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情深几许汝当知 —— 闽剧现代戏《别妻书》观后感

2020-08-05 11:00:01
相关推荐

“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3月14日是白色情人节。出了福州五一广场的福建省大剧院后,这句台词像是成语“余音缭绕”里的场景一般,在心头久久不散。我们当代的年轻人只知道在日期到的时候送礼物,而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却总以为那是小说、电视剧、想象,我想,你们去看《别妻书》吧,看完后就不会想着纠结分手,执着表象的情爱。真正的爱情,是为对方着想的,真正的爱情,是可以牺牲的,情深几许汝当知,是我最想说的。“意映”是林觉民的妻子陈意映,“卿卿”是对妻子的爱称,音韵学里同押ing音,读来朗朗上口。再加上前情铺垫,到了这尾声的大合声部分,众人一齐呼唤 “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我差点眼泪就刷下来了。闽剧又称福州戏,是一种用福州话唱念的福建汉戏。源起明朝,距今400余年。06年时候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在福州,有成立于1998年的福建省实验闽剧院,一直从事着专业的闽剧传承与发展工作。这次我看的《别妻书》就是该剧院创作表演的。主演是05年拿下第22届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的闽剧小生陈洪翔。饰演主角林觉民,字意洞。他是广州起义中壮烈牺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也是《与妻书》的作者。1911年,山河破碎,内忧外患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巨大革命动荡的前夕,在日本留学接受民主思想的林觉民毅然追随孙中山,奔赴广州参加起义。他携同几位志同道合义士,在已知革命”打草惊蛇“的情况下,从福州出发前往广州。闽剧《别妻书》就演绎了这段他在福州家中短暂停留的时光。怀抱着复杂的心情,他与聪慧的妻子陈意映一道上西禅寺,给家人父亲、妹妹、儿子和尚未出身的孩子采买礼物,与兄弟共盟誓言、商议大事,直至闽江头妻子红装相送,一碗太平面,一片情深难就。《别妻书》是对中国传统剧种闽剧的一次非常大胆的创意尝试。唱诗班、隔空对话、交响乐与传统伴奏乐的结合,可谓是一次中外音乐艺术结合的成功典范。现代形象的舞台布景、融合古典意境里的朦胧台幕,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福建省大剧院里的歌剧厅有1344座,三层看台,一层的831座全部开放,清一色的红座椅,我就坐在一楼5号包厢观看演出。入场时候可以众览来往的观众,开场后又能清晰地观看舞台一举一动,这便是“居不太高临下 的妙处。所以我特意留心了下观众。演出8点开始,我来得早,7点到。可也已经有两位老奶奶相携等待在冷风下的剧场外。直到7点20分左右剧院外玻璃门才打开入场。那时候,周围已经等待很多观众,平均年龄是40岁以上。我只看到两个与我同龄的二十多岁年轻人。再就是拉着爷爷奶奶的手进场的小孩子。这些上了年纪的伯伯婆婆,衣着干净简单,三两成群围在门口谈天,一看就是圈子里的人或者都是相熟的。而四十多岁的,有拿着单反扛着大炮的摄影爱好者,也有和朋友一起衣着考究的艺术工作者。入座后,我旁边坐的是一对年轻情侣(25岁以上),后面是一位穿长大衣的阿姨带着父母一起来看。总之,除却年轻化不足,观众水平还是很高的。后面的观剧过程也证实了我的猜想:这些真正热爱艺术的观众,知道在最恰到好处的时候鼓掌,懂得耐心看完演员谢幕,尊重一场剧的演出者们的辛苦不易,满场率80%左右的剧院里中场离开的人不会超过20人,一直到最后的幕布垂下,人们才恋恋不舍地走出剧场。在主演陈洪翔谢幕的时候,一群平均年龄四十多岁的大叔竟然也像年轻人去参加演唱会追星时候一样,有秩序地围拢到台下去拍照。这些都真正地打动了我。我想起13年在厦门看姚一苇先生创作的《西厢记外传》时候,虽然来的人里年轻人居多,可是剧场里嗑瓜子、喝饮料、大声喧哗谈天的人比比皆是。我看完剧退场,发现偌大的剧院剩下没几些人,顿时心生悲切,索然无味。可惜这样一场好剧!与这次的《别妻书》相比,我想,我宁愿多看《别妻书》这样的剧。发扬传统寻找继承者固然必须,但若是单纯强调年轻化,忽视真正的热爱。这样一群”竖子”观众,不与为伍也罢。闽剧的传统剧目有一千多出,大都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演义或古代传奇。也有积极创作新编历史剧,上演现代革命题材的剧目,如《荔枝换绛桃》《春草闯堂》等。像《别妻书》这样取材于文学体裁的,我想还是首次吧。12年《别妻书》在北京长安大剧院上演后,陈洪翔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场剧是“ 以‘史诗’的形式,以‘情书’为着力点来烘托小爱大爱、小家大家。” 我觉得十分贴切。《与妻书》原信读来刚中有柔,在英雄气概之中,蕴满儿女情长。许多革命烈士的遗书往往写得慷慨激昂,大义凛然,徒有国恨,遗忘家情。这样的情感没什么不好,然而总让人觉察生命的不完整。大家与小家相互依存,剧中林觉民舍小家而顾大家,在闽江送别段里,陈洪翔将林觉民的心痛演绎得淋淋尽职,观者无不牵肠,而一众兄弟对着陈意映的三鞠躬拜别,除却对此深明大义女子的敬重,多少也饱含了对小家的一种歉疚,观者无不动容。林觉民说 “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与妻书》原文)——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伤啊 !——他说,他因为爱她而勇敢,因为爱她而愿意帮助天下人。他的爱是何等地不自私。他说自从结识她,常希望天下有情人都能结成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他不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这是一封绝笔信,林觉民思绪澎湃,缠绵悱恻而又豪情满怀,正气凛然而又情真意切,百科说此信“内具豪放之骨,外饰婉约之表”。我突然想起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来。自古民间有“温柔乡便是英雄冢”的说法,仿佛女人常常是大英雄们成就霸业伟绩的绊脚石。她们情长,像那蒲苇,蒲草韧如丝,可以缠绕得英雄窒息,忘却大志向沉溺在小家里。可是在《别妻书》里,我们看到的全然是另一种诠释。陈意映身怀六甲,面对坚决英勇赴死的丈夫,她深明大义地独自承担隐瞒下所有的悲伤。她情长且深,在剧中,陈言芳饰演的她也曾想以威逼胁迫的方式让丈夫留下,可是最后却仍身着红装戴红髻到码头送别。在福州人心目中,远行的人必须吃一碗太平面,寓意平安,送别的人带着红带着笑脸,寓意行者在外一切顺利大吉大利。古龙和金庸,我更喜欢金庸,有人说金庸俗套古龙独特,我却以为金庸更有情,他不像古龙喜欢常把美人丢一边,在金庸笔下,英雄与美人也是可以和平相处的,而且美人也会助英雄。金庸笔下的英雄因此也更加侠骨柔情。可以说,《别妻书》不仅把林觉民和陈意映之间的夫妻情深表达得淋淋尽致,也将福州传统民俗搬上舞台,这样一种传播方式,将让更多人了解福州文化。而作为一个地道的福州人,在观剧时候我的脑海里时不时会冒出生活中一些很真实的片段,想起老一辈人的一些优秀品格,如此贴近民生,这也是此剧改编的极大成功之处。这出闽剧现代戏《别妻书》不是简单粗暴的“新壶装旧酒”,而是真正的推陈出新,既符合时代的变化,又不丢传统的精髓,如我前面所说,真正是雅俗共赏的。即使你不是地道的福州人,也有字幕可以观看,我依然鼓励年轻人多看这样的剧,多接受传统艺术的熏陶。我认识一个朋友是钢琴业余十级的,我有段时间学吉他,她开玩笑说以后等我学成,两人来个钢琴和吉他联弹会。我笑说好,心里十分激动。崭新的音乐形式在近年来的声乐界声名鹊起,年轻人听得少丝竹,有危机意识的音乐人于是便把传统的乐器和现代西乐结合,创造出别样的风趣。也收获一大批拥趸。事实证明,这样一种方式对传统的继承是适宜的。在闽剧《别妻书》里,我不得不提这让全剧增色万分不可或缺的交响乐。因为福建大剧院里的配乐团是在地下一层,所以,台上的观众只能只闻其声不见其场面。我的位置偶尔可以看到乐队指挥用指挥棒十分铿锵有力地在空中划出弧线,所以想象乐队的表演也一定是十分的精彩的。心想,若是能开一场专门的这样音乐会表演也是不错的。闽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有横箫、唢呐、头管、二胡、椰胡等;打击乐器有青鼓、战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磬等。在剧场,我注意听到的西乐有大小提亲,钢琴,大小号。也不知对错,因为毕竟不是专业所在,对交响乐的认识也很有限。只是听着音乐里表达着的情绪,享受了一场耳朵的盛宴。惭愧。《别妻书》的舞台布景也算是亮点,导演十分懂得色彩的搭配应用,简单而恰如其分,将演员的情感放在美丽的情境里,给予观众最形象的感官体验。总之,此次观剧不虚此行。推荐一众戏迷不要错过。该剧还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福建大剧院歌剧厅内景闽江头送别福州家中诉衷情黄花岗起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对网络直播的看法作文 写作文难忘的一件事 九顶塔作文 同龄人的压力英语作文 善与恶作文素材 朝阳公园作文 三年级作文我的学校 留点自信给自己作文 军训作文800字 模联工作文件 一次愉快的旅行作文 舞蹈考级作文400字 抽背课文作文 描写鲜花的作文 幸福为题作文600字 高中作文图片 有关旅行的作文 我们的新语文老师作文 高兴的一件事作文300字 童话伴我成长作文 我上6年级了作文 爬山比赛作文 最美人物作文 奶奶老了作文 坚持话题作文600字 生活的馨香作文 初中生活800字优秀作文 二年级作文点评 孩子作文写不好怎么办 2014江苏高考语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