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国古诗翻译问题浅析

2020-06-30 09:12:01
相关推荐

中国古诗翻译问题浅析 文墨堂范文网 X > > ??2020 03 25 01:29??

谢颀颖

摘要:中俄两国联系日益密切,使得科技集中型项目的合作成为了可能。为实现这一领域的合作,不仅应该了解汉语及其文化,还应深入领会中华民族各时期的社会思潮,这些都是建立在对中国文学及传统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本文基于亚历山得拉.基托维奇的李白诗歌俄译本对古诗的汉俄翻译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李白;诗歌;翻译

近年来,俄罗斯的汉语热也随之升温,然而俄罗斯翻译专业多集中在技术和经济专业类领域,对于汉语文学作品的翻译经验较为匮乏。汉语作为多结构的语言,其书面语体与其他欧洲语言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汉字意义的丰富性和特定性加大了诗歌意像理解的难度。有学者说过:“中国的古诗就如同音乐作品一般,只有在音乐演奏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它的真实存在,因此,中国古诗是否能传神达意也在于其“演奏者”,即译者。”文学作品的翻译具有很多特殊性,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笔译中最为复杂的类型之一。其一,文学作品的翻译不是简单的直译,它在翻译上的处理更为灵活自由。其二,在译制过程中,译者们时常会接触成语、俗语这一类比较特殊的表达方式,这些通过直译是无法展现的,译者常以同类替换的方式进行处理。而一些带有幽默性质的文字游戏就很难用外语进行恰当的转换。第三,译者需同时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才能做到忠实于原著的翻译。第四,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考虑到原作的各类细节和用语特点:著作时间、体裁、文化特色等。

文学被认为是语言的发展史,而诗歌能很好的反应中华民族的世界观及不同时期的社会思潮,李白作为诗歌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吸引了众多俄罗斯文坛的目光,然而诗人语言鲜明的个人色彩使得其诗作的俄译成为一大难题,俄译过程中,很难再现诗人诗作中的时代特点、乐律及主旨思想。李白的诗作中很好的体现了唐朝的时代特点,唐诗格外强调自然界与人的关系,认为人在自然界中能够与世间万物达到和谐,净化心灵。基托维奇翻译的《望庐山瀑布》便很好的体现了“物我唯一”的世界观。

想要很好的分析文学作品译本的翻译质量,就需要对专业带有注释的译本及简单的逐字译本进行对比。以《望庐山瀑布》为例,俄译本有两种,直译本回译成汉语的意思是:“看庐山瀑布,阳光洒在香炉上,升腾起紫色的薄雾,远望,瀑布仿若湍急的河流,急速流下3千英尺,让我不得不怀疑,是否银河从第九天落下。”;而另一版本回译文:“登庐山看瀑布,灰蓝色薄雾中隐隐可以看见远方的日落,远眺连绵不绝的山脉和瀑布,那瀑布仿佛从云端穿越山林直下,让人觉得似乎是银河从天而落。”第一个版本中,译者试图展现大自然的美和力量,呈现诗人望着瀑布时所看到的宏伟画面,同时阳光和薄雾下的庐山给自然美景增添了浪漫色彩,把瀑布和流水相比较表达出诗歌所蕴含的力量,丰富了诗作的寓意,把瀑布比作银河也更增添了其的秀美,李白在诗作中给大自然赋予了神话般的力量,不仅感叹于自然界之美,也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对比来看基托维奇的译本,他用“觉得”替代了原译本中的“怀疑”,从而很好的体现比较义,但却不如“怀疑”所展现出的奇妙色彩。基托维奇的译本很好的还原了李白对自然之美的描述,但却不能准确表达诗人的本意。再以《独坐敬亭山》为例。这首诗的主题也是围绕自然界和诗人,李白在诗作中尤其提到了敬亭山。中国古诗中山脉往往是阳刚和自然永恒的象征,连绵不断的山脉暗喻了人世间的纷繁芜杂,云彩寓意了人的存在,这些随处漂浮的白云既可以对应现实的宁静,也能指代悲伤情绪。直译和异议版本分别为:“独坐敬亭山旁,众鸟高飞,孤云独走,各自不停歇的互相观望,只有我无限景仰地望着敬亭山。”;“炎炎夏日午后,独坐敬亭山中休憩,天空漂浮着朵朵白云,群鸟争相飞走,我望着山,山亦望着我,久久互望着,似乎永不相厌。”诗作中以群鸟暗指,尘世总有事物不是永恒和固定存在的;白云表明作者与周围世界的和谐统一,内心纯净,并对象征自然永恒的山脉有着无比的崇敬之情。而在基托维奇的意译版本中无法完全展现这些寓意,为使俄译本更具有诗学美感,基托维奇甚至增加了诗行“炎炎夏日午后休憩”,如此一来,俄译本的诗歌显得更为平缓,但诗人的崇敬之情却无法体现,主旨寓意也淡化了。唐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另一形象便是月亮,有如李白的《静夜思》,与山脉的象征意相反,预示着有似于女性的阴柔,代指水、黑暗、夜。以此诞生了世间万物,与之相应的产生很多联想和情感,白色月光常用来表达身处异国他乡之人的思乡之情。直译和意译版本分别为:“床前洒满月光,看上去似乎地上泛起一层霜。抬起头望着那一轮满月,低下头又让我想起了故乡。”;“在我的床边洒满了月光,这会不会是霜呢?我自己也弄不明白。抬起头看着窗外的月亮,低下头之时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家乡。”很显然,基托维奇的意译版本中保留了孤独的主色调,但却没有还原“一轮明月”,而这一点是不符合中国古诗的表达规范的,也就是说,译者本人的阐释有可能破坏诗歌原有的隐喻要素。

从以上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古诗翻译的难点主要在于:保留原有的语义负载;表达文本的情绪基调以及如何保留古诗的时代风格。

参考文献:

[1]阿列克谢耶夫.常道集[M].彼得堡东方研究所出版社,2003.

《国际歌》的中文翻译研究

季德方

摘要:《国际歌》产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因为它是无产阶级的战歌,在中国也拥有神圣崇高的地位。自从它诞生以来,就不断被各国翻译。中国的仁人志士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用中文翻译《国际歌》,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版本,这些歌词音调铿锵,通俗易懂,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的革命战士们,因此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国际歌;中文;翻译

广为传唱的《国际歌》诞生于1871年的法国,当时爆发了举世闻名的巴黎公社革命。无产阶级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掌握了政权,革命者们群情激奋。然而气急败坏的资产阶级政府被公社的历史壮举吓得魂飞魄散,于是反动军队勾结普鲁士,向公社猛扑过去,顿时美丽的巴黎血流成河,理想高涨的公社社员们终于因为寡不敌众而壮烈牺牲,人类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就这样不幸夭折了。这时,巴黎公社的政府委员、革命诗人欧仁·鲍狄埃悲痛万分、义愤填膺,于是一气呵成,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悲壮雄浑的战歌,后经工人作曲家狄盖特为之谱上了慷慨激昂的曲子。从此,脍炙人口的《国际歌》便像插上了翅膀,响彻寰宇、震撼世界。

这首歌被誉为诗歌形式的《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享有神圣崇高的地位。其歌词内容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如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要求得解放,只有丢掉幻想,自己起来闹革命;革命的目的是打倒剥削者,摧毁旧社会,创造新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要团结起来,分清敌友,建立政党,实现工农联盟,共同战斗,共产主义理想最后一定会实现。《国际歌》自从被翻译到中国,就不知鼓舞了多少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它深受国人的青睐,先后有多人热衷于它的中文翻译。

最早是1920年10月,列悲翻译成《劳动歌》并发表在《劳动者》上;紧接着,1920年11月由张逃狱译成《劳动国际歌》并发表在《华工旬报》上;1921年9月由耿济之、郑振铎译成《第三国际党的颂歌》并发表在《小说月报》上;再有,我党早期杰出的领袖瞿秋白于1923年6月正式译成《国际歌》,并发表在《新青年》上;还有萧三、陈乔年在1923年也翻译了《国际歌》。然而真正给《国际歌》配曲歌唱的只有后两种,即瞿秋白、萧三和陈乔年同年的译词。1939年,萧三在吕骥、冼星海的协助下,对原来的译词进行了几次修改,成为国内传唱至60年代初的歌词。1962年,中央广播电台和中国音乐家协会邀请有关专家以萧三翻译的《国际歌》为基础,对译词进行了再次修改与订正,最后在《人民日报》上公布后便一直传唱至今。修订后的歌词充分利用我国的成语,注意形象思维,绘声绘色,音调铿锵,脱口而出,通俗易懂,便于歌唱。应该说,修订后的《国际歌》译词,不仅从忠实度方面来看,还是从译文的精炼度方面来看,都可以说是一次大的飞跃。修改后的歌词如下: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那雄纳尔就一定要实现。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而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的歌词是:

起来,受人侮辱咒骂的!起来,天下饥寒的奴隶!满腔热血沸腾,拼死一战决矣。旧社会破坏得彻底,新社会创造得光华。莫道我们一钱不值,从今要普有天下。

不论是英雄,不论是天皇老帝,谁也解放不得我们,只靠我们自己。要扫尽万重的压迫,争取自己的权利。趁这烘炉火热,正好发愤锤砺。

只有伟大的劳动军,只有我世界的劳工,有这权利享用大地;那里容得寄生虫!霹雳声巨雷忽震,残暴贼灭迹销声。看!光华万丈,照耀我红日一轮。这是我们的最后决死争,同英德纳雄纳尔人类方重兴!这是我们的最后决死争,同英德纳雄纳尔人类方重兴!

从以上歌词的对比,可以看出:

作为革命家和文人知识分子的瞿秋白,在那个风雨如晦的上世纪20年代,怀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不辞辛苦,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同情下层受压迫的苦难百姓,因此号召他们“起来”并“拼死一战”,只有彻底破坏旧社会,才能将“新社会创造得光华”!瞿秋白还义正辞严地发出“谁也解放不得我们,只靠我们自己”的呐喊!“霹雳声巨雷忽震,残暴贼灭迹销声”,作者运用了古典式的对仗和比喻,以“霹雳”、“巨雷”象征“伟大的劳动军”,具有雷霆万钧的气势。而一唱三叹的“这是我们的最后决死争,同英德纳雄纳尔人类方重兴!”正巧印证了作者自己的最后命运!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福建长汀,他就义前还引吭高歌了俄文的《国际歌》!他已经与《国际歌》同日月共光辉!

如今,《国际歌》的中文翻译可谓层出不穷,但也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工作,因为现在传唱的《国际歌》歌词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仍存在一些原则分歧,有待学术界继续探讨。其中的主要分歧有:

(1)沈大力认为歌词中“要为真理而斗争”这句话“原文里压根儿就没有”,“是汉译者编造出来的”。[1]

(2)沈宝基认为“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这句话翻译得不忠实,因为原文意为“旧世界我们要彻底摧毁”。

(3)于光远认为“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这句话应为“不要说我们一钱不值”,因为“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这个阶级的本质就是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他们的特点正是‘一无所有,怎能译成‘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呢?”[2]

(4)伍铁平认为“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这两句歌词,没有反映原文“无产阶级如果不从紧紧束缚他们思想的神权、君权观念和资产阶级的蛊惑宣传中解脱出来,是不能求得自身解放”的思想,建议按原文译为:“从来没有什么至高无上的救世主,既非天主和国王,也不是资产阶级(政客)。”[3]

(5)伍铁平认为“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这两句歌词没有反映原文关于工人和农民相结合、组成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思想。

尽管各位专家众说纷纭,存在上述各种各样的分歧或争议,但1962年集体审定的译词从整体上来说基本忠实于原文的思想内容,即达到了“神似”,已为大众所熟悉和接受,应予以充分肯定,但这并不妨碍从学术上继续对《国际歌》的翻译进行研究和商讨。

本来歌曲的翻译就包括两个要素,一是歌词翻译,词多以诗的形式出现;二是译文配曲,原曲不变,译词与之相配。早期翻译家严复说过:“译事有三难:信、达、雅。”歌曲是供人歌唱的作品,是诗歌与音乐的结合,也就是一种音乐文学。歌词就是可唱的诗,好诗有美的声韵,译诗要保持原诗的声韵之美,就很不容易了。歌词翻译是项特殊工作,难度极大,既要翻译得准确达意,保持韵律,又要上口自然,符合原曲的旋律和节奏。一般歌曲的节奏包括两部分内容:诗歌节奏和音乐节奏,只有当这两个节奏达到统一,才会使歌曲协调完美,所以翻译歌词就成了一种三维的填字难题。著名翻译家兼音乐家薛范以近半个世纪的歌曲译配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以传达歌词的涵义、意境、意象之美和形式美作为标准,那么大多数歌曲都是可译的;如果以传达歌词的语音、音韵美为标准,则所有的歌曲都是不可译的。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对于外文的语音和音韵的损失,我们可以通过汉语诗词的语音和音韵来加以补偿。如果说,翻译总有失落的话,那么,好的翻译作品在失落的同时还另有所得,这个‘得就是译配者的二度创作所创造的艺术价值。”[4]《国际歌》的翻译无疑也是歌词与乐曲的完美结合,词能达意,曲能抒情,词曲和谐,相得益彰。

《国际歌》译介到中国后,无论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还是社会主义建设,都起到了莫大的鼓舞作用。1927年后,毛泽东主席在井冈山亲自教唱《国际歌》,在1930年的一次进军途中,毛主席又写下了《蝶恋花·从汀洲向长沙》的词,赞扬《国际歌》的革命鼓舞作用:

百万工农齐踊跃,

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

狂飙为我从天落。

刘少奇主席在安源领导工人斗争时也曾高唱《国际歌》鼓舞大家的斗志。周恩来总理则早在1920年留学法国时,就用法语帮助革命青年学唱《国际歌》,解放后又亲自多次指挥演唱,直到1976年1月病重垂危之时,还在低声吟唱,带着“共产主义理想一定能实现”的必胜信念离开我们。在革命斗争时期高唱《国际歌》英勇杀敌或慷慨就义的先烈,更是不计其数。可以说,在我国,《国际歌》和《义勇军进行曲》一样,是影响很大的两首革命歌曲。

有革命就有革命文学、革命诗歌。在历次革命运动中,诗歌既是诗,也是歌,诗往往谱上曲,以利广泛传唱。《国际歌》诞生于巴黎公社革命的血雨腥风中,后来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战歌。就像无产阶级终将战胜资产阶级一样,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后也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薪火相传的火种,在泥泞坎坷的漫漫寒夜中促使夜行人战胜恐惧并高歌猛进!因此,《国际歌》也必将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继续发挥它的作用与影响。即使在如今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国际歌》依然可以激励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只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并怀着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就能挣脱出生存的困境,逐步将梦想变为现实。《国际歌》作为精神的动力源泉,必将绵延不绝、流芳百世!

参考文献:

[1]沈大力.两代人的过往[N].文艺报,1998.

[2]于光远 .《国际歌》中译文改动真相 [J]. 学术界,2001.

[3]伍铁平.国际歌:注释和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4]薛范.歌曲翻译理论与实践[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异化策略角度看武术术语的英译

异化策略角度看武术术语的英译

张娟 董蕾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随着世界文化发展多元化趋势不断深化,我国传统运动项目 武术,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然而,文化差异使武术文化的输出困难重重。因此,如何提高认同度成为了推广武术文化全球化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异化翻译理论,探讨武术术语这一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内容应以 异化 翻译策略为指导,多种翻译方法灵活运用,以利于武术文化的规范传播和民族本真的保留。

关键词:武术 异化翻译 方法

1.文化霸权和异化翻译理论

发达国家经济、政治各方面的优势必然导致其文化霸权的盛行。在强势文化的压迫与漠视下,弱势文化面临着跨文化交际的困境。随着世界文化交流多元化的发展,中国正被世界所了解,而翻译成为中外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如何提高我国文化的认同度和文化软实力成为翻译工作者不可懈怠的责任。但由于英美国家对中国的文化渗透较大,我国传统文化英译时往往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以迎合目标语读者的口味。如今,采取归化的策略以适应目的语读者的口味还是采取异化的策略以保留本民族的文化本真,成为了众多译者们重新审视的焦点。笔者认为,要宣传中国文化,改变弱势文化的地位,翻译要积极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

异化翻译最早提出者是德国神学家和哲学家施莱尔马赫。他主张保存外国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体味异域文化风情。韦努蒂发表的《译者的隐身》掀起了20世纪末异化翻译理论的旋风。他提出: 译者可以选择归化或异化的译法:前者以民族主义为中心,把外国的价值观归化到异语文化中,把原作者请到国内来;后者则离经背道,把外国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表现出来,把读者送到国外去。 [1]异化翻译必然有不易理解和接受的缺陷,但世界文化多元性正是需要各民族文化相互沟通、融合、百花齐放,所以我们要相信目标语接受者会以宽容博大的胸怀去接纳异域文化的光彩。

2.武术术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 中国文化,尤其是武术文化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然而相关的翻译研究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一些武术专业词汇、术语缺乏有效的翻译渠道和翻译方法等等,不利于武术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2.1缺乏系统性研究

目前,我国在武术术语翻译领域缺乏系统性研究。所能找到的较权威的参考辞典也仅有以下四本:《体育百科大全》、《英汉汉英奥运词典》、《英汉汉英武术常用词汇》、《英语体育常用词汇》。虽然各个版本的《体育教程》层出不穷,但介绍武术的部分少之又少,英文信息更是没有。如由陈志勇编写、北京航天大学出版的《大学体育教程》版本中,有关足球的介绍有19页,篮球17页,排球12页,而有关武术的信息仅仅两页[2]。中国具有众多武术团体,网络本应是其文化宣传的重要手段,但英文版的网站少之又少,甚至中国武术协会网站也没有任何英文信息。从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在武术术语翻译中缺乏整体激励措施,重视度不高。

2.2武术术语中存在乱译现象

乱译是英语翻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这是由于译者对异国文化以及相关知识背景存在理解偏差。在乱译方面,翻译辞典可以很好的说明这方面问题。作为权威性翻译工具书,辞典的编制过程理应做到专业性、时效性和统一,否则会导致参考者困惑不解。而当前存在一种武术术语存在多种翻译版本的现象。在《图示牛津字典》里, 太极拳 被译成 t ai chi ch uan[3];而在《汉英分类辞典》中,太极拳被译成taijiquan[4]。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比较通用的翻译如shadow boxing, taiji boxing等。对于 武术 本身这个词汇来说,版本更是各种各样,《汉英武术词汇》、《英汉汉英武术常用词汇》、《汉英词典》、《新时代汉英大词典》和《新英汉词典》这几本常见辞书就给出了Wushu、Chinese Wushu 、traditional Chinese combat exercise、traditional Chinese boxing、fight arts、martial arts、Chinese martial arts、Kongfu等多种译法,大多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对于武术术语这一独特的文化在对外宣传时理应做到统一标准以利于理解和交流。

2.3武术术语中误译现象较普遍

误译主要是由于译者对武术知识的匮乏以至望文生义所造成的。最典型的一个就是《英汉汉英武术常用词汇》里 红拳 被译成red boxing[2]。了解武术常识的的人就会知道 红 在这并不代表颜色。据传, 红 乃 红尘 之意。武术有很多个拳种,但 拳 经常翻译成boxing,如果把 猴拳 和 查拳 译成Monkey Boxing,Zha Boxing似有滑稽之处。Boxing 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辞典》里的定义是: a sport in which two people fight each other with their hands, while wearing very large thick gloves [4]。这和中国武术里的 拳 有极大的区别,打拳的人不一定是两个人,通常也不戴手套。显然将其直接译成boxing必会丢失 拳 本来的意思和特点,而一味的去迎合译入语读者的接受能力,这不利于真正武术文化的传播。

3.武术术语翻译方法评述

3.1直译

在翻译领域中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是最常见也是应用范围最广泛的翻译手法,它能够较好的传达原文风格的特点。在武术术语翻译中,一些器械、简单姿势或者动作还有一些描写性的动作等能够在英语中找到对等词汇时,可采取直译翻译法。例如一些简单的器械:剑、匕首、钩和棍在英语中有对等的词汇sword、 dagger、hook和cudgel。至于姿势和动作,例如英语中有push hands、 press palms、bow stance、kick来和我们的 推掌、按掌、弓步、踢 相对应;侧腿踢可译成Side front kick,像这些武术术语都可采取直译法以使译入语群体更容易接受。

3.2意译

武术术语中有很多术语涉及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东西或是复杂的动作。如果采取直译的方法,我们很难将其包含的信息准确地传达出来,像这类的术语我们采取意译Free Translation的方法更为合适。例如, 猛虎下山 被直译成Ferocious tiger races down the mountain[5],凶猛的老虎冲下山包含了太多模糊的成分会使译入语的接受者困惑不解。实际上, 猛虎下山 是一个固定的动作,所以本人更欣赏佘丹的翻译:jump and attack by swing punches。[6]另一个例子是 乌龙绞柱 ,有人把它翻译成the black dragon coils round the pillar[5]。这很容易使译入语接受者困惑:一个人的身体怎能像一条龙一样绕住一棵柱子呢?佘丹的意译是:stand up by 360 0 body spinning[3]。这更易于接受。 医学SCi论文英语翻译润色技巧第一、母语化润色,主要是对文章的论点,论据,用语以及观点,专业属于以及文献和缩写进行润色,做到观点更突出,用语更有针对性,专业术语表达更精准,参考文献更详尽等等。汉语打磨抛光是为了防止中国式英语的表述,使毕业论文更技术专业。第二、翻译润色部分,基本上翻译的都是以英语作为实用语体的,期刊杂志非常看重英语论文的逻辑性,科学性和严密性,国际SCI论文翻译既要注重质量,更要熟悉英文相关的各领域专业知识。正因为英文翻译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翻译的难度和润色的难度也较大,一般是通过正规的翻译机构来完成才是最合适的。要求翻译者的汉语功底要好,同时英语也要好,两者都非常重要,仅仅英语好是不行的。当然了英语的语言能力一定要强,有全面的语法知识,大量的词汇都是不可或缺的。另外sci论文润色还要具备很好的知识面,掌握的知识越多,才能让文章体现出较高的水平。这样的文章才能入得审稿人的法眼。而且笔译还是口译都一定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只有做到全面,综合能力强,才是一名合格的润色翻译人员,所以只有专业的机构才能做到。sci论文的润饰功效显著,明显增强了人们的写作能力,使审查者充足呈现了科学研究的能量、能力,包装所作的论文,论文在最短期内内被编写选用,并且在最短期内内可以提升论文的转截率,毫无疑问是关键的危害要素。那么在平日里,我们能通过怎样的办法来提高我们的表达,为论文的润色做好准备呢?论文的撰写是建立在对该研究领域十分了解的基础上的,所以必要的原始文献阅读是不可或缺的,而润色的最基本语言的表达也来自我们平日的阅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好文献的阅读工作,为论文撰写和润色做好铺垫呢?尚辑Sagesci1、把不同方面的论文分夹存放,在看论文时,对论文必须做到看完后完全明白你重视的论文;懂得其某部分讲了什么你需要参考的部分论文,在看明白这些论文的情况下,我们大家还得紧接着做的工作就是把论文中你觉得非常巧妙的表达写下来,或者是你论文或许能用到的表达摘记成本。这个本将是你以后的财富。如果你写毕业论文时,你将已不被不符西方国家表达方式的表达所困惑。你的论文也降低了被SCI或大牛刊物退稿的几率。2、把摘记的内容自己编写成检索,这个过程是我们对文章再回顾,而且是对你摘抄的经典妙笔进行梳理的重要阶段。你有了这个过程。写英文论文时,将会有一种信手拈来的感觉。许多文笔我们不需要自己再SCI论文翻译润色了。当然前提是你梳理的非常细,而且中英文对照写的比较详细。3、最后一点就是我们往大成修炼的阶段了,万事不是说成就能成的,它是做出来的。写英文论文也就像我们小学时开始学写作文一样,你不练笔是肯定写不出好作品来的。所以在此医臣汇鼓励大家有时尝试着把自己的论文强迫自己写成英文的,一遍不行,可以再修改。最起码到最后你会很满意。论文摘要翻译

一般情况下你论文的第一部分就是介绍你整篇论文写的是什么,为什么写,要表明你的观点以及论证的论点的方法途径。

摘要就把第一部分里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浓缩一下,最后一句下个结论就OK了。实在不行你可以把开题报告浓缩一下,摘要里需要的东西开题报告里都有了。

不过小编觉得最好是最后再写摘要,把论文完成了摘要就自然出来了。

论文摘要完成后,还要有个英语版的摘要,这时候就需要翻译了。

有道翻译、google翻译均可,但是翻译完之后自己最好读一遍,有些是直译,所以语句不太通顺。

小编提供一个自家的翻译程序:http://tool.liuxue86.com/trans/

论文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论文格式 论文提纲 论文摘要 论文致谢 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梦想作文600字 家乡环境变化的作文 精彩的画面作文500字 六年级下册英语作文我的周末 班里的趣事作文500字 30篇必背英语作文高考带翻译 新疆民族团结作文 爱与恨作文600字 一件趣事作文200字 生日的故事作文 诚信作文八百字 我坚持我成功作文 诚信作文五百字 靠实力说话作文 收花生作文200字 关于感恩母亲的作文 做家务的作文题目 母爱引领我成长作文 作文妈妈我想对你说600字 我的圣诞节作文 摩擦起电作文 批判性作文 我的家训家规作文 阳光总在风雨后 作文 精彩的一幕作文 描写青蛙作文 美丽的花园作文三年级 读懂生命作文 蓝天白云作文 二年级十一假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