, 反而将她痛骂了一顿。 女孩于残阳中站了起来, 她撕碎了手里的试卷, 回到 了家。没有人知道那个夜晚女孩想了什么、想了多久。只是看见,从那以后,女 孩仿佛在书桌旁生了根。 几个月后,女孩坐在高考考场上, 答完了人生最重 要的几份卷。也许是好事多磨, 女孩虽然比最后一次模考分数多出了很多, 然未能考上梦想院校,只因几分。女孩流着泪在田野上使劲奔跑,最后累到躺倒在地。盛夏,农村的夜空被 点点繁星照亮, 女孩睁着流着泪的眼睛, 看着热闹的夜空, 仿佛自己的梦想跟那 星星一样离她如此遥远。这时,女孩的父亲躺在了她的身边。 “对不起,我还是 没考上,你骂我吧。”“不,孩子,最后一次模考骂你是因为你的心根本不在学习 上,然而后来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和你的进步。 有进步就是好的, 虽然你的进步并 未帮你达成目标,但那又怎样?只要能进步,在哪都能成就精彩。 父亲的话好似一豆灯火,点亮了女孩心里哪怕只有一平方厘米的地方。几个月后,孩子听了父亲的话,背上行囊,去了一个二本的院校,继续着自己的人 那后来女孩大富大贵了吗?没有。毕业后,女孩搭上南下的火车,找了份工作,平平淡淡地活着。只不过,不管有多平淡,她都会把生活过好,努力让 自己进步。 再后来,她结了婚,生了小孩,成为了我的母亲。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经 历,我妈妈从小到大都不太在意我的成绩, 所以在别人学奥数的时候, 我基本上 都在扔泥巴。但我妈妈也是有底线的,她不要求我每次都要考满分、 90 只要求我每次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上了高中后,由于我的爱好,我学了艺术,成为了艺术生。功课落下了不 少,成绩自然也不算优秀,妈妈也还是只有“进步”一个要求。她只是不想我也 像她一样因为没有努力和进步而在迷雾中穿梭。 如今,我走在了妈妈曾经走过的路上,只求问心无愧和争取进步,或许我 的进步十分微小。 使我赶不上我想要搭乘的那辆列车。 不过,后面其实还有很多 辆车在等我,因为我一直在努力进步,就像小树一直在努力进步和成就一片繁茂; 就像水滴一直在努力进步汇成一曲江河,奔向所梦想的远方。 一点进步,一种不一样的人生。 点评: 与一般考生作文写法不同, 本文并不是千篇一律地从漫画材料的描述分析开始, 而是用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描 写性开头,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气氛来吸引读者。文章“有进步就是好的”这个立 意却完全是从漫画材料中来, 并对成绩优劣与评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 符合 题意,中心突出。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的转折点是她“成为了我的母亲” 事的时间跨度使文章产生了历史感,情感色彩从忧伤苦闷逐渐转为平和豁达, 容和情感丰富充实立体。母亲并没有把未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女儿,对“我”的期待与评价着眼于“是否有进步” 。在追求完美、施行“虎妈狼爸”教育方式的中 国父母群体中,这位母亲的宽容心态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她或许就是考生们笔下 心心念念呼唤的那位“母亲” 这是一篇构思新颖、有创意、以情动人的散文,它不以强势的说理取胜,而是取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 写独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这种真诚的书写恰恰能 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进步与退步 在第一幅漫画中,前一位小孩因考得 100 分而获得了家长的亲吻,后一位则 因为拿了不及格的 55 分而被家长打了一巴掌。然而在第二幅图中,曾获 100 的小孩因只得了98 分而被惩罚,后一位不及格的小孩因为进步得了 61 分而受奖 励。两图对照,不难看出这其中蕴含的进步与退步的关系。但在我看来,家长在 教育孩子时,既要给孩子进步的鼓励, 也应给孩子留有一定的退步空间。 步与退步,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趋势,实则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同的方向。 进步 是一个人能力发掘的过程, 而退步则是一个人缺陷暴露的过程。 在教育的过程中, 对待进步与退步, 教育者应秉持科学的态度, 鼓励进步者是鼓励其不断砥砺自我 的奋进状态,而鼓励退步者则是为其留足反思的空间。 利用好暴露的缺陷, 实现 自我完善。正确地处理进步与退步, 最终都将促使受教育者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 状态。 家长应鼓励孩子前进的每一小步。 漫画中的第二位小孩两次获得的分数均 未超过第一位小孩, 但其家长仍在他获得进步后予以鼓励, 这是我所赞同的。 55分到 61 分只有 分的进步,且61 分离满分还有很远距离,但这个鼓励是 应有的。家长以鼓励的方式告诉孩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在自我的升华过程中,需要一个量的积累,一小步的前进相对于从差 到优的路途来说是微小的, 但没有这一步步的积累便不可能到达优秀。 因此,家 长给予小孩进步的鼓励,应从细微处出发,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指引,脚踏实地, 滴水穿石。 家长应给孩子的退步保留一定的空间。 孩子的成长发展就如同发掘一处金 矿,不可能出现每一次挖掘都能见到金矿的情状。 单纯地把孩子的退步视作一种 失败,而不仔细推究其中的原因所在, 那么这一个退步或许会变成孩子走向衰颓 的一个开端。因此,给孩子的退步留一点空间, 就如陈忠实在寻找中不断剥离过 去的束缚重建自我一样, 就如王阳明在被贬作驿使仍静心思悟一样, 就如杨绛在 下放到干校改造仍潜心学习西班牙语一样。 从一个小退步入手, 引导孩子给自己 一个反省的空间, 在退中求进,才能如那些古今中外的大师一样在面对人生的退 步时以正确的态度重建自我,上下求索。 进步和退步是相离相生的一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以单纯地奖惩来 对待孩子的进与退, 才能让孩子在独当一面时正确处理自己人生的进退, 成为一 个能够推动社会在变动中求稳求发展的栋梁。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 很多考生都是从漫画的内容角度立意的, 而这篇作文却能从寓意的角度立 意。该文正确地指出, 这幅漫画蕴含着进步与退步的关系, 进步与退步两个看似 截然相反的趋势, 实则在某种程度上有相同的方向, 进步是一个人能力发掘的过 程,而退步是一个人缺陷暴露的过程; 进步与退步是相离相生的一对。 一篇高考 作文,能有这样由表及里的思考深度,实为难得。 作者不空谈进步与退步的关系,而是联系漫画所提供的材料。作者指出, 家长教育孩子时, 既要给进步的孩子以鼓励, 也应给退步的孩子以空间, 这种做 法也是值得提倡的。 该文思路清晰, 结构严谨。第一段引材料摆出自己的中 心论点,是“起”的部分,第二段是对中心论点进一步阐述,是“承”之一;第 三段讲应对进步的孩子以鼓励,是“承”之二;第四段是讲应给退步的孩子留有 空间,是“承”之三;最后一段回扣中心,是“合”的部分。 这篇作文思想 深刻,内容充实,文体特征鲜明,论证方法多样,语言流畅,书写漂亮,是一篇 优秀的高考作文。 文章第四段所举的陈忠实、 王阳明、杨绛的例子不太恰当, 人生遇到挫折, 遭遇厄运,不等于退步。 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 这一则漫画是一组巧妙的、富有深意的对比。先拿满分后拿 98 分的孩子先 后收获了香吻和一个耳光, 55分后拿61 分的孩子则先后得了一个耳光和 一个香吻。从这两个孩子的境遇上, 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有意无意抱有的一种心态: 追求卓越、积极进取,否认失误和退步,哪怕这个“失误”仅仅两分。 努力进步当然是一件好事。正如漫画中的第二个孩子,他从不及格到达到 及格,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质变和成就。攀登虽艰辛,而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 壮阔是徘徊在山脚下的人无法享受的。然而,从 100 分到 98 分就是应当受到指 责的堕落吗?并不是。 98 分依然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好成绩, 98 100分同属 于优秀水准。从 100 分到 55 分才是应当警醒的堕落。 依然优秀的第一个孩子被对待的态度落差如此之大,连我亦不禁感到委 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 许多人奉行苛求完美的极端精英教育, 向往着 “高处不胜寒”。从“虎妈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横扫千人”的高考标语,人 人的神经成了一张绷紧的弓, 生怕遭受横飞而来的一记耳光。 可是,有一句 亘古朴实的真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我们心心念念“直挂云帆济沧海” 却忘了挫折与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这起伏之 间。宽大的大海永不会如一潭碧湖般文弱恬静, 清浅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稳, 但也 失去了承载大舟的能量。 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是更具力量。没有后退,没有低谷,就没有前进的动力 和空间,也就没有厚积薄发的震撼。 就像生活在南极冰海的企鹅, 想要跃到岸上, 并不是在水面上拼命挣扎, 而是猛地扎进深水, 凭着一股冲劲儿再跃出水面, 丽地落在岸上。第二个孩子就像这只企鹅,在不及格的深潜后获得腾跃的力量。而我们,当然应该给第一个孩子以鼓励和支持,不是必须得到满分才是优秀 的孩子。他是潮起潮落的大海,是汹涌起伏能淹没一切的波浪。我也相信,他可 以在这两分的差距中弥补自己的缺漏,下一次重得满分。 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 我相信在不完美中, 才能更好地突破自己, 在退步中, 重获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该生的“规定动作”做得十分到位:紧扣 漫画的关键内容与寓意展开写作, 符合题意;题好文一半, 其所拟题目与其他考 生相形,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即题目有辨异性;起段三言两语,导入简洁, 入题快;第二三段分别评述漫画中的分数及其产生此一现象的社会背景, 如果说 第二段是围绕“点”来展开,那么第三段就是围绕“面”来展开,第四段则是围 绕“理”来展开,角度斑斓,内容充实,逻辑(台阶术)严密;第五六七段类比 论证、比喻论证,形象生动,文势壮又能以理服人。 该生的“自选动作”也同样做得十分到位。比如“立意高远” ——作文以哲 理立意,难度系数高,区分度自然也高; 辩证思维亦颇具特色, 论证扎实、理性、 稳健;论述相当集中,从题目至结尾绝无蔓笔,析题切题扣题点题,一以贯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所用的“古人说”妥帖,所用的“波浪说”无可辩驳, 所用的“企鹅说”新颖、生动、精当、有情趣。此外,该生的“情文并茂”能力、 “孟辩素养”(孟子式的辩论素养)也值得点赞。 巴掌之吻 教育之痛 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得巴掌与吻。是耶?非耶?报以无奈苦笑。仅从表 面上看,母亲对从满分降为 98 分的退步的孩子求全责备,而对虽然一开始不及 格、但后来进步的孩子不吝爱吻, 是不是仅说明这位母亲鼓励进步之可取与苛责 退步之不妥呢?并非如此, 拨开表面的巴掌与吻之别, 在这幅漫画中, 我们应看 到仅仅是分数上的一点变化, 都足以使家长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 其背后折射出 的无数个家庭相似的情景,不免令人深思。 紧紧盯着分数,视分数进与退为奖罚标准,与其产生的求全责备之态, 并非是个别家长所为。满分得吻、 98 分得巴掌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久 的唯分数论的体现, 当家长并不在乎分数背后反映的知识掌握情况, 指导学习作 用时,也就不再在意“ 98 分已经很接近满分”这一事实,而是只看见比上次退 分的情况,辨不清“无论55 分还是 61 分都说明孩子学习状况不佳, 分。在啼笑皆非之余,我们不免要发出这样的疑问: 这样 粗暴的分数对待,对分数的执着,到底因何而来? 固然,激烈的竞争环境与中国向来重视考试的传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 对考试分数的普遍关注, 但有没有更深层、 更本质的原因呢?将分数进退当作唯 一依据的背后,不正是我们缺乏对孩子成长客观全面的评判标准、 对除学习外其 他方面忽视遗忘吗?古代便有“为己之学” ,以修养完满人格而非取得外界认可 的官位为目标,而今,社会也更需要综合素质优秀、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非巴掌 与吻滋养出的分数型人才。君不见今年校园投毒案中,犯罪的青年虽分数耀眼, 但人格上有着致命缺陷, 如若仅凭巴掌与吻一味注目分数浮动, 还能说是“育人” 吗?培育的到底是栋梁还是外表光鲜,内里朽烂的速生木? 所谓求全责备与宽容鼓励之异,在向教育敲响警钟,内里显现的教育观念 之弊,正中痛点。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知道” ,“改变”的背后正需“痛定思痛” 作引擎,重新审视日常中我们早已熟悉的情景, 以此为契机, 给孩子的成长路上 正确的引导与培育, 帮助他们获得除了分数的其他优良品质与综合能力, 以真正 的吻报以最大的鼓励,以真正的吻对待他们的教育报以决心与坚守。 巴掌与吻,是耶非耶?唯有痛定思痛,对未来的教育报之以歌。 点评: 本文最大亮点是语言出彩。一是语言凝练。开篇“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得巴 掌与吻”,14 字即概括了漫画的内容,可谓惜墨如金。 “满分得吻, 98 分得巴掌 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久的唯分数论得体现” ,语句简洁,观点鲜明;结 尾简短有力,回应首段。 二是句式灵活多变而又自然流畅。开篇以两问自然引入。第二段以“是不 是……呢”设问引出对漫画内容的分析。 第三段结尾的设问承上启下, 引出下文 产生的“对分数的执着”的社会根源,使论证更深一层,也发人深思。第四段, “但有没有更深一层更本质的原因呢?”是由前一句“固然”而来,避免了绝对 化,具有思辨性。本段结尾两个反问句,鲜明的观点自在问中,又自然引出第五 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推进论证向更深一层发展。 结尾设问回应开头, 句式又 略作变化。全文文气涌动,文脉清晰,皆赖这十问之功。 三是整散结合,修辞手法娴熟运用,表达得体,用词准确老练,仅用 950 字便把道理说得透彻, 思维严密,颇见老辣的写作功底, 这正是当前中学生最为 欠缺的语文素养。 “唯分数论”之殇 一个印记鲜明的巴掌,一个爱意满满的吻,分数成了家长喜怒的晴雨表,牵 动着无数中国考生的心。 于此,笔者深有感触的同时不禁叹惋, 何苦系一家之忧 乐于区区之分数?家庭教育切莫“唯分数论” ,且让孩子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的口号虽喊得震天响,但长久以来家长以及学校仍难逃“分数至 上”观念的桎梏。且说 100 98分有何显著差别?区区两分便能评定孩子素 质高下吗?然而孩子受的待遇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实在不合情理。再看那从 55 分进步到 61 分,鼓励与表扬理所应当,然而孩子若拼尽全力考得 55 分家长 也不应苛责,分数与素质间从来没有天然的等号, 切莫受“分数决定论”的蛊惑。 应试教育下,考试成为孩童快乐成长的负担,压力的灰霾遮蔽了成长的阳 光。“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流传多年的戏言折射出中国儿童的现状,来自考试 的压力让孩子逐步牺牲掉娱乐时间, 紧盯着试卷上鲜红的分数, 千方百计的争论 分数,而来自家长的压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补习班、奥赛班、堆积成山的辅 导书……在“分数至上”的大环境下,儿童不得不压抑好玩的天性,日以夜继地 坐在书桌前刷题。 反观国外,欧美从不以分数作为评定高下的唯一标准, 主张顺 应儿童天性,鼓励孩子发展个人兴趣,在野外追逐玩耍,让他自由发展,健康成 长。不以分数论成败,还孩童以快乐童年,此当今之急也。 当分数成了风向标,学习目的偏离了求知的本质,也削弱了孩子的创造能 力。钱学森曾问到:“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创新型人才?”且看今日中国考生,汲 汲于分数,则必将标准答案奉为圭臬。 以分数为学习的终极目标, 必会削弱学生 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生只在乎自己的答案能得多少分, 却鲜少跳出标 准答案的桎梏、审视、质疑答案,也难怪中国缺乏创新型人才了。不如将灼灼目 光从分数上移开,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创新精神上,那创新型社会、 中华之复兴可计日而得矣。 诚然,从中国现状来看, 考试仍是选拔人才最有效的途径, 但“唯分数论” 之弊甚多矣,我们是不是可以逐渐消去一昧追求分数的功利之心, 而渐渐以更多 元的角度评价儿童? 蔡元培曾说:“若想有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 欲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 ”不若从现在、从身边做起,拒以分数论 成败,还孩子健康成长之蓝天。 点评: 本文亮点有五: 一是观点鲜明。作者一开始就抓住漫画中 的巴掌和吻,引出其共同特征,家庭教育中的唯分数论。然后指出这种“唯分数 论”要不得,它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是思想深刻。作者认为产生唯分 数论的原因是应试教育, 压抑了孩子的天性, 偏离了求知的本质, 影响了孩子独 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是辩证思考。 作者不是一味否定分数的作用。 出在当今中国,选拔人才的途径仍然需要考试分数, 只是不能只看分数, 要多角 度评价。 四是善于比较。作者抓住漫画中的分数变化进行比较,分析问题。 认为进退是极为正常的现象, 即使低分,也是努力的结果, 素质与分数不能完全 等同。并用我国的现状与欧美教育进行比较, 认为要顺其自然,尊重天性。 是语言简洁准确。全文没有多余的话,简洁流畅,恰到好处。用词准确,如“分数成了家长喜怒的晴雨表” “不应苛责”等,都能体现作者的语言功底深厚。 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 我看到这样一则引人深思的漫画: 第一幅图中一个满脸笑意的孩子拿着 一张 100 分的卷子,颊上是他父母鼓励的唇印,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拿着 一张 55 分卷子的孩子,他愁苦的脸上巴掌印触目惊心;而第二幅图中,那个曾 98分,脸上也因此添了一道巴掌印,另一个孩子却因为 这次考了 61 分而获得了父母的吻。 这则漫画反映了如今家长对孩子成绩过于关注的现状 “一个孩子无论成 绩好坏,退步了就打, 进步了就夸, 仿佛那白卷子上鲜红的数字就是衡量他的唯 一标准,仿佛那冷冰冰的成绩就是孩子的一切, 我理解父母们望子成龙、 望女成 凤的心态,但我认为,他们这种过度关注孩子成绩的“唯成绩”主义不利于孩子 的健康发展。 私以为,如今的孩子已不及昔日的孩子快乐,而越来越大的学业压力是一 个极重要的原因。 家长们将太多的期望寄予孩子, 他们严苛的要求成了残酷的枷 锁,将孩子牢牢捆绑在童年那绚丽的梦境之外。 我知道很多孩子, 他们一考不好 就担惊受怕,生怕回到家里会经受父母“狂风暴雨”的洗礼。他们一想到考试就 不寒而栗。他们的快乐童年已支离破碎, 从来就只存在于记忆中遥不可及的一隅。 的确,他们都是漫画中的孩子,无论 55 分还是 98 分,只要未到标准,便被家长 呵斥。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你折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 ”漫画中 的家长用他们对“分”的严厉要求折断了孩子的翅膀,当“分”真正成为了孩子 的“命根”,孩子早已失去了自由翱翔的能力。 然而,事实证明,分数的确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善良、勇敢、责任 心等等,也许是比智力更聪明更为宝贵的品质。 同样,分数的高低并不一定代表 着孩子以后的成就大小。中学时成绩平平的马云,却成为了今日的互联网大亨; 科举屡屡不中的柳永, 却在“浅斟低唱”中为后人留下了凄婉动人的词句。 以,笔者恳请家长们,别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漫画中的孩子, 别让他们在分数中迷 失自己,希望家长们除了关注孩子的成绩, 也要关注他们的其他方面, 让他们均 衡、全面、快乐地成长。 要知道,一个孩子无论考了 55 分、61 分、98 分、还是 100 分,都值得他 的父母,在他脸上留下爱的一吻。 但愿漫画中孩子的不幸更少地在我们身边的孩 子身上复制! 点评: 一、观点鲜明,有重点有分寸。 文章的开头,用了占全文 不足六分之一的篇幅,全面、准确地介绍漫画内容,为中心论点的阐述、展开打 下坚实的基础。接着,扼要点明了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提出“ ‘唯成绩’主义不 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的见解,文章由此展开。 从题目到文中多处的论述可以看 出,作者并未像相当多的考生那样, 片面否定分数的重要性, 而是在立场鲜明的 同时,做到讲分寸、有弹性,彰显了作者深刻的思辨能力。 二、内容详实,有感情有层次。 本文与众不同之处,是能够用饱含 情感的笔触,阐述“如今的孩子已不及昔日的孩子快乐”的现象并分析原因,议 论文中具有本文这种能感动读者的文段的,实不多见。 “你折断了我的翅膀,却 怪我不会飞翔”的语句令人动容、引人深思。文章就此从“就事论事”的层次进 入“因事说理”的层次,提出“分数”之外“善良、勇敢、责任心”等评价标准; 进一步提出“分数的高低并不一定代表着孩子以后成就的大小” ,举例虽少,但 极为典型有说服力。 文章结尾表达期望, 点到即止,有荡气回肠之感。 当然, 本文也有三点可以提高的地方: 1.“笔者”“我”“私(以为)”统一为“我” 比较好; 2.第三段行文不够简洁,条理性不够强; 3.仅举马云、柳永两个例子略 显单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浪漫作文 茶 作文 茶 作文 种子作文 原来 作文 作文二百字 英语作文结尾 我的梦想的作文 初中作文800字 家务作文 海边作文 风筝作文 感谢的作文 面对 作文 作文心愿 找作文 350字的作文 感人作文 平凡作文 足球作文 诗词作文 长大 作文 长大 作文 作文赏析 上海作文 作文积累 手机作文 作文软件 作文英语翻译 体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