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玉龙雪山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情况2017.9.28作文

2020-06-29 11:06:01
相关推荐

根据《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工作要求,在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玉龙雪山景区范围内,玉龙雪山管委会结合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玉龙雪山景区保护管理工作,逐条对照重点查办事项,进行了全面核实排查,现将玉龙雪山景区生态环境保护自检自查工作报告如下。

一、景区基本情况

(一)资源分布情况

玉龙雪山景区地处玉龙县境内,距丽江古城15公里,主峰扇子陡是长江以南的最高峰,终年积雪,发育有19条温带海洋性冰川,也是亚欧大陆距离赤道最近的现代冰川雪山,浓缩了全球中低纬度山岳冰川的精华,有丰富的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是世界少有的城市雪山。以玉龙雪山为中心,具有森林野趣特色的自然风景游览区。整个景区以冰川地质景观、雪山森林草甸、原生纳西村寨、世界奇峡风光和高原水体景观等为特色,以生态旅游为主,融专题旅游、特种旅游、度假旅游、节事活动和东巴文化体验于一体,是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主景区。具有游憩娱乐、审美与欣赏、认识求知、启迪寓教、保存保育、旅游经济与生产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山岳型景区。景区范围是丽江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的玉龙雪山景区和虎跳峡金沙江游览线,

3 管理。2005年下半年,玉龙雪山景区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理顺了景区投融资体制,组建成立了玉龙雪山景区投资管理公司,以发挥融资、投资的管理职能作用,加快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建设。2010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合理保护与管理,成立了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对景区范围的415平方公里进行依法的保护管理。

丽江玉龙雪山旅游区开发建设以来,先后累计投资20多亿元,除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先后完成了甘海子、冰川公园、云杉坪、牦牛坪、蓝月谷以及高尔夫球场、“印象〃丽江”、皇冠假日等一批精品景点和旅游文化品牌的建设。旅游区还先后获得了多项品牌建设殊荣,其中,2007年5月,玉龙雪山被评定为国家首批5A 级旅游景区;2010年6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2011年12月,荣膺“全国文明单位(景区)”荣誉称号;2012年9月,被命名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等。玉龙雪山已经成为宣传丽江、云南乃至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曾先后获得省、市优秀文明旅游区、云南省“拥军优属先进单位”、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先进集体”、云南省“海内外游客最向往的景区”、“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等多项荣誉称号。玉龙雪山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精品旅游景区,在24年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丽江旅游业中发挥了龙头作用,为丽江

4 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做法

(一)规划先行,依法促进景区保护

通过大量的踏勘、调查,系统收集整理玉龙雪山景区及丽江旅游资源资料,组织编制了《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玉龙雪山旅游开发区可行性研究报告》、《丽江地区2000年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发展文本资料。同时,委托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对玉龙雪山景区的环境质量进行全面的勘测和评估,编制完成了《丽江玉龙雪山及古城旅游区环境保护规划》,玉龙雪山景区因此成为全省第一家进行环境规划工作的单位。以最具权威性和科学性的环保方案来指导项目的建设。在景区的保护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列》以及地方法律法规加强保护,以保护促发展,以保护基础上开发建设。在景区的实际建设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总体规划》以及《玉龙雪山景区详细规划》的功能区划,协调处理好保护培育、开发利用、经营管理的关系,保护好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加强景区的环境保护,管委会还先后制定《丽江玉龙雪山旅游区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丽江玉龙雪山旅游区规划管理暂行规定》、《丽江玉龙雪山旅游区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景区环境保护

5 规定。在制度的落实过程中,从规划、开发、旅游活动等几个关键环节入手,加强监督和约束机制,对环评工作不合格的拟建项目,坚决不予实施,从而使人为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此外,2006年云南省人大批准实施的《玉龙雪山保护管理条例》,对推动景区开发保护进一步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建设生态效益型景区 对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保障玉龙雪山景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生态环境这一课题上,玉龙雪山景区在实践中始终如一地贯彻“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兼得管理原则。管委会高度重视景区的环境整治,不断加大对玉龙雪山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投入,以打造精品旅游景区为目标,在软硬件两方面双管齐下,采取强有力的环保措施,把环境保护工作做在旅游开发的前面,有效避免盲目的开发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此外,为彻底改善景区生态环境,2007年开始,在市委、市政府、玉龙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景区以建立“景区秩序优良、旅游服务规范有序、经济社会效益提高、生态环境改善、旅游和农业并重”的新机制为目标,全面实施了旅游业反哺农业改革。在景区旅游业反哺农业改革过程中,共拆除白水河、云杉坪、牦牛坪等景点原社区群众经营的5000多间不协调建筑和摊点,取消了景区由800多匹马组成的骑马经营项目。旅游业反哺农业实施后,实现了玉龙雪山景区内社区19个自然村组、2600

6 多社区群众全部退出了直接参与旅游服务,返回原居住地恢复农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并逐步恢复了甘海子、蓝月谷、云杉坪、牦牛坪等景区核心景点的生态环境,旅游业反哺农业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景区脏、乱、差的问题,还景区一片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景区的转型升级。

(三)建立冰川科研机构,为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雪山冰川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玉龙雪山是欧亚大陆纬度最低并发育有现代海洋性温冰川的雪山,浓缩了全球中低纬度山岳冰川的精华,在我国十分罕见。雪山终年积雪,海拔4200米以上分布有19条大小不一的冰川,是北半球离赤道最近的高山温暖型冰川,对气候环境变化反应最为敏感。从1996年开始,管委会即与中科院合作对玉龙雪山的冰川、冻土、水资源、环境变化等开展系列课题研究,建立了中国第二个冰川观测站即中国第一个海洋性冰川观测站——“玉龙雪山冰川与环境观测研究站”,为我国季风海洋性冰川的研究,特别是玉龙雪山冰川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研究平台。

管委会还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先后举办了四届高规格的国际冰川研讨会,着重开展了《城市化与人类活动对玉龙雪山冰川的影响》、《玉龙雪山冰川消融对水资源及环境的影响》等二十多项科研课题,并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景区的保护与开发建设中。同时,围绕玉龙雪山及周边地区的旅游可持续发

7 展、山体崩塌、开发金沙江水电站是否会影响冰川、冰川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如何实现协调发展、玉龙雪山冰川博物馆规划方案、城市化与人类活动对玉龙雪山冰川的影响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内容涉及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冰川的影响,玉龙雪山的冻土以及对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的影响,玉龙雪山的古冰川地形遗迹以及开发方式,冰川资源保护的方式与冰川变化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重要课题,对加强冰川保护与研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实施环保“四大工程”,采取立体式保护措施,维护景区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玉龙雪山的冰川以及冻土在消融期释放出来的水体,是玉龙雪山周边特别是丽江坝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玉龙雪山广袤的森林,不仅是丰富的旅游资源,更是维持玉龙雪山生态多样性的母体。为切实保护好玉龙雪山的生态系统,管委会多年来不断投入巨资,采取了立体式多方位的保护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1、实施“绿洲效应”工程,加大力度改善生态环境。20余年来,管委会始终加强景区绿化工作,恢复了近40万平方米的裸露区域的植被,种植景观林木近25000株(丛),并采取建筑覆土绿化措施,极大地改善了景区的生态环境和旅游环境。同时为保护植被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上多样性,严防物种侵入,不以人工林或其它土地利用方式替代原生天然林和生长良好的次生林。

8 2、实施“冷湖效应”工程,维持景区湿度与气温平衡。为增加空气湿度和增加降雨量,景区还兴修了12个“人工湖”约30万平方米;建设白水河生态景观走廊,建筑6个水坝,恢复6个水面,约15万平方米,库容量达38万立方米,充分发挥冷湖效应,维持景区湿度与气温平衡,避免景区环境倾向于干燥恶化。

3、实施“绿色交通”工程,坚持节能降耗减排。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景区先后投资近2000多万元购置了34辆汽车尾气排放完全达到“欧Ⅲ”排放标准的环保旅游大巴,负责甘海子游客集散中心同冰川公园、云杉坪、牦牛坪和蓝月谷等各景点间的游客交通往返。

同时,管委会还将景区内的一些工作用的机动车辆陆续更新为电瓶车等,使用低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和清洁能源。目前,景区内废气排放已完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4、实施“森林消防”引水工程,有效保护森林植被资源。为解决森林消防取水困难及社区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管委会从南起裸美乐收费站,北至鸣音收费站,东界一碗水社区,西临玉龙雪山东麓主要林区铺设了近50公里的消防、供水管网,投资建设了1个出水量达500立方/日的深水井,库容量达2000立方的7座消防水池,消防栓80个,有力保护了景区森林植被资源和生态环境。

(五)加强环卫工作,全面改善生态环境 1、根据环境质量管理要求,提倡绿色消费、节

9 能降耗,要求全员参与预防环境污染,实现区内开发项目环保合法率100%,环境质量达标率100%,环保问题纠错率100%,环境事故为零的环境目标。

2、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总量控制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景区环境资源保护的监测设施和配套运行率达到100%;景区内严禁污染物排放,确保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3、对景区垃圾实行无害化处理,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分类和集中处理,垃圾清运率达到了100%,污水排放合格率为100%,废油、废电池等危险品无害化处理达到100%;建设了一座达到国家一级A 标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年处理污水8万吨,并实现了中水用于绿化灌溉的回收利用。

4、坚持环境整治,清理、规范户外广告,实施“禁白”工作,对甘海子、白水河沿线等地不符合规划的500多幢构筑物和设施进行了拆除整治,拆除面积约12000平方米。同时,完善了从云大旅游学院到丽鸣公路鸣音叉路口53公里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工作;投资新建了4个高等级厕所,改造完成了3个高等级厕所、4个生态厕所,总面积达1420平方米,购置并投入使用移动厕所车1辆。

5、成立了专业森林消防队、安全巡逻队、环卫队等专业环保队伍,配齐人员近200人,这些队伍成为景区环境保护工作的中坚力量,同时配备配齐各种设备设

10 施,建立应急措施,使各种破坏环境行为和突发事件都得到及时的处理。

通过以上措施,景区的护林防火、森林消防、环境卫生、区域公共卫生和景区绿化工作都取得较好成绩。

(六)着眼预防,推进“数字玉龙”系统建设 近20年来,管委会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开发建设了 “数字玉龙”信息化管理系统,完成了景区信息化系统工程的建设,包括无线网络建设、景区综合管理系统、森林防火及景观区域监控等先进管理技术的建设,实现对景区内核心景点的森林防火及游客行为的全面监控。同时,旅游区还开发了以玉龙雪山景区为核心、方圆60×60公里的玉龙雪山三维虚拟空间场景软件项目,使突发事件远程防控指挥的可能变成现实。“数字玉龙”体系的建设,充分提升了整个景区的管理水平。

(七)投资实施白沙片区水源地生态湖泊(湿地群)建设与保护规划项目,有效调节片区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2013年,管委会下属企业丽江市景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启动了“白沙片区水源地生态湖泊(湿地群)建设与保护规划项目”, 该项目拟在白沙片区规划165个生态湖泊,即:由向北沿玉甘路两侧文华玉湖生态湖泊区及木都生态湖泊区布置165个生态湖泊。项目完工后将极大改善玉龙雪山片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有效调节

11 片区小气候,对玉龙雪山景区起到冷湖效益,最终达到美化环境、保护玉龙雪山的效果。另外,项目的实施还将极大地缓解玉龙雪山景区周边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促进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自检自查情况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玉龙雪山旅游区持续发展的根本。在景区的保护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列》以及地方法律法规加强保护,以保护促发展,以保护基础上开发建设。在景区的实际建设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总体规划》以及《玉龙雪山景区详细规划》的功能区划,协调处理好保护培育、开发利用、经营管理的关系,保护好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旅游开发项目监管上,严格根据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进行保护利用。同时针对景区内的每个景点根据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不同,编制完成了景点的详细规划,进行了分级设置形成合理的复式保护体系。

经核实,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玉龙雪山景区、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无违规开发矿产资源,开山采石、开荒等破坏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情况。无违规建设水电设施的情况。

(一)规划管理情况

在风景名胜区三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范围

12 内已开发景点为冰川公园、云杉坪、牦牛坪、蓝月谷(白水河公路桥上游)、四个主要景点。以上景点内的建设项目、游览接待设均按照施建设程序进行报批,手续完备。

1、云杉坪旅游索道。云杉坪索道始建于1994年,经过长达13年的运行,旧索道已经不能满足旅游接待的需求,于2007年11月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并依法依规取得了相关批复,手续完备,工程竣工后已通过主管部门验收。

2、冰川公园索道。冰川公园索道始建于1996年,于1998年7月完工,历时两年半的艰苦施工,建成了当时亚洲海拔最高的索道。经过12年多的运行,于2010年进行了改扩建,并依法依规取得相关批复,手续完备,工程竣工后已通过主管部门验收。项目于2011年7月取得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的批复(丽环验

[2011]13号、丽环验[2011]14号)。 3、牦牛坪索道。牦牛坪索道始建于1999年3月,索道由玉龙雪山旅游开发总公司,大理感通旅游索道公司,北京同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三方投资兴建。2004年,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收购丽江牦牛坪索道有限公司。牦牛坪索道建成至今,未对设备、设施进行改造新建。至今已安全运营18年,各类设施均已老化,随着景区游客的增多,为缓减其他区域景区景点的生态压力,切实保障区域景区的生态安全,同时整完善景区游览体系,提高景区的服务条件和水平,拟实施玉龙雪山

13 牦牛坪索道改扩建项目,目前已获得了牦牛坪索道选址意见书。已完成生物多样性评价报告编制工作。环评、林地、土地等相关手续同期开展。

4、云杉坪景点游览设施整治改造工程,云杉坪景点开发至今已有20余年,景点的游客集散分流、游览路线组织等功能不齐,标识解说系统、环卫设施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年限长,破损老化严重。近年来随着游客量的增多,现有的基础配套设施已无法满足当前的实际需求,项目在2016年取得省环保厅的批复(云环审〔2016〕100号)省林业厅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云林保护准许〔2016〕34号 ,完成风景名胜区项目建设程序后,与2016年开工,目前已经完成了栈道、观景平台等建设内容。

5、白水河公路桥上游景观拦砂坝建设项目,该项目于2011年取得省林业厅的行政许可(云林保护准许〔2011〕45号 ,2010年取得环保局行政许可(丽环准许〔2010〕176 在完成风景名胜区项目建设程序后,项目于2011年开工建设,2013年完成所有建设内容。

(二)日常监管情况 1、经营管理

1.1经营项目管理 根据景区规划,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范围的经营项目进行严格的控制,确定了生产经营区、生态旅游区、生活办公区等区域划分,并建立和实施旅游区经营施工建设的准营证和准入证制度等,明确经营范

14 围,将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设施以及污水处理站、垃圾周转站等公共基础设施设置在省级甘海子旅游开发区,尽量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2 经营生产管理 在经营企业的经营区域实行生产责任区域划分,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与区内22个企事业单位签订安全,消防,环保和交通安全协议书,开展自检自查及日常督查;专项检查工作。

1.3 制度管理 旅游区管委会和景区12家企业都制定了标准化管理体系,制定2000余项企业标准,采用70多项国家标准,涉及环境保护,旅游,游客服务,安全,森林防火等多项内容,并对26个科室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进行了630余次的现场督办及督查验收,实现了整个景区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

2、游客容量控制

根据《玉龙雪山景区详细规划》景区年容量为500万人次,高峰日最大容量为2.6万人次,针对旅游旺季、黄金周旅游高峰期,采取相应管理措施,调节游客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衡,合理调控景区容量, 当前景区高峰日最大控制容量为2.1万人次。

2.1调节客流时间分布,平衡游客人数,通过延长景区开放时间,实现时间换空间的措施,采取限制游客进入时间、旅游团人数、日旅游接待量等措施来调节客流时空分布,一旦景区饱和则不在对外出售门票,停止游客进入。同时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向游客发布

15 旅游地的情况预报,预测未来可能的游客人数,从而为潜在游客的出游选择提供参考,避免出现景区游客超限。

2.2调节游客空间分布,进行游客分流。按照《玉龙雪山景区高峰期旅游疏导分流预案》通过游览线路实施景区内分流,避免游客在一定时间内过于集中在景区内的某一景观处,从而减少各局部景点游客的拥挤。通过景区管理人员应及时的将客流的时空分布情况,并通过信息的即时传递反映给旅游者,引导游客进行景区内分流。针对玉龙雪山冰川公园游览人数多的实际,采取冰川公园索道票采用实名制预约预售、按时段候乘为主的分流调控方式,每小时限售1000张,有效保障了景区的游览秩序,避免出现游客长时间拥堵、滞留的情况。

2.3扩大景区容量,提高接待能力。2006年对风景名胜区外围的蓝月谷景点(白水河)实施整治。景区容量增加了近4000人/天,2016年实施了蓝月谷景点游览设施整治改造项目,项目实施后当前蓝月谷景区容量为5000人/天。有效的缓减了冰川公园、云杉坪景点生态环境压力。拟实施的牦牛坪索道技改项目,该项目在整合玉龙雪山景区资源的同时,调匀了几大景点的客流量,降低了其他区域景区景点的生态压力,切实保障区域景区的生态安全。

四、今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设想

玉龙雪山景区开发建设取得的成就,给丽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给广大百姓带来了实惠。景区在景观资源、区位市场、品牌影响和综合

16 能力等方面拥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当前在环保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环保工作,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环境保护工程,全面优化景区生态环境。玉龙雪山旅游区与省级自然保护区毗邻,景区的开发建设需同自然保护区相协调。景区未来几年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重点是实施好以下工程,即规划整治工程、绿色交通工程、新游客集散中心项目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1、规划整治工程。注重规划,以建设精品景点为目标,对区域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

2、绿色交通工程。继续实施以主干道交通为主,各景点与停车站的电瓶车道为辅的绿色交通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景区内清洁能源车辆的投入运营,力争让景区机动车排放物降至最低。

3、加快新游客集散中心项目建设。新游客集散中心项目选址于丽江市玉龙县白沙乡木都村,距离丽江古城8公里,距离玉龙雪山甘海子17公里。目前,该项目可研、初设、环评、水保等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该项目建成后将极大缓解景区内的交通压力,有效降低机动车排放及游客行为对景区核心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4、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采取科学有效的系列措施,以增加当地降水量为主要目的,持续实施生态环境保

17 护工程,大力绿化环境,保持水土,修建更多的人工湖泊,增加当地降水量,加强对冰川区域植被、水土的保护,全力保护冰川资源,进一步修建完善景区消防、供水系统确保景区森林安全。

(二)充分保护、维持景区生物资源的多样性。组织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为物种资源的保存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健全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地方法规政策,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宣传教育,采用就地保护与异地保护相结合的办法,分级细化保护工程,建立完善严格的监督监管体系,加强景区内大型水利、交通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监管,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积极向林业等相关部门呼吁,进一步严厉打击盗伐林木、挖取药材、采集动植物标本、狩猎等违规违法行为,确保景区生态资源不受破坏。

(三)继续加大玉龙雪山环境保护科研力度,着重研究保护环境与旅游可持续发展两项课题。进一步建立健全多种学科科研机构,加强对气候、气象的观测和数据收集、分析,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重点研究玉龙雪山冰川消融对周边环境如水资源、生态植被、动物生存环境、气候的影响,研究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旅游,提出方案与措施,指导今后景区的开发建设。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系统,以地面监控系统与人工相结合为主,以RS 卫星遥感系统为辅助,对大气、水、森林、地质等

18 实用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有效科学研究生态环境;全面布控景区及周边的森林防火监控系统,使森林防火更加全面有效。

玉龙雪山景区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任重而道远,管委会在近几年的景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就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今后工作中,管委会将充分利用玉龙雪山得天独厚资源优势和行业特点,紧紧围绕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精神,促进旅游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打造国际精品旅游胜地而努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英语作文初中 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作文600字 值得珍藏的财富作文600字 劳动作文600字初中 冬日美景作文 夏天 作文 家 作文 读西游记有感450字作文 四年级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读什么有感作文400字 关于春节的作文100字 我们都是一家人作文 关于元宵节的英语作文 快乐的一天作文500字 给某某的一封信作文 我最喜欢的动物英语作文 乡村美景作文400字 四年级英语作文大全 告别作文600字初中 挠美女脚心作文 写物作文500字 找春天的作文 寒假作文怎么写 榜样作文500字 介绍春节英语作文 故事新编作文 挫折的作文素材 我的家乡作文怎么写 友谊作文600字 老物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