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天津民俗作文600字

2020-08-07 12:00:01
相关推荐

是一种深得百姓厚爱的汉族民间艺术品。已有一百多btǔyshǒu 年历史。创始人张明山,1826 年生人,他只须 bdngshngsshnxrchngminmjngcnxngshnbxioxǔxǔrshng 不动声色,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 肖,且栩栩如生。 搏土于手:把土拿在手里。 面目径寸:人物的五官眼睛、嘴、鼻、耳、眉毛做的很细致。 形神毕肖:表情很像,很生动。 02227359995,02227250880 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 :马场道 202 然博物馆02223374088泥人张美术馆:南开区古文化街通 杨柳青年画是中国天津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起源于现桃花坞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馆:杨柳青镇石家大院西侧 02227945662 Beijingopera 中国演剧,传统艺术 ,国粹,国宝 将书法刻在石头上。如:刻印章、图章。 五千年中国看西安,一千年中国看北京,一百年中国看天津。足见这个城市虽然历史不算久远,却见证了中国近百年 的沧桑巨变。语言篇 天津话作为天津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天津话干净利落,活泼俏皮,充分体现了天津人率真豪爽、亲切包容、幽默诙 谐的性格特征。 上午是早上,中午是晌会,晚上是后晌一种美叫 zun, 一种丑叫shun,这个叫介个,那个 叫内个,一种特别叫倍儿,一种有趣叫艮儿,一个孩子叫倒霉孩子,一种拳法叫脖溜儿,一种武术叫撒泼,夸人叫耐 人儿,一种讨厌叫腻味,一种找茬叫自猬。 天津人爱吃,天津小吃的制作多以面粉为主料,有油炸、煎烙、稀食和粘甜食四大类。狗不理包子、桂发祥十八街麻 花、耳朵眼炸糕居首,被誉为“津门三绝” 据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在天津编练新兵时,曾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 进京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尝过大悦,说: “山中走兽云中燕,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 之长寿也。“ 狗不理包子铺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生意越来越兴隆,不光中国人爱吃,外国人也对狗不理包子情有独钟。 西哈努克亲王到天津时还特地约请狗不理的厨师到他的住 所,为他制作狗不理包子。美国总统布什在他任前驻华联络 处主任时,也曾慕 名到天津来品尝狗不理包子。所以,天津有一句俗谚:”到天津没有尝一尝狗不理包子,就等于没有来过天津。”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点。麻花创始人是范贵才、范贵林兄弟,他们曾开了桂发祥和桂发成两 家麻花店,后来两家变一家,成了桂发祥。叫它十八街是因 为当年这两家店铺都坐落在天津大沽南路十八街,因地而得 名。如今的桂发祥的招牌是由书法名家赵半知所题写。 耳朵眼炸糕的生产有百余年历史,清光绪年间,创始人“炸糕刘“刘万春以卖炸糕为生。该店铺选址北门外窄小的耳朵 眼胡同出口处,被食客戏称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选用江米,加工面酱用赤小豆,白糖经传统工艺制馅,成品外皮金黄,酥脆不艮。有黄、软、筋、香四大 特点。 建筑篇 天津是一座既蕴涵古都风韵,又富有现代 气息的大都市。悠久的历史为天津留下了许多极具审美价值 和文化价值的胜迹。漫步城中,那堪称“万国建筑博览会”的 幢幢风格迥异的小洋楼、古朴典雅的天津老城、逶迤穿城而 过的海河风光带,异彩纷呈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 居领人流连驻足;市郊风光秀丽的山林湖泊、绿树环抱的深 山古刹,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 更是中外客人游览观光的好 地方。 初来乍到,想大致领略一番津味、古味、文化味,那最佳去处莫过于古文化街了。穿过“津门故里”的大牌坊,是 600 米的仿清建筑群,出自数十位书法界名人之手的百块匾额和楹联,充满翰墨气息,犹如百家书法展览。在这条街上出售 古玩玉器、古旧书籍、传统手工艺制品和民俗用品,天津的 民间艺术品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刘氏砖 刻在此设有专店。 天后宫(民俗博物馆) 座落在天津三岔河西岸、古文化街中心。始建元代(1326年)。中国沿海一些城市的“妈祖庙”相同,都是供奉一 位传说中的神女。天后宫最初为船工祭祀海神天妃,举行酬神演出和聚会场所,每逢天妃诞辰(农历3 月23 巷。现辟为天津民俗博物馆,为天津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天津民俗文化的民祥地。 广东会馆(天津戏剧博物馆)位于天津老城中心, 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 年)。为四合院式建筑,戏 楼建造独特,是中国罕见的木结构建筑艺术珍品。1912 年中 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在这里演讲。现已辟为天津戏 剧博物馆。 吕祖堂(天津义和团纪念馆)位于红桥区如意庵 大街何家胡同 18 号。是清代供奉吕洞宾的道观。清光绪二 十六年(公元 1900 年)义和团运动兴起,著名的义和团首 领曹福田在这里设总坛口,成为当时义和团活动的中心。 1985年修复后建立“天津义和团纪念馆”。 石家大院 位于西 青区场柳青镇。是清代津门八大家之一石万程第四子石元士 旧宅。始建于 1875 年,占地 千多平方米,由大、小四进院落组成,规模宏大,建造精巧。有“华北第一宅”之称。现 辟为杨柳青民俗博物馆。藏有大量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 砖雕等民间艺术珍品。 大沽口炮台 大沽口炮台位于天津市 东南60 公里塘沽区海河与渤海的交汇处,是“外接深洋,内 系海口”的“海门古塞”。大沽口是京津门户,海防要隘。炮 台始建于明代后期,清代多次进行整。1900 年(光绪二十六 月,八国联军向大沽炮台发起猛烈轰击,天津军民不畏列强,浴血鏖战,终因炮台弹药爆炸起火,炮台失守。大 沽口炮台现存炮台遗址3 座,以“威、镇、海”三字命名。大 沽口炮台已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的历史见证,现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柳青木版年画天津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天津地区早在 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明弘治4 年(1491 吏上书朝廷:”天津之地,水陆咽喉,所系甚重”。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津地成为历朝畿辅首邑和我国连接海内外、南北 交通的重要枢纽。天津地区在特有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历史条 件下,祖先们创造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天津市特有的 津味儿文化特色。在天津众多的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 就是杨柳青木版年画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她创始于明末,鼎 盛于清朝,深受人们的喜爱,是我国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是维系津沽民族情感的纽带。 杨柳青木版年画发源于千年古镇杨柳青。明永乐年间(距今600 年),沟通 中国南北水陆交通命脉的京杭大运河开通和天津漕运的兴起,使杨柳青成为南北商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经济日益 繁荣,加之镇外盛产杜梨木,非常适宜雕刻画版,杨柳青木 版年画即随之兴起,并日益走向兴盛。曾于此时全镇及周边 村庄呈现出“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况。 由于历史原因,杨柳青年画曾一度衰落,尤以抗日时期损失惨重,濒临灭绝。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 经过多次的抢救、搜集、挖掘、整理,使之枯木逢春。 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加之采用刻绘结合的特色手法,刻工精美、绘制 细腻、色彩绚丽,被公推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首。更以其 历史积淀厚重和文化连续性的特征而扬名海内外,是社会科 学研究价值的一种综合的集精神与实用、历史和现世的物化成果,具有历史进程中“活化石”之作用,也是历史时代风貌 的“百科全书”。挖掘、抢救、保护杨柳青木版年画,对研究 天津地区民俗文化,以及北方其它年画,乃至中国美术史等 方面均体现出重要价值。她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在中国 民间文化和天津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津市杨柳青木版年画于2004 月被文化部公布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专业性试点项目。2006 天津快板是50 年代出现的一个新曲种,是由群众自发创 造并发展起来的。这种快板完全以天津方言来表演,在形式 上采用了数来宝的数唱方式及快板书所用的节子板,同时配 以天津时调中数子的曲调,用三弦伴奏,别具一格。天津快 板风格粗犷、爽朗、明快、幽默,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 方风味,深受天津人的喜爱,也为其他省市群众所喜爱。 泥人张彩塑天津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喜爱的民 间美术品。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流传、发展至今已有 180 年的历史。期间,经过创始、发展、繁荣、濒危、再发展等 几个时期。几经波折,泥人张彩塑艺术逐步走向成熟,被民 间、宫廷,乃至世界认可。它是继元代刘元之后,我国又一 个泥塑艺术的高峰,其作品艺术精美,影响远及世界各地, 在我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06年)先生创办家庭作坊,6 随父捏制泥人,18岁即在民间名震一时,以家族形式经营泥 塑作坊“塑古斋”。他“技艺高深、触手成像”,后经张玉亭、 张景福、张景禧、张景祜、张铭等四代人的传承,成为中国 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 解放前战祸动乱,张氏家族无法藉以维生,艺人大多改行,泥人张彩塑濒临艺绝人亡之境。解放后,党和政府采取了有 效的保护、扶持、发展的政策,使这株优秀的民间艺术奇葩 枯木逢春。张家几代多名艺人相继受聘于津京两地文艺创 作、传承和教学等部门工作,建立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 特别是第四代传人张铭同志在主持彩塑工作室领导和教学 工作的二十多年中,呕心沥血,传授技艺,培养了大批非张 氏传人,使家传手工技艺具有了社会化属性。自解放以来泥 人张彩塑业的发展,也确立了工作室泥人张彩塑传承人的主 要地位,以及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工作室在继承、发展方面所 做出的突出贡献。正如郭沫若同志所言:“昨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彩塑工作室曾两次进京举办泥人张彩塑优秀作品专题展览,当年周恩来总理曾委派邓颖超、陈毅 同志主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会开幕仪式。1964 10老忠》,天津杨志忠的《卖身契》、张乃英的《白求恩》、逯 彤的《山里人》、傅长圣的《金婆?银婆》等优秀作品。 泥人张几代艺人的作品不仅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和市场。每年到彩塑工作室参观的中外游客达百万人以上。同时, 泥人张彩塑还走出国门与世界交流,1915 年,在国际性的展 览会上,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获得巴拿马赛 会一等奖、张玉亭的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誉奖、在 南洋各地展览会上,荣获的奖状和奖牌有 20 余件,有些国 家还标明“中国特产作为藏品陈列”,当时国内外报刊多有赞 美和评述文章。彩塑工作室于 1983 年在日本芦屋市恩巴中 国近代美术馆建立了专题陈列室,1999 年为荷兰哈仁制作 140 尊市井人物,2000 年为台湾客人制作了中华百帝像,彩 塑《邓小平接见吴作栋》被新加坡总统府视为珍品收藏? 泥人张彩塑在艺术上继承了我国古代泥塑的优秀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使其从佛殿神堂步入了寻常百姓家。同时 它伴随着对民间艺术的雅化和对古典文学艺术的俗化过程, 发展了民间艺术,使其创作兼具雅俗合一的艺术特征。郭沫 若、徐悲鸿、赵朴初等曾分别题诗、题词、著文,予以颂扬。 月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津皇会天津皇会原称“娘娘会”或“天后圣会”,民间口 传源于元明时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清康熙四年(1665 11 年)始,后更名为“皇会”流传至今。天津皇会是旧时天津民 间极为隆重的民俗活动。它最初仅为祭祀海神——天后娘娘 而在其诞辰吉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所举行的庆典仪式。 清康乾盛世,天津作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和大都会城市,康熙、乾隆皇帝曾频繁驾临津门。据说康乾两朝皇帝在南巡过 津途中,均为迎接驾临举行隆重的仪式,两朝御赐黄马褂, 从此天津皇会名扬四方。 罩会、銮驾会、华辇会、护驾会、灯亭会、鲜花会等。三是以各类乡村民间花会为基础的表演,涉及内容相当广泛。皇 会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杠箱、鲜花、法鼓、门幡、秧歌、提 炉灯、大乐、高跷等40 多种。可谓“百戏云集”。 伴随着天津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演化成一种独特的将神祇崇拜、宗教信仰、问医求子、祈福还愿、赛会演剧、 男女游观、会亲访友、社会交往、城乡商品交换等活动集于 一体的庙会形式。 宝辇会主要活动区域在天津市津南区的葛沽镇,它是葛沽人民在长期渔、盐劳作和漕运影响下,在独特的地域文化孕 育下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民间花会为载体,含有 12 历史、民俗、艺术、信仰、商贸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 文化活动。是北方大型的妈祖祭祀活动,是古镇特有的文化 遗存表现形式。 这一文化空间,将以宝辇会(辇是天后圣 母即妈祖出巡、回銮乘坐的交通工具)为代表的几十道民间 花会延揽于妈祖祭祀盛事之中。这一大型活动,始自明代, 代代传承,年年演绎,从未间断。其价值重大。著名红学专 家周汝昌曾说: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信奉妈祖,妈祖是 中国的“和平女神”,弘扬妈祖文化,必将 对祖国统一起到 不可替代的作用。 葛沽镇乃退海之地,海事繁多,人们企盼海上行程的安全,南方妈祖林默娘天后圣母飘然而至。为获天后娘娘的荫护, 自明朝永乐年间,衍生出八辇二亭的宝辇花会,而后其它花 会均延置于天后圣事之中。几百年来,每逢农历正月是葛沽 民间花会活动的高潮,多姿多彩的“宝辇”及各类花会队伍灯 火辉煌,鼓乐齐鸣,在涌动的人群拥戴下轮番表演,成为人 们庆贺太平,祈福吉祥的一项重大群文活动。 2003年,葛沽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区、镇党委、政府注重民间花会的组织管理,为葛沽民间花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组织保障。目前,全镇共有花会队 伍26 道,其中,座乐会宝辇会11 道,耍乐会龙灯、旱船、 竹马、杠箱、渔樵耕读、高跷等15 道,所涉演职员达 2000 杨柳青民间佛道乐是一种集汉传佛教音乐、道教科仪音乐,融地方民间音乐与寺庙、道观音乐为一体,用于民间丧 俗、庙会、祭祀活动、节日庆典等,是具有杨柳青特色及审 美价值的音乐形式之一。 从元至清,杨柳青建有寺庙30余座。当年,凡有佛堂的 地方均有一支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佛、道乐班,俗称“吹 鼓手”、“老道会”。其表演场合多与当地的民俗活动结合在 一起,称音乐佛事。这种祭奠仪式的名目繁多,活动的本身 即构成了一种佛、道音乐擂台赛的场面。参加人数少则几十 人,多则百人。 杨柳青流传的民间佛道乐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吹奏、敲击乐器演奏的器乐曲,在当年的庵、观、寺院中很流行。 只是在演奏时各自的音韵、风格有所不同。另一种是以演唱、 诵读为主并有乐器伴奏的声乐类散、套曲牌组成。许多曲目 是由演奏、演唱、诵读组成的大型科仪套曲,表演时间长达 4 6 小时。在整个法事活动中以对比统一的艺术法则贯穿其 始终。演奏的形式有分有合,有领有齐,以一种深沉委婉、 激昂肃穆的旋律去感染和振动人的心灵。演唱的形式哟独有 合,有时用钟、鼓伴奏,有时仅用一个引磬伴奏,给人以宁 静、悠远、诚心定气、六欲不生、一尘不染之感。 林亭口高腿子高跷林亭口镇(林一村)高跷的历史渊 14 源与天津市宝坻区林亭口镇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清代咸 丰、同治年间集镇贸易十分繁荣、庙宇颇多,庙会盛行,高 腿子高跷会也随之进入繁荣期。高跷会由戏曲片段和生产生 活动作模拟构成。演出人员在腿上绑上一种特殊制作的木棍 (脚下5 寸高)进行表演。高腿子高跷在各种花会中独树一帜,花会名称“渔樵耕渡”由 个戏曲片段、6个农民生 活片段组成。第一出:拖头,也叫领会人,是一个棒槌和尚, 他的举动影响左右整个会的进行及布局;第二出:耪地,第 三出:砍柴,第四出:《打渔杀家》中的钓鱼,第五出:扑 蜂,第六出:逗杀西门庆中的三节鞭,第七出:《小放牛》, 第八出:《铁弓缘》小磨房,第九出:《连环套》中的黄天霸, 第十出:傻柱子,第十一出:骑象。每出两人,伴相和戏曲 一致,表演内容是每出戏的一个小片段或生产生活中的动作 模拟,没有唱腔,只是在舞台戏曲的基础上加上了高跷的动 作。在表演当中用鼓、镲、铙等伴奏。 经过战争年代的衰退期和文革期间沉寂期,内容上比过去少了许多,大规模复兴是 1983 年县、镇政府出资抢救。高 跷发展到今天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高跷传人的执着追求, 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但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少了许多,为了再展 昔日高跷的风彩,林一村的高跷队在努力实践,区、镇政府 已将高跷的抢救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北仓“虫八(ba)蜡(cha)庙15 小车会”建于清光绪年间,有 100 多年历史,除“文革”期间 中断外,每逢春节、元宵节均为本地区村民演出。小车会主 要表演《施公案》中黄天霸带领三班衙役化妆成戏班,在庙 会上捉拿费德功的情节。主要演员扮 相是诸彪推车老汉、诸香兰拉车姑娘、朱光祖打莲花落穿青衣留小胡子者、贺人杰身背两柄短练锤,以及黄天 彩化妆、包头、身着戏装,手拿道具,武场以大鼓、大罗、大铂、小铂等伴奏。文场以民乐为主,有唢呐、笙、笛板胡 等。表演动作(园场)主要有:串四门、下对、跪场、文上 桥、武上桥、跑场等。根据鼓点和乐曲,每对演员按不同舞 姿,不同风格进行表演。 此会在我区诸多的小车会中从服装道具,人物表情、音乐伴奏等情节中,最具有传统特色,从细腻的表情动作,微妙 地刻画了剧中人的不同风格,真正体现了民族民间文化韵 律,是一部较为完整的舞蹈史诗,这道花会除“文革”期间外, 从未间断,一直保持着原有的风格和特点,这和镇政府、村 委会的关怀和会头的热情分不开。 在这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中,列为我区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代表项目,以保证此会的健康发展和代代相 北仓“随驾狮子会”北仓“随驾狮子会”于明永乐六年 16 1408 年建会,已有近600 年的历史。是天津市北辰区久负 盛名的一道传统花会。经代代相传,使此会保留较为完整。 其前身为大鼓会,身披铠甲,肩负大鼓,载歌载舞。清代天 津出庙会,为庙中“娘娘”出巡时开路护驾,因而得名“随驾 狮子会”。狮子会在锣鼓音乐的伴奏下,4 个大狮子同时亮相, 表演有雄狮出山、狮子滚绣球、踩桥、走八字梅花桩等动作。 若干个小狮子配合做动作,有滚绣球、踩桩、跨越障碍等动 作。然后单个狮子、双对狮子进行不同内容动作的表演。狮 子会表演雄姿英发,技能、技巧高超,动作优美,且难度较 狮子会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曾于1928 年曾在中国大戏 院演出;1953 年在北京国庆节演出中,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好 评;1956 年参加天津市举办的全国狮子会获表演二等奖。近 年来由于经济体制的改变,传承下来的狮子会人员还能继续 进行表演。2001 年区政府曾对此会拨扶植款2 万元,保证了 此会的延续、发展、不失传。 回族重刀武术重刀是一种传统兵器,在我国有数千年 历史。唐朝武师李克用惯用一把 81 斤重的大刀练武,英勇 无比,百战百胜。唐皇十分重视,通过兵部各大臣决定,将 这把重刀加到160 斤重,且作为举子考试武状元的主要器械, 以此来选拔武将人才。后来李克用把重刀技巧教会了许多穆 斯林,使重刀武术得以发扬光大。 天津市回族大刀队,是 17 由津门著名回族武术名家曹克明先生继承先父“回族大侠” 曹金藻(1889 年—1966 年)阿訇的遗志,弘扬武术强身爱 国之精神,在本门刀、礅、抱石、拳铲等功夫基础上挖掘整 理出来,独创“曹门刀式”,现已嫡传五代,至今已有百余年 历史,在津门体坛独树一帜。 在表演形式上,吸收了历史上武科考试中的“弓、刀、石、马步、箭”等课目技艺,苦练礅子、石锁、抱石等,并将其 中之技巧,揉进大刀表演的一招一式之中。大刀表演丰富多 彩,“曹门刀式”主要有:插、背、拧、云、撇、水磨、腰串、 狮子披红、乌龙摆尾、雪花盖项、比摆荷叶、掌中花、叠罗 汉等招式。 其特点是:刚柔相济,动静结合,集力量与技巧于一体,将刀舞起,动如风,静如松,提刀千斤重,舞刀鸿毛轻,刀 飞钢环响,刀落寂无声。既惊险雄劲,又轻盈优美,给人一 种美的享受,充分展示了我国古老的民族文化气息,又体现 了现代体育之风采。 “曹门刀式”以弘扬民族武术精神,加强民族团结,以习武健身为宗旨。在历次汇报表演中,取得佳绩,受到国内外各 界人士的赞美。 天津市红桥区政府已在红桥区文昌宫回民小学设置训练场地。并在部分中学中招收学员,进行系统训练。在区政府 的直接领导下,体育局、文化局、民族事务委员会三方共同 18 关注,已将回族重刀武术纳入区体育局体育运动队的项目管 理范畴。 月“回族大刀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年底,经国家 评审委员会据其价值进行了认真评审和科学认定,建议此项目更名为“回族重刀武术”,后经天津市文化局征求申报者 同意,“回族大刀队”正式定名为“回族重刀武术”。 回族重 刀武术于 2006 月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津时调是天津独有的曲种,它产生于清末明初,1900 年时已有专业艺人演唱。这个曲种唱腔包括靠山调、鸳鸯调、 胶皮调等民间小调。靠山调据传原系修鞋匠人休息时,背靠 山墙自娱自乐的小调;鸳鸯调是男女相恋的情歌;胶皮调则 是人力车夫(天津称人力车为胶皮 些来自民间的小调充满乡土气息,强调高亢,词句通俗, 韵味醇厚,很适合天津人的口味,因此旧时街头巷尾,工余 饭后,经常能听到人们自弹自唱这些小调。专业艺人出现后, 对这些民间小调进行了加工改造和创新,使之成为反映时代 风貌、社会生活,并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个曲种,定名为天津 时调。天津时调著名艺人有赵宝翠、周翠芝、谭俊英等人, 其中佼佼者有秦翠红(绰号棒子面 50年代以来,有王毓宝异军突起,演唱反映新时代的新曲目, 19 其嗓音洪亮、高亢,无有能望其项背者。以后又有后起之秀, 使这一曲种得以继承流传下去。 相声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较广,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曲 艺表演形式。尽管相声艺人供奉的祖师是汉代的东方朔,但 这个曲种的真正形成和发展起来却是在清代。早年北京有穷 不怕(朱少文)、万人迷、李德锡等人在天桥卖艺,为相声 的形成和发展作做出了贡献。他们在演出实践中创作出不少 新段子,大大地丰富了相声的内容。相声虽兴起于北京,但 作为码头城市的天津,离北京近在咫尺,成为相声演员必到 之地,,而且逐渐形成一个新段子必先得到天津观众地认可 才能进京演出的局面。许多著名的相声演员都是在天津演出 过多年,成名后才走向全国的,侯宝林、张寿臣、郭荣起莫 不如此。现在相声界辈分最高的马三立先生也是在天津成名 的。除此之外还有常连安、常宝昆、常宝廷、白全福、苏文 茂、高英培、范振玉等等。天津虽然不是相声的故乡,但的 确是培育相声成长发展的一块沃土。天津市民喜爱相声,相 声也为天津市民带来更多的欢乐与笑声。 京韵大鼓是天津曲艺中的一个主要曲种。京韵大鼓又名 小口大鼓,该曲种前身原是怯大鼓,后经钟万 等人的改革,将唱词改为京口上韵,腔调翻新,变为京音大鼓。后经不断改革,才最后定为京韵大鼓。二、 三十年代 以后,男女艺人如雨后春笋,进一步确立了京韵大鼓在曲艺 20 中位居冠首的地位,并形成了以刘金宝、 白云鹏、 为代表的三大流派。刘金宝曾从天津老艺人王庆宏学艺,加之他个人的天赋与勤奋,使他成为京韵大鼓一代巨擎,并有 鼓王之称,蜚声曲坛 50 年而不衰。白云鹏多演子弟书,其 艺术特点以小、 细著称,独树一帜。张小轩风格粗犷沉着,气力充沛,如长江之水一泻千里,在唱段收尾时戛然 而止,使人感到余韵不绝,别具一格。以后又有女艺人小彩 舞(骆玉笙)崛起于鼓坛,她根据自身特点,兼容刘、白等 人之长,创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特别低音方面吐字真切, 声腔清楚,为一般女艺人所不及。小彩舞因此成为曲坛女鼓 王,执天津曲坛牛耳三、四十年之多。骆玉笙现为中国曲艺 家协会主席,仍偶尔登台献艺。此外,当年天津还有大鼓票 京东大鼓起源于京东香河、宝坻一带,演唱简单,所唱 段子多为蔓子活(连台本)。后经刘文彬在天津演唱,很快 兴盛起来。刘文彬嗓音粗犷宽亮,吐字真切,表白清楚,表 演纯朴,引人入胜。刘文彬之子刘少彬继承其艺。今天津曲 艺团郝德宝,女艺人王韫秋,业余演员董湘昆,都深得刘之 神髓,演唱惟妙惟肖,深得观众喜爱。 天津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天津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21 民在此繁衍。明弘治 年(1491年)有官吏上书朝廷:“天 津之地,水陆咽喉,所系甚重”。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津地 成为历朝畿辅首邑和我国连接海内外、南北交通的重要枢 纽。天津地区在特有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祖先们 创造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天津市特有的津味儿文化特 色。在天津众多的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杨柳青木 版年画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她创始于明末,鼎盛于清朝,深 受人们的喜爱,是我国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是维系津沽 民族情感的纽带。 中国南北水陆交通命脉的京杭大运河开 通和天津漕运的兴起,使杨柳青成为南北商品交易的重要集 散地,经济日益繁荣,加之镇外盛产杜梨木,非常适宜雕刻 画版,杨柳青木版年画即随之兴起,并日益走向兴盛。曾于 此时全镇及周边村庄呈现出“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 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加之采用刻绘结合的特色手法,刻工精美、 绘制细腻、色彩绚丽,被公推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首。更 以其历史积淀厚重和文化连续性的特征而扬名海内外,是社 会科学研究价值的一种综合的集精神与实用、历史和现世的物化成果,具有历史进程中“活化石”之作用,也是历史时 代风貌的“百科全书”。她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 月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22 摘要:天津民俗文化简言之就是市民文化,其受到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社会结构的影响。其特征表现在历史性、传 承性、融合性、多样性等。典型代表有天津话和天津小吃等。 关键字:民俗文化 天津 市民 融合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同时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 承的风俗生活习惯,反映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 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文化现象。那么天津民俗文化 就是在天津地区的人民生活的物质、精神文化现象。 1.1开埠以前的民俗文化初步形成时期 大直沽是天津城市早期聚落,所以有“现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之说。元朝时期改直沽寨为海津镇,至此成为漕运 转运中心。明建文二年,燕王朱棣在此南下打败了他的侄子 惠帝做了永乐皇帝,在永乐二年(公元1404 年),在此地改 名为天津,即天子渡口之意,于此同时天津开始筑城建卫, 称天津卫。天津早期的居民是军人及其家属、还有周面的各 省的农民、南方的商人,其成分复杂习惯各异,形成了具有 天津特色的风俗习惯。在语言特色、性格素质、饮食习惯、 23 婚丧风俗中各具特色,核心特点就是一个“杂”字。 1.2开埠以后的民俗文化融合时期 近代天津开埠通商,为西方异质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天津都市中的碰撞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形成新的社会风尚。比 如:电车、电车、电影院、舞厅、跑马场、饭店、西餐厅、 新式邮政等等。表明近代天津民俗文化特性发生了变化,最 深刻的是市民的民俗特征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西方的文明 生活习惯和西方公共事业的管理也渐渐融入了天津的生活 习惯中,西方的娱乐比如:马戏、赛马、魔术等丰富了天津 的民俗娱乐形式。 1.3改革开放新民俗文化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天津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成效,民俗文化有了新的表现形式。首先是民俗的改变,按照中国 传统习俗年节有很多讲究,比如:祭灶、扫尘、贴春联、吃 年夜饭、守岁、祭祖。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认为虽然 天津地区过年时期的习俗基本保留了下来,但仍有部分变化 比如现代化的通信手段运用成为拜年的主要形式。而像祭祖 等形式繁琐而且有封建意味的活动会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 民俗的出现体现了天津民俗文化的时代感,比如天津市民重 视教育,人们望子成龙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每当放学小学 幼儿园的门口汇聚许多家长,学生父母在一起谈论学习情 况,这成为一道新的民俗风景线。 24 2.1自然生态环境 影响天津民俗文化形成的因素有许多方面,首先离不开的是自然生态环境,河海交汇是天津城市发展的最大优势。渤 海和海河是天津民俗文化的源泉(天津文化最初又称码头文 化),它的变迁是民俗文化的基础。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形 成了十年九涝的自然环境。如此频繁的水灾给天津造成许多 灾难,这就是生态环境给天津民俗文化带来的复杂矛盾形 2.2经济发展状况 明代之所以在天津建卫,首先是看中了天津的漕运中转地位,天津的经济地 位与政治地位互相影响着。在近代开埠以后,资本主义因素的进入,形成了天津在华北的经济、商贸、金融中心地位, 形成了特色的商业习俗和经济模式。随着市民阶层的不断扩 大,代表市民价值观念和具有浓郁市民文化色彩的商业民俗 进一步发展起来。改革开放新时期,天津经济水平飞速提高, 与之相对应的新市民文化比如:重视教育、热爱环保、提倡 体育运动等。 2.3社会结构形式 古代天津作为军事卫所,戍守军士是天津最早的居民,而历代屯田士兵和漕运水手、李鸿章的淮军和北洋水师以及袁 25 世凯在天津训练的新军,都为天津不断增添军旅气氛,进而 形成了天津人“俗尚武健”的粗犷豪爽的坚忍不拔市民性格。 正如天津县志说天津人“无论贫富,见义勇为,饶有古之遗 风”。但是这也形成了天津逞强好胜、滋事挑衅的风气。早 年的青帮、脚行能在天津各占一头,与天津的社会结构不无 关系。 3.1历史性和传承性 天津建城607载,其民俗文化一直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天 津城市民俗和本土文化的根源是来自驻扎的军人、周边地区 的农民以及南方来津的商贩带来的浓郁的异域民俗文化形 式。这些形式被广泛的吸收到天津社会文化中来,形成了天 津地区特色的城市方式与生活方式群体——市民阶层,进而 发展成为市民文化,这一点从古至今从未改变。 3.2融合性 天津民俗文化形成是一个融合的过程,一是南北文化的交融,二是中外文化的融合。可以说天津市民文化是近代时期 吸纳各种文化精华形成的具有浓郁海洋文化色彩的一种城 市文化。很多文化一旦移植到天津会很快被吸纳,形成天津 特色的文化现象。 3.3多样性 天津是近代史上一座独具特色的城市,他是洋务运动和清26 末新政的中心,又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代表城市之一。许 多重大的事情发生在这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遗存和资 料。同时天津也是有个革命传统的城市,从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大沽炮台激战”到中法战争“火烧望海楼”、“义和团”“红 灯照”运动、再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一二九”运动,天津 无不走在历史的第一线。在改革开放以后,天津提出“积极 弘扬民族文化,大力发展都市文化,充分展现近代文化,努 力活跃特色群众文化”的“四个文化”战略。以上均说明天津 文化是多样的,是由极强生命力的。 4.1语言特色——天津话 天津话很有特色,在全国都很有名,用天津话编排创作的“天津快板”是家喻户晓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天津话,即天 津方言,是指市内六区和西郊、东郊部分地区居民所使用的 方言。这种方言与周围地区居民所使用的方言,差异十分明 显,这种语言现象在语言学中被称为“方言岛”。“天津方言 岛”在地图上成倒置的等腰三角形,天津旧城是“方言岛”的 中心。岛的北边被北京音系包围,东西南三面被静海音系包 围。“天津方言岛”的语源经专家考证是来源于安徽宿州方 言,有专家认为是随明朝燕王朱棣率军北上的安徽士兵来到 天津开枝散叶而成的。 天津话与普通话读音不同主要在于音调,从语音的声母来27 看,天津话主要是 把普通话舌尖的zh、sh、ch 读为舌尖的 z、s、c,所谓的 齿音字比较多。同时天津话把普通话的一声高音、高平调读 成低音、低平调,即起音低、落音比起音还低。 天津话还有自身独特的语言词汇,天津话源于生活,表达浅显易懂,哲理性强,褒贬分明。特点主要有以下出 自:WwW.zaiDian.com 在点网:天津民俗作文 600 字三点: 第一,来源于生活的语言。比如“拍胸脯”仅仅三个字,形象 生动的表达了大包大揽、信心十足的意思。“刺儿”,在生活 中经常指人是不随和的意思。“嘛”指什么,“倍儿哏儿”指特 别有意思。第二,来源于典故俗语。比如“吹大梨”,指的是 说大话、夸海口。据文字记载,在元代人们便把梨与大话联 系起来,原来那是有一种很难吃的梨,有人用此梨以次充好 骗人。第三,来源于本地特殊行业,比如“赶洋’一词在商 贩中流行,它的含义是当时的小商贩在洋人的船靠岸时买鞋 洋货,然后去东浮桥(现金汤桥)的小洋货街销售。 4.2饮食特色——津味小吃 天津的传统小吃享誉全国,天津小吃受到京都饮食文化和运河流域文化的双重影响,品种丰富多彩,最终自成一派。 《津门纪略?食品门》记述,天津名特食品十分众多,比如 石头门坎素蒸包、大福来锅巴菜、白记水饺、十锦斋和天一 坊的坛子肉等等。以下专门介绍几种小吃: 28 “狗不理”包子创始于1858年,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 乳名“狗子”,开办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 “德聚号”。买 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 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 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 不理包子”。据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在天津编练新军时, 曾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进京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尝 后大悦,曰:“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 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从此,狗不理包子名声大振,逐 渐在许多地方开设了分号。 “十八街”麻花也是起源于清末。十八街麻花选料考究,工艺精良,色泽金黄,酥脆香甜,风味醇厚,在国内外都享有 盛名。什锦夹馅的麻花不仅酥脆不艮、口感油润、越嚼越香、 甜口适度、造型美观,而且由于炸得透,无水分,不含防腐 剂,春秋季可存放三个月,夏季也可存放两个月,令人叫绝, 在干燥通风处放置数月不走味,不绵软、不变质。 “耳朵眼”炸糕也有百余年历史,创始人“炸糕刘”刘万春以卖炸糕谋生,由于精工细做,并逐渐形成独特风格,加之该 店铺选址北门外窄小的耳朵眼胡同出口处,被众食客戏称为 耳朵眼炸糕,旺销不衰。“刘记炸糕”显露了名声,因炸糕店 紧靠着一条只有 米多宽的狭长胡同 耳朵眼胡同,人们便风趣地以耳朵眼来称呼刘记炸糕铺。最后炸糕也被称为“耳 29 朵眼炸糕”。 本文撰写的目的是作为地理学科人士要了解家乡文化,从客观的角度评定文化。天津民俗文化有其自身的地理意义, 在天津地区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特定的地区文化,本文还有许 多不当之处,请见谅和指正。 天津,2004 郭长久,津沽百年 百花文艺出版社,天津, 2004.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四百字 以爱为主题的作文600字 从此改变作文600字 与春节有关的英语作文 抽打阴部作文 动物园一日游作文400字 总有属于我的春天作文 为六一做准备 作文 大爱无声作文600字 珍贵的礼物作文450字 成长中的美丽作文 一件有趣的事600字作文 今年高考安徽作文题目 以礼物为题写一篇作文 我的引路人作文600字 关于写事的作文300字 题目自拟的作文500字 我最尊敬的人作文400字 文明城市从我做起作文 关于孤独的作文800字 妈妈真辛苦作文400字 关于坚守的作文800字 感谢父母的作文300字 以背后为话题的作文 我的死党作文600字 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作文 端午节作文200个字 元宵节作文100个字 我的卧室英语作文5句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作文