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22高考热点作文预测 “李子柒”现象到底算不算“文化输出”含作文题和优秀时评

2020-07-16 09:57:01
相关推荐

原标题:2020高考热点作文预测 “李子柒”现象到底算不算“文化输出”(含作文题和优秀时评)

· 正 · 文 · 来 · 啦 ·

李子柒,两三年前在微博、美拍、B站收获了众多粉丝的90后美食视频播主,她的视频正在境外视频网站飞速走红。2019年12月12日,李子柒在境外最大的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上的粉丝量达到749万。

从李子柒发布的视频作品中可发现,内容均侧重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和美食魅力,如将蚕丝、刺绣、竹艺、木工、造纸等中华民族传统手工工艺,以及充满古典韵味的特色美食小吃,结合低沉悠扬的传统曲风,把山居田园的美好生活情境通过网络呈现给世界。

官媒评论

文化走出去,期待更多“李子柒”

以自己的方式告诉世界“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

没有热爱就成不了李子柒没有热爱也看不懂李子柒

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传播是一个奇妙旅程

每个热爱生活、努力奋斗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综上不难看出,视频作品表现出的种种美好受到了外国网友的喜爱。如此一来,既然这种恬淡祥和的乡村意境引发了世界共鸣,是否也可以认为这是对中国文化输出的一种认同?毕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各方质疑

李子柒的视频作品能反映真实中国?

首先是作品内容方面。李子柒以中国原始农耕生活为主题的视频受到海外网友的关注,只是说明迎合了一些“歪果仁”对中国“落后”的刻板印象。这种单调的乡土生活,缺乏对科技、时尚等当今中国发展现实进行丰富的展现,认为李子柒反而为文化输出起到了负面效果。而另一种声音则认为,视频中的乡村太过于“虚幻”和“理想化”,无法体现出大部分的真实农村风貌。

自媒体人如何扛起“文化输出”大旗?

其次是基于李子柒的影响力。如今已是中国文化输出的时代,需要依靠媒体、影视、文化传播的大力宣传和包装,而李子柒作为一个自媒体人,尽管有说背后存在专业团队加持,但对于输出中国文化的能力依然存在着质疑,无法做到精准到位,自然难以担起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文化输出”的重任。

此外,尽管李子柒在YouTube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也只是跟其他中国博主做横向比较得出来的结论。事实上,目前她的频道离真正的一二线大博主在数据上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并且也远远没到国外普通网民人尽皆知的程度。因此打上“文化输出”的标签为时过早。综上,有关“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这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在网络中引发舆论热议。

网友看法

作文模拟题

互联网时代,一个个网红争奇斗艳,令世界多姿多彩。李子柒,一个聪明能干的90 后四川女孩,桃花开了就酿桃花酒,枇杷熟了就做枇杷酥,还能做笔墨纸砚文房四宝,还会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从后院挖个芋头,水里捞条鱼,就是一顿美食。她用朴素典雅的东方生活元素展现出诗意田园的生活画卷,在YouTube 拥有来自美国,俄罗斯,菲律宾,巴西等各国粉丝735 万。即使看不懂中文,他们依然不吝于在评论里表达对李子柒的喜爱。有人说:“这是了不起的中国文化输出典范” 是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也有人质疑,认为她把中国落后的一面展示给了外国人,中国人明明不这样生活,她这样做是中国人的罪人。对此,引发了你的哪些思考?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写一篇文章。要求: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 字。

审题:

李子柒用自己的力量做到了由内而外、让人感动的文化输出,她的视频输出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曾经影响世界的那些文化,包含的是最精华、最珍贵的精神内核,这不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代表吗?而批判李子柒的人,恰恰是一种狭隘的思想。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种植始终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我们现在城市里享受的一切便利,大家吃的每一口大米饭,吃的每一颗新鲜蔬菜,不都是农民种出来的吗?李子柒展现出的农业文化,源于生活却又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让我们明白了田园牧歌的美好,让每个人都能够认同,这就是文化输出。

立意参考:

“文化输出”网红也需担当

用传统和自然影响全世界

给“文化输出”加注新解

文化输出需要百花齐放,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更多李子柒

润物细无声式的文化传播,事半功倍!

中国的地气儿才是征服世界的利器

……

从反面立意也可,但行文稍有困难

优秀时评

向世界呈现中国文化之美需要更多李子柒

新华社郑汉根

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火”到了国外。她制作的中国传统美食、工艺等内容,不仅在国内拥有大量观众,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拥有各国粉丝数量也多达700 多万。她制作的视频引发广大外国网友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个现象级话题。

李子柒的视频之所以能打动人,是因为她用心呈现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无论是桃花酒、琵琶酥等美食,还是文房四宝、缫丝、刺绣等工艺,都按照古法流程,一步步精心制作。因为要亲自学习掌握一些工艺过程,一段几分钟的视频常常要拍数月甚至一年。

李子柒用她的视频,让很多只存留在中国人记忆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呈现在人们面前。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继承,李子柒做的正是这样的事。

李子柒的视频,没有过多高深讲解,只是通过中国式衣食住行,体现生活之美好和中国传统文化之精致。正因如此,她的作品能跨越地域、超越语言,引发外国观众广泛共鸣。外国网友评论说:“这简直像是在看国家地理+ 迪士尼+ 厨神当道”“她正在教我们认识我们所不了解的中国”。有网友看了她的视频后表示,很想去中国看看。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李子柒的视频对外国观众来说,展现出了浓浓的“中国味”“中国风”,展现了勤劳、朴实、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中国人传统品质,展现了一个美好、亲和的中国形象。李子柒自己或许并没有对外文化传播的本意,但她不经意成为了这方面的“高手”。

随着中国经济愈加发展,世界各地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愈加高涨。以生动的形式呈现优秀的文化,以真实的情感打通各国民众共通的心灵,是最好的对外文化传播。向世界有效地呈现中国文化之美,我们需要更多的李子柒。

李子柒给“文化输出”加注新解

李俐

网红很多,但火到海外的很少,而能够像李子柒一样背负上“文化输出”重任的,更是前无古人。最近,关于“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的话题在网络引发争论,也让李子柒更火了一把。

李子柒是谁?一个来自四川的90 后妹子、古风美食博主。凭借上百条短视频,她的微博粉丝超2100 万,海外社交媒体上的全球粉丝超700 万,几乎每条视频都有上百万乃至上千万的浏览量。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聚集在她的个人频道下,尽管不懂中文,却仍然看得痴迷并送上无数赞美。

其实早在三年前,李子柒就已经开始拍摄短视频了,人气不断攀升。彼时,大家赞叹于她灵巧的双手能变幻出各色美食,羡慕她过着桃花源一般的乡村生活,也被她的励志故事感动着。可一旦火到海外,还被打上了“文化输出”的标签,各种质疑就来了。

有人说,李子柒的视频太假,展现的根本不是中国乡村的真实生活面貌。确实,镜头下的乡村显然是经过美化的,从家具、服装到日用品和一日三餐,都在质朴中透出几分古典的艺术之美。但在如今的短视频行业,这只不过是一个“古风美食博主”基本的创作修养罢了。谁又能说,视频里的山野、菜地、果园不是真实的乡村呢?而看起来什么都会做的李子柒,也确实为拍摄视频去特别学习了多种技能,即便她的手作有表演之嫌,但光看她干农活的利索劲儿和那双粗糙的手,就知道这造不了假。

还有人说,李子柒在海外的走红是因为她展示了落后的农耕文化,迎合了海外观众对中国的刻板想象。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农耕不代表落后,工业也不完全就是先进,李子柒的视频就是为介绍美食、宣传其个人品牌而做,并没有迎合海外的必要。

那么,究竟海外网友为什么那么追捧李子柒呢?同为视频博主的“歪果仁研究协会”从外国人的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会长”高佑思认为,李子柒的视频之所以能吸引外国人关注,主要是因为它脱离了西方人熟悉的工业化语境,离大城市观众的物质主义生活方式相去甚远,“当人们处在高压力的生活下无法逃脱时,他们看到了李子柒,‘哇,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他认为,其实放眼全球,最动人的故事永远都是发自人们内心的渴望。

所以,李子柒火遍海外,并不在于她讲述了多么独特的中国文化,而恰恰是她展现的生活方式让海内外观众都能产生共鸣。那种脚踏实地、田园牧歌般的生活,不仅使中国大都市里的焦虑人群心生向往,也同样抚慰着无数想要短暂逃避现实世界的外国观众。视频中所展现的浓浓亲情、劳动的价值、对自然的敬畏,也都能让观众共情。

作为一个普通的视频博主,李子柒无需承担“文化输出”的重任。但她的走红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倒是值得文艺工作者深思。长期以来,“文化走出去”一直是困扰文艺界的难题。而这个90 后农村女孩,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讲述了一个既有中国特色又有普世意义的个体故事,在不经意间实现了“文化输出”。可见,讲好中国故事,不一定非要用高铁、5G 、英雄人物来说话,生动的个体、接地气的小故事,照样打动人心。

李子柒曾在采访中说过,自己拍摄短视频的初衷是为了让城里人知道食物从哪里来,原生态的生活是怎样的。时至今日,估计她也不曾琢磨过如何进行“文化输出”的问题。这也提醒所有的创作者,跳脱那些空洞的说教,真正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表达真实的声音和渴望,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

读懂“李子柒”,此中有真意

辛识平

一个网红,可以有多红?最近,美食视频播主李子柒在海外走红的现象引发热议。在国外视频网站上,这个四川女孩拥有几百万粉丝,她的视频作品动辄收获上百万乃至上千万的浏览量。

李子柒为什么这么火?不妨先看看她的作品。三月桃花开,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摘来制成琵琶酥;手工造纸,养蚕缫丝,制作各种精美家常食品 ……李子柒的视频取材于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光影之间,流动着烟火气和田园气息。看这些视频,乡土生活可感可亲,气质是古典的,而呈现方式又是现代的。

每一个物件、每一道美食、每一个场景,仿佛都在讲述生活的酸甜苦辣,又在不经意间,让人们感到勤劳、勇敢、友爱、自强、爱护自然等理念静水流深、沁人心脾。这是生活的诗意,也是人性的呼唤,道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也正因为这样,不同肤色、操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对李子柒所讲述的中国故事能够产生共情共鸣。直击人心的力量是永恒的桥梁。

今天,全世界都在向东看。在世人关注的目光中,李子柒的视频打开了一个精巧别致的窗口,和众多精彩纷呈的窗口一起,向世界展现一个多元而美丽的当代中国。

中国之美,有大漠戈壁的雄浑,也有小桥流水的恬静;有现代都市的霓虹闪烁,也有静谧乡间的袅袅炊烟;有风驰电掣的高铁列车,也有细品香茗的慢生活。正如汉学家寇志明所说:中国是一个很大、很复杂的国家,想找一条捷径去了解中国是不可能的。

让世界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各方力量都在各显其能,以自己的方式告诉世界 “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 ”。 600岁 “网红 ”故宫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潮起来,让世界感受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与创新力;自称 “滇西小哥 ”的云南妹子,通过拍摄自耕自种、自养自产的云南美食,为世界送去 “滇的味道 ”;年逾古稀的博物馆义务讲解员、 “网红大爷 ”胡升,通过网络直播讲述改革开放 40年来市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

在互联网时代,文明交流互鉴有了更多载体和渠道,有了更广阔的平台,有利于跨越差异、打破隔阂,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这个精彩无限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我们需要更多的 “李子柒 ”,需要更多有品质、有温度的好故事,让更多的人读懂中国、爱上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更多“李子柒”

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最近成为话题人物。有媒体报道她在国外社交媒体吸粉 735万,受到国外观众热捧。李子柒在国外社交媒体发布的内容,与国内网友看到的并无二致,甚至连英文字幕也没有配,但还是 “征服 ”了世界网友。而关于这一现象是否为 “文化输出 ”,也引发热议。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时此刻,也只有这个成语最能概括李子柒了。无论是自己种菜种花、做传统美食,还是酿酱油、熬红糖、编背篓,视频中的李子柒都保持最大程度的语言克制,偶尔会用几句四川话与外婆作简单交流,但粉丝数却呈现直线上升。截至 2019年 12月 5日,李子柒在某境外视频平台上的粉丝数是 735万,且这个数字还在飞速增长中。在该平台上,李子柒每个视频的播放量都在 500万以上,堪称传奇。

“李子柒现象 ”是一种文化现象,满足了人们在诗意中寻找文化原乡的精神需求。 大凡了解农村生活的人都知道,真实的中国农村生活并没有像李子柒视频描述的那样唯美、典雅,但在现代社会消费文化大潮下,人们开始追求传统、回归自然、寻找乡愁,为日益物化的心灵寻求诗意栖息之所。古色古香的景观、自然采摘的食材、古朴简单的炊具、传统繁复的工序、充满仪式感的手作 ……李子柒的视频恰恰呈现了传统农耕文化中的三种关系: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满足人们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的情愫。

对李子柒展示的并非农村真实图景而进行非议的人们,不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向世界展示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无疑,中国是立体的、多维的,有现代化大都市,也有传统农村。农村生活也是多元的、丰富的,既有沿海地区的新农村,也有西部的偏远农村;有的在工业化浪潮中跨入城镇行列,与城市生活差距不断缩小,有的远离尘嚣,依然保持着农耕传统。李子柒所呈现的,则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往、讴歌的田园生活,世外桃源式的生活即使不完全是现代农村图景,至少在历史轴线上看,也是真实发生过、非虚构的。用它作为素材,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它不是唯一的。当众多中华文化符号像拼图一样拼在一起,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便跃然纸上。

“李子柒现象 ”还是一个传播学上的 “麻雀 ”,值得传播行业认真 “解剖 ”。 草根出身的李子柒,没有显赫的背景和深厚的学识,仅凭个人之力(后期有小团队),短视频产品短则几分钟、长则十数分钟,没有大团队参战、大成本投入的大制作,甚至连英文字幕都付诸阙如,低成本制作却能在海外圈粉无数,能级不比传媒巨头逊色,说明了什么?文化是人类共通的语言。那些充满人性关怀、给人精神愉悦的文化作品,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而这与作品主题是否宏大、制作是否大气并无直接关联。有时候,那些习惯于宏大叙事、满足于空洞说教的大制作,其效果反而不如接地气、有灵气的小制作。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李子柒作品,胜在人性化与诗意化,而这恰恰是现代人心灵所渴求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面貌美丽动人、中国精神气象万千,要让全世界都听到中国故事、听清中国声音,只有一个李子柒是不够的,需要更多李子柒脱颖而出,用心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文化输出,让世界真正认识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广州日报评论员练洪洋)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英语作文初中 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作文600字 值得珍藏的财富作文600字 劳动作文600字初中 冬日美景作文 夏天 作文 家 作文 读西游记有感450字作文 四年级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读什么有感作文400字 关于春节的作文100字 我们都是一家人作文 关于元宵节的英语作文 快乐的一天作文500字 给某某的一封信作文 我最喜欢的动物英语作文 乡村美景作文400字 四年级英语作文大全 告别作文600字初中 挠美女脚心作文 写物作文500字 找春天的作文 寒假作文怎么写 榜样作文500字 介绍春节英语作文 故事新编作文 挫折的作文素材 我的家乡作文怎么写 友谊作文600字 老物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