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毛泽东在武汉写下豪迈诗篇 鼓舞人民不畏艰难险阻 大风大浪中奋勇前进

2020-07-10 17:45:02
相关推荐

从“沉沉一线穿南北”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集领袖与诗人于一身的毛泽东对湖北武汉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书写武汉的《菩萨蛮·黄鹤楼》《水调歌头·游泳》,生动地展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画卷,体现了伟大中国人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往直前的创造精神。 今天,我们重读毛泽东的这两首著名词作,寻访和重温毛泽东诗词里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 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坚定信念,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心情苍凉”,登蛇山远眺大江东去 这首《菩萨蛮·黄鹤楼》写于1927年春天,蒋介石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可是,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内部的领导层却仍然执行着妥协退让的政策。毛泽东不仅被排斥在领导层外,而且还被剥夺了表决权。 眼看大革命即将失败,毛泽东在“心情苍凉”的时候,与杨开慧一起登上了武昌的蛇山。毛泽东极目远眺,烟雨蒙蒙,大江浩浩东去,龟蛇二山夹江对峙……毛泽东诗兴涌动,不禁吟出了激昂慷慨的《菩萨蛮·黄鹤楼》。 词中抒发了毛泽东对大革命失败前夕危急形势的深切忧虑,表达了澎湃的革命激情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与决心。 词的上阕写游黄鹤楼遗址时眼前的千里壮观。“九派”“一线”两个景物,一水一陆,一纵一横,一个“流中国”,一个“穿南北”,再在景物上加上“茫茫”“沉沉”,瞬间展现出武汉三镇的大气磅礴,也反映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开阔而又沉重的心境。此时四顾迷茫,惟见龟蛇二山高耸。如果将大江隐喻当时的革命洪流,一“锁”字正反映了政治形势的严峻和诗人心境的苍凉。 心潮逐浪高,革命烈火熊熊燃烧 上阕借景寄情,下阕则直抒胸臆。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借“鹤去楼空”的典故,表达江山依旧、国事日非的沉重心境。接下来,词陡然一转,“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语句亢奋,情思激越。诗人深信,尽管革命事业有时会遇到种种阻力,但终究会如滔滔长江,滚滚向前,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逐浪高”则显示了作者熊熊燃烧的革命热情,与勇挑重担的历史责任感。 1927年8月7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汉口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上说:“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闻名中外的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由此而来。 “一九二七年我在武汉时还是个白面书生。”毛泽东说,“像我这样一个人,从前并不会打仗,甚至连想也没想到过要打仗,可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强迫我拿起武器。” “白面书生”毛泽东就这样带领农民武装走上了井冈山。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用大无畏的奋斗精神将蓝图变为现实 《水调歌头·游泳》创作于1956年6月。湖北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院长刘为钦说,毛泽东写《水调歌头·游泳》时的心情已经不同于他写《菩萨蛮·黄鹤楼》时的惆怅。那时候,全国各族人民正投身于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中,他从长沙到达武汉,畅游长江之后,创作了这首作品。“他饮了长沙的水,食了武昌的鱼,横渡了波涛壮阔的长江,看到了伟大祖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此刻,他能不高兴吗?” 横渡长江,挑战天险大江弄潮 毛泽东酷爱游泳,击水湘江,写出《沁园春·长沙》;横渡长江,写下《水调歌头·游泳》;劈浪大海,留下名篇《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上学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论体育之精神》一文,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毛泽东认为,健康的体魄、勇敢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都是拯救中华民族所需要的。意志是联系身体和精神的纽带,运动是意志的体现,锻炼身体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战斗。 江城武汉,一直是毛泽东喜欢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48次下榻东湖宾馆。 “会当水击三千里”“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万里长江横渡”……毛泽东这些有关游泳的名句,更是奋斗精神的体现。 1956年,63岁的毛泽东第一次在武汉横渡长江;从1956年起武汉开始举办横渡长江竞赛。1966年7月16日,毛泽东以73岁的高龄,最后一次畅游长江,当日,长江日报记者胡文新在采访横渡长江活动时,用相机抓拍到毛泽东横渡长江的珍贵瞬间。 1966年7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毛主席畅游长江》,在全国掀起全民健身运动高潮。 以后,每年的7月16日成为武汉渡江纪念日。“与军运同行”2019第45届武汉7·16渡江节将于下月举行。一代伟人挑战长江天险的壮举,奏响了武汉横渡长江半个世纪来的历史强音,“大江弄潮”,渡江精神激励武汉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奋勇前进,不断在各个领域创造佳绩。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一句针对三国时代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反其意而加以化用,描写出人民生活的幸福安乐。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万里长江上,仰泳可见青天,楚天舒展无际,在这样的大江中乘风破浪,游泳者心情无比舒畅。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读此三句,令人联想起诗人说过的这些话:“长江,别人都说它很大,其实,大并不可怕。”“世界上有些大的东西,其实并不可怕。”他鼓励人们用大无畏的精神,“到大江大海去锻炼”,去“经风雨,见世面”。只有“不管风吹浪打”,才能获得“胜似闲庭信步”和“宽馀”的境界。这是诗人的特异情操,是深刻的革命哲学。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作者在长江里游泳,感到长江的水不停地向东流去。作者正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国家,也应该只争朝夕,自强不息,不断奋进。 蓝图催人奋进,遐想变成现实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毛泽东没有沉迷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之中,他还在构想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眼前的长江大桥建成之后,中国的南北铁路线真正变成“沉沉一线‘通’南北”的“通途”;国家还要在长江的上游筑起大坝,“截断巫山云雨”,开发利用长江上游的水利资源。 词的下阕展示三个画面:一是大桥建成,南北贯穿图;二是大坝建成,高峡平湖图;三是祥云缭绕,神女下凡图。展现出现实世界、理想世界、神话世界三个世界,也是毛泽东对中国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所作的通盘设计。 这首词是明灯,是号角,是蓝图,是在明天可以变成物质存在的精神产品!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首词里的遐想全都变成了现实。 长江天堑桥隧通达南北变通途 “沉沉一线穿南北”“一桥飞架南北”,位于中国中部地区的武汉九省通衢,但因长江天堑的阻隔成为中国“南”“北”的联接点,京汉铁路、粤汉铁路在此中断。 在长江上建桥成为中国人长久以来的期盼,1957年,敢为人先的武汉人在万里长江上建成第一座公铁两用大桥,实现了中国人民跨越长江天堑的愿望。60多年过去了,如今武汉长江上大桥林立,长江江底还建起了过江隧道,武汉成为世界“建桥之都”,世界大跨度桥梁一半是“武汉造”,长江两岸、中国“南”“北”越来越通途。 大江弄潮,当惊世界殊 “龟蛇锁大江”“万里长江横渡”,诗人眼里的长江雄伟壮丽,长江里游泳可锻炼体魄、磨练意志。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定要保护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如今,“长江主轴”是武汉打造世界亮点城市的重要内容,武汉瞄准“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的定位,让花海、江水、桥梁、楼宇相得益彰,塑造城市“最美天际线”,打造城市靓丽风景线。 母亲河的名片要擦得更亮,长江文明要重光,城市再一次向长江聚焦。现在,长江新城建设已拉开历史性大幕,谌家矶 武湖之间的长江之滨,成为武汉吸引全世界人们纷至沓来的梦想实现之地、宏图大展之地。长江新城以超前理念、世界眼光,打造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区。

来源:《长江日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财富作文400字 请听我解释作文 喜欢的季节作文 写给闺蜜的作文 以我为话题的作文 小男孩打屁股作文 一年级小学生作文大全 妈妈的手600字作文 我是一名医生作文 重拾旧梦作文 进入初中作文600字 考试之后作文450字 班级建议作文 追梦路上作文800字 50年后的生活作文 慎终追远作文 初二优美作文 欢度六一作文结尾 童年趣事作文放风筝 高二作文600字 竹子的作文500字 关于知足常乐的作文 做好事的作文800字 爸爸妈妈关爱我的作文 关于信任的作文素材 关于挫折作文的结尾 记什么事的作文 走进秋天作文600字 鱼的天堂作文 套作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