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评价他人的生活作文素材

2020-08-03 08:51:01
相关推荐

1.热点素材

这道考题也是在倡导考生选择最新的时事热点进行评论,而历史素材则显得相对很难切中题目的立意所在。当今社会,智能手机、网络、微博、微信普及,人们对彼此生活的介入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随之而来的评价判断,也是前所未有的活跃。以今年为例,从开年上海女晒年夜饭逃离江西凤凰男,到包贝尔婚礼扔伴娘,再至魏则西命陨莆田系,如果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则思考就会深入且有料,否则容易流于空谈。

2.名言素材

引用名言,能使文章文采斐然或具有思想性。从面对他人评价所做出的态度,如杨绛的“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再如但丁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从怎么评价别人的角度,如王安石《临川文集》中的“不以不善而废其善”,再如法国作家拉布吕耶尔说过的“奉承者对自己或他人的评价总是不够高”,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培根所说的“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的真实的品格”,等等。

3.经典素材

选择一些经典素材,会使文章充满典型、深刻的感觉。那些作家、那些文化名人、那些为国家民族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只要符合主旨,就可拿来,如杨绛对他人的评价毫不在意,再如冯骥才对当前别人对传统文化作出不当行为的看法,再如韩春雨对那些热衷于发论文的做法的评判等,都可拿来入文,使文章充满思想性。

高分作文

口不遮拦,心在克守

上海一考生

现代社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私了与曝光,升温与扩大,每日都在上演。正如此,这也是一个充满评价的时代。面对社会,顺应潮流,我们应明白如何评价:评价,要追求开放不羁,也要懂得克己自律。

素材运用亮点1运用热点词语作为素材,巧妙结合材料展开,“私了”“曝光”这些词语,本身就具有时代气息。

开放言论,自由评价他人,并没有达到范仲淹那种“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高度,也不是那种“是与非而已”的博辩,而是真正地融入生活,站在社会角度自由发挥。

有一个词便特别符合这一点——接地气。正如美国幽默家哈伯德所说:“思维是无形的,但为了创造出有形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东西,就有必要将思想表达出来。”一名成功人士,就迎合了这一思想,他就是周立波。

周立波凭借一腔的珠圆玉润,其脱口秀大到世界政治、军事、经济,小到日常的点点滴滴,包罗甚广。要问为何他如此受大众欢迎,正是因为他有一种“接地气”的风格。广泛评论,不畏开口,这种自由与畅谈我们已经很少会见到了,而我们的内心正需要、向往这种自由。

素材运用亮点2分析当前娱乐界热点人物“周立波”,写他对别人的评价中肯到位,更能引起人共鸣。联系热点人物揭示出写作的中心,这是这篇文章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评论自由,不在于此,正如自称“只是一滴清水”的杨绛先生,她一生淡泊宁静,不愿别人来评价她,更不屑于评价他人,她只愿着一件隐身衣,在自己的桃花岛中回忆“我们仨”的点滴甜蜜。她的这种淡泊,源于她内心的充盈,源于她的自信从容。就像她所说的:“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的确,评价他人的生活无可厚非,但毕竟他人的生活是由他人决定的,我们无须去理会,而我们的生活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也无须听别人的评价。朋友,何不停下来,不去理会别人的生活,去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过一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素材运用亮点3 经典人物素材能够彰显文章的文化气息。本文运用杨绛的例子展开剖析,写出她面对别人的评价,坦然做自己,语句锤炼,可谓文采和经典相结合。对“杨绛”这一素材的深入分析,可谓精彩。

评价社会,评价他人的生活,仅有自由是不够的。摆脱桎梏并不等同于可以恣意妄为。“人的灵魂有两个入口,一是理智,二是意志。”帕斯卡尔的话提醒我们,要凭理智来判断而不是以热血来评价。平静的双眸,溅到了鲜血,却无理性的思想给其降温,就可能使他人和自己受伤。

所以,不要像杰里米·拉克拉森一样喜欢挖苦、随意批判评价别人,口无遮拦,落得被BBC解雇的下场。要保持对评价的敬畏,如同男人对女人的敬畏,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你不要以为手中握着“自由评论”这柄枪就是勇敢,真正的勇敢是你知道如何评价才是正义,什么才是不该说的。言论漫天,如星与暖,如光与炬,不困于世,不囿于人,唯心为引,律以把关。星评影鉴,天地偕航,古皆为是,将也辉煌。

素材运用亮点4进一步引用帕斯卡尔的名言,首尾呼应,并运用外国素材杰里米·拉克拉森因随意评论被BBC解雇的下场,深入分析,主旨升华。

阅卷总评

这篇优秀的考场作文有以下几点特色:

1.重点议论抓住热点人物展开。作者重点剖析周立波凭借脱口秀评价他人生活,而这种评论“接地气”,引人共鸣。这也体现了当前热点素材在高考作文中的魅力。

2.经典人物彰显时代气息。经典人物更具说服力和辩证色彩,考生正是选取了杨绛这一经典人物素材,突出她不轻易评价别人,面对别人的评价也保持坦然的风格。议论辩证,说理色彩浓重。

3.名言素材彰显理论深度。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多次引用名人名言,开头美国幽默家哈伯德的话语意在导入人物素材周立波;中间杨绛的“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意在结合杨绛素材展开深入分析;结尾帕斯卡尔的哲理名言意在从“怎么评价他人”的角度给人启迪。这些名言引用恰到好处,引人深思。

作文技巧

一、第一眼看整体

主要看字体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清洁,不涂不抹;字数不多不少(少则"残废",多则"臃肿")。

布局是否合理(头大尾长身子小、段少字多密麻麻)头尾短小精悍。开头结尾段字数均应控制在百字以内,否则,头大尾长身子小,比例失调,影响美观。段落稍微多一点。600 800字分4 6段为宜。

选好文体。一般说来,如果写记叙文,运用小标题、日记体、分镜头式等片断组合法写成的文章清爽直观、疏密有致、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能给人整体美感的效果,易引起阅卷者的兴趣。

二、第二眼看审题

角度的切入是否得当、立意是否准确鲜明。让阅卷人比较容易地明白你的观点:

1、 精心打造标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诚信照汗青》、《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问君哪得暖如许,为有爱心活力来》、《理想海阔凭鱼跃,选择天高任鸟飞》等。其中"诚信"、"爱心"、"选择"就是切题的字眼。

2.巧妙运用题记。

3.用心写好首尾。因为开头和结尾也是老师寻找文章观点的"战略要地",所以,如果写议论文,最好开头用言简意丰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摆出观点,结尾以韵味无穷的语言呼应观点。另外,还可在文中反复紧扣文眼。

三、第三眼看选材

主要看材料是否切题、丰富、新颖——若选材不能说明观点,则属牵强附会;若材料单调,则说理空洞无力;若材料平庸,则落入俗套。

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使文章细腻、动人。

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要做到: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2写出自己最好的字;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要做到:1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2有漂亮的书写;3精心的安排好开头和结尾,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结构文章;4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写作方法

“作文、作文,作得头疼。”怎样写作文呢?面对这个问题,相信无论对于国内的孩子还是我们这群海外的孩子都是一个大难题,一个困扰大家很久的大难题。但所幸的是,国内的孩子,面对写作文,即使再难也会七拼八凑地给你写上一大段。可怜的是我们这群海外的孩子,在缺少语言环境,缺少时间的情况下,又要让他们接触陌生的写作。这无疑又加重了他们学习的负担。这“写”吧,孩子犯难。不“写”吧,老师犯难。这学习语言哪有光听、读、说,不写之理。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擦亮慧眼,从身边寻找作文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们常常会在拿起笔写作文的时候,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孩子们经常会抱怨着:“我没有东西可以写”,“我不知道该写什么”。在这时,老师的首要任务便是要帮学生找到习作的素材。针对不同的学龄水平,可以区别对待。例如教学中文教材第四册的班级中,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拿出了自己心爱的玩具猫,然后用已有的材料指导学生讲一段话,要求根据从头部到尾部的顺序讲清楚,让学生个个有话可说,让他们觉得作文原来并不难,只要把自己的看到的和感受写好就行了。此外在看图写话上,要求做到先来讲,后来写的过程。这样一来,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会话能力,一方面又帮助学生练笔。其实,文章的素材生活中处处都有,在高学年的班级里,就要求孩子自己去寻找作文的素材。如:郊外的旅行,学校举行运动会了,学校组织去工厂参观访问了……老师若能有意识地提前给学生辅导,学生当然能学会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去抓住生活中感人的镜头。因为这些材料来自大家熟悉的真人真事,同学们也自然而然地会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寻作文的源头。

二、利用范文,让孩子学会模仿学会创作

有了材料,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写作文方法的指导是学生作文的拐杖,对于我们海外学中文的孩子们,我提倡学生模仿和借鉴范文。如今海外学中文的孩子们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词汇缺乏。比如在写作时形容“开心”的事,通篇都是“开心”,没有考虑到别的形容词。

2、句子不通顺。在学习中我们的孩子们虽然掌握了一定量的词语和句型,但是在碰到写作时,运用这些词语和句型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先在脑海中构造一个日文的句式,然后把它翻译成中文。例如“书我读了”正确是“我读了书”、“我吃先”、“我走先”等正确是“我先吃”、“我先走”。

3、观察力不够,描写不深入。例如在写人物作文时,对描写人物特点时,没有举例具体说明,缺少人物的心理活动。

针对以上一些特征,如果选用一些同年龄孩子的佳作,印发给学生阅读,对文章中好的手法或好的构思作适当的评点。这么一来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给不会读书和写作的同学作一点指导。日积月累,他们自然会掌握不少新的形式。

三、多看、多读、多记,多积累

写作是一种创作。要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观察积累,记忆储存;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在教学中,我建议学生们多多阅读,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让学生多收集模范文章和剪报,抄写和背诵好词好句好段,让他们记熟和运用。熟能生巧,经过练习,笔头熟了,素材多了,写起文章来也就能得心应手了。海外孩子学中文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我相信只要下定决心肯学,一定能学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爸爸作文300字 描写大海的作文 元旦节作文 感恩母亲作文 篮球比赛作文 温暖作文600字 规则作文 挨打的作文 写运动会的作文 议论文作文600字 冬至作文 考研英语作文 多彩的活动作文500字 这样的人让我什么作文 关于珍惜时间的作文 我的老师作文200字 成长中的快乐作文 坚持就是胜利作文 运动会作文400字 高考0分作文 我有一个梦想作文 元宵节英语作文 作文春节300字 学习计划作文 关于动物的作文 初中生活作文 桂花的作文 介绍自己的作文 四级英语作文 童年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