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高考作文素材精编

2020-07-17 16:33:01
相关推荐

原标题: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高考作文素材精编

我们国产剧中间,那些为人们所记忆深刻的大剧,无一不有着时代的烙印:一曲《渴望》,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被压抑了数十年的情感表达,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红楼梦》《西游记》等四大名著改编作品,满足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真善美的渴求,《亮剑》《士兵突击》唤醒了人们生活中缺失的勇气和精神,等等。《人民的名义》以反腐为题材,呼唤正气,重塑正道,彰显正义,这种堂堂正正,才是真正唤起了广大群众心底深处的真情的要素。

《人民的名义》最近可谓火爆全国,无论是学生党还是父母帮都表示看了之后根本停不下来。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人民的名义》的高考作文素材,供大家阅读。

一、经典

1.什么技高一筹啊?你心里有老百姓,你就技高一筹。

2.你只要不干坏事,就没谁能坏你的事儿。

3.是搅局者?还是背叛者?正义与邪恶的终极博弈。

4.你以为别人敬他酒敬的是他的人缘,那都是敬他手里的权力。

5.公生明,廉生威。

6.“以人民的名义赋予你,你怎能辜负人民”

7.“只要是对不起人民,都会受到法的制裁,这个真理世界通用。愿天下无贪,正义必胜”

8.管理即是服务,权利再大,还是为人民服务。

9.北宋清官包青天名垂青史的北宋大丞相包拯,心里时刻装着国家和黎民,时刻践行全心全意、忠忠耿耿为黎民服务的宗旨,他曾说“秀才终成栋,精钢不作构”。注意知足、慎独,能够严于律己、敢于碰硬,坚决同歪风邪气作斗争,做到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永葆包青天的本色。

10.包拯六十大寿时,皇上派出司礼太监,携御礼贺寿,包拯拒收皇上的豪礼,老太监随即赋诗一首:

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

包拯看后,在诗下写道:

铁面无私丹心忠, 做官最怕叨念功。

寿日薄酒促膝谈, 胜似送礼染俗尘。

操劳本是分内事, 拒礼为开廉洁风。

礼没送出,太监只好捧着寿礼向皇上道歉去了。

11.包拯和老乡张奎,既是同乡好友又是同殿重臣,张奎琢磨,我的礼你总该收吧。于是奉上寿礼并赋诗一首:

同窗同师同乡人,同科同榜同殿臣。

无话不谈肝胆照, 怎能拒礼在府门。

包拯看后,提笔回诗:我们本是知音人, 肝胆相照心相印。

张奎也只得不好意思地把礼带了回去。他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还严格要求后代,他临死前嘱咐子女:“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二、人物素材

1.赵德汉

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小官巨贪的赵德汉,区区一个处长竟贪了2亿多。但最让我震撼的不是这个数字,也是那满满一墙壁和一床底的崭新钞票,而是他说的三个字——穷怕了。

这世上最害人的两样东西,一个就是“穷怕了”,一个就是“富惯了”。前者让人沦落,后者使人堕落。

是什么让人穷没了志气,人富没了底气?空虚。这个时代,人心的空虚是最大的绝症。因为空虚,因为没有在内心根本支撑着自己人格的东西,所以在穷时没有力量抵抗内心的欲望和外在的压力,在富时没有力量抵抗内心的贪婪和外在的虚荣。

这个时代,失了根,丢了本。祖宗的话早已被忘掉,高贵的精神已经被抛之九霄。

2.李达康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俨然已经成为剧中最火的人物,被称为整部剧的流量担当,甚至诞生了广为流传的段子——“达康书记别低头,GDP会掉!达康书记别流泪,祁厅长会笑!”

为什么他这么受欢迎?因为他耿直的性格,因为他是一个正派的清官,更因为他是一个背锅侠——被下属瞒,被妻子坑,被同僚打击……所以我们爱他的人,敬他的品,怜他的遇。

更深一层,他遭遇的艰难就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遭受的艰难的写照,人心不古,谁也靠不住,一切都看利益。所以我们心理上需要一个面对现实百折不挠的英雄,给我们力量;我们内心中渴望多些这样的官员,为我们顶起一片天!

而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达康书记身上的那种精神——在做人上,不管拥有怎样的权力,不管面对怎样的利益诱惑,也坚守自己的底线,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在做事上,脑筋要开,思维要活,“法无禁止即自由”,敢想敢干,永远保持拼搏精神。

达康书记的脾气——点火就炸、见谁怼谁,也是我们喜欢他的一个重要原因,为啥?真实!这就像庄子说的:“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他的脾气,是因为他有一颗精诚的心;因为有一颗精诚的心,他才能永远保持初心,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很多人觉得这样的性格在社会上吃不开,其实全错了——这不是脾气的问题,而是需要另一点的保驾护航——对现实和人心深刻的洞察和把握。就像祁同伟对程度说的:“达康书记的政治智慧,不是一般人可以匹敌的。”有真性情又能把控局面,才能鹤立鸡群,才是真正的洒脱自在。

所以一个人还需要伪装,一定是因为他还不够强大,不能掌控很多东西。一个强大到能掌控自己和现实的人,就能真实而自由地活着,并一路向前,所向披靡。

3.侯亮平

大丈夫做事,雷厉风行。——李渔

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黄宗羲

“猴崽子”侯亮平,是个典型的伟光正形象,做人堂堂正正,做事公正无私。要说有什么打动人的人格化之处,首先就是好兄弟陈海的车祸,成为他毅然以身赴险,义无反顾地踏入险恶的汉东腐败官场的重要情感原因。有情有义的人,已经不多见了。

再就是他的魄力。机场高速上直追并拦截省委常委李达康的专车,将其涉案前妻欧阳菁从车上带走,这事让所有人都大惊失色。李达康这种位高权重的人,只有中央才有资格动,而他仍然做了,这就叫魄力。

什么是魄力?魄力不是傻大胆,不是莽撞冲动,不是无知者无畏,而是一种坚定的意志和信心。事后他对陆亦可说,李达康会在心里深深地感谢他。果然,不仅李达康感谢他,省委书记沙瑞金同样感谢他,感谢他挽救了一个能干事的改革大将的政治前途。

可见他是想清楚了的,他的“胆大妄为”只是一时。所谓魄力,就是一颗看透和把控全局的头脑,一份当机立断的勇气。

成大事者,必有魄力。

4.蔡成功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红楼梦》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菜根谭》

伏久者飞不高,开先者谢独早。——《菜根谭》

蔡成功是剧中的一个配角,是一个可怜又可恨的人。

侯亮平对他的评价,是“一个输在起跑线上的人”。这个评价实在很没水平——剧中的反派,大多不都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决定人能爬多高的是能力和机会,但决定人走多远的,一定是人品。

没有人品打底,不先把人做好了,能力越强,机会越大,越毁人坏事,不论对人对己。

蔡成功没上多少学,为了能出人头地,极尽不择手段、油嘴滑舌之能事,骗贷款,借高利贷,和副市长丁义珍勾结开煤矿……最后搞得负债10亿,为了保全性命只能千方百计进监狱,否则等着他的只能是黑社会的报复。何其凄凉,何其悲哀。每个跟他接触过的人都说他太精明,可又如何?

而这样的混社会模式,不也正是社会上很多人的写照吗?他们的结局,其实也已经注定了,必定是自己坑了自己。

蔡成功这样的“成功模式”,包括当下的炒房,本质上都属于投机。投机不赢则罢,赢得越多、越大,最终输得就会越多、越大。因为这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心理机制——得到的越容易,就越不把这得到当回事,会自然地以为下一次也是这么容易,惯性地认定下一次一定还是好运气,于是赌性就越大,投入就越大。最后,不仅会把以前得到的都还回去,可能还会倒贴进去更多。或者直到栽在一个自己不能承受和承担的大坑里,万劫不复。

这一幕,其实一直都在上演。人们前赴后继的原因无外乎两个:自己的贪心,钱来的容易。前者是一碗砒霜,后者是一条不归路。

所以做人,还是要老老实实;做事,还是要踏踏实实。没有比厚积薄发、水到渠成,更为靠谱的事。而现在的人,总是太急。

5.陆亦可

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汉·李延年

陆亦可的年纪应该不小了,都做到了处长。对于她的婚事,她妈连离异、丧偶、有孩子的都考虑上了。但她身上却有一种少女式的纯真,并且毫不做作,有着一种真实的可爱。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她身上有着女人最珍贵的两种品质:忠于自己的心,并且独立。因为忠于自己的心,所以她不愿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人;因为独立,她得以与外在的压力对抗。

陆亦可称自己是“齐天大剩”,剩女的最高境界。而她的心态,大概最能代表广大的剩女阶层——择偶上未必都是物质条件的高不成低不就,更多的应该是情感上的不妥协,内心的坚定,和生活的独立。

谁不想有个知心中意的伴儿呢?没有必定是因为太多的不得已。对他们,我们应该有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6.陈岩石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

陈岩石老人是一个太让人敬重的人,敬重到很多人都不相信现实中有这样的人,至少是几乎没有。

因为他身上有一种人最珍贵的品质,便是那份始终不渝的崇高理想和信念。而理想和信念在这个时代几乎成了人人撇嘴的贬义词,等同于不现实、大忽悠、吹牛皮。

现实和利益成为一个时代的价值观,这才是最悲哀、最可怕的。

陈岩石作为曾经的一省的老检察长,地位很高,却以80多岁的年龄为大风厂的职工权益奔走呼号。以他的地位,本可以舒舒服服颐养天年,却选择把分给他的房子卖了把钱捐了,自己带着老伴住进养老院。官场最重要的就是人脉,可他生生把自己那里搞成了“第二人民检察院”,为老百姓打抱不平,把自己弄得官怨沸腾。明知道检查工作的危险性,仍让儿子进入了这个职业,结果一场谋害的车祸让儿子成了植物人……

但他仍然无悔。一个人的理想和信念要有多崇高和坚定,才做得到如此?

很多人都认为理想和信念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有固然崇高,没有也不会影响什么,全错了——因为理想,是人生的方向盘;信念,是人心中的定盘星。没有方向盘,就只会横冲直撞;没有定盘星,人的底盘就太轻。人生路崎岖不平,阻碍太多,没有理想和信念,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翻车。

剧中那些反面人物,不都是例子吗?

况且,理想和信念对于人生最大的价值,是能反赠给自己一样最珍贵的东西——无悔。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回想自己这一生,你会觉得值。而不是我得到了那么多东西,却一样带不走;我活了一辈子,却活成了鬼不鬼人不人。

陈岩石的理想和信念来自哪里?来自他少年时代血与火的淬炼——15岁时在抗日战争中与战友扛炸药包一往无前、生死置之度外的荣誉和使命。可见年少时所受的教育和历练有多重要,尤其值得家长们注意和重视。

7. 祁同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论语》

《论语》中讲了太多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而我们的祁厅长,却对其中小人的那部分,包了场。

他永远考虑的是利益,怎么说怎么做才对自己的仕途有利,恩师不能再对自己的提拔有利就往李达康靠拢。他总是在忧虑,在高育良面前一再询问着沾什么光、避什么雷。他定期搞汉大政法系的同学会,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势力。他总是觉得别人对不起他,而从不想自己是否做得有问题……

这样的结果呢?恩师高育良越来越疏远他,李达康不屑搭理他,同事同行打心底里看不起他,反映到大领导沙瑞金那里自然就是否定他。一个人混得没了人心,他的结局也便已经定了。隋代王通云,“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大抵如此。

利益可以谋,手段可以用,但根本上还是要厚道。因为那是人的元气、阳气,能化解人的戾气、邪气,于是才能摆脱病气、死气。

君子即使爬不高,但一定不栽跟头。小人或许爬得高,摔死的是大多数。

8.高小琴

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傅玄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高小琴是剧中叱咤于政界和商场的“女强人”,气质优雅,精明干练。她依附于官场,自以为看得破宦海的阴谋算计、商场的尔虞我诈,可以在一帮男人中长袖善舞、游刃有余。却注定只是一颗棋子,早晚成为弃子,结局注定悲惨。

职场、商场、官场,这类的女人都有很多。女人不是不可以参与当前还属于男权的角逐,只是如果所走的不是正道,所行的不是正当,下场往往比男人更惨。因为女人还额外背负着名誉的压力。

再就是美貌的“使用”问题。美貌什么时候才是优势而不是祸水?可以作为获取婚姻、事业资源的途径,但不可以是主要途径、根本途径。有了面子,还要修炼修养、涵养、教养和学识的里子,只有这才能化解美貌对自己命运的先天负面作用力。

决定女人命运的,只能是里子。美貌,只是可以锦上添花。

9.沙瑞金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汉东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是作为正义一方的大boss而设定,自然是要主持正义的。出场至今,他最打动人的一点,则是他新上任到下面调研回来后,看望陈岩石和他老伴的那一段。

陈岩石与沙瑞金的大伯在抗日战争时,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沙瑞金又是陈岩石和老伴看着长大的,自然有感情,来看望本来平常。难得的是,沙瑞金是在身居省委书记高位,并且是在历经多年之后,到任不久即来看望。

这在这个时代,已经很难得了。所体现的,则是不忘本的心。

人忘本,即无本;人忘根,即无根。无本无根,就是无法无天、不知羞耻最深的来源。所以一个不忘本的人,才可能是正派的,才做得成正人君子,行得出正大光明。

何为不忘本?就是八个字:心中有情,知道感恩。

10.郑西坡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苏东坡的弟弟”郑西坡是个很喜庆的角色,谁看见他都会觉得心里欢喜。因为不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和刁难,他总是能笑着,笑意中还有一份云淡风轻。

这就是乐观。就凭这份乐观,他也有资格做“苏东坡的弟弟”。

作为工会主席,在大风厂群情激愤的员工面前,他能冷静地劝大家不要激动、保持克制。在只认钱的儿子郑胜利面前,他总是满脸赔笑的避免和化解父子冲突。在大风厂倒闭后,他毫不犹豫地带领大家继续创业……

这背后,都是那份乐观在起作用。因为乐观,才仿佛永远打不倒,对什么都举重若轻,就像苏东坡。这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但乐观只是对自己,郑西坡的心中更装着别人,装着所有大风厂的员工。所以爱写诗的他又是“当代杜甫”。

一个无论什么时候都能乐观,心里又能装着别人的人,那就是圣贤啊!

这份乐观是哪来的呢?对生活的热爱。任谁都感受得到郑西坡对生活的热爱,因为这种热爱,他总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的种种事情里,他才能写得出诗,养得了花。无论生活怎么样,他心中是惬意、轻松的。这样的人,他只管去活,而不在意活成什么样。一个人真热爱一样东西,真懂一样东西,才做得到只在乎过程,不在乎结果。

不热爱生活的人呢?忙时疲于奔命,闲下来就只剩抱怨。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忙碌是为了生活,太多人把这最基本的一点都忘了,本末倒置。

三、政治思辨

(1)反腐

1.与《政治生活》的结合点: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才三分之一,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正是体现了反腐倡廉为民心所向,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

2.我国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国家依法打击腐败分子,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公民依法享有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又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触目惊心的反腐画面,正是惊心动魄的反腐败斗争的艺术再现。各级官员腐败最终受到法律制裁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执政方式、指导思想等。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反腐倡廉建设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腐倡廉建设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③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反腐倡廉有利于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④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反腐倡廉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反腐败斗争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之举。

7.在我国,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公民应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

8.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和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

2.

与《文化生活》的结合点:

1.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人民的名义》热播势必会对党风廉政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2.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电视提供了动态画面和缤纷的色彩,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生动、形象和真实。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双向互动的特点。《人民的名义》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传播,为反腐与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人民的名义》大火的背后,是对现实的深度反映和揭示。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可以用的素材,欢迎阅读。

(二)诚信

失去诚信=终生破产”

诚信——振聋发聩的一个词,它是一个人立身之本,是每一个公民基本的道德要求。

子曰: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中记录,孔子以四个方面教育学生:文化、德行、忠诚、诚信。学习文化知识、加强道德修养,由表及里充实自己;对国家、父母竭心尽力、对朋友和他人恪守信用,推己及人升华自己,做到这四个方面才能真正成为有修养的人。

《人民的名义》中诚信帝——达康书记,同人民币收藏癖好者赵德汉、哭坟扒地表演秀祁厅花祁同伟,都是底层寒门爬上来的官场凤凰男,但是结局却是完全不同,赵德汉被抓,祁厅花自杀,只有达康书记,每次被踩到贫困县,每次都能带着闪亮的成绩,冉冉升起,尽管身边人“腐”声一片,达康书记却能屹立不倒,这其中的秘诀是什么?正是达康书记坚持诚信的底线,忠于GDP,忠于人民。

在小鲜肉横行的影视市场,《人民的名义》却能冲出重围,持续霸屏,除了老一辈艺术家们精湛的表演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这部反腐剧的尺度之大,让老百姓大开眼界了:

满腔满床满冰箱的人民币,

数钱数到手抽筋,

暴力拆迁,

官场派系明争暗斗,

腐败分子血腥暗杀,

这样的反腐力作,能够昭然于世,无疑不传达出党和国家的反腐决心,刮骨疗毒,壮士断腕。这难道不也体现出党和国家的诚信吗?——党和国家对人民的诚信!

《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学生子贡问老师治政之道。孔子提到了粮食充足、军备充足、取信于民。子贡问,这三者中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您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在剩下的两项中去掉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这是自然规律,而一旦失信于民,国家就会垮掉。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诚信!

即使没有军备,即使没有粮食,保留取信于民,也会群策群力,战胜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红军长征两万五,直至死的而后生,凭着取信于战士,取信于老百姓,万众一心,同心同德,奋力作战,最终战胜困难,取得胜利,不恰恰证明了先圣言论吗?如果,只有士兵和粮食,而民众对统治者不信任,那国家不最终也不能存在下去吗?兵足粮足的国民党最终失败,不也是个明证吗?

诚信,立身之根本,立国之基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大学规划英语作文 纽扣作文 摘葡萄的作文 暑假作文题目大全29个 小蚂蚁作文300字 918勿忘国耻作文 关于名字的作文800字 关于网络的作文 见证成长作文 我的家乡福鼎作文 作文教学ppt 集体的力量作文600字 默默奉献的人作文 作文写作网课 美丽的校园五年级作文 英语作文介绍自己带翻译 家乡的黄昏作文 2021高考0分作文 生活的强者作文 关于告别的作文800字 风景作文800字 学习作文600字 关于去扫墓的作文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关于环境问题的英语作文 追梦的作文 六一联欢会作文450字 新闻的作文600字 关于秋的作文450字 四年级下册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